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死蜱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研究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蔬菜上毒死蜱农药的降解动态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毒死蜱在冬季大棚蔬菜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试验,揭示出毒死蜱农药在设施栽培蔬菜上的降解规律,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残留量对策。  相似文献   

2.
土壤腐殖酸对毒死蜱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腐殖酸的VIS-UV光谱特征和E465/E665的测定结果表明,各种土壤腐殖酸的VIS-UV吸收曲线相似,但吸收峰强度和E465/E665差异较大,进而推得它们的腐殖化程度排序为:紫色潮土腐殖酸>中性紫色土腐殖酸>酸性紫色土腐殖酸>腐殖土腐殖酸,说明它们在组成上有共同的本性,但结构和性质差异较大。在此基础上,研究它们对毒死蜱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土壤腐殖酸均促进了毒死蜱的水解,但它们的影响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对于腐殖化程度最低的腐殖土腐殖酸,浓度为120mg L-1时,对毒死蜱水解的促进作用最大,而随着腐殖酸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却越来越弱;而对于其它三种样品,腐殖酸溶液对毒死蜱水解的促进作用随着腐殖酸浓度增大而加强,其中以腐殖化程度较低的酸性紫色土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可见,毒死蜱的水解速率与土壤腐殖酸的浓度和腐殖化程度有关。其中,腐殖酸腐殖化程度的影响机理主要与腐殖酸的酸性和腐殖酸的吸附—催化作用有关,其具体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去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毒死蜱农药的合理施用和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耕作相比 ,管理措施中的保持耕作措施能减少农药随径流流失的量和增加淋溶量。本文分析了影响农药环境行为的机理 :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可影响农药吸附性 ;提高入渗能力会增加农药淋溶量 ;增加蓄水保土效益可减少地表径流及农药流失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目前关于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分布、环境化学行为和植物富集等方面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各种因素(pH、Eh、HU、FA、EDTA)对土壤中稀土的吸附解吸和迁移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青菜对土壤中毒死蜱吸收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青菜为供试蔬菜,通过在土壤中添加毒死蜱,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毒死蜱对小青菜生长的影响、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以及在小青菜中的吸收和转移规律,为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和蔬菜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含有高浓度(>50.0 mg kg-1)毒死蜱土壤对小青菜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毒死蜱在不同处理土壤中的半衰期从23.03 d至77.43 d不等;残留于土壤中的毒死蜱能够被种植的小青菜根系吸收并转移至茎叶部分,随着土壤中处理浓度的增加,毒死蜱在小青菜根、茎和叶中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且毒死蜱在小青菜根中的残留量最大,在叶中的残留量最小;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与小青菜根、茎和叶中毒死蜱的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C根=0.025 1C土壤-0.235 8,C茎=0.012 3C土壤-0.051 7,C叶=0.000 7C土壤+0.011 5。为了实现蔬菜中农药残留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保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生产与供应,首先要对生产基地土壤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并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两种环境激素类农药及其混合剂在土壤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环境激素类农药在与其它多种农药同时存在条件下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阐释其机理,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氯氰菊酯、毒死蜱两种农药及其混合剂在灭菌和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特征。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及其混合剂在土壤中的降解是微生物主导的过程;灭菌土壤中,混合剂中各农药组分与其单独存在降解过程基本一致,均符合单室模型C=C0e-kt,降解半衰期也与其单独存在相近;但在未灭菌土壤中,混合剂中各农药组分降解特点与其单独存在有所不同。两种农药单独存在时,氯氰菊酯、毒死蜱在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方程均符合单室模型,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1.5 d和57.8 d;混合剂中各组分农药在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符合双室模型C=C1e-αt+C2e-βt,不同阶段降解半衰期不同,氯氰菊酯前期和后期半衰期分别为33.0 d和53.3;而毒死蜱前期和后期的半衰期则分别为63.0 d和86.6 d。在未灭菌土壤中多种农药存在时各种农药降解均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方法,测定了40%毒死蜱乳油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鱼类、鸟类、家蚕和蜜蜂4种环境生物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乳油对斑马鱼LC50值(96 h)为0.68 mg.L^-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LC50为47.30 mg.L^-1;毒死蜱乳油对鹌鹑的毒性LD50为7.45 mg.kg^-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LD50为56.97 mg.kg^-1。食下毒叶法结果表明,毒死蜱乳油对2-4龄家蚕幼虫LC50值(48 h,25℃)分别为0.82、1.87 mg.L^-1与4.35 mg.L^-1,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为2.48、4.22 mg.L-1与8.35 mg.L^-1;家蚕幼虫在药膜上爬行1、10、30 min与60 min后,毒死蜱乳油对3龄家蚕幼虫的LD50值(48 h,25℃)分别为3.18、0.68、0.41μg.cm^-2与0.38μg.cm^-2,其微囊悬浮剂LD50值分别为6.92、1.58、1.18μg.cm^-2与0.48μg.cm^-2;毒死蜱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蜜蜂48 h的LC50分别为0.53 mg.L^-1和2.32 mg.L^-1。上述结果表明,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4种环境生物的安全性明显高于乳油。  相似文献   

8.
9.
重金属在土壤载体中的行为和环境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21世纪初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发生的吸附/解吸、溶解/沉淀、氧化/还原、络合(螯合)等行为的影响因素,如粘土矿物类型、微生物、腐殖质、pH、重金属性质、土壤酶和人为活动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得到了比较深入的进展。同时也显现了在复杂的野外条件下,重金属的行为特征研究明显不足;与植物的吸富关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区域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行为差异缺乏科学的解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还存在风险;重金属复合污染研究也需进一步定量化。  相似文献   

