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2012年在乌江思南江段采集454尾(雌性298尾,雄性109尾,性别不辨47尾)泉水鱼(Pseudogyrincheilus procheilus),以鳞片作为材料对年龄进行鉴定,利用软件FISAT-II处理体长与年龄数据,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泉水鱼鳞片为圆鳞,年轮主要表现为普通切割型与普通疏密型;年龄组成为1~4龄,其中以2~3龄为主;1~4龄,体长增长率为47.4%,雌性体长增长率达50.4%,雄性体长增长率为35.0%,体重增长率为438.5%,雌性体重增长率为485.1%,雄性体重增长率为275.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2×10-6L3.4784(R2=0.8824),雌鱼为:W=3×10-6L3.4002(R2=0.8505),雄鱼为:W=2×10-5L3.019(R2=0.8112);体长(L)和鳞径(S)呈幂函数相关:L=92.597S0.5458;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为:渐进体长L∞=278.10 mm,生长系数k=0.22,t0=-1.80;雌鱼各参数为:L∞=355.01 mm,k=0.14,t0=-2.38;雄鱼各参数为:L∞=224.04 mm,k=0.32,t0=-1.72,雄鱼达到渐进体长的速度比雌鱼要快得多;体长生长速度和加速度不具拐点,生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生长加速度始终为负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体重生长速度和加速度都具有拐点,拐点年龄ti=3.87,拐点体长Li=198.22 mm,拐点体重Wi=195.59 g。结合泉水鱼生长拐点年龄和性成熟年龄,为保护乌江思南泉水鱼资源,建议以180 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2.
布氏哲罗鲑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吴万荣 《水产学报》1987,11(1):37-44
本文根据鳞片生长环纹的计数,并同鳞片、脊椎骨、鳃盖骨等上的年轮相对照,对4龄内的布氏哲罗娃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摘要如下:(1)布氏哲罗鲑鳞片上的环纹随年龄而变化:每月长出二圈生长环线。鳞片上具有明显的“切割”年轮特征;脊椎骨、鳃盖骨上具有明带与暗带(线)形成的年龄特征。(2)布氏哲罗鲑在4龄内,体长在年龄上的回归方程为L=189.9468t+26.7934(r=0.991,df=35);体重年龄的回归方程为W=6.2451.e~(21219t)(r=0.978,df=35);鳞片半径与年龄的回归方程为R=0.7425t—0.1596(r=0.980,df=35);体重和体长的回归方程为W=6.7717357×10~(-6)L~(3.0740)(r=0.999,df=35);体长与鳞片半径的回归方程为L=251.0540R+71.2288(r=0.991,df=35)。(3)布氏哲罗鲑在4龄内,体长平均年增长为189.95mm;并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生长常数、生长指标、肥满度系数等随年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对海南海区采得的51尾丝蝴蝶鱼(Chaetodon auriga Forstal)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表明,其年轮特征主要为切割型,体长(L)与鳞径(R)呈直线相关:L=-3.5730+6.8387R;体长(L)与体重(W)呈幂函数的关系:W=5.9540×10-2L2.812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该鱼的一般生长规律,其生长参数为:L∞=23.25cm,W∞=420.77g,K=0.2777,to=-0.1579,拐点年龄ti=4龄,拐点体长Li=15.92cm,拐点体重Wi=135.14g。海南海区丝蝴蝶鱼应以2龄、体长10.26cm、体重46.23g为最适合可捕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海南海区采得的51尾丝蝴蝶鱼(Chaetodon auriga Forstal)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表明,其年轮特征主要为切割型,体长(L)与鳞径(R)呈直线相关:L=-3.5730+6.8387R;体长(L)与体重(W)呈幂函数的关系:W=5.9540×10-2L2.812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该鱼的一般生长规律,其生长参数为:L∞=23.25cm,W∞=420.77g,K=0.2777,t0=-0.1579,拐点年龄ti=4龄,拐点体长Li=15.92cm,拐点体重Wi=135.14g.海南海区丝蝴蝶鱼应以2龄、体长10.26cm、体重46.23g为最适合可捕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转基因鲤(Cyprinus carpio)放流试验的人工湖中鲫(Carassius auratus)的年龄组成、大小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鲫种群由4个年龄组(1 a~4 a)构成。体重(W,g)与体长(L,mm)的关系式为:W=2.597×10-5L3.0133;体长与鳞径(R,mm)的关系式为:L=7.4+29.8R。生长模式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Lt=28.8[1-e-0.254(t+0.307)],Wt=668.9[1-e-0.254(t+0.307)]3.0133,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i=4.04 a。还对转基因鲤放流人工湖泊中鲫的生长数据同其它湖泊中的作了比较。这些数据为今后探讨转基因鲤种群的建立对鲫生长的影响积累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繁殖盛期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对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年龄结构为1~3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1~2龄个体占87.06%。繁殖群体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51.66±21.13)mm、(16.97±6.34)g。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1.63×10~(-5)L~(2.75)(n=124,R~2=0.935 3),显著性差异检验表明凤鲚属于匀速生长类型(P0.05)。体长和体质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205.85[1-e~(-0.48(t+1.02)(],W_t=38.31[1-e~(-0.48(t+1.02))]2.75。体长生长速度曲线不具拐点;体质量生长速度的拐点年龄为1.11龄,与最小性成熟年龄一致,拐点年龄时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31.02 mm和11.05 g。研究认为,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低龄群体所占比例较大且体型有变小趋势。为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凤鲚资源,应在拐点年龄之后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1~2012年在长江上游合江段采集到的273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星耳石是鉴定中华沙鳅年龄的良好材料;所采集的中华沙鳅由1~5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2~3龄占78.4%;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为L=14.458R+0.434 4(R2=0.952 9,n=167);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表达式为W=0.033 8L2.521 5(R2=0.803 4,n=273);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别为Lt=16.71[1-e-0.1194(t+1.6209)],Wt=59.07[1-e-0.1194(t+1.6209)]2.5215;生长拐点年龄为6.12龄,此时体长为11.02 cm,体重为16.54 g。根据本研究,长江上游中华沙鳅处于不合理的开发状态,应控制捕捞,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8.
海南海区丝蝴蝶鱼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海区采得的51尾丝蝴蝶鱼(Chaetodon auriga Forstal)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表明,其年轮特征主要为切割型。其体长与鳞径呈直线相关L=-3.5730+6.8387R;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的增长关系:W=5.940×10-2L2.8176。应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该鱼的一般生长规律,其生长参数这:L∞=23.25cm,W∞=420.77g,K=0.2777,to=-0.1579,拐点年龄ti=4龄,拐点体长Li=15.92cm,拐点体重Wi=135.14g。  相似文献   

