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相对定量RT—PCR方法研究大白猪和二花脸猪背最长肌中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和生肌调节因子(Myo—genin)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及性别间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白猪公猪Myostatin mRNA表达水平在20日龄时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相同日龄二花脸公猪(P〈0.05),而二花脸公猪在45日龄时才显著升高,其他日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二花脸公猪和母猪出生后Myostatin mRNA表达水平均表现为上升,45日龄时达到高峰,120日龄时公母猪间差异显著(P〈0.05)。二花脸公猪与大白猪公猪Myogenin mRNA的表达发育模式基本相同,均在20日龄达到最高值,品种问差异不显著。90日龄二花脸母猪Myogenin mRNA表达水平较公猪显著下调(P〈0.05)。结果提示,猪背最长肌中Myostatin和Myogenin基因表达水平在猪出生后早期均较高,但没有出现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一直升高或降低的趋势;两种基因的表达在20日龄出现品种间差异;性成熟前后二花脸公母猪间表达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选刚出生的雄性纯种二花脸猪和雄性纯种大白猪各 2 8头 ,前者按中国地方猪种饲养标准饲养 ,后者按美国NRC标准饲养。测定不同发育阶段平均日增重 (BWG) ,并分别于 0、3、2 0、30、90、12 0、180日龄宰杀取样 ,用相对定量RT PCR方法 ,以 18SrRNA作内标 ,测肝脏生长激素受体 (GHR)mRNA丰度。结果发现 ,(1)从出生到 180日龄大白猪体重和BWG均显著高于二花脸猪。 (2 )大白猪和二花脸猪肝脏GHR基因表达发育性变化趋势相同 ,肝脏中GHR基因表达在出生时较低 ,随后表达逐渐增加 ,12 0日龄时达峰值 ,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发育性变化与BWG显著相关 (二花脸猪R =0 .6 8,P <0 .0 1,大白猪R =0 .96 ,P <0 .0 1)。双因子分析表明 ,大白猪肝脏GHR的表达极显著高于二花脸猪 (P <0 .0 1) ,其中从初生到 30日龄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在 90日龄到 180日龄大白猪肝脏GHR表达明显高于二花脸猪。提示 ,肝脏中GHR基因表达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性和明显的品种特征 ,肝脏中GHR基因表达对动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长抑素基因在猪胃组织中表达发育性变化及品种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生长速度快的瘦肉型猪大白猪和生长速度慢的肥胖型猪二花脸作为试验动物 ,用相对定量RT PCR方法 ,研究猪胃体部组织中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SS)基因表达发育性变化并进行品种间比较。结果表明 ,(1)出生当天两品种猪胃体部组织中SSmRNA表达水平较高 ,但出生后第 3天均出现显著下降 (P <0 .0 5 ) ;(2 )从 3日龄到 30日龄胃体部组织中SSmRNA表达在二花脸猪和大白猪均表现为上升 ,二花脸猪在 90日龄时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而大白猪在 30日龄之后保持相对稳定 ;(3)二花脸猪胃体组织中SSmRNA表达从出生到 90日龄均显著高于大白猪 (P <0 .0 5 ) ,二花脸猪胃体组织中SS表达自 12 0日龄下调 ,12 0~ 180日龄期间大白猪和二花脸猪胃体部SSmRNA表达没有间差异 (P >0 .0 5 )。以上结果提示 ,猪胃体部组织中SS基因表达调控有特定的时序性 ,并且呈现显著的品种差异 ,这是否与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有关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Rac1基因mRNA和蛋白质在马身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揭示Rac1基因与猪肌肉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马身猪和大白猪从1日龄到180日龄(1、30、60、90、120、150和180日龄)阶段背最长肌中Rac1基因的表达规律。[结果]Rac1基因mRNA在大白猪1日龄、120日龄和180日龄时表达量较高,与其他日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日龄表达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马身猪60日龄时Rac1 mRNA表达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他日龄(P0.01),90日龄次之,其他日龄表达水平较低,且日龄间表达量无显著差异。在蛋白质水平上,从1日龄到180日龄,大白猪Rac1表达量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日龄时表达量最高,120日龄表达量最低;马身猪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6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随后几个月龄的表达量处于较低水平,显著低于1日龄和30日龄(P0.05)。品种间比较,马身猪Rac1蛋白表达量始终高于大白猪,且在1日龄和60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在120日龄和150日龄,差异显著(P0.05)。