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大蒜二次生长类型 根据在植株上发生的部位,可将大蒜二次生长分为以下3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大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之一,也是市场上一年四季都能供应并且颇受欢迎的蔬菜。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种植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当,出现了大量的大蒜二次生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尾蒜”、“面包蒜”,使得大蒜既不能留种,也不能食用,严重地降低了大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究竟是  相似文献   

3.
大蒜二次生长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二次生长严重影响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及质量,分析大蒜二次生长的类型及发生原因,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三适、四防、二择种、水肥膜要科学弄"等防止大蒜二次生长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大蒜二次生长概念及分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智慧  陆帼一 《园艺学报》1991,18(4):345-349
在调查研究及田间试验的基础上,从植物学和栽培学意义上探讨了大蒜二次生长的概念,对大蒜二次生长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描述和分类。根据二次生长发生部位将其分为外层型(SGo)、内层型(SGi)和气生鳞茎型(SGb)三种类型,并提出了各种类型二次生长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和二次生长的调查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蒜二次生长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德国  韩晓玉  李娟 《蔬菜》2010,(7):16-18
<正>大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二次生长现象对大蒜生产影响较大,发生二次生长的蒜头形成畸形,蒜瓣排列错乱,而且易松散脱落,严重影响大蒜品质和产量,使蒜农蒙受重大经济损失。通过长期试验研究,笔者全面掌握了该现象的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对解决途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蒜是我国的主要蔬菜之一,以其杀菌、抗癌、防治肠胃病等药用效能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大蒜又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农产品之一,每年为我国换回了大量外汇,因而种植面积较大。但是,近20年来,我国大蒜的主要产区经常发生二次生长现象,群众又称为马尾蒜,严重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很多科技人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品种及栽培条件与大蒜二次生长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蒜不同品种间二次生长的类型有很大差异,‘蔡家坡红皮蒜’以外层型二次生长(SGO)为主,‘苍山蒜’以内层型二次生长(SGi)为主,‘改良蒜’只有SGi,遗传”性相当稳定。蒜种在低温(0~5℃)和冷凉( 14~16℃)条件下贮藏 30天对SGo和SGi的发生都有促进作用,但对SGO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以SGi为主的‘苍山蒜’,在室内贮藏的蒜种晚播时SGi较早播时显著提高,SGO 则不受播期的影响。在16~17℃下贮藏的蒜种,早播比晚播有利于SGo的发生。以SGo为主的‘蔡家坡红皮蒜’晚播时SGo较早播明显降低。蒜种大小对SGo和SGi的影响与蒜种贮藏温度有关。土壤湿度对SGO的影响大于对SGi的影响,稀植对SGi的发生有利,对SGO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韩春梅 《蔬菜》2018,(3):12-14
为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大蒜二次生长的影响,测定了0、2、4、6、8、10、12℃处理下的蒜种播后出苗率和二次生长发生率。结果表明:0、2、4、6、8℃的低温处理大蒜蒜种,大蒜出苗率较对照显著下降;0、2、4、6、8、10℃低温处理蒜种,大蒜二次生长率较对照显著增加,而12℃处理的蒜种,大蒜二次生长率不受影响;由以上2项指标可以得出,12℃为大蒜蒜种的最佳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9.
大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与二次生长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长江蔬菜》2011,(22):47-49
以成蒜早4号蒜薹为材料,通过解剖测量不同时期蒜薹、蒜薹尾、二次生长、蒜头等器官的生长变化,分析各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蒜二次生长的迅速生长呈现2个阶段,分别与蒜薹尾和蒜薹的迅速生长阶段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大蒜二次生长发生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酸钙为试验材料,针对大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二次生长现象,造成植株生长缓慢.不健壮,品质降低,产量不高,蒜心数量增多,易早衰,散瓣等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大蒜产量,杜绝二次生长,应掌握大蒜的生育特点,在保证有机肥施用的情况下,氮、磷、钾肥应配合施用,特别注重微肥的施用,试验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植株健壮,叶片增宽增犀,叶色浓绿,根系寿命延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并有效地控制了大蒜的二次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大蒜发生二次生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不同品种类型、蒜种类型和栽培措施的大蒜植株的二次生长率.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二次生长发生率最高,中早熟品种其次,中熟品种最低.早熟品种二次生长主要以外层型(Gso)为主,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则主要以内层型(Gsi)为主;蒜种类型与二次生长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增施微肥、农家肥、NAA 50 mg/L BA 5mg/g与对照(常规施肥)间二次生长率差异不显著,但增施微肥、农家肥有降低大蒜二次生长发生的趋势;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的大蒜二次生长发生率和死叶率比翻耕土壤覆盖栽培的明显高,死叶率高伴随二次生长率亦高.  相似文献   

