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大砧水插嫁接茶花,成活率高。据试验,成活率至少达80%,高者可达98%。而且,砧木大小不受限制,径粗1厘米以上的白花和红花油茶皆可。接后生长迅速,树体形成快。一个砧木可嫁接多个枝芽,在较大的砧木上,还可同时嫁接多个品种,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因树体形成早,一般接后第二年即可开花。并且嫁接时间长,除花期外生长期皆可进行。  相似文献   

2.
茶花靠接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花是大理地区庭院种植最多的木本花卉。长久以来,大理地区的茶花种植者都是采用靠接法进行茶花繁殖。与接穗脱离母树的其他嫁接方法相比,这种嫁接方法虽然繁殖系数较低,但嫁接成活率高,且不需要大棚、温室等复杂的园艺设施,非常适宜于普通庭院茶花种植者进行茶花嫁接时采用。茶花靠接技术性较强,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现将笔者在茶花靠接实践中的体会介绍出来,供初学茶花靠接技术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茶花的芽苗砧嫁接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繁殖系数高,适于大规模发展生产等优点,尤其是稀有名贵品种更能提高接穗利用率。茶花芽苗嫁接成活率可达90%以上,一芽可接一株,管理方便,省工省时,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芽苗接的培育:所谓芽苗接,就是利用种子发芽后刚开始放叶的芽苗作砧木进行嫁接。芽苗砧的材料可选用油茶或红花油茶种子进行培育,因红花油  相似文献   

4.
茶花切接繁殖,好处是成活率高,生长快,适应季节多。近年来我嫁接的植株,几乎棵棵成活,其作法是: 一、选择健壮的二年生山茶实生苗作砧木。在适当部位(最好选和接穗同龄段)截断。劈成0.6—  相似文献   

5.
腹接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嫁接方法,特别是在嫁接成活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常采用腹接。茶花腹接后,如果成活了,断砧后,接穗具有很强的萌发力;如果没有成活,砧木仍能保持原来的株型和长势,可以继续用于嫁接。方法评价优点:盆栽或地栽的各种规格的茶花砧木均可用于腹接。嫁接成活率高达98%以上。由于嫁接愈合过程中,砧木枝叶可供应充足的养分,所以接口愈合速度快,成活的接穗也生长健壮。另外,只要温度合适,此法一年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所引进的越南金花茶的嫁接亲和力,以塔姆岛金花茶、箱宁金花茶、箱田金花茶、罗斯曼金花茶4 种越南金花茶为嫁接接穗,以香花油茶、茶花‘黑牡丹’、‘毛紫’茶花、普通油茶为嫁接砧木,对4种越南金花茶嫁接亲和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塔姆岛金花茶分别与香花油茶、茶花‘黑牡丹’、‘毛紫’茶花、普通油茶4 种砧木小苗开展嫁接,其中与香花油茶嫁接成活率、抽梢率以及新稍生长情况最好,分别为96.8%、93.5%、13.8 cm;罗斯曼金花茶与香花油茶砧木的2 种不同砧高以及3 种生长调节剂处理开展的12 种组合嫁接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0.0%的组合有6 种,达80.0%的有3 种,其他3 种也达70.0%以上;4 种越南金花茶分别与香花油茶大砧嫁接,其中罗斯曼金花茶和塔姆岛金花茶的成活率、抽梢率、新稍长生长情况最好,箱田金花茶和箱宁金花茶成活效果较差;塔姆岛金花茶与香花油茶开展的不同时间的小苗嫁接和大砧嫁接对比表明,8 月嫁接成活效果最好。4 种越南金花茶中,塔姆岛金花茶和罗斯曼金花茶与4 种砧木嫁接亲和力最高,箱田金花茶和箱宁金花茶与4 种砧木嫁接亲和力较低。4 种砧木品种中,香花油茶与越南金花茶新品种嫁接亲和力最好,其次是‘毛紫’茶花。  相似文献   

7.
茶花属于嫁接较难成活的树种,要提高嫁接成活率,一方面要掌握嫁接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须运用一些特殊的嫁接方法。1.接穗选择和搭配根据品种资源及个人爱好进行选择搭配。接穗应选用优良无性系和树冠中、  相似文献   

8.
茶花嫁接后,砧穗的保湿非常重要。嫁接后6—7周创造一个相对湿度高达95—100%的环境,是茶花嫁接成活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近几年的育苗实践中发现,对茶花进行芽苗砧嫁接,即以油茶为芽苗的砧木,当年生优良山茶花嫩枝为接穗进行嫁接,由于砧穗均处在幼嫩时期,易形成愈伤组织,故嫁接成活率可达95%以上,成本低、操作简便,适于大量繁殖。用这种方法繁殖的花苗,根系发达,生长较快,容易形成树冠。一年生苗,平均高可达25厘米左右,两年生苗可达40厘米左右,且开花期早。用这种方法嫁接全年均可进行,以夏季的条件最为简单,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花协会筹办的首届中国茶花展览会于3月2日至4月3日在杭州植物园资源馆及玉泉区举行,展地约4000m~2。有300个左右园艺品种、约3500盆茶花争奇斗艳,为西湖美景增辉添彩。此次展览会是我国丰富的茶花品种资源和茶花科技成果的一次检  相似文献   