10.
以显像管玻壳铅尘为对象,通过测定铅在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各种形态的含量,系统地研究了玻壳铅尘在土壤中的形态及其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来农业铅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兽药抗生素的残留状况与环境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抗生素作为人工投入的生产要素得到广泛应用,在带来增产效应的同时,也造成了抗生素的残留,不仅直接影响动物产品的安全与卫生,而且极大的威胁着环境质量安全、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存环境。本文介绍了兽药抗生素的应用及残留状况,概述了兽药抗生素在环境中的迁移、降解及其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影响等环境行为,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近期兽药抗生素残留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毒死蜱及代谢产物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6):553-555
  相似文献   

13.
应用OECD106批平衡方法,研究了毒死蜱的有毒代谢物3,5,6-TCP在6种典型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Elovich方程、双常数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能较好地拟合3,5,6-TCP在第四纪红土、黑土、黄壤和褐土中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而对紫色土和潮沙土的拟合度较低(拟合相关系数小于0.85);应用Freundlich方程和线性方程拟合第四纪红土、黑土、黄壤和褐土的经验常数nfads均小于1(非线性吸附),而紫色土和潮沙土的nfads值则接近于1(线性吸附);3,5,6-TCP在6种土壤中解吸的滞后系数H值均大于1,即解吸速率大于吸附速率。6种土壤对3,5,6-TCP的吸附常数Kfads从1.37-6.74μg1-n·fmLn·fg^-1,吸附系数Kd值从0.50-1.30mL·g^-1,其中第四纪红土和黑土对其吸持力较强(Kd〉1),因而更应注意环境安全;其他4种土壤的Kd值则均小于1,淋溶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农药行为的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农药在土壤中行为的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和应用现状发展历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现有的模型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有效降解毒死蜱的细菌DSP,该分离株鉴定为侧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sprorus)。在纯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分离株DSP对毒死蜱的降解性能。在接种量为菌浓度OD415=0.2,pH7.0、25℃条件下,测得1、10mg L^-1毒死蜱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48d、5.00d,100mg L^-1毒死蜱对DSP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分离株DSP在不同pH及温度下对毒死蜱的降解作用为pH7.0〉pH5.0〉pH9.0,35℃〉25℃〉15℃。该菌株含有一个20kb左右的质粒,通过吖啶橙与升温法对质粒消除实验证实,随着质粒的丢失,菌株利用毒死蜱的能力也丧失,用热击法和CaCl2法将菌株质粒转人大肠杆菌JM109和质粒消除处理的DSP^-菌中,随着质粒的获得,这些转化子获得了降解毒死蜱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latersprorus DSP降解毒死蜱的功能和质粒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土壤对病毒的吸附行为及其在环境净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病毒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对饮用水的污染威胁。通过一次平衡法实验,比较研究噬菌体MS2和X174在6种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的差别,同时阐述土壤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对土壤吸附行为的影响。总体趋势为土壤对X174的吸附能力高于对MS2的吸附能力;红黏土对病毒的吸附能力最强,而沙质潮土最弱;土壤中本身存在的微生物对土壤吸附病毒的影响依不同类型的土壤和病毒而异,除了红黏土外,灭菌土壤显著增加其对MS2的吸附;但对X174来说,灭菌后显著降低其在红黏土上的吸附,其他5种土壤的灭菌处理对X174的吸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说明红黏土或与红黏土类似性质的材料在净化被病毒污染的水域时可能是一比较理想的病毒吸附剂;而在沙质潮土地区,病毒通过被土壤吸附而达到过滤净化的可能性则比较小。土壤中可能存在某一种或一类特殊微生物,它们可能可以控制病毒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因而进一步研究其机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带TS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CP—SIL19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采用固相萃取技术提取土壤中毒死蜱和阿特拉津,对土壤中的毒死蜱和阿特拉津同时测定,回收率分别为81.5%~116.7%、80.3%~118.2%,方法的变异系数1.1%~4.8%和0.9%~5.3%,方法检出限分别为阿特拉津0.0006mg·kg^-1、毒...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黑碳对农药敌草隆的吸附-解吸迟滞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批处理振荡法和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了敌草隆在人工添加黑碳土壤和自然形成的不同有机质和黑碳含量的土壤中的吸附一解吸行为。吸附结果表明,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对敌草隆的吸附强度和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均随土壤黑碳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自然土壤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随土壤总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则与土壤中黑碳对有机质的相对含量有关,黑碳比例越高,等温线非线性越大。解吸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添加黑碳的土壤还是自然土壤,对敌草隆的解吸迟滞作用均随土壤黑碳含量增高而愈明显。  相似文献   

19.
兽药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张劲强  董元华  安琼  刘新程 《土壤》2005,37(4):353-361
兽药抗生素的环境暴露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但是,以往的少数相关研究仅仅报道了某些兽药抗生素在水体环境和底泥中的存在,其中涉及土壤体系的则更少。同时,对兽药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暴露途径和迁移、转化等了解较少。某些兽药抗生素如土霉素等,在环境中的持久性较强,对生物和环境可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本文回顾了某些兽药抗生素在土壤体系(包括底泥)中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20.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娟  张乃明 《土壤》2020,52(5):883-890
噻虫嗪是当前全球销售量最大的新烟碱类农药之一。随着噻虫嗪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噻虫嗪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问题开始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吸附以及迁移与淋溶等环境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系统综述了噻虫嗪对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动物(蚯蚓、蚂蚁等)的影响,并针对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噻虫嗪的科学安全使用以及保障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