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基础饲料中添加中性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0.00%、0.05%、0.1%、0.15%、0.2%和0.25%,研究添加后对吉富罗非鱼生长和消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1%~0.25%的中性蛋白酶,吉富罗非鱼的相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添加0.1%~0.2%的中性蛋白酶,显著提高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量为0.1%~0.15%时,肝胰脏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为0.15%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综合鱼体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消化器官消化酶活性等各项指标,吉富罗非鱼饲料中中性蛋白酶的添加量以饲料的0.1%~0.2%为宜。  相似文献   

2.
牛磺酸对鲤生长及血清T_3、T_4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牛磺酸作为饲料添加剂,以0.2%、0.4%、0.6%、0.8%的剂量将牛磺酸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重(40.73±3.92)g的鲤60 d后,测定鱼体的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血清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甲状腺素(T4)的含量,结果表明:牛磺酸显著地提高鲤的生长速度和血清甲状腺素的含量(P<0.05),极显著地提高鲤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含量(P<0.01),对饲料系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T3、T4含量的提高,是牛磺酸促进鱼体生长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肉碱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200、300和400mg/kg DL-肉碱,饲喂平均体重134.3±12.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8W,以增重率、饲料系数(FCR),肌肉和肝胰脏中蛋白脂肪含量,肠道脂肪消化酶,肝胰脏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等指标为判据,研究肉碱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0mg/kg肉碱提高鱼体增重率5.70%(P < 0.05),降低FCR5.26%(P < 0.05);添加200~400mg/kg肉碱显著降低了肌肉和肝胰脏中的脂肪含量(P < 0.05);当肉碱添加量为300mg/kg时,肌肉蛋白含量最高;肉碱对肌肉水分和灰分、肝胰脏的蛋白含量无影响(P > 0.05);添加200、400mg/kg肉碱显著降低了血清胆固醇含量(P < 0.05);在脂肪代谢酶活性方面,200mg/kg肉碱组肠道脂肪消化酶和HL活性较对照组提高28.0%、38.6%(P < 0.05);添加400mg/kg肉碱提高肠道脂肪消化酶、HL及总脂酶活性41.41%、36.26%、10.66%(P < 0.05),降低FAS活性47.3%(P < 0.05)。综上所述,适量肉碱能改善草鱼生长性能、降低肌肉和肝胰脏脂肪含量及促进脂肪降解。建议草鱼饲料中肉碱添加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和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基础饲料为对照,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25%、0.25%、0.5%、0.75%、1%的壳聚糖为实验饲料,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60 d,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成活、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鱼体营养成分、白肌RNA/DNA比值及肝胰脏、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所添加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的成活率、鱼体营养成分和白肌的RNA/DNA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0.5%、0.75%和1%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饲料系数.添加0.5%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异育银鲫肠道的淀粉酶活性;添加0.75%和1%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肠道和肝胰脏的蛋白酶活性和肠道的淀粉酶活性.[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40-445]  相似文献   

5.
在杂交鲟(Acipenser baeri ♂×Acipenserschrenkii♀)幼鱼日粮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0.05%、0.1%、0.25%、0.5%)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粉剂,分别在培育实验的第15天和第30天采集样本,分析其对幼鱼摄食、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饲料中添加0.25%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时,杂交鲟生长最好,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4.31%(P<0.05)和28.61%(P<0.05),饵料系数降低了36.02%(P<o.05),也显著低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第15天时各种消化酶活性均大于第30天,其中第15天添加0.25%组的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该实验组的血清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性能、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及血清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适宜添加水平为0.25%,添加的适宜持续时间为15d左右.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对体质量为(25.03±0.02) g的健康黄鳝(Monopterus albus)进行了10周的养殖实验,探究了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黄鳝生长、消化率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了高鱼粉组(42%, FM)、低鱼粉组(22%,T_0)以及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0.2%(T_(0.2))和0.5%(T_(0.5))牛磺酸的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结果显示,与FM组相比,T_0组黄鳝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干物质消化率和蛋白质消化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上升(P0.05)。添加适量牛磺酸可显著提高黄鳝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干物质消化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但T_(0.5)组黄鳝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与T_0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T_0组肠道肌酸激酶(CK)、钠钾ATP酶(Na~+-K~+-ATPase)、碱性磷酸酶(AKP)、胰蛋白酶(TRYP)和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FM组(P0.05),T_(0.2)组的上述肠道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T_(0.5)组肠道Na~+-K~+-ATPase、AKP、TRYP和脂肪酶(LPS)活性虽高于T_0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2%牛磺酸可提高黄鳝的生长,改善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但添加过量牛磺酸(0.5%)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14.7±9.9)g的草鱼(Ctenophary ngodon idella)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对照组)、0.2%、0.4%和0.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8.01%和4.54%),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1010mg/kg、2516mg/kg、4184mg/kg、5852mg/kg,养殖77d后,考察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和全鱼脂肪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在脂肪代谢酶方面,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前肠脂肪酶活性(P0.05),添加0.6%氯化胆碱显著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添加0.4%~0.6%氯化胆碱可显著升高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适量添加胆碱能改善草鱼成鱼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肝胰脏、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提高脂肪代谢酶活性。建议草鱼实用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4%~0.6%。  相似文献   

