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省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水稻害虫,主要为稻螟虫(主要为二化螟和三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只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稻飞虱、稻浮尘子、稻苞虫、稻椿象、稻纵卷叶虫、稻象鼻虫等七种。水稻病害,主要为稻瘟、稻胡麻斑病、稻恶苗病、稻白叶枯病等四种。 消灭病虫害,应根据各地水稻栽培制度和病虫发生为害特点,抓住关键,采用农业技术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稻螟赤眼蜂生物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螟赤眼蜂为材料,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考察了不同防治方式对水稻主要虫害、天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0.3%和57.1%;释放稻螟赤眼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8%和91.9%,其中单独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二化螟高。同时,释放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与化学防治相当,赤眼蜂释放区的产量比对照增加26.5%,蜘蛛等天敌生物显著增多,达400只/百蔸以上,实现了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3.
以稻螟赤眼蜂为材料,通过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试验,考察了不同防治方式对水稻主要虫害、天敌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卵和稻纵卷叶螟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0.3%和57.1%;释放稻螟赤眼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8%和91.9%,其中单独释放稻螟赤眼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比二化螟高。同时,释放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效与化学防治相当,赤眼蜂释放区的产量比对照增加26.5%,蜘蛛等天敌生物显著增多,达400只/百蔸以上,实现了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害虫的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对四川省水稻螟虫的越冬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在四川稻区均可越冬。二化螟在越冬数量和分布区域上都占优势。二化螟主要以老龄幼虫在稻桩稻秆中都能越冬,以稻秆中越冬的数量更大;三化螟在龙泉、珙县等稻区有分布且占优势数量,幼虫只在稻桩中越冬;大螟数量很少,在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以大龄幼虫在稻秆中越冬。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四川省西部水稻螟虫组成及发生危害特点。[方法]于2007~2009年对四川西部稻区螟虫的组成及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川西稻区螟虫由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组成。二化螟在川西绝大部分稻区都是优势危害种群;三化螟主要在龙泉和青白江及部分稻区有分布为害,表现出扩散加重趋势;大螟数量很少,但在水稻生长后期危害较重。[结论]研究结果为川西稻区水稻螟虫的有效防控措施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浅议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水平的提高,病虫草害逐年加重,成为阻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水稻的害虫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水稻螟虫等,主要病害有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等。随着耕作制度的复杂化和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出现了一些新的病虫害,如水稻跗线螨、颖枯病等。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螟虫、剃枝虫、稻黑蝽、稻蝗、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病毒病(如瘤矮病、黄矮病等)在部份地区也常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7.
水稻螟虫是全国稻区的大害虫,是“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中消灭十一大病虫害的主要对象之一。稻螟种类繁多,在国内已发现的计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褐边螟、台湾稻螟等五种。随着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的蓬勃开展,稻区人民对稻螟发生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办法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内从1956年起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已开始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稻螟赤眼蜂对水稻螟虫的实际防治效果,在广东省南雄市开展了释放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的试验。在合适时机释放稻螟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后,辅以化学防治,此项技术集成了2种防治方法的优点,达到了最佳的增产效果。此研究为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螟虫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赤眼蜂对齐齐哈尔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齐齐哈尔地区优势赤眼蜂蜂种防治水稻二化螟,对齐齐哈尔地区不同种赤眼蜂寄生水稻二化螟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粒的寄生率最高,防治田虫伤株率最低、防效最高。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各项防治指标略低于稻螟赤眼蜂,但是数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螟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差。由此可见,稻螟赤眼蜂为寄生水稻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10.
50%稻螟清防治水稻二化螟兼治大螟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螟清是江苏丰山集团生产的一种有机磷复配剂(有效成份三唑磷、敌百虫).为明确其对水稻螟虫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作者进行了稻螟清防治二化螟、大螟的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清水和常规化学药剂为对照,研究4种绿色防控措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四项集成技术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最好,枯鞘率最低,为0.11%,其次为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三项集成技术的处理,香根草诱集杀灭二化螟幼虫效果显著,稻螟赤眼蜂无明显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上升为水稻主要害虫,预测、防控有一定困难.力克螟药效试验表明:力克螟-1#、力克螟1#对稻纵卷叶妹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生产上使用建议剂量1 800mL/hm2,在低龄幼虫高峰期均匀喷足药液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新型药剂对水稻纵卷叶螟、大螟的防治效果,对5种不同药剂及配方防治水稻纵卷叶螟和大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单独防治稻纵卷叶螟,以每667m2用稻腾30mL、稻腾20mL、稻腾15mL+锁螟80mL3个配方的综合性能最为理想。单独防治大螟,除每667m2用稻腾15mL+锁螟80mL的防效不太理想外,其余各药剂配方均有较好的防效。稻纵卷叶螟、大螟同时兼顾防治则以每667m2用稻腾30mL为首选,大面积生产上仍以每667m2用锁螟80mL+望绿90mL的配方最为经济实用,但必须注意与上述两类药剂合理交替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14.
开展9项综合措施防治水稻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二化螟的防治,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三种技术集成;对水稻二化螟的诱集,以北京屋型依科曼性诱剂诱捕器效果最好;对纹枯病的防效,以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BT、枯草芽孢杆菌两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80%以上;对稻曲病的防效,以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性诱剂、枯草芽孢杆菌2种技术集成和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万良珍 《农技服务》2011,28(7):993+995-993,995
总结了6种水稻害虫(稻蛀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稻象甲和稻叶蝉)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滁县是江淮丘陵地区主要稻区之一。一般以中稻栽培面积最广,晚稻次之,早稻較少。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三种,其中以三化螟危害最重,二化螟次之,大螟危害最輕。三化螟主要危害中、晚稻,在一般年份里,麦茬中稻白穗率和单季晚稻枯心率均为5—10%;而严重年份白穗率和枯心率可达20—60%,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因此,及时掌握螟情,并及早防治三化螟,是水稻增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螟虫的消长主要决定于气候、食料和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三化螟在水稻稻区普遍发生,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呈上升趋势,在部分稻区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对螟虫种群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连续2年的调查,明确了浙东稻区本土水稻赤眼蜂的种群类型和田间自然寄生率,并构建了基于CYTB基因序列的种群系统发育树,开展稻螟赤眼蜂的田间释放应用控害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本地稻螟赤眼蜂种群控害效果要明显优于吉林引进种群的控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稻区近年钻蛀螟虫群落组成、分布及发生为害程度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稻区钻蛀螟虫主要种类有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三化螟的分布遍及广东全省且在台山、南雄及新会稻区占绝对优势.二化螟具有由北向南扩散的趋势;台湾稻螟除了在南雄稻区未发现外,其余稻区都有发生.从蛀茎稻螟在稻田的为害程度来看,蛀茎螟虫在调查区中的发生为害因为化学防治和农业栽培防治措施总体上较轻.  相似文献   

20.
简讯     
台湾稻螟为害玉米1956年冬天和今年春初,百色农业试验站在该站及其附近农业社的稻田中调查各种不同地势和稻田类型共64坵,11,957丛115,422株稻根,共得4种水稻螟虫的越冬幼虫2,717头,其中台湾稻螟幼虫最多,占56.6%,三化螟幼虫次之,占26.9%,大螟较少,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