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中国奶业生产平稳健康发展,农业部门组织实施了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良好,收购价格平稳上涨。中国进口乳品量大幅增加,进口乳品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重超过10%。进口乳品持续增长,对国际乳品市场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受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强劲需求拉动以及成本上涨影响,国际乳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预计2011年中国乳品进口量将继续增加,国际乳品市场供应偏紧。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上半年,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稳中略增,鲜奶零售价格高位震荡,奶粉零售价格总体平稳;乳品进口明显增加,出口明显下滑,奶粉进口继续向新西兰集中;国际市场乳品价格稳步提升,美国牛奶产量保持平稳,英国牛奶产量同比下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奶业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原料奶和乳制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的概率较大,近期国际市场主要乳品价格上涨趋势有所缓和,下半年下行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2009年中国奶业生产逐步走出“三聚氰胺”的影响,奶业市场开始回暖,生鲜乳收购价恢复性上涨,鲜奶零售月度价格保持平稳。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市场乳品价格波动较大,国内外乳品价格联动性逐渐增强,国际市场对国内奶业生产的影响性越来越大。预计2010年乳品进口量继续增加,对中国原料奶生产和奶牛养殖业将产生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4.
乳品价格形成及利润分配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乳品市场供给偏紧及国际奶价大幅上扬.中国乳品价格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持续高涨。针对上述情况,调研组对黑龙江省奶业产业链进行了全程调查。研究表明.国内乳品价格上涨主要受生产成本增加和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涨价过程中,奶农、加工企业和零售商的利润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促进了奶业的发展。但是,豆饼、浓缩料等饲料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很可能引发奶业新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原料奶市场价格波动频繁,而随着中国乳品贸易迅速增长,这给国内原料奶行业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为考察国际原料奶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维护国内原料奶业稳定发展,基于2008—2016年国内外原料奶市场价格数据,运用滚动协整分析法和BEKK-GARCH模型,分析国内外原料奶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溢出效应,并对此依次从均值、方差层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原料奶市场价格信号主要沿"国际到国内"进行单方向溢出,二者的价格波动具有动态一致性,国际原料奶价格每变动1%,国内原料奶价格则同方向变动0.27%。国际原料奶市场依托贸易路径对国内市场产生价格溢出效应,且在一定时期内,前者的价格波动会加剧后者的价格波动,并对其造成集聚性冲击和持续性影响。但受到特定事件影响,二者间的价格溢出效应具有阶段差异性以及时变性特征,国内奶源发展形势和乳品进口态势会对国际价格溢出效应强度产生影响。鉴于此,提出实施优质奶源工程、适当调整补贴方向、有效把握国内原料奶供给导向、加强乳品进口质量调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董晓霞 《农业展望》2011,7(12):22-24,28
2011年,国际市场主要乳品价格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大趋势,4月是价格由升变降的重要转折点。北半球乳品供应季节来临、中国奶粉进口需求量下降以及主要乳品出口国或地区本币与美元汇率的变化是2011年国际市场乳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基于2012年世界牛奶产量将增加以及近期恒天然竞拍情况,预计国际市场乳品价格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很小,奶粉价格将趋稳回升。  相似文献   

7.
2013年,国内奶业市场供需总体偏紧,由于生鲜乳产量的下降,全国很多省市出现了阶段性"奶荒"。总体看,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持续上涨,鲜奶零售价格高位震荡,奶粉零售价格总体略升,乳品进口继续大幅增加,出口明显下滑,新西兰所占奶粉进口比重略有下降,但仍占主导地位;国际市场乳品价格整体提升,美国牛奶产量同比略增,英国牛奶产量同比下降。2014年,国内奶业生产形势依然相对严峻,原料奶收购价格和鲜奶零售价格保持上行态势的概率较大,国际市场主要乳品价格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2011年上半年,中国国内原料奶价格总体保持稳定,鲜奶零售价格持续小幅走高,乳制品进出口增长明显;国际市场全脂奶粉价格与脱脂奶粉价格出现震荡,黄油和切达干酪价格相对平稳。预计后期国内原料奶价格将保持高位窄幅波动,终端零售市场继续小幅上升,国际市场主要乳品批发价格将小幅下滑。  相似文献   

9.