8.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凝结芽孢杆菌(Ⅰ:1.0×1011cfu/kg饲料,Ⅱ:3.0×1011cfu/kg饲料,Ⅲ:6.0×1011cfu/kg),室外水族箱中饲养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34.50±0.25 g),用基础饲料投喂作为对照,每饲料组设三个重复,每水族箱随机放养16尾鱼,投喂率为3%。采用静水饲养以避免各箱之间水的交换。56 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添加量的凝结芽孢杆菌均能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胃、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但酶的活性随添加量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凝结芽孢杆菌的添加对胃、肝胰脏和肠道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Ⅰ组和Ⅱ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相对增重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Ⅲ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1.0×1011cfu/kg饲料的凝结芽孢杆菌就能显著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满足最佳生长。  相似文献   

9.
试验采用单因子梯度设计。在试验中,复合维生素添加量设7个梯度,分别为0、0.03%、0.05%、0.07%、0.09%、0.11%、0.13%,进行2个月饲养试验,以增重率、消化酶活性、吸收酶活性、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等作为判据,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复合维生素对海参幼苗生长性能,肠道酶活性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维生素添加量的增加,除第七组外其余各组增重率均显著增加(P0.05),最大值出现在第五组,且第五组的饵料系数最低;各试验组淀粉酶活性除第三组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蛋白酶和Na~+,K~+-ATP酶活性60 d时均在第六组达到最大值;复合维生素对四种抗氧化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在30 d和60 d时,四组溶菌酶活性均是最高但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当浓度复合维生素能有效提高海参的生长性能、肠道酶活性和免疫功能,规格为2 000头/kg以上的大苗推荐用量为0.07%~0.09%,小苗建议用量控制在0.07%以下,0.05%左右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复合益生菌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实验设1个对照组((Ⅰ组)投喂基础饲料)和3个实验组(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的饲料,添加浓度分别为1000 mg/kg(Ⅱ组)、2000 mg/kg(Ⅲ组)和3000 mg/kg(Ⅳ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初始体重为(175.79±15.32)g草鱼8周后,测定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均能显著提高草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存活率无显著差异,且Ⅲ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饵料系数最低,增重率比Ⅰ组提高了16.32%。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了草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其中Ⅲ组的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最高,Ⅳ组的淀粉酶活性最高;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了草鱼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当添加量为3000 mg/kg时,会降低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复合益生菌能显著降低草鱼血清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当添加量为3000 mg/kg时,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有所升高。结果表明草鱼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益生菌能促进其生长,降低饵料系数,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功能,适宜添加量为2000 mg/kg。  相似文献   

11.
大鳍鳠蛋白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嘉陵江野生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为材料,对其蛋白酶的酶活力影响因素、酶解动力学、体外消化率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大鳍鳠胃、肠、肝胰脏的蛋白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6、40、40℃,最适pH分别为2.2、7.0、7.0,温度对胃、肠蛋白酶的影响大于肝胰脏,pH对胃蛋白酶的影响大于肠和肝胰脏;(2)肠蛋白酶的酶解能力最强,对鱼粉和豆粕酶解产生氨基酸,速度分别为52.288mg/h和33.352mg/h,胃、肝胰脏蛋白酶的酶解能力差异不显著,对鱼粉和豆粕酶解产生氨基酸,速度分别为24.328mg/h、25.275mg/h和19.843mg/h、17.535mg/h;(3)大鳍鳠蛋白酶对色粉或豆粕的干物质或粗蛋白消化率均以胃最大,肠次之,肝胰脏最小;色粉的体外消化率均大于豆粕的体外消化率。从总体消化能力来看,大鳍鳠蛋白酶对色粉和豆粕都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饥饿对养殖鲈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饥饿 1~ 4周的养殖鲈的比肝重、比胃重、比盲囊重和比肠重以及这些器官的蛋白酶活力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饥饿 1~ 4周对养殖鲈比胃重、比盲囊重和比肠重均没有影响 ,但比肝重显著下降 (p<0 0 1)。饥饿使胃、盲囊、肠道和肝脏的蛋白酶活力均有明显下降 ,饥饿 4周后 ,胃、盲囊、肠道和肝脏蛋白梅活力分别为正常组的 2 9 80 % ,2 4 14 % ,2 4 72 %和 14 71%。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pH值对乐清养殖泥蚶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pH值和温度对乐清养殖泥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清养殖泥蚶蛋白酶的最适pH值为2.6和5.8,最适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4.
采用Tris-HCl缓冲液抽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DS-PAGE等方法,分离和纯化了凡纳滨对虾蛋白酶,研究了其生化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蛋白酶粗提物经层析后,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一酶组分.该蛋白酶的比活力从128.35 U/mg增至1835.65 U/mg,提高了14.3倍,产率达31.9%.SDS-PAGE显示该蛋白酶只含一条谱带,相对分子量为25 kD.以酪蛋白为底物,该酶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60 ℃, 在50 ℃以下,比较稳定,放置1 h后活性仍超过60%,而超过50 ℃时蛋白酶活性急剧下降,60 ℃放置1 h后,酶活性只残留4.7%.10 mmol/L EDTA、Fe~(2+)、Ba~(2+)和Zn~(2+)对该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4%、53%、43%和38%,10 mmol/L Mg~(2+)和Cu~(2+)对蛋白酶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而10 mmol/L Ca2+能显著促进蛋白酶活性,据此推测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可能为一种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15.
pH对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pH对凡纳滨对虾胃、肠道及肝胰脏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及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部位上述酶活性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消化系统不同部位的蛋白酶活力大小依次为:肝胰脏>胃>肠,其最适pH分别为8.0、6.0和7.5;淀粉酶活力大小依次为:胃>肝胰脏>肠,其最适pH分别是7.0、7.0和6.5。  相似文献   

