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样地刺五加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对其药材质量的影响,为研究刺五加中紫丁香苷积累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HPLC法对吉林省敦化地区5个不同种群结构样地不同年生刺五加根及茎中紫丁香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茎中紫丁香苷含量除4年生和5年生植株外,均高于根中紫丁香苷含量;根中紫丁香苷含量在4年生和5年生较高,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次生代谢产物紫丁香苷含量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反而会发生很大的波动;不同样地中榆树川样地刺五加紫丁香苷含量较高。该试验结果对刺五加的种植、采集及药材的利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技术测定了90份刺五加茎皮粉末及其提取液的近红外光谱,HPLC法测定了上述样品中紫丁香苷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样品紫丁香苷含量与近红外光谱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内部交叉检验进行评价优化。评价结果显示:内部交叉检验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89.35%和86.35%,交叉检验均方差值分别为0.028 9和0.040 4,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3.07、2.71。对10份验证样本的测试结果表明,近红外检测技术测定刺五加茎皮粉末及其提取液中紫丁香苷含量与HPLC测定结果基本一致,近红外检测技术可应用上述样本中紫丁香苷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不同产地短柄五加根、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2)(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16:84)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20 nm,进样体积为10μL,柱温30℃.[结果]刺五加苷E在8.0~160.6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2%,RSD为0.5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适用于短柄五加根、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的测定,可作为倒卵叶五加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甲醇回流法和水煮法对5—10月份采集的12组紫丁香树叶样品进行提取,制备提取物,并通过HPLC分析其中丁香苦苷和橄榄苦苷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醇提法优于水提法,紫丁香树叶中同时含有大量的丁香苦苷和橄榄苦苷,并且二者变化规律相同,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8—9月份出现3个高峰期。在5月20日、6月20日和9月5日采集的树叶中,干燥树叶丁香苦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28%、3.77%和3.82%;橄榄苦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75%、0.90%和1.16%。  相似文献   

5.
不同年份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昆木  郑友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07-14708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根皮和茎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进行测定,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0:80),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刺五加茎皮和根皮中刺五加苷B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刺五加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高于根皮,且茎皮中刺五加苷B的含量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而根皮中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刺五加最适宜采收年限及最佳药用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HPLC法对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不同海拔、不同药用部位的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在0.1~1.4g/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采收期的淫羊藿叶中淫羊藿苷的质量分数为0.31446%~3.68099%;临江产淫羊藿中淫羊藿苷质量分数最高;海拔629m的淫羊藿中淫羊藿苷质量分数最高;同一植株不同部位中淫羊藿苷的质量分数分布为叶〉地上部分〉茎.  相似文献   

