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社区矫正的宗旨与我国对未成年人采取惩罚、教育、挽救的刑事政策相契合,实现了刑罚执行方式由监禁刑向非监禁刑的转变。现实存在的影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诸多因素,导致矫正的实然效果与制度本身的应然预期存在差异。应从行刑社会化理念、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建立职业化和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提高社会参与度、创新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等方面入手,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进行修正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制度本身所蕴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已初步确立,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着将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刑人员按照统一不变的模式塑造的统一管理方式。基于行刑个别化原则的理论及为更高质量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考量,笔者建议更深入地研究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及其不同的矫治对策,并提出城市、农村社区矫正对象的区分,成年、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区分,对累犯、假释犯等常见犯罪人类型提出一系列预防与矫治对策,并建议采用司法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所谓社区矫正,是指与监禁矫正相对的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方式,即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犯罪人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以蚌埠市为例,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现状的研究发现虽然目前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成功,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推行社区矫正试点城市以来,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社区矫正工作的步伐似乎没有跟上现实状况的变化。在许多地方,社区矫正往往以户籍所在地为基础,流动人口被排除在外。显然,这种做法违背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因此,从维护法律公正的角度出发,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矫正的范围之内,是必要而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强制性司法活动,是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在我国经历了八年的试点应用,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将社区矫正写入,既是对我国社区矫正试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我国刑罚轻缓化、刑罚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考验。本文主要从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角度探讨如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6.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施行,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对象有所改变,矫正措施更为明确。社区矫正的定位是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的对象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将使用缓刑和假释的条件由原来的"不再危害社会"修改为"没有再犯罪危险",适用社区矫正的标准降低,适用的外延扩大,如何使得社区矫正的得到应有的效果,对社区矫正的对象进行分类,探索制度化的社区矫正分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的社区矫正工作自试点以来,成效显著,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出现社区矫正缺少法律依据,人、财、物力资源不能满足社区矫正的现实需要,监督管理的刚性、惩罚性不足,教育、矫正、帮扶的质量和效果有待提高,以及社会对社区矫正认识、理解有误区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国家应该尽快出台专门的社区矫正法,云南省应该保证人、财、物力资源能满足社区矫正的实际需要,探索各种措施提高监督管理的刚性和教育、矫正的质量和效果,并加大对社区矫正的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支持社区矫正,以期推进云南省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施行社区矫正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有利于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分析了当前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健全制度、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重建矫正对象的社会网络等方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未成年犯的管理需要综合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管理。以朋辈支持理论予以指导能够为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管理介入新的元素,大学生参与帮扶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工作能为社区矫正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旭光 《农学学报》2012,2(9):73-78
社区矫正需要有一个结构良好、功能健全的社区,作为其顺利开展的矫正主体和矫正平台,然而中国农村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难以有效承担社区矫正的重任。因此,必须按照社区矫正所具有的特定价值目标追求,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在社区矫正框架下进行的农村社区建设应当具有社区包容性、社区危险控制性、社区生活保障性、社区教化性、社区群众自治性的特点,同时具备这5个特点的农村社区才是真正符合农村社区矫正发展要求的农村社区图景。  相似文献   

11.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社区矫正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社区矫正的特点、问题,提出农村社区矫正问题的应对之策,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区矫正是中国特色的非监禁刑事执行制度,是刑事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治本安全观是底线安全观的发展,其目标是追求矫正对象再社会化,努力向社会输送"合格产品"。社区矫正工作应当树立治本安全观,在有效监管社区矫正对象,维护社区安全的基础上,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改变其不良心理和行为恶习,实现再社会化之目标。分析社区矫正工作的执行现状,反思治本安全观指导下的改革路径,是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回答的重要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区矫正深入进行,“统一”、“专门”、“具体”的三种制度形态不断演化,呈现出非常复杂的互动作用关系;从系统、动态视角看,其体系特色为:多元多样多层的网络状态、双重或双面性的权力属性、开放发展的内涵方式;对于这种状况,应该辩证看待,并寻求从建立备案审查机制、促进多元的“造”法互动模式,促进内涵式公正发展三个方面化解有关矛盾,以推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对安徽省H市两个社区和一个县的社区矫正对象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从社会工作系统论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了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的现状,并提出从个人网络、互助群体和社区网络联系三个层面帮助矫正对象恢复和重建社会支持网。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司法社区矫正管理也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司法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研发和设计,分析系统业务流程,进行司法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模块化设计,在B/S结构和SSM框架下进行系统开发,利用SQLServer2014数据库实现对系统数据的管理,进行系统监督管理、地理信息、统计报表、信息发布等管理,实现对矫正人员实时位置的查询、信息统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前社区矫正人员融入程度来说,虽然存在着一部分社区矫正人员已经顺利融入社会,解矫后成为一名正常的社会人,但是也有一部分社区矫正人员不仅正在面临严重的自卑、家庭瓦解,更面临着受到就业单位的排斥,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的问题;本文旨在分析社区矫正人员目前的社会融入现状,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对于社区矫正人员的介入提供参考,促进社区矫正人员能够更加顺利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7.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中国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具体表现在农村社会意识观念,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迥然不同,社区矫正方面同样如此。必须正视农村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完善创新社区矫正制度。农村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社会意识观念落后,经费短缺,专业工作人员不足,社会参与力量不足等困境。面对困境,应加大宣传,转变观念、强化农村社区矫正的经费保障、创新措施,积极吸纳城市社区志愿者加入农村志愿者队伍中以及完善家庭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就是将符合法定条件(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的罪犯安置在社区内服刑。下面结合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就加强和完善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社区的公共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管理”失灵”的现象。造成”社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而的,其危害也是不一而足的。木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社区失灵”的表现、成因和后果。文章认为,矫正”社区失灵”的选择是实施社区治理,因为当前的”社区失灵”主要是由于社区治理的不到位。文章并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已成为关切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环境发展问题而非环境保护问题,从认识本体论与社会本体论视角对环境发展困境进行梳理,环境发展困境源于主客体疏离。社区本质是主客体融合,为环境发展创造基础条件,提供动力源并引导环境发展。环境发展的社区治理制度分为两个层面,内涵层面包括社区治理主体、客体、过程、方式等要素,外延层面包括社区参与、社区促进、社区共享、社区监护等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