近10年中国奶业的市场格局经历了风起云涌的变化,在外资进入中国奶业市场的同时,国内的乳品企业也在积极地布局全球奶业市场。本文对国际、国内的奶业市场正在发生的格局变化、企业兼并重组情况、奶源布局等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朱险峰 《农业展望》2008,4(2):28-31
2007年,全球粮油价格迅速攀升,引发全球性的通胀忧虑。通过分析近几年来粮油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指出全球粮油消费持续增长,增幅加快;粮油价格波动上涨;后期国内国际市场粮油消费和价格仍将保持上涨态势。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大陆地区奶类消费需求明显增长,但本土乳品消费不足,进口乳品占新增消费市场的80%。为增强国内奶业竞争优势、提升国产乳品品质,大陆地区把发展巴氏奶作为一条重要举措。台湾地区在奶业生产、消费等多方面与大陆类似,借鉴其巴氏奶推广与消费引导做法与经验,对促进大陆巴氏奶产业发展、助力奶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台湾地区选择低温巴氏奶为当地奶业主要方向,通过推广"鲜乳标章"管理和"鲜乳CAS制度",明显提升消费者对本地巴氏奶消费信心,增强本地乳品竞争优势,带动奶牛养殖提质增效和生鲜乳产量快速提高,优化乳品生产结构,在价格明显高于进口奶的情况下,本地巴氏奶自给率长期保持在70%左右。最后,借鉴台湾地区巴氏奶产业发展经验与做法,立足大陆地区巴氏奶发展现状及居民消费需求,提出对大陆巴氏奶发展的5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23年全球畜禽产品市场基本稳定,我国畜禽产品贸易情况较2022年有所变化。该文基于2023年全球及畜禽产品主产国产量、贸易量以及价格变化情况,研判了不同畜种生产、消费、贸易及价格变动的原因,结合2023年我国畜禽产品贸易市场的进出口贸易变化情况,分析认为我国畜禽产品贸易规模变动主要是受国内供给增长的影响。最后,借鉴各官方机构的数据、过往经验和行业动向,展望2024年国际畜禽产品市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16/17榨季,中国食糖市场进入恢复性增产阶段,共产食糖928.82万t,同比增长6.74%。受全球食糖供给短缺、国内消费需求平稳、进口限制加大、打击走私效果凸显、抛储有限等因素影响,国际糖价回升和国内产不足需状况支撑国内价格企稳回升。2017年1—8月,食糖价格外弱内稳使得价差扩大,加上贸易保障措施作用进口量下降20.8%至167万t。国际市场受益于天气利好,亚洲各国增产促使产需缺口逐渐收窄,抑制国际糖价上涨。展望后市,在2017/18榨季国内外基本面情况差异明显,国内食糖供给有所回升,贸易保障措施控制进口节奏背景下,国内食糖市场进入调整阶段,产不足需状况一时难以改善,将支撑国内糖价,国内食糖市场或进入库存消化阶段。国际糖市由于增产和需求低迷,2017/18榨季或将出现供应过剩,价格弱势运行可能较大,较低库存为国际糖价运行提供一定的支撑。但后期仍需关注国内食糖进口、走私糖打击效果、抛储节奏和巴西、泰国、印度等主产国产量变化情况及天气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第一季度玉米市场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银生 《农业展望》2007,3(4):14-16
分析了2007年第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供给和进出口形势,以及国际玉米市场价格、消费和贸易情况,并对玉米市场后市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彭超  张欢  陈媛 《农业展望》2011,7(12):3-7
2011年1-11月,中国稻米价格稳中有升,大米贸易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展望后市。中国稻谷产量实现了8连增,稻谷价格将继续维持稳中有涨的运行格局,国内大米价格仍以高位平稳运行为主,国际大米价格将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16.
2022年尽管受到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国际禽流感暴发等的不利影响,中国禽肉产能仍持续高位运行,产量小幅增加;从全年来看,消费量小幅增加;贸易方面,进口量减额增,出口量额双增;饲料价格再创新高,养殖成本上涨,叠加需求拉动效应,鸡肉价格涨势明显,整体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由于产业面临高成本压力、禽流感疫情冲击以及供应链等诸多不确定性的挑战,预计2023年国内肉禽市场供需双增,但增幅有限,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基于此,行业需科学实施饲料替代方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饲养效率,增加养殖效益;科学应对后疫情时代,多渠道释放消费潜力,提振禽肉消费需求;大力推进国有肉鸡品种商业化、产业化,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强市场监测预警,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世界粮食贸易主要品种之一。俄罗斯政府为了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已于8月初决定暂时延长包括小麦在内的谷物出口禁令。俄罗斯限制小麦出口.对国际小麦的市场贸易供应有一定影响,某种程度上将刺激其他传统小麦出口国抬升国际小麦市场贸易价格。在概述俄、乌及哈3国小麦减产情况及政府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分析了近5年上述3国小麦出口量、占世界小麦出口贸易份额及其主要贸易国家与地区以及近5年中国小麦生产、消费和国内外贸易比例与影响。最后,应用全球贸易政策均衡模型GTAP模拟研究了该3国小麦减产及其不同出口禁令对中国国内市场的可能影响,并得出最终结论,俄、乌及哈3国小麦减产及其限制出口,将会引起中国进口小麦的价格小幅度上涨,但对中国国内小麦价格变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2014年第1季度,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逐步企稳,鲜奶零售价格明显高于往年,奶粉零售价格稳中略有提高;乳品进口继续大幅增加,奶粉进口国家仍以新西兰为主,但是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比重有所下降,并且1月即对新西兰奶粉进口启动特保措施;国际市场全脂奶粉和黄油价格高位震荡,脱脂奶粉和切达干酪价格上涨,美国牛奶产量同比略增,英国牛奶产量同比有较大幅度上涨,全球原料奶价格涨幅放缓。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原料奶收购价格和鲜奶零售价格继续保持高位稳定运行的可能性较大,国际市场主要乳制品批发价格将呈现企稳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刘景景 《农业展望》2011,7(2):19-23
文章对2010年中国水产品生产、市场及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对重点出口品种及2011年水产品市场的总体形势做了预测。分析认为,未来水产价格高位运行或常态化,但不会出现剧烈波动,水产品贸易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可能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20.
唐妍 《世界农业》2001,(1):20-22
近年我国农产品贸易中,主要粮油品种玉米、大米保持净出口,小麦、大豆、豆油和菜子油等保持净进口。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的比价,是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入WTO后,我国国内粮油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反应将更加灵敏。一、主要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1.小麦 1997年以来,国际市场和我国国内市场小麦价格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年际间价格变化情况看,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国内市场价格下降幅度。1999年美国1号硬红冬麦西北太平洋港口出口价格全年平均为949元/t,比1997年下降30.8%;199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