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南京市2005—2018年景观类型数据,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指标及动态度模型、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特征。景观水平上,13 a间的景观空间和结构连接性整体得到优化,异质性下降。类型水平上,耕地和建设用地一直保持为南京市优势景观。景观类型动态转移方面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农林复合系统景观生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对我省西部农林复合经营的典型之一———甘南县音河镇 3个具有不同特点的村的农林复合系统进行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相对丰富度及类斑丰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地块平整规范的兴全村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最低 ,优势度较高 ,地块复杂的山湾村则与之相反 ,景观类型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最高 ,优势度指数最低 ,相对丰富度指数最高 ,兴建村介于 2村之间 ;而从树种景观类型上分析兴全村较山湾和兴建 2村丰富 ,特别是常绿树种类型则较其他 2村丰富 ,表明在景观宜人性、美学价值方面兴全村比其他 2村优越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研究凉水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斑块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在近40年内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期为保护区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凉水自然保护区1974—2009年共4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O-ring统计函数分析该地区6种森林类型(即天然红松林PK、天然红皮云杉-冷杉混交林PA、天然山杨-白桦混交林PB、天然针叶混交林CF、天然针阔混交林CB和天然阔叶混交林BF)斑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1974—2009年间,研究区域不同森林类型面积发生显著变化,其中PK和PA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其他类型(即非林地以及少量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和PB面积显著减小,大量转化为CF、CB和BF;因早期森林采伐和复杂生境的影响,各森林类型斑块在不同时期均呈显著随机分布特征,约占总体的92. 74%;各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关联性以空间不关联为主,约占总体的71. 29%,且随恢复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空间负关联所占比例则随恢复时间有所增加,但空间正关联所占比例则始终保持稳定,平均为6. 56%; 15组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空间关联性可分为3类,第Ⅰ类的空间关联性由早期的无关联性逐渐向后期的小尺度不关联而大尺度正关联的格局过度,包括PKPA,第Ⅱ类空间关联性由早期的无关联性逐渐向后期的负关联或波动于不关联和负关联之间的格局演变,此类包括9组(PKCB、PKBF、PAPB、PABF、PBCB、PBBF、CFCB、CFBF和CBBF),而第Ⅲ类的空间关联性则始终以空间不关联为主,包括5组(PKPB、PKCF、PACF、PACB和PBCF)。【结论】经过60余年(1952年停止采伐)的有效保护,凉水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类型的面积结构得到显著优化,但其景观结构仍处于恢复阶段,区域内各森林类型斑块在不同时期均呈显著的随机分布特征,不同森林类型斑块对间的空间关联性仍相对较弱且不稳定,仍有待进一步的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4.
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女子学院的210名大学生为受访对象,以景观意象素描法为研究方法,从语言知识、空间维度、自我定位、社会意义等方面细分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并探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可以分为"典型性的峰林景观""高互动性的游憩景观""高植被覆盖度的阔叶林景观"和"高美景度的远山景观"等四大类。影响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细分的主要因素为受访对象18岁前主要居住地类型、18岁前主要居住地周边的景观类型和游览张家界次数。构建了张家界森林旅游景观类型细分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优化森林旅游产品供给、加强自然教育产品供给、丰富森林旅游景观的内在价值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基于ANN模型的森林景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模拟了天鹅山林场景观格局与森林景观类型所占面积百分比的关系,并对各景观类型面积所占百分比对景观格局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为景观优化对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非常适于研究森林景观格局驱动因素和森林景观格局的非线性对应关系,模型体现了较高的可靠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校园景观是校园环境面貌和文化特色的体现,以郑州大学新校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将郑州大学景观按照景观类型划分为20个样地进行评价。以POE理论为前提,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校园景观评价模型,并对各景观类型样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大学新校区景观质量较好,校园文化氛围、景观生态性和校园景观特色等是决定校园景观优劣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椴树是广布于凉水自然保护区的乔木,具有用材、观赏、药用等多种用途。随着它的价值逐渐被发掘,椴树不断被开发利用,目前黑龙江省的椴树可采资源已经越来越少了。为了摸清凉水自然保护区内椴树的分布情况,我们于2007年对凉水自然保护区内的椴树资源进行了调查,摸清了椴树的株数及蓄积现状,并提出了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桃源县龙潭镇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994年、2000年、2006年、2010年及2014年5期遥感影像数据,在对研究区人工林景观进行斑块区划的基础上,将每个斑块看作林分中的"单木",斑块之间的边缘效应模拟林分中单木之间的竞争关系,借鉴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斑块边缘效应的人工林景观稳定性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斑块、类型和景观不同尺度人工林景观变化规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建立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的人工林景观稳定性模型,利用提出的人工林景观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构建的模型分析了研究区人工林景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以松木和杉木为主的人工用材林随着时间的发展,其景观逐步由零星小斑块向阔叶林景观转化,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下降;(2)基于类型水平上的人工林稳定模型反映出斑块类型重要程度前3位依次为阔叶、松木和杉木成熟林,大小分别为0.154 3、0.148 1、0.145 0;(3)在类型水平上,最稳定的年份是2014年,其稳定值为-0.155 1;稳定性最差的年份是2006年,其稳定值为-0.371 8。但在景观水平上2006年则是最为稳定的年份,其稳定值为0.298 7。应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分析进一步说明,在类型水平上稳定的景观不一定在景观水平上稳定。  相似文献   

