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雷州半岛玄武岩母质砖红壤氮磷钾养分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我国雷州半岛的典型玄武岩母质砖红壤为研究对象,对8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肥力属性进行方差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研究各养分变量的相互关系、土壤综合肥力特征及其障碍因子。【结果】研究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显著(P0.001)。主成分分析表明,8种种植模式的土壤综合肥力区分显著(P0.000 1),这种差异是由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土壤田间管理方式引起的。香蕉、蔬菜和水稻地的土壤综合肥力较好,其中香蕉地肥力最高,蔬菜和水稻地肥力次之,香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缓效钾分别是木薯地的2.55、2.44、3.50、2.30、15.36和7.73倍,但土壤pH较低是香蕉地土壤肥力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子,其土壤pH较木薯地降低了0.89。有机质含量较低则是蔬菜地肥力的限制因子,速效磷含量较低则是水稻地肥力的限制因子;水稻与甘薯、花生与水稻、花生与大豆轮作地的土壤综合肥力中等;而木薯和甘薯地的土壤综合肥力相对较差,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缺乏是其综合肥力最低的主要原因。【结论】该区域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肥料的合理配施以及对土壤酸度的适当调节是进一步提高耕地土壤综合肥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建瓯市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杉木×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杉木×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杉木×桤木(Alnus cremastogyne)4种人工林样地林下土壤肥力进行测定分析,并以改进的内梅罗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样地的土壤均为强酸性,速效P严重缺乏;各样地土壤表层综合肥力水平均为一般,平均综合肥力水平等级均为贫瘠,强酸性土壤导致速效P缺乏是其综合肥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的排序为杉木×鹅掌楸>杉木×枫香>杉木纯林>杉木×桤木。该研究可为闽北山地杉木及其混交林分的培育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时空演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收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基于GIS技术,选取江西省1985、2012年2期耕地肥力质量评价相关数据,以50 m×50 m栅格为评价基础单元,以综合指数法为评价方法评价江西省2个时期耕地肥力综合质量,分析了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耕地肥力综合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Ⅳ等地,2012年耕地肥力质量等级占主要比例的为Ⅱ等地;2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规律相似,耕地质量等级都是从中部平原地区到赣南山区逐步降低;从1985年至2012年江西省土壤养分含量普遍提升,使得江西省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普遍提高,较大面积的Ⅲ、Ⅵ等耕地转换为Ⅰ、Ⅱ等耕地,特别是中部地区耕地肥力质量等级提高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万公顷,占整个库尔勒市耕地面积的65%。一、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的保水、保肥力较好的麦茬地。播种前精细耕地,使土质松软,细碎平整后,再开沟起畦播种。  相似文献   

5.
我所1964年种植棉花3,000.9亩,土质为石灰性粉砂壤土,可以代表黄淮平原大部分棉田土壤。地下水位平地为1.5—2米,高地为3—4米。87%的棉田可由机井灌溉。土壤表层10—25厘米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中上等肥力分别为0.082%与1.15%;中等肥力分别为0.066%与0.818%;中下等肥力分别为0.054%与0.57%,以中等肥力地占  相似文献   

6.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一级营养元素有机质、氮、磷相对缺乏,钾含量富足;二级营养元素氧化钙、氧化镁相对缺乏,硫含量富足;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氧化铁、锰、钼和硼均相对缺乏,氯含量丰富,基本不太缺。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绝大多数属低肥力-较低肥力区,其中低肥力区和较低肥力区面积分别为为61 604.0和1 244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97.43%和1.97%;中等肥力土壤面积约172 km2,占总面积的0.27%;较高肥力面积约128 km2;高肥力区面积仅76 km2。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通过科学施肥、土壤障碍消除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地力提升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变中、低产田为中、高产田;兴利除害,抑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降低风险,为高效优质农业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研究山东省黄淮海平原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一级营养元素有机质、氮、磷相对缺乏,钾含量富足;二级营养元素氧化钙、氧化镁相对缺乏,硫含量富足;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氧化铁、锰、钼和硼均相对缺乏,氯含量丰富,基本不太缺。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绝大多数属低肥力-较低肥力区,其中低肥力区和较低肥力区面积分别为为61604.0和1244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97.43%和1.97%;中等肥力土壤面积约172 km2,占总面积的0.27%;较高肥力面积约128 km2;高肥力区面积仅76 km2。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通过科学施肥、土壤障碍消除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地力提升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变中、低产田为中、高产田;兴利除害,抑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降低风险,为高效优质农业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广西甘蔗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甘蔗科学合理种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广西蔗地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方法]对采自广西甘蔗种植区3 006个样点的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蔗区土壤质地粘重,绝大多数土壤偏酸性,平均值为4.94;土壤有效硼缺乏,平均含量为0.24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2.34 mg/kg;有机质含量一般,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钙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蔗地土壤肥力为Ⅲ级,即低肥力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56。单项肥力指数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镁,速效,有效锰,碱解氮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结论]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总体属于较低水平;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 ,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可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 一、选地整地玉米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种类的要求不严格,肥地、瘦地均可种植。