[结论]猪背最长肌中Rac1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与猪的年龄及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猪ARID5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在DNA水平上对藏猪、大白猪ARID5B(AT-rich interaction domain 5B)基因5′侧翼区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筛选;在mRNA水平上对两猪种的肝脏、背脂和背最长肌组织中的ARID5B基因表达量进行了RT-qPCR检测;并对两猪种的背膘厚和背最长肌组织中IMF(Intramuscular fat)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ARID5B基因5’侧翼区,存在T-2 216C和In-2 029Del缺失2个连锁突变位点,藏猪与大白猪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相同组织不同品种间,ARID5B基因在肝脏、背脂和背最长肌中mRNA相对表达量趋势完全一致,且藏猪ARID5B基因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藏猪背膘厚和IMF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大白猪(P0.01);经DNA、mRNA水平、背膘厚和IMF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ARID5B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背膘厚和IMF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随机选取0、3、20、30、90、120和180日龄二花脸公猪和大白公猪各4头,用相对定量RT-PER法研究睾丸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二花脸猪与大白猪睾丸GHR mRNA表达的发育模式不同,二花脸猪GHR mRNA相对表达量从0到30日龄逐渐上升,在90和120日龄呈阶段性降低(P〈0.05),之后在180日龄又再次上调;大白猪GHR mRNA相对表达量在出生当日最高,3日龄显著下降(P〈0.05),随后直至180日龄维持在较低水平并相对恒定。总的来说,二花脸猪睾丸GHR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提示:不同品种猪睾丸GHR mRNA表达具有特定的发育模式,并可能与性成熟的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7.
分别取90日龄、180日龄和270日龄大白猪心肌、背肌和腿肌,提取总RNA,设计并合成猪MEF2a引物,以β肌动蛋白作为内参,利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日龄大白猪肌肉组织中MEF2a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日龄大白猪的心肌和背肌中,MEF2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在腿肌中有显著差异(P<0.05).从90日龄到270日龄,MEF2a基因在心肌、背肌和腿肌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显著(P<0.05),腿肌最高,其次是背肌,心肌最低.据此推测,MEF2a基因在猪成体后的肌肉组织中,主要是促进I型肌纤维的生成,而不再是介导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PARγ和C/EBPα基因在猪不同组织、月龄和品种中mRNA的表达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PPARγ和C/EBPα 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3—7月龄的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和大白猪为试验材料,提取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的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和C/EBPα基因在3个品种不同月龄各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测定背最长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结果】PPARγ、C/EBPα在大白猪3-7月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的表达水平较高,心、脾、肺、肾的表达水平较低。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分别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肝、肺、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6、7月龄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江口萝卜猪心、脾、肺、肾、背最长肌的表达量最低,在皮下脂肪中最高,具有组织特异性。其表达量随月龄递增而上升,皮下脂肪的增加幅度最大。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5、6、7月龄的表达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从江香猪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的表达量较低,在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最高,PPARγ的表达量随月龄增加而上升的幅度较小,C/EBPα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上升。其在小肠、皮下脂肪、背最长肌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和C/EBPα基因在各组织均有表达,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在肝、小肠、皮下脂肪中为高丰度表达。随着月龄的增加,PPARγ和C/EBPα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总体呈现上升趋势,6、7月龄的表达水平较高,即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到生长后期维持一个相对稳定水平。总体上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最高,其次肝、肺、小肠、背最长肌中较高,心、脾、肾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品种间PPARγ、C/EBPα在相同月龄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总体上大白猪中肝、小肠、皮下脂肪中PPARγ和C/EBPα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与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差异显著;肌内脂肪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持续上升,不同品种间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江口萝卜猪和从江香猪较高。