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明代茶书看明人的茶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长春  龙晨红  真理 《农业考古》2004,(2):119-123,126
中国茶文化发展到明代,又峰回路转,呈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自从“开千古茗饮之宗”的散茶渝饮法在明代确立并逐渐成为主流后,人们以百倍的热情,不断关注着这种新的品饮方式所带来的茶文化进步与变革.于是,一大批茶学专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统计,明代茶书可考者不下50余种,数量之多,为历朝历代之冠,其中,既有对前人茶文化成果的总结与茶文化史料的类纂、汇编,更多的则来自于作者长期品茶经验的积累和品茶心得的深刻阐发。尽管这些茶书篇幅体裁各不相同,特色各异,但从大的层面上又显示出一个朝代相同或相近的茶文化取向,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周颖 《农业考古》2004,(2):112-115
茶作为中国人“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在我国各地的各个角落、各个层次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犹如米饭一样“不可一日无”,这本身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饮料的范畴,而包涵了深刻的文化意味。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它与咖啡、可可之不同,不仅仅是自然成分、品质、口味、来源等表面因素的差别,更重要的还是采制、引用方法乃至由此而积淀于各自民族人民心中特殊的生活和审美趣味的不同,茶、咖啡、可可于是有了文化的界限。为了科学地考察茶之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茶文化的流变,对茶文化的概念作一解释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朱自振等编著的《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收录唐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茶书114种,纵览其中所关联的汉水流域茶文化,史迹清晰,意蕴深厚。分别呈现唐至五代茶之出、茶之事、水品次等基本内涵;宋元时期茶艺掌故及其意蕴、茶之生长环境与采拾、茶政体系及其样貌等发展样态;明清时期茶诗意向、水品意蕴、陆羽生平、茶之品名等多元意蕴。基于中国古代茶书,探究历史时期汉水流域茶文化,可为当下对其内涵研究、价值开掘、品牌塑造和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这一生,既不抽烟爱饮茶,无心恋酒捕鱼虾,嗜书得食充饥肚,爱笔耕耘种苦瓜,与茶结下了长久之缘。少年时期,我在家中喝过普洱茶,但只知道止渴解腻;1951年秋参加工作时,我由墨江家乡沿普洱茶马古道步行五天到普洱,次年调到思茅,半年后又沿茶马古道步行从思茅到普洱到墨江,乘坐煤炭汽车、马车、尖头客车到昆明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返到墨江,  相似文献   

5.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2):205-213
一.茶书定义与分类茶书定义典籍本指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茶文化典籍是指古代记载有关茶文化内容的图书,简称为茶书。茶书是指专门论述茶叶种植、加工、冲泡、品尝的古代茶学著作,也包括许多专门论述历代茶政、茶法和茶叶贸易的著作。但后者大多属于社会经济史和法制史范畴,如宋代的《本朝茶法》、《茶法易览》和明代的《茶马疏》、《茶马志》、《历朝茶马奏议》等,与茶艺专业没有直接关系,故就专门学习茶艺的作者来说,可暂不涉猎此类茶书。古代还有一些农学著作,如唐代《四时纂要》、元代《王祯农书》、明清的《农政全书》…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内涵丰富,具有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多方面的内蕴,其灿烂光辉,还辐射到经济领域,可谓是文化、经济双欣双茂之花。一、促进茶叶生产发展唐代陆羽《茶经》付梓问世后,极大地推动了饮茶的普及,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比屋之饮”,由此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陆羽写《茶经》时,已有8个道(相当现在13个省区)43个州生产茶叶。到了宋代,茶诗茶词兴盛,茶馆文化发达,尤其是城镇茶馆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茶叶生产也随之扩大,生产规模由唐代的43个州发展到66个州。明清时期茶文化进一步繁荣,在文化艺术方面…  相似文献   

7.
从元诗看元代的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明  肖应云 《农业考古》2007,(2):118-124,127
中国的饮茶从唐代开始流行,至宋大盛,到了元代,饮茶已成为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共同嗜好。元代著名的农学家王桢说“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诚生民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1),“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  相似文献   

