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吉林蛟河2块1 hm2阔叶红松林样地全林每木定位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RipleyK (d)函数和Mark相关函数的O-ring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块样地中红松种群与主要优势种群林分中层与林分上层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林中的红松种群和水曲柳种群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的趋势,林分中层的红松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团状枝解析法,选取长白山地区不同林分下的8株水曲柳,以测得的基径和枝长生长数据作图进行分析,得到水曲柳生长规律。通过得到的数据图形以及生长规律,可为进一步合理描述水曲柳树冠形状变化以及三维可视化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优良种源区内,利用融水糠杉优良种源群体,选择和建立采种林分基地。运用数量化回归分析,建立采种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的生产力预测方程,提出优良林分立地分类方法和指标,对采种林分的选择进行立地控制。在立地控制的基础上,提出采种林分选择的方法和指标,建立1354公顷采种林分,年产种子1.2~4.0万公斤。采取疏伐技术措施,林分种子产量可提高64.8%。  相似文献   

4.
以海南坝王岭林区山地人工林不同类型林分调查结果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林分生长结构以及与天然林林分生长状况的差异.提出了反映物种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对帽儿山林区水曲柳、落叶松等6种主要林分的年凋落量、凋落动态进行了观测,并对碳素的年归还量进行了估测。结果表明:6种林分的年凋落量分别为水曲柳5.59 t/hm2、落叶松4.11 t/hm2、红松5.64 t/hm2、蒙古栎4.33 t/hm2、山杨4.28 t/hm2、樟子松5.58 t/hm2;6种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集中在9、10月,呈现出明显的温带森林凋落的特征;6种林分以凋落物形式输入到土壤中的碳量以红松林最大,以下依次为水曲柳、樟子松、蒙古栎、山杨、落叶松。  相似文献   

6.
西江林业局尾巨桉人工林一元材种出材率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西江林业局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中选择并设置70个标准地,分别进行林分因子调查,同时选择163株样木以2.0 m或2.6 m段材长分径阶进行样木伐倒造材,以实际经济材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单株木一元材积比方程,然后根据材积比方程进行理论造材并编制尾巨桉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接着利用单株木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对所调查的标准地进行理论造材,以林分理论造材出材率为基础拟合并选择较优的林分一元材积比方程,最后根据材积比方程研制尾巨桉林分一元经济材出材率表。所编制的数表均符合国家精度检验标准,可为本地区桉树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帽儿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帽儿山地区不同林型的水文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林分凋落物层,得出人工林蓄水能力普遍比天然次生林强。在纯林中落叶松蓄水能力最强,水曲柳林最弱;混交林中红松水曲柳混交蓄水能力最强,云杉水曲柳林蓄水能力最弱;天然次生林蓄水能力较弱。蓄水能力总的排序:落叶松纯林〉红松纯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云杉纯林〉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水曲柳纯林。蓄水能力与林分类型,枯落物分解状况及枯落物积累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8.
细根根序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各级根序细根的功能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学过程和森林生产力的提高中的贡献提供了重要途径。水曲柳、黄波椤和胡桃楸为东北林区重要用材树种,研究其根系结构,了解细根的生理生态功能,对其科学经营管理,提高林分生产力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工林下天然更新种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红松、长白落叶松人工临时样地资料,分析了帽儿册地区人工林下天然更新种群的数量特征、水平分布、垂直成层结构以及天然更新种群枯死木状况。两种人工林林分中,水曲柳更新种群数量占绝对优势,且呈聚集分布,平均拥挤度m^*=5.1;水曲柳在林分的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均有合理分布,水曲柳在帽儿山地区属于巩固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水曲柳优树选择的林分条件、选优程序、选优方法、优树标准、优树的保存利用及选优效果.对其他阔叶树的优树选择有一定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海桑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对南平溪后29年生杉木林不同连载代数林分生物量、净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连载代数增加,林分总生物量下降,林分净生长量及乔木层净生长量占林分净生长量比例均有明显降低,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贮量减少,乔木层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均下降,但林下植被层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则明显增加,林分的营养元素吸收量、存留量和归还量却增大。不同代数杉木林营养元素总的循环速率为2代(0.  相似文献   