7.
紫丁香是我国北方常用园林绿化植物,本试验研究确定紫丁香苷、橄榄苦苷粗品的硅胶柱层析条件,为紫丁香苷和橄榄苦苷进一步开发利用和紫丁香叶片变废为宝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丁香苷最佳洗脱剂比例为乙酸乙酯∶甲醇∶水=12∶1∶0.2,硅胶粒度为100~200目,径高比1∶10,洗脱流速0.6 cm/min,负载量为25 mg/g,最终得紫丁香苷纯度可达92%,回收率达78%。橄榄苦苷最佳洗脱剂比例为乙酸乙酯∶甲醇∶水=16∶1∶0.2,硅胶粒度为100~200目,径高比1∶10,洗脱流速0.6 cm/min,负载量15 mg/g,最终得橄榄苦苷纯度可达86%,回收率达85%。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内生真菌对刺五加苷B和E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内生真菌对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E含量的影响。[方法]以分离自不同产地的刺五加内生真菌为试材.以伤口法回接,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E含量。[结果]结果表明,25株内生真菌中有16株为致病菌,9株为非致病菌。其中来自产地吉林省梅河口市刺五加的菌株P116-1a、P109—4、P116-1b和P312—1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刺五加茎、根茎中刺五加苷B、E的含量。[结论]刺五加内生真菌可通过产生的代谢物调节刺五加苷B、E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刺五加导管特征及其与刺五加苷B、E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产地刺五加的1年生根、茎为试材,石蜡切片法制片,测定导管周长、面积,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E含量。[结果]刺五加根中导管平均面积、周长分别为986.89μm2、141.08μm,茎中导管平均面积、周长分别为362.48μm2、88.46μm,不同产地刺五加根、茎中导管的周长、面积差异显著。刺五加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与茎中导管面积呈显著相关。[结论]导管面积、周长可以作为鉴定刺五加产地来源的指标,茎中导管面积可作为茎中刺五加苷E含量的早期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果实中花色素苷含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建立了果实中花色素苷的HPLC测定方法,采用ODS-C18柱(250 nm×4.6 nm),流动相A:1.6%甲酸水溶液;B:1.6%甲酸甲醇溶液,梯度洗脱为0~5 min,85%A 15%B;5~10 min,80%A 20%B;10~30 min,72%A 28%B;30~36 min,40%A 60%B;36~48 min,100%B。检测波长510 nm,流速为1 mL/min。2种花色素苷在0.00104~0.0104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2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5%和99.25%,平均标准偏差为1.98%和2.50%,并测定了大石早生李和藤稔葡萄中花色素苷含量。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黑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度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刺五加黑斑病病原菌的生长速率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5~35℃病原菌均可以生长,较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在pH2~12时病原菌均可以生长,pH 6时最适生长;不同光照条件对病原菌菌落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连续紫外灯照射的菌落生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12.
3种五加属植物中矿质元素及紫丁香苷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丫山细柱五加根皮、茎、叶、果实,5个居群的细柱五加以及红毛五加、刺五加的根皮为材料,采用ICPAES测定样品中12种矿质元素含量,HPLC测定样品中紫丁香苷含量.结果表明3种五加根皮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紫丁香苷含量刺五加>细柱五加>红毛五加;细柱五加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加合量高低顺序为叶片>茎皮>根皮>果实,盱眙...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保健功效与人参相似。本文简述了刺五加的本草考证、生物学性状、化学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刺五加茶的加工工艺和品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野生刺五加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刺五加为材料,研究扦插繁殖的适宜方法,结果表明:野生刺五加最佳扦插方法为采用全光雾插法,用IBA20mg/L浸泡插穗基部20h,以珍珠岩∶沙子=1∶1作为基质于夏季采穗进行嫩枝扦插。该方法可使扦插生根率达81.54%。  相似文献   

15.
以制药废弃物刺五加根茎剩余物为原料,采用丙酮有机溶剂法提取木质素,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料液比、乙酸体积分数、丙酮体积分数等工艺条件对木质素得率和木质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丙酮有机木质素抗氧化性能影响最显著,其他因素不显著。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80℃、丙酮体积分数80%、料液比1:20、反应时...  相似文献   

16.
选用刺五加的茎尖为外植体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激素对刺五加愈伤组织分化、继代培养、不定芽发生及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的最佳初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 mg/L+KT0.8mg/L+NAA0.10~0.15 mg/L,继代芽分化培养基MS+6-BA0.5 mg/L+IAA1 mg/L+IBA0.8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4 mg/L  相似文献   

17.
魏书琴  刘俊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30-9531
[目的]筛选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抑菌效果的药剂。[方法]用11种药剂在2 500、1 250和833 μg/ml 3种浓度条件下分别对刺五加黑斑病菌进行处理,研究不同药剂和稀释浓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不同药剂和稀释浓度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抑菌效果影响很大,其中10%世高水分散剂、30%福嘧霉悬浮剂、50%扑海因WP和20%黑星叶霉唑超微WP对刺五加黑斑病的抑菌效果最佳,在各浓度处理条件下的抑菌率均为100%;3%多抗霉素WP的抑菌效果也很好;50%菌安利WP在浓度为2 500 μg/ml时,75%达科宁(百菌清)WP在浓度为1 250 μg/ml时,对刺五加黑斑病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他药剂对刺五加黑斑病的抑制作用不大。[结论]在11种药剂的3种浓度处理中,筛选出5种对刺五加黑斑病菌具有较明显抑制作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种群更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更新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栎林下的刺五加种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而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的种群结构处于衰退状态。不同样地刺五加的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具有一定的差异,在郁闭度为40%的蒙古栎林,其有性生殖的坐果率为51.99%、饱满种子成熟率为31.20%,远远大于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营养繁殖的效率与环境的郁闭度、群落间隙大小有关,在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刺五加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少、株间距较大,而在蒙古栎林下,每一无性系的株数较多、株间距较小,这说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刺五加的营养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