但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多、分枝多,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要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质地较疏松,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力较好的旱地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热带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荔枝生育期的肥力指标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枝叶还田、生草翻压、生草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较大地提高了土壤各项肥力指标,从而提升了整个荔枝园的土壤综合肥力。其中以枝叶还田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生草翻压和生草覆盖,翻耕裸地处理下各种肥力指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对不同肥力土壤氮素转化及其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评价不同施氮量下不同肥力土壤在小麦孕穗期的土壤活性氮组分(土壤矿质氮、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的转化与氮肥利用率的变化。【方法】以长期(37年)定位试验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贫瘠土壤-NF:长期不施肥;低肥力土壤-LF:长期施用化肥;中肥力土壤-MF:长期施用低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高肥力土壤-HF: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配施无机肥)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利用15N示踪法,研究添加外源硫酸铵氮肥(N0:0、N1:135 kg·hm-2、N2:180 kg·hm-2)之后,小麦生长旺盛时期(孕穗期)土壤活性氮组分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变化以及与土壤供氮效应之间的联系。【结果】随施氮量增加,不同肥力土壤的可溶性氮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处理最高,而各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在N2达到最大,N1最低;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而微生物量氮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P<0.05);施氮对不同肥力土壤可溶性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在低肥力土壤最大,而在高肥力土壤增幅最小。不同肥力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吸氮总量和吸15N量的变化均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其中,吸收15N量所占小麦吸收总氮的百分比大小变化为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贫瘠土壤(P<0.05)。相同肥力不同处理下,土壤供氮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小麦吸氮量和吸15N肥料的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N1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总体上施氮处理下小麦吸肥料氮所占吸收总氮的百分比的平均值为44%;各肥力土壤中肥料损失量均为贫瘠土壤>低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高肥力土壤(P<0.05),而且氮肥损失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2处理最大;土壤活性氮组分与土壤供氮、氮肥利用率、小麦吸氮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高肥力土壤上添加适宜氮量(135 kg·hm-2)利于土壤中活性氮组分的转化,能更好地协调土壤供氮与作物需氮间的关系,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对晋南麦区钾素和钾应用效果的调查与研究表明 :①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 ,晋南麦区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呈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以潮土 >褐土 ;盆地 >丘陵>塬地 >山区 ;同一生态区域内 ,低肥力 >高肥力 >中肥力。②土壤速效钾含量≤ 10 0mg/kg时 ,小麦施用钾有明显的增产效果。③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氮磷化肥的基础上 ,每公顷施氧化钾 75~2 2 5kg ,每公斤氧化钾增产小麦 2 .16~ 4 .2 2kg ,增产幅度以高肥力 >中低肥力。④目前 ,晋南麦区钾肥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施氧化钾 135~ 180kg ,以全部作基肥且集中条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广西蔗区土壤肥力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广西甘蔗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为甘蔗科学合理种植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完善广西蔗地土壤肥力评价体系.[方法]对采自广西甘蔗种植区3 006个样点的耕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并采用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蔗区土壤质地粘重,绝大多数土壤偏酸性,平均值为4.94;土壤有效硼缺乏,平均含量为0.24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2.34 mg/kg;有机质含量一般,碱解N、速效P、速效K、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钙含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与高产土壤条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改进的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蔗地土壤肥力为Ⅲ级,即低肥力水平,综合肥力指数为0.56.单项肥力指数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镁,速效,有效锰,碱解氮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肥力水平.[结论]广西甘蔗种植区土壤肥力总体属于较低水平;采用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评价的定量化水平和科学性,从而可减少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 ,不同施氮量对强筋小麦的产量和蛋白质组分有显著的影响。成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极显著地提高 ,千粒重则随其显著地下降 ;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上升 ,达到高峰后下降。氮肥对栽培强筋小麦的增产作用表现为低肥力 >高肥力。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表现为高肥力条件施氮显著提高粗蛋白和清蛋白的含量 ;低肥力条件下施氮极显著的提高粗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延庆盆地农田表层土壤肥力评价及其空间变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土壤肥力评价及其空间变异研究,可为科学施肥、作物布局调整等提供依据。【方法】在以往土壤肥力评价仅考虑常规养分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微量元素养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度函数和地统计方法,对北京延庆盆地表层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研究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研究区土壤常规养分和微量元素养分的综合肥力贡献率分别为0.63和0.37;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0.22—0.97,平均为0.53;其空间变异具有一阶趋势,去除趋势后所剩残差表现出较弱的空间相关性;空间总体分布受有机质和全氮分布的影响较大,局部地区分布还受有效铜、有效锌等微量元素养分的影响;菜地土壤单一有效微量元素指标的肥力水平和综合肥力水平总体上均高于果园和粮田。