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单片机作为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通过简便性、经济性、可操控性的优势,极大降低了生产加工企业中资源的投入力度.基于此,文章以单片机为切入点,阐述单片机控制下的制茶设备控制原理,并对制茶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银强 《福建茶叶》2016,(7):17-18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相关生产安全性,同时,还能提高相关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效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了良好的企业效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构成极为复杂,并且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的提升。单片机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生产质量。本文主要针对单片机在制茶温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且依据实际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单片机在制茶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刘新 《中国茶叶》1991,(6):28-29
近几年来我国名茶生产不断扩大,传统的手工炒茶已不适应生产的发展,不少茶农和茶叶生产单位纷纷寻求小型制茶机械来代替或部分代替名茶的手工制作。这种形势也大大地促进了我国名茶制作机械的开发与生产,许多茶机制造厂纷纷推出了小型杀青机、小型揉捻机、小型烘干机等各种各样的名茶制作机械。但是这些产品,除了少数是通过了较长时间的考验外,多数都是新近开发的,其工艺性能和使用的可靠性尚有待于进一步考验。因此,对于迫切需要的用户来说,应了解这一点,不可盲目地采购。笔者就如何选择小型制茶机械作一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节约制茶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茶农收入,浙江省近年来研究开发了一批节煤、节柴、节电的制茶机具,并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广应用,对促进茶叶生产向内涵发展,保护山林,保持水土,缓和工农业生产燃料紧缺矛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茶区农民的欢迎。现将五种高效节能制茶机具的配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名优茶机械制茶性能测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培和  刘栩 《中国茶叶》1997,19(3):16-17
  相似文献   

6.
扁茶手机合制工艺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刘峥 《福建茶叶》2016,(8):148-149
基于茶饼紧压生产的特征,笔者探讨基于单片机操控的液压式茶饼紧压机械。液压式茶饼紧压机械的单片机设计可利用手动编制相应的紧压程序,以此即时改变茶饼紧压生产的压力大小,通过操控紧压反弹松弛来生产不同硬质的茶饼产品。  相似文献   

9.
刘新  朱守贞 《中国茶叶》2000,22(5):34-35
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茶叶加工机械选材越来越广泛,中国绿茶加工除揉捻工序以外基本上都是热加工过程,在选用工作部件的材料时,除了要注意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外,还要考虑材料的传热性能,提高热效率和工作效率。笔者使用在茶叶加工机械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材料进行对比试验,以说明茶叶加工机械的选材对制茶效果的影响。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1.试验原料 龙井群体种,秋季适制龙井茶鲜叶。 2.试验机具 6CMD-40型电脑控制龙井茶炒制机。 3.试验方法 用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的5槽锅和普通碳素钢冷轧材料(简称…  相似文献   

10.
陈元良  周菲菲 《茶叶》1991,17(4):45-46,55
多年的生产经验证明,制茶时适当用油,能改善制茶工艺,提高茶叶外观质量,尤其在龙井、旗枪类名茶生产上的应用,巳成为传统习惯。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茶叶公司研制的制茶专用油,已在诸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国内茶叶加工普遍存在人员紧张、自动化程度低、清洁化程度低、标准化难度大、与国外差距大等的突出问题,长沙湘丰茶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卷曲型名优绿茶、扁形绿茶、松阳香茶、条型红绿茶兼容等4类全自动生产线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对这4类全自动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特点、产能等方面作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花茶湿窨中茶坯吸香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伟丽 《茶叶科学》2001,21(2):81-84
本文对花茶湿窨中茶坯吸香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多年研究 ,结果表明 :高含水量茶坯中的水分和水浸出物是吸香的载体 ;茶坯的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随其含水量增加而增强 ;茶坯的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有关 ,而茶坯的比表面积和吸附量与其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茶坯的吸香效果与堆温和配花量呈显著正相关 ;吸附和解吸平衡与不同茶坯有关。这些变化规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机制龙井茶摊凉与辉锅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淑英  陆德彪 《茶叶科学》1998,18(2):102-107
在机制龙井茶加工过程中,采用青锅叶摊凉0.5~1.0h后一次性辉锅较为合理,它比摊青叶—炒到底和分二次辉锅更有利于品质的形成。对机制龙井茶辉锅的投叶量和温度的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50~200g/槽的投叶量和120~140℃的温度,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辉锅时机器的转速以开始时120r/min、后来逐渐减速到110r/min的方式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辉锅加压以加压棒直径3cm为宜,采取先重棒(400g/根)后轻棒(250g/根)的加压方式有利于龙井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殷鸿范 《茶叶科学》1994,14(2):101-107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茶机发生了8方面的变化,在整体上促进了茶机性能的完善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中国茶机工业已经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进程,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设计、制造各类茶的加工设备和茶园作业机械的能力,并具有向国内、外提供成套设备的实力。红外辐射、光谱色差、可编程控制器和工业控制器等先进技术已在茶机上应用成功。茶机的理论研究也已系统展开。  相似文献   

15.
机制龙井茶摊放与青锅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祖法  龚淑英 《茶叶科学》1998,18(2):95-107
茶鲜叶原料适度摊放试验表明,用于机制龙井茶的鲜叶原料其失重率控制在15.0%~17.0%为最佳。对机制龙井茶青锅的投叶量与温度进行了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0~150g/槽的青锅投叶量和170℃左右的锅槽内壁温度,有利于青锅叶的色泽和扁平、挺直的外形的形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青锅时适量使用制茶专用油有利于改善机制龙井茶的形状和色泽。用于青锅作业的加压棒掌握在直径3cm、重量500g左右,加压时间控制在鲜叶投放3~5min后进行,这样有利于青锅叶的成形和良好色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三级营养关系中茶树间接防御茶尺蠖危害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茶树—茶尺蠖—单白绵绒茧蜂三级营养关系为模式,从寄主选择行为和茶树—条尺蠖交互作用的角度,探讨了茶树借助天敌绒茧蜂间接防御条尺蠖危害的机制。结果表明,茶尺蠖取食茶树,其口腔分泌物作用于损伤部位,致使茶树释放出与完整新梢完全不同的挥发性化合物(互利素),强化了天敌昆虫(单白绵绒茧蜂)的寄生效率,减轻了茶树的受害程度。其间,茶尺蠖幼虫口腔分泌物中的β-D-葡萄糖甘酶为一使茶树释放挥发性互利素的启动子。初步分析表明,茶树释放挥发性互利素所消耗的光合产物仅占茶树全部光合量的极少部分。  相似文献   

17.
寇楠楠 《茶叶通讯》2020,(1):152-155,163
随着茶及茶文化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概念的关注,茶的潜在健康功效及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茶的潜在健康功效归因于茶叶中所具有的“特征性成分”——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及其它酚类等物质。正是在这些化学成分的作用下,茶叶对神经保护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本文对茶叶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从健康伦理角度探讨了如何实现茶之健康功能。  相似文献   

18.
包建丰 《茶叶》2013,39(2):91-93
本文根据松阳香茶连续化加工生产开发的趋势,提出了松阳香茶连续化加工的工艺流程,并对松阳香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的开发、生产工效和产品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茶叶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可追溯体系的建立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茶尺蠖发育历期的温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楼云芬 《茶叶科学》1993,13(2):127-133
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发育速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探明了各虫态历期与期内均温之间的曲线关系模型。同时,用加权法和回归直线法分别计算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常数,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数据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两方法均可采用。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各虫态的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推算茶尺蠖的发生代数及各虫态的发生期,与实际发生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