9.
驼背鲈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鉴定和描述了驼背鲈鳞片的年龄及其年轮特征,采用4种生长模型来模拟其体长生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对其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相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驼背鲈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疏密型,偶见副轮和生殖轮。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 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均可反映驼背鲈的体长生长过程,其生长特点属于均匀生长类型,其中Gompertz生长方程能更好地描述10龄以前的体长生长性状。体长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66.0139[1-e-0.1549(t 1.0988)];Wt=4531.0076[1-e-0.1641(t 0.76635)]3.0245。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t=2.3×10-5Lt3.0245。渐近体长L∞=566.0139 mm,渐近体重W∞=4531.0076 g,体重生长拐点tr=5.98龄,此时的体长与体重分别为376.94 mm和1 346.26 g。  相似文献   

10.
研究乌江思林库区泉水鱼的年龄和生长特性,为其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资料。2014年在乌江思林库区大乌江、文家店采集泉水鱼246尾,研究年龄组成与生长特性。泉水鱼体长74.00~214.00mm、体重7.40~277.70g,构成年龄为1~3龄、2龄个体为主(占62.69%)。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2×10-5 L3.086(r2=0.973),表明泉水鱼属于匀速增长类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246.23[1-e-0.77(t-0.54)]和Wt=479.41[1-e-0.77(t-0.54)]3.086,渐进体长246.23mm,生长系数0.77,理论生长起点年龄为0.54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2.003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66.27mm和142.71g。为保护泉水鱼资源,捕捞规格应该高于拐点年龄时的规格。  相似文献   

11.
闽东北外海底层流刺网作业渔获的银头鱼群体由1~6龄11个世代构成,以2、3和4龄占优势;体长优势组为210~270mm,体重优势组为200~400g,体长与体重的关系W=2.1120×10~(-5)×L~(2.9964)r=0.9970。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3龄,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190mm,在4~8月均有产卵活动;按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生长参数:L_(∝)=436.21mm,W_(∝)=1715.05g,k=0.2357,t_0=-0.9542,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3.702龄。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黄鮟鱇Lophius litulon耳石对2007年3月~2009年5月取自东海北部、黄海南部黄鮟鱇的年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鱼安鱼康群体由1~5龄组成,以1~2龄鱼为主,捕捞群体呈低龄化;生长特点属均匀生长型,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1.55897×10-5L3.10865,体长与耳石半径关系为L=244.11R-210.6,体长生长方程为Lt=749.9[1-e-0.349(t+0.256)],体重生长方程为Wt=13496.4[1-e-0.349(t+0.256)]3.10865,极限年龄Tmax为8.337龄,生长拐点年龄ti为2.994龄,此时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508.8mm和4038.7g。为保护黄鮟鱇资源,应限捕体长在500mm以下的个体。  相似文献   

13.
长江干流圆口铜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4.
新疆额尔齐斯河银鲫年龄鉴定比较与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3年4-10月从新疆额尔齐斯河采集的546尾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样本为材料,比较4种钙化组织(微耳石、鳞片、鳃盖骨和脊椎骨)年龄鉴定结果,选择最佳的年龄鉴定材料,研究其生长特征。结果表明,4种钙化组织中,微耳石磨片年龄读数的平均百分比误差(IAPE)最低(1.89%),同一观察者2次读龄的吻合率最高(91.9%),为4种材料中最为准确的年龄鉴定材料;采用微耳石进行年龄鉴定,银鲫样本由1~9龄组成,以3~4龄为主,占77.28%;银鲫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间无显著性差异,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2.661×10-5L3.085(R2=0.96,n=546);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为:Lt=359.7 [1-e-0.172(t+1.066)], Wt=2042.3[1-e-0.172(t+1.066)]3.085;个体的生长拐点年龄为5.49龄,对应的体长及体重分别为243.2 mm和610.81 g。  相似文献   

