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类葡萄糖耐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1]。陆生哺乳动物通常是以糖类作为主要能量来源,对糖的利用能力较高;但鱼类主要以蛋白质和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对糖的利用能力较低,是先天性的"糖尿病患者"[2]。适宜的饲料糖水平可以起到减少蛋白质供能、提高蛋白质沉积、促进鱼类生长及节约饲料成本的作用[3]。如果饲料中糖类水平超过一定限度,鱼类生长缓慢、抗病力低、死亡率高[4]。糖耐量最  相似文献   

2.
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能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1],还具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减少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等[2]。饲料脂肪水平影响鱼类肌肉等组织的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因此,查明并掌握鱼类脂肪需求量及代谢规律有利于指导鱼类饲料生产,达到节约蛋白质的目的。笔者主要从生长、组织形态、消化和吸收、脂肪酸组成及基因表达等方面分析综述了饲料脂肪水平对鱼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鱼类饲料是发展淡水养殖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影响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鱼类饲料严重缺乏。鱼类饲料主要营养成份的构成是蛋白质。饲料的缺乏首先是蛋白质的缺乏。因此寻找新的鱼类饲料蛋白源工作,已成当务之急。笔者经过长期的调查认为当前具有开发利用前途的鱼类饲料新蛋白源大致在如下几个方面:饼粕类、多纤维饲料资源、叶绿蛋白、血粉、羽毛粉、单细胞蛋白等。  相似文献   

4.
在鱼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中,蛋白质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成份.蛋白质在体内的重要作用在于构成体组织;参与构成体内活性物质以及更新体组织,维持机体的动态平衡,同时,蛋白质还是为鱼类提供能量的重要成份.此外,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大,一般占饲料的30-50%,在饲料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不仅如此,蛋白质饲料又是目前较为紧缺的饲料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是鱼类有机体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蛋白质对鱼类的重要作用、蛋白质需求量、影响鱼类最适饲料蛋白水平变化的因素、水产饲料蛋白源及鱼粉替代的研究现状及低蛋白饲料条件下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营养学的研究,大都是围绕着粗放式养鱼池的饲料补充,营养要求方面则很少。然而,研究鱼类的营养要求即饲料中必要营养素种类与含量,是准确设计配合饲料的关键。养鱼饲料的蛋白质,系高价饲料成分而且配合比例高,从成本方面考虑,鱼类蛋白质要求量亦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鱼类消化道菌群与碳水化合物代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饲料中添加适量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蛋白原料,减少氨氮排放。然而以往研究表明,鱼类摄入超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出现抗病力受损、生长迟缓、脂肪肝、死亡率升高等问题。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糖、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过程,对动物营养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对鱼类增产、渔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鱼类消化道微生物为出发点,阐述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方式与可能机制,旨在为鱼类高效利用碳水化合物以及节约饲料中蛋白质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苏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在促进鱼类生长、提高免疫力中发挥重要的营养作用.添加苏氨酸可以更好地平衡氨基酸,使饲料中的氨基酸比例更接近理想蛋白质,降低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饲料中缺乏苏氨酸时,鱼类摄食量降低、生长速率下降、免疫机能抑制等症状.近年来,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的广泛使用,苏氨酸逐渐成为限制性氨基酸,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杭东 《齐鲁渔业》2012,(7):53-54
鱼类是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一类水产动物,这就决定了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蛋白含量较高的饲料,对蛋白质的需求实际上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所以保证饲料中氨基酸平衡尤为重要。赖氨酸作为鱼类生长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可以有效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减少鱼粉用量。  相似文献   

10.
鱼类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它的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禽畜类,但由于鱼类对糖类的利用能力低,于是蛋白质就成了鱼类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所以水产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普遍要求比禽畜饲料高得多。各养殖户热切关心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不少养殖户甚至将蛋白质含量当成了评价水产饲料质量的唯一指标,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