不同品种猪PPARγ和C/EBPα基因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不同程度正相关。【结论】猪PPARγ和C/EBPα基因在不同组织、时期和品种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脂质代谢和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猪碳酸酐酶Ⅲ(Carbonic anhydraseⅢ,CAⅢ)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该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通过RT-PCR和克隆测序技术获得猪CAⅢ基因的CDS序列,综合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生物学特性进行预测,采用qRT-PCR技术检测CAⅢ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和时序表达规律。结果表明,猪CAⅢ基因CDS区长783 bp,编码260个氨基酸;CAⅢ蛋白为亲水性碱性蛋白,无信号肽,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CAⅢ基因在心脏、肝脏、胰脏、肺、胃、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脾脏、盲肠等9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最高,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组织。从初生到5月龄,大白猪背最长肌中CAⅢ基因 mRNA表达量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初生时最低,随后表达量逐渐升高,到3月龄时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马身猪中,从初生到5月龄,CAⅢ基因 mRNA的表达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在5月龄时达到峰值,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各个阶段。2个不同品种相比,3月龄和4月龄时,大白猪CAⅢ 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马身猪;而在5月龄时,马身猪CAⅢ mRNA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大白猪,其他阶段2个品种CAⅢ 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CAⅢ基因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猪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相近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二花脸猪、上海白猪和大白猪经产母猪的泌乳性能,其结果表明,3个品种猪的平均放乳间隔时间、每次放乳持续时间和日泌乳量均有显著差异。母猪泌乳日龄与每天放乳次数具有函数方程y=a-bt关系。3个品种哺乳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14.50、238.72和297.50g,每增重1kg消耗消化能分别为7928、8369和8100kcal,品种间均有显著差异。二花脸猪哺乳仔猪对母乳和饲料的利用率均高于另2个猪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从全省各县搜集的野生大豆在哈尔滨种植,分析百粒重1.00~2.99克的典型的野生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野生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呈负相关。(2)野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0.5942~(**)),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0.347~(**)),脂肪含量与纬度呈正相关(0.370~(**)),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0.265~*)。(3)主要气象因子对野生大豆的蛋白质、脂防含量有室要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开花至成熟(夏至到秋分)期间的气温、蛋白质含量与各节气间平均气温相关系数为0.308~*~0.508~(**),脂肪与各节气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296~*~0.375~(**))。大暑至立秋的降水量才对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达0.295~*,脂肪含量则与夏至到小暑降水量呈正相关(0.260~*),与小暑至大暑降水量呈负相关(-0.423~(**))。蛋白质含量与生殖生长前期(8月中旬以前)的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后期日照呈正相关,但多不显著。腊肪含量与生殖生长阶段日照呈负相关。但8月中旬之前不显著。(4)牡丹江半山区为蛋白质、脂肪双高区,三江平原和松绥平原为高蛋白质区,兴安岭山区、克拜丘陵和尚方延为高脂肪区,西部干旱地区为低脂肪区。  相似文献   

12.
精子黏合分子1 (SPAM1)是一种在受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精子抗原,以10 个中外猪种的20个无遗传相关公猪个体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猪SPAM1基因的部分第二外显子和第三内含子2 个DNA片段,经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作序列比较分析后在外显子2和内含子3上分别鉴别到1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SNPs)位点,其中外显子2上的T>A碱基颠换(M191T-A)可导致其编码的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SMART软件分析显示M191T-A处在SPAM1蛋白糖基水解酶保守域的编码区.建立PCR- TasI -RFLP方法检测了4个西方商业猪种以及8 个中国地方猪种791个个体在M191T-A位点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在八眉猪、莱芜黑猪、米林藏猪、杭猪、剑河白香猪、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中检测到突变型等位基因A;而在二花脸猪、民猪、五指山猪和皮特兰猪中仅存在TT基因型,表现为极端的单态分布.  相似文献   

13.