15.
鉴定和描述了驼背鲈鳞片的年龄及其年轮特征,采用4种生长模型来模拟其体长生长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对其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驼背鲈鳞片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疏密型,偶见副轮和生殖轮。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Logistic生长方程以及三项式方程均可反映驼背鲈的体长生长过程,其生长特点属于均匀生长类型,其中Gompertz生长方程能更好地描述10龄以前的体长生长性状。体长体重的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为:Lt=566.0139[1-e-0.1549(t+1.0988)];Wt=4531.0076[1-e-0.1641(t+0.76635)]3.0245。体长与体重关系为 Wt=2.3×10-5Lt3.0245。渐近体长L∞=566.0139mm,渐近体重W∞=4531.0076g,体重生长拐点tr=5.98龄,此时的体长与体重分别为376.94mm和1346.26g。  相似文献   

16.
南湾水库翘嘴红鲌的生长及种群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湾水库的翘嘴红鱼白体长与体重实测值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89L2.7274(r2=0.9739)。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98.8cm,W∞=7140.9g,体长的k=0.1662、t0=0.2638;体重的k=0.1038、t0=-0.1076,拐点年龄ti=5.3龄,拐点体长为57cm,体重为2049g。建议翘嘴红鱼白的捕捞年龄为2+,即体长为28cm、体重为500g以上,其适用网具的网目为90mm。  相似文献   

17.
武湖翘嘴红鱼白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武湖翘嘴红鱼白的年龄生长特点。其渔获物中 2 和 3 龄个体占 5 7 1 % ,体长以 30 0~ 6 0 0mm为主 ,体长与鳞长之间呈直线相关 :L =6 .1 81 4 90 .4837R ,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 :W =2 .0 45×1 0 -6L3 .2 585,3 龄以前生长最快 ,生长指标高 ,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大 ,其生长规律符合VonBertalanffy方程 :L1=1 4 0 4.9(1 -e-0 .10 (t 0 .71) ) ,W1=3.6 2 9× 1 4(1 -e-0 .10 (t 0 .71) ) 3 .2 585,捕捞 3龄以上个体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翘嘴鲌、蒙古鲌形态特征及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对湖南津市西湖渔场采集的168尾翘嘴鲌和170尾蒙古鲌进行了形态特征及年龄与生长方面的研究。分别测定了其各种可数和可量性状,通过鳞片鉴定年龄,确定翘嘴鲌和蒙古鲌种群由1龄-6龄鱼组成。得出了两种鱼的形态特征,分析了体长、体重分布,年龄结构及体长、体重实测生长,并得到翘嘴鲌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0^-2.1099L^3.0315(r=0.9900N=168),蒙古鲌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0^-1.8075L^2.8830(r=0.9319N=170),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得翘嘴鲌Lt=82.2313(1-e^-0.2616(t-0.1964),W=4960.8463(1-e^0.2616(t-0.1964)^3.0,体重生长拐点年龄约为ti=4.46a;蒙古鲌Lt=69.8625(1-e^0.2223(t+0.1580),Wt=3231.4675(1-e^0.2223(t+0.1580),体重生长拐点年龄约为ti=4.61a。  相似文献   

19.
对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截流后长吻(?)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脊椎骨鉴定年龄.得到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2.5404×10~(-2)L~2.8164,椎体半径和体长相关式为L=8.2625+8.8414R;用von Bertalanffy方程对长吻(?)年龄和生长作了研究,得长吻(?)体重生长拐点在5.7465龄,应限制捕捞体重小于365l克,体长小于60厘米的长吻(?)个体.  相似文献   

20.
对采集39尾新疆某水库鲤(Cyprinus carpio)标本测定年龄、生长并对其资源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鲤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7龄,优势龄组为3龄和4龄,其中3龄组渔获数量所占比例最大,为50%,4龄组占17%,2龄和5龄组分别占11%和8%。;体质量与体长表现为异速生长,关系式为W=4×10-5SL2.8387。用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为:SL_∞=107.611 cm,k=0.0929,t_0=-0.3887。体质量生长参数为:W_∞=23.4453 kg,k=0.0929,t_0=-0.3885。生长特征指数为:准=6.98;生长拐点年龄为10.8龄,拐点时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69.6 cm和6.8 kg。种群生物量最大年龄为8.2龄。种群总死亡系数为:Z=0.62;自然死亡系数为M=0.22;捕捞死亡系数为F=0.41;当前开发率为:Et=0.65。截至2016年10月,鲤资源量约7 942尾,2.4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