9.
乡村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粤西南华农场3个时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生产性用地中,斑块类型、块块数目与面积变化较大。70年代,景观优势度较高,多样性和均匀性较低;80年代,随斑块类型和斑块数量的增加,景观多样性、均匀性显著增加,破碎化指数增大,景观格局发生较大变化;90年代,一些斑块类型逐渐消失,景观优势、多样性和均匀性较80年代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开展不同尺度景观格局下银白杨锈病危害调查,探讨景观格局对病害发生、流行以及扩散的影响,为病害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北京延庆地区选取78个样点调查杨树锈病,计算病情指数,并基于研究区遥感影像分类图设置以样点为中心,半径分别为250、500、750、1 000m的缓冲区,运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各尺度缓冲区内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的景观指数。采用R软件进行病情指数的统计分析以及各尺度下景观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病情指数与景观指数的逐步回归分析,通过生态学统计分析软件Canoco进行类型水平景观指数的RDA分析。【结果】杨树锈病在研究区内广泛发生,病情指数在5. 6~94. 1之间,其危害程度受景观格局特征、生境环境和人工管理状况的影响。在景观水平上,不同尺度缓冲区内景观格局对杨树锈病危害程度具有不同响应,影响显著的因子也有所差异。在类型水平上,耕地及草地斑块对杨树锈病发生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斑块密度(PD)、散布与并列指数(IJI)等共性指标。【结论】景观结构中行道路廊道和草地、耕地基底为病害传播提供便利条件,可促进杨树锈病发生;在本研究选取的尺度中,500 m缓冲区是该病害管理的最佳尺度,在此尺度下,景观指数与病情指数的拟合度最佳;结合杨树锈病发生的病理学特点,可通过面积-形状指标、景观聚集度指标及多样性指标解释病害的发生情况,景观内部斑块形状较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会抑制病害发生,景观单元内斑块类型越分散、景观结构越细化且细化的斑块之间分布越均匀,则病害流行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1IntroductionLandscapeisaregionconsistingofmanydifferenthetero-ecosystems.Theindividualeco-system抯structureandfunctionoflandscapewillchangeunderdifferentspatialandtemporalconditions,becausetheyareaffectedbyvariousfactors,suchasexchangeprocessofenergy,mattersandorganisms,biologicalandabiologicalactions,andhumanactivities.Landscapedynamicchangeisoneofthekeyresearchissuesoflandscapeecology(FormanandGodron1986,NavehandLiebermann1993,Sun1995).Itisgenerallyreflectedbyquantitativelyanalyzinglandsc…  相似文献   