In present study,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somatostatin (SS) gene expression in gastrictissue were compared between Erhualian and Large White pigs. A semi-quantitative RT-PCR was applied todetermine the levels of SS mR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 (1) The gastric SS mRNA expression was high atbirth, followed by a significant decrease (P<0.05) at 3 days of age in both breeds of pigs; (2) From 3 to 30days of age, the expression of SS mRNA in gastric tissue exhibited remarkable up-regulation in both breeds,after which a strain difference in the developmental pattern was observed. In Erhualian pigs, SS mRNA ex-pression reached a peak at 90 days of age, declined thereafter towards 180 days of age. In Large White pigs,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SS mRNA remained constant from 30 days of age onwards; (3) In general, Erhual-ian pigs expressed higher levels of SS mRNA in gastric tissue compared with Large White pigs at the same age.The strain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from birth to 90 days of age, but vanished at 120 and 180 days of age.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gastric expression of SS in the pig is regulated following an instinct timetable in astrain-specific manner,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function as well as its interactions with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to be elucidated.  相似文献   

14.
饲喂大豆异黄酮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66头大约克夏母猪和52头二花脸母猪分别按预产期不同间隔地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大约克夏和二花脸母猪妊娠85d至产后7d间,于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大豆异黄酮8mg/kg和5mg/kg。结果表明,仔猪初生个体重和窝重,同一猪种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 05),但试验组有增高的趋势;20日龄大约克夏仔猪个体重和窝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高1 38kg和14 30kg,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 01);20日龄二花脸仔猪个体重和窝重,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 05)。大约克夏仔猪断奶时(28日龄)个体重和窝重,试验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 21kg和12 23kg,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 05);二花脸仔猪断奶时(45日龄)个体重和窝重,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增加0 51kg和6 01kg,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 05)。同时,大豆异黄酮对大约克夏和二花脸母猪下一胎次的繁殖性能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4种群体共计20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窝产仔数(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具有极显的群体间差异,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加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较分别为75.4%和69.8%,可见加性效应是群体间遗传变 异的主导因素,显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18.3%和23.7%,表明显性效应在群体间遗传变异中是相当重要的,上位效应平方和点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6.3%和6.5%,可见上位效应对窝产仔群体间遗传差异作用不大,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13.01和12.42,二花脸猪总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2.77和2.49头,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显性度分别为0.91和0.97,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窝产仔数符合加性一显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6.
鲜加盐白面条色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黑龙江省小麦品种龙麦26和龙辐麦12在四个加水量水平28%~40%下的鲜加盐白面条(FWSN)制作与色泽.结果表明,两个品种FWSN加水量在28%~32%时,亮度(L*)显著降低,黄度(b*)显著增大;加水量在32%~45%时,L*值升高,b*值降低.两个品种FWSN放置24 h后,随着加水量提高,L*值降低,红度a*值显著增加,b*值变化不大.在加水量28%,放置3 h和24 h,FWSN的L*值较高.FWSN在储藏期间色泽稳定性和保持性很关键.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放置3~72 h,FWSN的L*值显著降低.对于不同地点种植的龙麦26和龙辐麦12,蛋白质含量与FWSN的L*值显著负相关(r=-0.446,p=0.05).随着出粉率提高,FWSN的L*值显著降低.不同地点种植的龙麦26和龙辐麦12,多酚氧化酶活性对FWSN色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C均值的桉树茎切片图像纤维细胞区域提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自适应提取桉树茎切片图像中纤维细胞区域的图像处理技术.先制作桉树茎切片,通过数码显微镜获取桉树茎切片彩色图像.将彩色图像转换为CIE L^*a^*b^*彩色空间,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对a^*、b^*通道进行模糊聚类分析,计算出各种颜色细胞的聚类中心,以各个象素a^*、b^*分量的值与各个聚类中心之间的欧氏距离来区分各种细胞,然后提取出纤维细胞区域.结果表明,在CIE L^*a^*b^*空间使用FCM方法是提取桉树茎切片图像纤维细胞区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