13.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8a、22a、38a等3个不同林龄的林分,每个林龄林分设置15块样地。通过样地调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林下植被层生物量、林分净生产力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8a、22a、38a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94.58t/hm2、101.19t/hm2、216.25t/hm2。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1.36%以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中凋落物层与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也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华北落叶松森林净生产力表现为乔木层的净第一生产力、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净生产力均较高,达到4.60t/(hm2·a)以上,其中干材的净生产力积累最快,为2.36~3.20t/(hm2·a)。  相似文献   

14.
杉木人工林连作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1、2、3代),不同生长发育阶段(5、10、15、20a)及不同立地(14、16、18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下降,随栽植代数增加,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逐代递减,林下植被生物量呈递增趋势,其中2、3代20a生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分别比1代下降20.24%和38.09%,3代比2代下降22.38%。同时林分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下降,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连栽刺激了杉木根系生长发育,并有利于林下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5.
在瓦屋山定位研究了中亚热带湿性常绍阔叶林次生群落15a来各乔木种且成及其重要值、密度,大小结构、高度结构和材积生产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过程中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物种组成变化明显,有11种从群落乔木层消失,也有10种出现,乔木层树种多样性(丰富度)基本保持动态平衡和发展;优势种地位保持不变,但次优势种地位得以加强;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突出表现为种群密度、胸径和树高分布格局的变化和立体空间的分布,群落由单优或双优种向双优或多优势种发展,由单一乔木屋向多层次立体结构发展,空间加厚,群落更复杂、稳定性增强。乔木种群平均高生长速度在24-48cm.a^-1 ,平均DBH生长率在0.34-1.10cm.a^-1,各种群生长速度差异明显,按生长速度可划分为适应性强的速生树种如细梗呈茱萸叶五加,华木荷(平均DBH生长在0.70cm.a^-1以上),中等速度的小叶青冈、扁制栲(平均DHB生长在0.40cm.a^-1以上),慢生种如润楠、石栎(平均DHB生长在0.4cm.a^-1以下);种群材积生产力高低不一,优势种扁刺种群材积生产力并不是直增长,而是在后期出现下降;次优势和睦产长速度较快。1997年3固定样地材积量218-225m^3.hm^-2,优势种群材积生产力是群落材积生产力的高低的关键,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和各种群相互作用下,密度是各种群生长和材积生产力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萌条年龄与根系年龄的不同组合,对刺槐薪炭林结构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割柴林分的萌条密度、平均高度、平均地径、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生产量,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割柴后萌生的林分,萌条数量增长缓慢,其余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随萌条与根系年龄差距的加大,下降的趋势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省浦城县36a生栓皮栎人工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栓皮栎人工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量,林分总生物量达266.560t/hm~2,乔木层为257.149t/hm~2;林分平均树高20.4m,平均胸径19.5cm,蓄积量达201.87m~3/hm~2。与杉木人工林相比,栓皮栎人工林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较强的养分供应能力。其表层土壤>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杉木人工林高9.99%,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杉木人工林高0.695%。栓皮栎人工林还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能力,林分总持水量比杉木人工林高10%。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河西走廊同一温带蒙—甘气候类型区的绿洲农业区的土壤类型划分为四类,即绿洲灌耕土、绿洲半潮灌耕土、绿洲潮灌耕土、绿洲盐化灌耕土;通过对各土类农田防护林林分蓄积生长量和土壤生产力的综合分析,把河西走廊立地级划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19.
毛竹林结构的动态特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聂道平 《林业科学》1994,30(3):201-208
根据1985—1991年江西大岗山毛竹林的连续定位调查资料,分析总结了毛竹林结构的一般性特点及动态变化规律。竹高、竹枝下高、冠长、竹全重与竹胸径存在幂函数关系:H(HL、L、W)=aDb,参数a随立竹度(N)变化,即a=a’Nb;随立竹度提高,竹林生产力逐渐提高,竹株按年龄分布大致均匀化。竹株按径阶分布大多遵从威布尔分布,其中有一部分高生产力林分逐渐过渡为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中山地带日本落叶松林分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生产力与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等因子的关系,选取21个样地,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方法对其人工林的蓄积量、生产力以及与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四川盆地中山地带生长良好,林分生产力与林分所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经营管理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