12.
LiangshuiNattJreReserveliesinthentiddlezoneofXiaoking'anMountain.ThenattlrePintlsko,niensiSforestsdistrlbutedintheRe-servearewellProtected.NatUreKoreanpineforesthasabundantanimalsandPlantsinthenorthtemPeratezoneofEurasla.ItisanimportanttasktoprotectthenaturalKoreanPineforest.ForestersandnatUreProtectorsmustpayattenhontothistask.ItisverysignficantforcOlltroloffOrestfireandprotechonofre-sourcediversityofnatUreKoreanPinefOrest.METHODSDeneraISituationLiangshuiNattlreReserveislactat…  相似文献   

13.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利用2000年Landsat ETM和2010年Landsat TM两个时期的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信息源,获取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的转化数据,确定相应的转移概率矩阵,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景观的动态演变情况和未来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结构和功能正在发生着迅速的转变,森林和永久性河流面积有明显的减少趋势,而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森林群落逐渐退化。南瓮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正在向沼泽化和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9年、1991年、1999年和2007年4期遥感影像,对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内森林景观动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1979—2007年,森林景观优势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下降。2)针叶林、灌丛向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转化,导致森林面积增加;针叶林向林间地等非林地类转出,表明针叶林受到较强干扰。3)各同功能区森林变化差异明显,表明缓冲区干扰最强,核心区最低,符合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基本目的。4)保护区西部的森林景观年变化率较高,主要受植被自然演替的影响;东部森林变化率较高,表明缓冲区和过渡区所受到强烈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15.
利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景观可划分为1个景观类、9个景观系、18个景观型,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315,丰富度较高;保护区景观破碎度为0.009,景观总体上较为完整;保护区的中海拔区域(2 500~4 000 m)的斑块多度较高,破碎度和分离度较小,是保护区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所知的四川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种群最大、密度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对该地区在地震前后的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物种资源的保护。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与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关键时间节点,从2003—2018年每隔5年,选取了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利用生态景观格局类型及景观生态指数来分析两次地震前后15年间白河自然保护区在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上的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由裸岩、草地/灌木、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5种类型组成。在Fragstats4.2中选取8个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保护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斑块类型水平上,2003—2018年白河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其次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且两次地震均导致主要景观类型所占面积下降,各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增多,景观类型平均面积减小,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水平上,两次地震导致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整体形状趋于复杂,景观空间异质性程度下降,各景观类型面积所占比例的差距增大,整体景观朝着非均衡化方向发展。本研究结果对地震前后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灾后生态恢复重建,以及物种资源尤其是川金丝猴的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龙头竹种群年龄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华梨 《林业科学》1991,27(3):268-273
生物种群的数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国内外许多植物生态学家对多种竹子进行了很多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大熊猫所食的龙头竹研究甚少,特别是对其立竹年龄结构规律的研究还是一项空白。鉴于发现大熊猫活动区主食龙头竹有开花现象,为了掌握其种群动态,本文依据笔者1988年的调查资料,以甘肃南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主食龙头竹林为对象,讨论了龙头竹种群立竹年龄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和GIS技术的尕海湿地景观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湿地自1998年建立以来的主要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进行信息提取和定量分析,并通过转移概率矩阵和马尔可夫模型对尕海湿地景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尕海湿地在保护区建立以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湿地总面积逐年增加,其中尕海湖在当地政府的合理规划和保护下,湖区面积...  相似文献   

19.
梁美霞  刘怀如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4):151-154,175
根据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具体情况,选取最能反映该地区的景观资源总体特色的7大景观要素和5项美学评价指标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进行了量化等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资源美学价值较高,其美学价值级别属于优美景区,突出了保护区森林景观给人的整体美感。  相似文献   

20.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目前在景观水平对湿地及其环境进行调查、监测和分析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采用三期遥感资料结合地面调查,对克鲁克-托素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景观类型、分布以及演变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保护区主要湿地景观演变及驱动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