16.
李艳芹  刘俊荣  肖宁  王铮 《水产科学》2007,26(6):340-342
利用天然植物蛋白酶进行鱼蛋白自溶发酵研究。在不同的盐度、温度条件下,利用短吻银鱼、蜢虾2种原料进行自溶发酵来制作鱼露。自溶过程中测定了游离氨基酸态氮的变化,并对自溶产物进行了感官评定。研究结果表明,新鲜菠萝汁可以代替商品植物蛋白酶用于鱼蛋白自溶水解;55℃保温发酵能明显提高鱼蛋白的自溶速度;自溶前期不加盐的样品自溶速度较快;以蜢虾为原料制作的自溶产品在风味上优于短吻银鱼为原料的自溶产品。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pH值对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在最适pH条件下与翘嘴鳜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强弱顺序为:幽门盲囊>胃>前肠>后肠,其最适pH分别是:10.4、2.8、9.5、10.1。翘嘴鳜的胃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大眼鳜(P<0.01),而肠的蛋白酶活力略低,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Crustacean wast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natural carotenoids. Carotenoids in shrimp waste occur as a complex with proteins.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hydrolyzing shrimp waste with different proteases on the subsequent recovery of carotenoids in vegetable oil. Hydrolyzing the shrimp waste with the bacterial protease alcalase gave higher extraction yields in oil (28.6 μg/g waste) compared to hydrolyzing with the plant protease papain (24.8 μg/g) or the animal protease trypsin (25.3 μg/g).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alcalase treatment and extraction of carotenoids was determined to be hydrolysis of shrimp waste with 0.75% of alcalase at 37°C for 150 min, adding sunflower oil to hydrolyzed waste in a ratio of 2:1, and heating at 70°C for 90 min. Prior hydrolysis of waste considerably reduced the heating time required for maximum extraction of pigments, which may help in preventing the carotenoid degradation during prolonged heating in oil.  相似文献   

19.
以驼海燕为原料,用丙酮沉淀法制备蛋白酶粗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提取蛋白粗酶的最佳条件为:原酶液与丙酮的体积比为1∶1.6;蛋白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8.1;pH为7~9时可保持较高的酶活力;蛋白酶的酶活力在20~50℃基本稳定。酶促反应结果表明,Na+、K+、Li+、Mg2+对蛋白酶活力具有促进作用,而Zn2+、Cu2+、Hg2+能抑制蛋白酶的活力,EDTA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甚微。酶动力学方程表明,最大反应速度vmax=5.99U/mL,米氏常数Km=0.69g/mL。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重测序方法,利用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野生个体,扩增了牙鲆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 I-1基因的编码区(CDS)和2605 bp的启动子序列。在牙鲆丝氨酸蛋白酶I-1基因(PoSP I-1)编码区中筛选出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同时在其启动子区筛选出28个SNP位点。对感染鳗弧菌的抗病牙鲆和易感牙鲆进行了部分SNP位点的分型,通过分析CDS中SNP位点的分布情况,发现SNP365A/G位点在抗病个体中的AG基因型的基因频率是60%,高于易感个体的40% (P=0.01)。qRT-PCR结果显示,易感个体在细菌感染后,PoSP I-1相对表达量相比对照组呈下降趋势。在抗病个体中,PoSP I-1相对表达量相比对照组呈上升趋势,且高于易感个体。结果表明,丝氨酸蛋白酶基因在牙鲆抗鳗弧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的SNP365A/G位点是与牙鲆鳗弧菌感染相关的候选位点,该位点可作为牙鲆抗鳗弧菌选择育种的潜在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