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截至2004年,我省已建有森林类型、内陆湿地和高原湖泊生态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地质遗迹类型等4大类型自然保护区181个,总面积3 267 432hm2,占全省总面积的8.3%.分别论述了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保护对象等基本情况,并介绍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今后强化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21,(4)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最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措施之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政策立法、执法监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没有根本遏制生物多样性总体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我国生物多样性还没有完全主流化,在法律、经济、机制、技术和市场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创新我国的自然生态保护制度,包括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在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确立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可持续利用、以公平合理方式共享遗传资源商业利益的三大目标在更广泛领域得以实现。从已经开展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看,10个试点区有效引领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流化进程。为此,应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从法律、制度、机制等给予保障,在坚守生态安全边界,以及生态治理、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等方面形成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我国森林旅游事业的发展 ,对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的要求日益紧迫 ,尤其是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建设问题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拟就如何加强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工程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建设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保护对象已涵盖除海洋和荒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保护了大部分特有和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构筑了牢固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目前尚存在资源本底不清,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保护区域存在空缺,自然资源产权复杂,总体规划滞后,保护与地方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文中从政策、管理、资金、人才与技术、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发展措施,助推云南省统一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7.
香港的自然保护区制度是由英政府制定的。在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前,不妨简单介绍一下在这个地区内建立的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8年,经过50年的发展,形成了类型齐全、结构较合理、功能较完善的保护区网络体系,在保障流域生态安全、保存国家生物战略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成为云南省发展生物、水电、旅游等产业的基础。随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自然保护区中的集体林问题逐渐凸现,成为云南省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国家公园运动对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公园的建设成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模式,已经在中国大陆地区生根发芽.历时130多年的世界国家公园运动在法律规制、管理体制、资源利用、资金来源、规划设计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留下了旅游设施膨胀、景观破坏加剧、生态系统完整性受损、周边环境管理被忽视等教训.中国边疆民族地区国家公园建设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吸收相关教训,但不能照搬国外模式,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注重社区参与能力建设与机制构建,加强建设与运营的监管,推进立法进程,探索多元化资金筹集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国家公园发展的现实约束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国家公园建设在云南的提出和探索.分析云南省在国家公园建设中存在着缺乏立法基础与政策保障、破解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尚须时日、在与各产业之间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巨额建设资金筹集困难、技术支持与人才支撑不足等的现实约束.提出创新推进,重点突破;科研先行,理论指导;规划引导,循序渐进;强化监管,定期监测等国家公园发展战略,并提了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浅议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关于落实国家储备林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昭宁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4):1-3
就国家储备林的内涵、建立国家储备林的相关问题、发展储备林地区的选择及相关历史经验展开讨论,提出了完善国家储备林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溪口国家森林公园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探讨了如何加强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工程建设,以保持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分析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体系及其基本特征,对自然保护地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青海省自然保护地以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主,包含水利风景区、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沙漠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类型;管理体制存在生态保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问题严重,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庞杂交叉甚至矛盾,土地权属复杂混乱等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体系由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向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转变;服从大局,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管理;尊重自然法则,实现严格保护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统一等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