8.
茶既为饮品,当有茶具。原始时期,只能是皿便盛,尚无专具。饮茶之风流行,专门茶具也就应运而生。东汉的青瓷器已相当发达,专事分工的茶具也还难以确认。浙江省湖州市一座东汉晚期墓中出土一件青瓷四系罐,器肩上刻有一“荼”字,证明这是一件贮茶器。这大概是器自有铭,时代较早的茶文化实物(《中国文物报))1990年8月2日)。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渐行遍及江南。南齐武帝为节约供祭,特地下一道诏书:“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足见饮茶在当时已属平常之事。饮茶之风流行,必然促使…  相似文献   

9.
“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事占陵(宋徽宗)时,益穷极新出,无以复加矣!”这是宋人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一文中对有宋一代特别是宋徽宗时代茶文化兴盛局面的描述。“始于唐、兴于宋”的茶,至此已成为普通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开门七件事之一,成为文人雅士“棋琴书画诗曲茶”之修身品性要件之一。由相对奔放热情、色调热烈的唐文化向相对封闭内敛、色调淡雅的宋文化转型,得益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普遍发展、个体的主体价值意识和人格意识较为明朗、教育对象打破严格的门阀贵族限制、以及奉行“右文轻武”政策的宋王朝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从而创造出一种“郁郁乎文哉”的文化气象。  相似文献   

10.
论陕西茶业及陕西茶文化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文 《农业考古》2004,3(4):45-54
中国自宋明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重心的东移,饮茶文化的重心也随之东移。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人们形成一个印象:大西北的陕西是茶文化的不毛之地,老陕不懂高雅的品茗,甚至许多人不知陕西是古老的产茶区。陕西在全国茶产业及全国茶文化中没有地位,所以宋明之后的诸多茶书很少提及陕西的茶产业及茶文化,近代文化人的著作涉及茶事也是言必称“龙井”,言必称江浙。陕西是文化大省,老陕津津乐道地下的宝贝,提及茶文化也难免气短。  相似文献   

11.
论明清时期浮梁的茶史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12.
较唐代而言,宋代茶文学在体裁上有所出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内涵上有所发展。宋代士人重视心性、重视个体、重视世间的精神浇灌出了宋代的茶文化,并在茶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宋代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茶文化以俗为雅,以平常为道,茶饮生活成了宋代士人身心得以安顿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陈梧桐 《农业考古》2005,(4):219-22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文化研究热的逐步升温,各种茶文化著作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先后出版的各类读物多达上百种。然而,由于茶文化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形成较晚,理论积淀不够丰厚,历史资料又极零散,搜寻不易。迟迟未见一部中国茶文化史问世。江西社会科学院陈文华研究员近著的《长江流域茶文化》的出版,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新发现了元朝后期的法典《至正条格》,其“断例”部分“厩库”门“茶课”条所载6款,是茶引上印刷的文字,这些文字虽见于他书而记载不详.元代“茶引”的性质是“贩运凭证”,直接继承的是北宋初期的制度;元代茶“公据”才具有北宋末到南宋时“专卖税”的性质.茶引文字是最基本的茶引条画,规定了贩茶程序、私茶的处罚、官吏沮坏茶课等内容.茶引和公据的密不可分,使元朝形成了一套比宋更为完善的茶引之法.  相似文献   

15.
陆羽和《茶经》的研究是茶文化研究的重中之重。湖州市县大力开展陆羽和《茶经》研究,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一是陆羽和《茶经》研究助推名茶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富裕美;二是陆羽和《茶经》研究助推茶历史遗迹重建和农家乐发展,有利于实现生态良好环境美;三是陆羽和《茶经》研究助推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生活美;四是陆羽和《茶经》研究助推陆羽精神弘扬和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实现精神富有心灵美。今后必须继续重视研究、继承、创新、超越陆羽和《茶经》,弘扬陆羽精神和《茶经》精髓,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茶起源于我国,饮茶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的缩影。唐代陆羽的《茶经》认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馄、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可见,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是茶产业与茶文化迅速发展的阶段,期间茶叶开始成为了婚俗中聘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婚姻礼俗中由注重聘礼的象征性到注重聘礼的实际价格与实用性的转变,是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茶叶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茶叶的文化属性密切相关。通过对宋代以茶为聘现象的梳理,也可见宋代婚俗观念的趋利性倾向。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唐宋一直是中国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时期,相对而言,明清之际则有所忽视。实际上,明末清初也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明代中后期以降,茶馆在城市中大量涌现,茶广泛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成为广大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之艺术;另一方面,文人茶事这一脉在明清之际也同样得到提升,日益走向精美与精致,这一点在明末清初名士张岱身上可以得到绝佳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