【结论】将土壤常规养分和微量元素养分同时纳入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利用地统计学方法能较好地揭示土壤肥力质量的空间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垦粳5号为材料,设计3种土壤肥力(高、中、低肥力)和5种氮肥运筹模式[农民习惯施肥(M1)、V字形施肥(M2)、减氮施肥(M3)、减氮减磷施肥(M4)、前氮后移施肥(M5)],研究不同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寒地水稻氮肥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稻米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土壤肥力和氮肥运筹二因素互作对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影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产量(31.2 g/穴)最高,M1、M2、M4模式依次次之;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8.0 g/穴)最高,M2、M4模式依次次之;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模式产量(26.7 g/穴)最高,M2、M4、M3模式依次次之。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3和M4模式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中、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M1模式蛋白质含量较低。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M5模式的食味评分(84.11、83.30、83.36)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1、M2模式的食味评分(85.49、84.47)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1、M3、M4模式的食味评分(85.17、85.39、85.14)较高。M1模式茎秆抗倒伏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模式,其他模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4、M5模式氮肥贡献率较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各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氮肥贡献率最低,其余模式间差异均不显著。高肥力土壤条件下,M3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氮肥农学利用率(51.46%)、氮肥吸收利用率(66.83 g/g)和氮肥偏生产力(131.52 g/g)最高,M5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34.54 g/g)最高;中肥力土壤条件下,M5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58.29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4.05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100.18 g/g)最高,M2模式较高;低肥力土壤条件下,M2模式的地上部吸氮量、M2模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61.18 g/g)、M4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100.39 g/g)、M1模式的氮肥生理利用率(90.93 g/g)最高,M3模式较高。综合考虑,高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中肥力土壤采用M2模式、低肥力土壤采用M3模式有利于协调寒地水稻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宁夏砂田小尺度土壤性质空间变异特征与肥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砂田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在恶劣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等自然条件下,为了生存经过长期生产实践不断总结创新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耕作方式。保持和提高砂田土壤肥力质量是改善土地生产力、延缓砂田退化的基础。【方法】按照10 m×10 m网格方式采集110个砂田土壤表层(0—20 cm)样品,选取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pH和电导率作为土壤肥力特征的评价因子,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土壤肥力指标的权重,根据宁夏砂田土壤特征和作物品种,选择隶属度函数曲线类型,同时确定隶属度函数转折点取值,然后根据各土壤肥力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值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利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构建土壤各肥力因子的最适半方差函数模型,确定砂田土壤各肥力因子的空间变异特征和空间格局;结合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对砂田土壤肥力特征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经典统计表明,pH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0.01,表现为弱变异,均值为9.15,土壤呈碱性。其他肥力指标变异系数处于0.10—0.72,属于中等变异。通过极差可以看出各项土壤性质含量在农田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在0.18—0.59,平均值为0.34。地统计学表明,砂田土壤各项肥力指标块金系数均小于25%,呈现出较强空间自相关性。通过普通克里格空间插值图可以看出,土壤有机碳在田块尺度上分布较为均匀,含量集中在1.5—2.5 g·kg-1,在研究区南侧有机碳有岛状高含量点存在;电导率分布也较为均匀,集中在100—300μs·cm~(-1),其在北部含量较高;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普遍较低,在空间呈现出明显的斑块状分布特征;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在研究区北部有岛状高含量点存在;pH在整个研究区呈现明显的斑块状分布特征。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空间分布状况表明,研究区Ⅲ类地分布最广,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6%,属中等肥力状况。砂田南部以Ⅱ类地为主,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25%,肥力状况良好。Ⅳ类地占整个区域面积18%,其肥力状况较差。【结论】土壤性质和土壤肥力指数在田块尺度上空间分布复杂、规律性不明显,呈斑块状分布特征。根据各项土壤属性指标和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的分布情况判断,砂田土壤肥力总体水平较低,其中有机碳和全氮是制约砂田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应通过增施有机肥、轮作和休耕等方式改良和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8.
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投影寻踪法对西藏波密波棱瓜野生地与栽培地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对比研究。野生地与栽培地的土壤肥力质量函数投影值排序。结果表明,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值为1.7609,栽培地仅为0.2682,野生地土壤的肥力质量极显著高于栽培地(n=6,P<0.01),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远高于栽培地。为后续栽培地土壤培肥、模仿野生地土壤肥力措施的正确运用,提供理论评价依据和技术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田对比试验表明:高肥力地块垄作栽培对小麦的控旺育壮效果好于中肥力土壤;高肥力与中肥力条件下的垄作比较,公顷穗数、穗粒数没有明显差异;但前者的千粒重增幅和增产潜力高于后者。相对平作而言,中肥力条件下的垄作增产效果优于高肥力,前者的增产率比后者高6.7%。  相似文献   

20.
红云集团原料基地植烟区土壤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云集团3省9市(州)原料基地县(区)采集1326个土样,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植烟区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红云集团原料基地县(区)植烟地土壤肥力总体处于中上水平;(3)烟区省际间土壤肥力综合排序为:云南>福建>贵州;(3)23个县(区)土壤肥力被聚合为5个档次:腾冲县单独为一类,土壤肥力最高;巍山、嵩明等7县(区)为第2类,肥力较高;建宁、安宁等5县为第3类,肥力水平中偏上;息烽、翠云等6县(区)为第4类,肥力中等;江口、沿河等4县为第5类,肥力水平中偏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