12.
陈红娟  柏林  李彦苇 《蔬菜》2017,(10):36-38
为解决大蒜生产上常发生"面包蒜"、二次生长而造成鳞茎、薹蒜减产的问题,总结出前期氮肥使用达到一定量时大蒜易发生"面包蒜"这一规律,及短日照是大蒜发生二次生长的直接原因。探索出推迟播期防止二次生长,定时定量施肥控制"面包蒜"的产生,同时结合覆盖地膜以提高大蒜产量与品质等有效措施,为全面克服大蒜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3.
氮肥对影响大蒜二次生长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蒜二次生长是指收获前萌发蒜头的异常现象,蒜农称其为羊胡子。我县地处沂蒙山腹地,大蒜种植面积1.33万hm2,主要品种是苏联杂交大蒜,以生产蒜头为主,一般采用秋播,在蒜种贮藏期间,不会遇到容易诱发二次生长的低温和冷凉条件,该品种只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由于多年连作,二次生长发生严重,有的地块发生率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了大蒜的品质、产量,  相似文献   

14.
15.
韩宇 《上海蔬菜》2022,(2):45-47
大蒜二次生长是一种生理异常现象,对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找出引发大蒜二次生长的原因,作者开展了播种期、施肥量、地膜覆盖、蒜种大小等因素对鲁西南地区大蒜二次生长率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施肥量、覆盖地膜以及蒜种大小等因素均会影响大蒜的二次生长率。播种过迟会促进大蒜二次生长,蒜农应根据品种熟性适期播种;每667 m2氮肥用量20 kg以下可有效降低大蒜的二次生长率,四川二水早大蒜每667 m2磷肥、钾肥用量均以少于20 kg为佳,苏联红皮蒜和苍山蒜每667 m2磷肥用量以30~40 kg为宜、钾肥用量以10~20 kg为宜;覆盖地膜虽可提高大蒜二次生长率,但地膜具有提高地温、保墒防旱等作用,生产中推荐使用覆膜技术;蒜种大小直接影响大蒜的二次生长率和产量,宜选用4.5~6.0 g的蒜瓣做种,可在保证大蒜产量的基础上控制二次生长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及栽培措施不当等,致使大蒜的二次生长及洋葱型大蒜等异常生理现象发生严重,大蒜瓣数增加,蒜头变小,裂瓣现象严重,蒜头、蒜薹产量及商品品质急剧下降,尤其是发生洋葱型大蒜的地块可减产50%~70%,甚至绝产,极大阻碍着大蒜产品的加工出口、内销和农民增收。下面将大蒜异常生长的控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鳞芽分化后外源GA3、ABA和乙烯利处理对播前蒜种不同处理的不同品种大蒜二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处理对外层型二次生长影响较小,但对内层型二次生长(SGi)有极显著效应。GA3和乙烯利处理使SGi增加,ABA处理使SGi减少,不同品种、不同蒜种处理区激素效应显著性有异。蒜头产量和商品性受激素处理影响不大,但乙烯利处理使蒜台产量极显著降低,GA3和ABA处理也对蒜台产量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播前蒜种温度和光暗处理对大蒜二次生长及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大蒜是经济价值很高的蔬菜,其幼苗、花茎和鳞茎为广大群众所喜食,每667米。可产蒜头1500千克、蒜薹300千克左右,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好项目。嘉祥县依托金乡大蒜市场,种植面积逐年增长,2002年种植6600公顷,2003年种植1万公顷。蔬菜站在做好大蒜技术指导的同时,总结出大蒜异常生长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蒜二次生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马尾蒜”、“面包蒜”,它使大蒜既不能留种,也不能食用,严重降低了大蒜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大蒜出现了二次生长,该如何预防?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观察和试验,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1产生原因1.1种蒜选用不当大蒜二次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遗传,所以栽种大蒜时首先应选用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种蒜应头大、瓣肥,蒜瓣分体明显,4~8瓣构成一头。若选用不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将会大大促进大蒜二次生长现象的发生。1.2蒜种贮藏场所环境不适若蒜种在播前30d(天)处于14~16℃或0~5℃,空气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