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狗与名人     
狗是人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古今许多名人都很喜欢狗。《礼记》中载有孔子家犬丧亡后的事。孔子对子贡说:我一向都不富有,所以连一小片盖市也没有,因此  相似文献   

2.
正"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此诗见于《孔子家语》。《古诗源》收入"古逸"类,名之曰《南风歌》。沈德潜综合《韩非子》《淮南子》有关此诗之说而于题下作注: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可知此诗为帝舜所作(歌)。南风吹拂,湿润而又清凉,舜帝的心情十分喜悦,于是鼓琴而歌。何以喜悦?因为南风吹拂,意味着雨水将至。对于经常受干旱之苦、完全靠天吃  相似文献   

3.
1995年3~11月,甘肃省开展了首届正式期刊编校质量大检查工作。经过编辑部自查、结对期刊互查和特邀专家核查等多方位的严格认真的检查,在113家期刊中,确定:《妈妈画刊》等4家汉语期刊及藏、蒙文《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家少语期刊被评为“编校质量达标期刊”,授予这些期刊“甘肃省编校质量达标优秀奖”证书。另外,还有《膜科学与技术》等19家期刊属编校质量较好期刊,授予“编校质量鼓励奖”证书,《中国养羊》杂志在其中排名第12位。省首届正式期刊编校质量大检查工作完满结束@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4.
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使用中的语言。其理论的重要前提是语言只能在语境中才有意义,话语的理解必须依赖语言及言语之外的提示。语篇分析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文章及话语中的语意连贯。语义连贯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时语篇的连贯取决于说话的前提和发话者与受话者双方的共有知识。前者亦被称为"语境"。语篇与语境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篇产生于语境,也是语境组成的部分。语境是成功阅读的关键,也是英语教学的难重点。作者通过对《语篇分析》一书的阅读,对上述元素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究,以期将利用相关成果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宝贵遗产。其教育思想与当前素质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解读将对我们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将大有裨益。以《论语》中孔子的言论为原材料,以他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以及如何处理师生关系这三方面为切入点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可说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界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规范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即:“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特质,从而反映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君子”观。  相似文献   

7.
杨茂林  孟华 《当代畜牧》2013,(26):66-67
1特征江口萝卜猪是在我国贵州省特殊的生态环境中历经千百年的人工及自然选育而培育出的良好猪种。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列录入《贵州畜牧品种志》,直到2002年被中国家畜禽资源管理组委会纳入到《中国家畜禽地方品种资源图谱》。全身被毛黑色、具有体型矮小、肉质细嫩、其育肥后体躯丰圆、形似萝卜、口感清爽,有吃肉像吃素之说,故当  相似文献   

8.
四字语“随机应变”产生的时间一直被认为是五代后晋时期。在刘昫等编撰的《旧唐书》中,该四字语首次以完整的形式出现。但是,该四字语在此之前也存在着一些意义相近的变体。本文分别从“随机”、“应变”以及“随机应变”三个角度对历代文献进行考察,分别研究了“随机”的最早记录,“应变”的最早记录和“随机应变”早期相似句式表达及演变而来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名言是孔子说的,出自《论语.子罕》。在《论语正义》中《申鉴.杂言下》又对这句话做了进一步阐述:"君子审物明辨故不惑,乐天知命故不忧,定心致公故不惧。"孔子认为知者能审物明辨,所以不迷惑;仁者最主要的是能做到乐天知命,所以不忧虑;勇者因  相似文献   

10.
对工人阶级的道德教育,只靠"批判的社会主义"的"精神的进步"是难以行得通的,只对现实的社会进行批判也是明显不足的,必须要以实践为根本途径才能实现。为此,根据对《尸语故事》的阐释和思想探析,结合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中,将藏族民间故事《尸语故事》在藏区幼儿园进行实践尝试,使《尸语故事》在幼儿道德教育中进行应用,同时体现《尸语故事》在幼儿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孔雀东南飞》中兰芝被遣,是焦、刘二人最终走向自杀悲剧的关键诱因。兰芝美丽、勤劳,孝顺公婆,堪称好媳妇的典范,为何还是得不到焦母的欢心,以致被遣送归家呢?这一直是《孔雀东南飞》研究的重点问题。笔者试图通过文本细读以及汉代社会对于婚姻的态度、看法,重新解读兰芝的被遣。认为,造成焦仲卿、刘兰芝婚姻悲剧的元凶不是焦母和刘兄,而是焦、刘二家周边的纨绔子弟。  相似文献   

