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有关工作。计划2014年在全国择优创建3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示范点,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发展典型,优化发展环境,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各地在创建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为核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联合发出通知,部署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有关工作。计划2014年在全国择优创建35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0个示范点,进一步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发展典型,优化发展环境,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  相似文献   

3.
<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对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农企发〔2013〕1号)(以下简称《创建通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决定2015年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现就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4.
<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对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的通知》(农企发〔2013〕1号)(以下简称《创建通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决定2015年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现就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2015,(1):2
<正>日前,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了《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公示》,双阳区名列其中。据悉,这是继集安市、珲春市、临江市、敦化市、抚松县、丰满区后,吉林省第七个获此殊荣的地区。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共同举办。通过自愿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和专家评审等程序,最终确定《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目前,双阳区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50多个,其中省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19家,全区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人数18500  相似文献   

6.
《福建农业》2013,(5):15-15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有关精神和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我省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休闲农业工作部署,结合福建实际,提出2013年我省休闲农业工作要点如下:一、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继续筛选推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继续开展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活动,评选20个示范乡镇、30多家示范点,引导全省休闲农业规范化发展。二、开展休闲农业知名品牌创建活动继续参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活动和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评选活动;继续与省旅游局、省林业厅等部门联合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业科技》2014,(12):40-40
日前,国家旅游局官网发布了《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公示》,在所列名单中,连城县成功入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这是龙岩第3个县(市、区)入选,此前漳平市、上杭县已入选,福建省内目前有8个"示范县"。  相似文献   

8.
正为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结产业发展规律,探索发展模式,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优化发展环境,农业部联合国家旅游局实施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2015年新认定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8个,示范点153个。自2010年启动实施以来,按照坚持示范创建与示范带动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系统开发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坚持设施改造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地方自愿创建、自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农业部发布《关于深入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中指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增收和精准脱贫;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山望水忆乡愁的休闲旅游好去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呢?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17,(23)
正近年来,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9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9个;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8个、示范点196个;全省休闲农业企业及各类经营主体近万家,2016年接待人数23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近200亿元,吸纳农民就业20余万人,涌现出一大批精品景点和精品路线。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经基层单位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决定认定北京市平谷区等37个县(市、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以下简称示范县)、北京市通州区第五季富饶生态农业园等100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下简称示范点),现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业科学》2010,(9):50-53
为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以下简称"示范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3.
1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支持政策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业部将积极推动落实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精神,主要包括积极探索有效方式,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鼓励建设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和休闲农业园;鼓励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 “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强品牌培育,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认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创建活动等.  相似文献   

14.
<正>为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决定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以下简称"示范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15.
杜跃强 《新农村》2022,(2):11-13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立足美丽乡村风景线、精品村建设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成果,加快构建美丽经济产业平台,乡村旅游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已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点1个,成省级旅游风情小镇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4个、示范点13个,省级果蔬采摘基地等乡村产业融合基地50余家....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站在"旅游立县"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南省文化旅游特色产业重点县"这一契机,紧紧围绕"全民兴旅、全业融合、全景梅山"的目标,有力推动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2015年,全县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产总值达2.4亿元,接待人数31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45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总结起来,主要归功于以下几方面:1.支撑强劲一是顶层设计。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到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议程,明确纳入省文化旅游特色县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全省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全省各级农牧部门把发展休闲农牧业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美丽田园、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8.
在解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选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现行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评选标准》存在对科学规划的强调不够、对观光农业产品重视不够、部分评选标准量化不够和部分内容缺失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林德福 《福建农业》2013,(11):F0003-F0003
随着经济发展、居居收入提高、市民休闲消费意识增强、节假日增多,以及交通环境改善,近几年,我省休闲农业呈加速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农业点达到1800多家,资产总额300多亿元,年营业收入40多亿元,年接待游客近4000万人次,安排农民就业近10万人。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示范点15家,获得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2个,获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2个,获牌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0.
该文总结了潜山县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及成效,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