11.
6种景观大树嫁接及有关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培育高价值景观大树,连续6年对红花檵木、红花紫薇、小叶女贞、台湾小叶榆、红枫、茶花等6个景观树种进行嫁接试验,从砧木大树移植、嫁接方法、管护技术、艺术造型等4个方面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客土高培等有关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大树移栽成活率至92%以上。定向定植并辅助物理固定措施可有效防止砧木大树脱水性爆皮。嫁接口采用特制铁钉固定并加以保鲜膜覆盖等管护技术可提高大树嫁接成活率至86%以上。木质支撑引导树枝有利于加速接穗树枝顺势形成更高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前,乐满地茶花种植基地内已初步具备了国内一流茶花培植基地的软硬件设施,拥有各类型已嫁接、未嫁接的茶花、油茶近两万株。 乐满地茶花产业化之所以取得现在的成绩,主要有以下三点经验: 以“爱”对待,真心投入 茶花培植是一件艰苦、繁重而且需要长期付出的工作。培育一株成型的茶花,至少需要三至  相似文献   

13.
我第一次嫁接白玉兰,是在1995年。当时采用长势良好的一年生实生白玉兰苗作砧木。但由于天气不好,从10月初到11月,几乎天天下雨,所以直到11月11日放晴后,才用切接法嫁接了500株白玉兰。1996年春节过后观察,发现接穗很新鲜,我认为成活率应该在95%以上。谁知清明过了10天后,砧木的余蘖倒全发芽了,而接穗却早已枯死,最后成活率只有10%。我分析原因,可能是嫁接时间太迟,砧木已经回浆,失去了愈合能力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花卉盆景》2003,(4):34-34
2003年3月6日至9日,中国·金华国际茶花大会暨国际茶花节在浙江金华举行。大会于3月7日在中国茶花文化园开幕。国际茶花协会主席格里高力·戴维斯、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等嘉宾出席并致词。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30个国家的300多名外宾和近万名国内各省代表、专家等。国际茶花大会是国际茶花协会例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目的是促进各国的茶花文化及技  相似文献   

15.
名种茶花价格较贵,一般人支付不起。若采用略为便宜的幼苗栽种,又需三四年才能见花,难如人意。为此,我经过多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快速嫁接栽培名种茶花的三种方法,可谓多(品种多)、快(生长快、开花快)、好(效果好)、省(省时、省地、省钱)。一、多品种嫁接:选一盆三四年生、植株矮壮、价廉的单瓣茶花作  相似文献   

16.
山茶花劈接、是以普通油茶种子催芽后长出的胚芽作砧木,用山茶花母株当年萌发的春梢作接穗进行嫁接的一项新技术。我所自1980年开始,用劈接法嫁接茶花一万多株,成活率达90%以上。经苗圃培育一年半之后,幼树高达25—30厘米,地径粗0.4—0.5厘米。根系发达,侧枝旺盛,且开花较早。实践证明:劈接法具有省工、省穗、成  相似文献   

17.
本人业余莳养茶花已有多年,在嫁接方面小有心得。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小药瓶促使接枝成活方法是:在每年5月下旬至6月嫁接茶花时,将接枝嫁接包扎后,用湿药棉(以冷开水蘸  相似文献   

18.
文弢  封怀里  李慧  徐联英  陈骏 《种子》2016,(2):118-120
以乌仁核桃为接穗,铁核桃为砧木,进行影响乌仁核桃嫁接繁殖成活率因子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嫁接时期、接穗木质化程度、光照和湿度等环境因子对乌仁核桃嫁接繁殖成活率均存在较大影响.7月至8月上旬是乌仁核桃芽接嫁接的最佳时机,且嫁接接穗以半木质化为好;温度20~25℃,光照(透光度)15%~30%、空气相对湿度25%~40%是乌仁核桃嫁接苗适宜的培养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9.
笔者发现,嫁接成活率高低,一取决于技术是否熟练,二取决于是否接触烟和油。笔者在和洛阳一位葡萄嫩枝嫁接能手交谈中得知,自从他吸烟后葡萄嫩枝嫁接成活率不到20%,还没有跟他学习的小姑娘嫁接成活率高。在河南登封市一次柿树嫁接学习班上,实习中  相似文献   

20.
老茶园嫁接无性系良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鄢东海 《种子》2002,(1):67-69
通过化学药剂处理和改进方法等,对茶树在不同时期及不同药剂处理下的嫁接成活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的嫁接成活率平均为67.0%-88.5%,其中夏季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而秋季又显著高于春季。嫁接时用吲哚乙酸(IAA)或ABT生根粉按新摸索的点滴方法处理接口,能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其中IAA处理浓度为300mg/kg左右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4.1%,比空白对照的75.6%显著提高18.5个百分点,ABT处理浓度为200-400mg/kg时,成活率为86.7%-90.3%,比空白对照显著提高11.1-14.7个百分点。嫁接后形成的良种复合茶树生长势旺盛,说明嫁接技术可用于老茶园无性系良种化换种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