12.
动物似乎是在人类文化发轫之初便同步进入了我们的文化视野。春秋时期的孔子在劝他的弟子们读《诗》时的理由就是它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诗经》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有动物。而自《诗经》以来,在历代文学家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被他们有意无意借用的动物,同样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13.
《北方牧业》2012,(23):30
<正>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的《论语》因为是一部侧重言礼树人的智慧典籍,孔子非常推崇"仁爱",《论语》中对"仁"的论述也非常多。孔子认为"仁"是完美人格标准的基础,一个人即使非常有才能,但是人格中没有"仁"的存在,也无法成就大事,或者空守着财富与权势,却众叛亲离。孔子所说的"仁"是各行各业为人立身,都必须拥有的人格特质,有了"仁",就可以做对人,做对了人以后,做对事就变得容易了。  相似文献   

14.
巴特尔 《草原》2007,(8):79-86
无极,曾用名秋风,原为内蒙古青少年杂志社《这一代》主编,现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从事文化学和哲学研究。1995年被评为呼和浩特首届'青城藏书家'。和所有藏书人一样,无极亦自幼最喜读书,一心向学,年复一年,矢志不渝。其藏书的鲜明特点是买书为藏,藏书为读,读书为用。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裴松之注因为引用了几则具有志怪性质的材料,而被历来史家批评其“凿空语怪”、“坐长烦芜”。事实上,裴松之在引援这些注文时并非是不加选汰而盲目采用的。裴松之用审慎的态度和隐蔽的手段,把自己对历史人物及事实的评价暗蕴于注解之中。而且,其保存小说材料和用小说注史之功,是不可泯没的。《三国志》裴松之注将历史与小说相结合,则对当下的玄幻小说创作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 ,我市动物防检部门依照《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规 ,加强了对《动物防疫合格证》的管理 ,制定了《申办〈动物防疫合格证〉管理办法》 ,在办证工作的实施中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全市3216家从事动物及动物产品养殖、屠宰、加工、收购、销售、仓贮、中转以及以皮、毛、骨、角为原料进行初加工的单位和个人核发了《动物防疫合格证》。由于办证前 ,严格审核、认真把关 ,使我市近年来 ,未发生一起已办理过《动物防疫合格证》的场点被查封或吊销证照的事件 ,反而使几家肉制品加工厂 (点 ) ,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 ,其肉类制品如“佳…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我就听说有位作者以养蜂人为主线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天涯追梦》,但作者是谁,内容情节怎样,却不得而知.今有幸在2013年的《蜜蜂杂志》上见识了庐山真面目. 我是养蜂人,更爱读《天涯追梦》.我曾经到山东平邑县周庄放蜂采洋槐蜜,距泰山千里之遥,距孔子故里只有7 km,但遗憾的是,当时是"文革"时期,我没能亲临孔子出生和居住的地方.《天涯追梦(一)》真实地反映了在极左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养蜂人的艰辛悲惨生活,不要说富农出身的陆坷被逼离婚、游街批斗,笔者家乡就连贫农出身的养蜂人也被揪出来开群众大会批斗,"文革"那个腥风血雨、万马齐喑的年代真是不堪回首.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医三字术语概念内涵和语法结构分析,本文对欧明《汉英中医辞典》、魏迺杰(Nigel Wiseman)《汉英英汉中医辞典》和李照国《简明汉英中医词典》三部有代表性的辞典进行对比研究。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框架下,通过对三字型中医术语的英译方法进行分析,从生态学视角解读不同英译策略的成因,旨在了解译者对其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顺应和译者的多维转换适应过程,为中医术语翻译提供可行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公报》"三驾马车"之一的胡政之,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新闻记者,更是一位卓越的报人。人称"胡老板",作为一个报业家,既善经营,又善采访,有着丰富的采访经验,可以说是报界不可多得的全才人物。然而,当人们将目光投向《大公报》,谈论吴鼎昌、张季鸾时却鲜少有人提及胡政之,他即将被人们所淡忘。对于胡政之的了解近年来除了《大公报》以及其他报人的研究史料中知道一些只言片语外,《胡政之全集》、《回忆胡政之》的出版无疑填补了对他的研究空白。从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到胡政之在进行《大公报》的经营管理时倾尽了一生的心血,为这份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就被尊为儒家经典,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历朝历代对《诗经》的研究也都显得十分重视,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对后世研究有益的《诗经》注本,诸如《毛诗》,宋朱熹《诗集传》等。而高亨的《诗经今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诗经》全注本,对于之前的《诗经》相关注本自然十分重视。高先生对于这些注本或继承,或发展,或存疑,或推翻,其对注本的态度也对后世研究古籍的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结合《诗经今注》中某些具体的实例,在首先肯定高先生对于《诗经》相关注本的态度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最后点明了这种态度对于我们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