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连续3年对某鸡场禽流感感染鸡群进行跟踪监测,对使用疫苗前与使用疫苗后不同时段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进行全序列分析,研究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同亚型灭活疫苗的选择压力下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使用第1次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的疫苗后8个月分离该病毒株,其HA基因仅有1个氨基酸发生变异;继续使用该疫苗第2年分离的该病毒株,其HA基因有20个氨基酸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2.
新型鹅黄病毒JS804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4月至11月,江苏等地鸭、鹅发生了一种以产蛋率、采食量显著下降,出现脑炎样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对发病鹅进行剖检观察,鸭胚尿囊腔途径接种发病鹅病料分离病原,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对健康鹅接种分离病毒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在病毒核酸背景未知的情况下,应用非序列依赖性单引物扩增法结合DNA酶处理(DNase-sequence independent single primer amplificmion,DNase-SISPA)对病原基因进行扩增,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对病毒基因进行PCR扩增.剖检结果发现病鹅的脑膜、肺脏、肝脏、心脏、卵巢等多器官出血,脾脏肿大坏死.含毒鸭胚尿囊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显示:病毒粒子直径为50~60 nm.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该病并分离到病毒.应用DNase-SISPA方法发现了3个病毒相关基因片段,经序列比对分析,与黄病毒属(Flavivirus)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基因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为96%、88%、93%.据此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一段985 bp基因片段,该片段与黄病毒属坦布苏病毒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将分离的鹅黄病毒毒株命名为Goose/Jiangsu/804/2010(简称JS804).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鸭、鹅新发疫病的病原为一种新的黄病毒.  相似文献   

3.
鸭坦布苏病毒XZ-2012株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2012年10月徐州地区某鸭场的樱桃谷种鸭突然发生产蛋下降,疑似鸭坦布苏病毒病.为了确诊病因,本试验进行了剖检与病原的分离鉴定.[方法]将病料匀浆处理后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接种BHK细胞培养,应用RT-PCR扩增病毒全基因,测序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分离到一株鸭坦布苏病毒,命名为DTMUV XZ-2012株.该病毒株能适应鸡胚,无血凝活性,在BHK-21细胞上第5代的病毒滴度为5×104 PFU·mL-1.测序结果表明该病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0 990 nt,编码的多聚蛋白含3 426个氨基酸.DTMUV XZ-2012株与BYD株、YY5株和JS_2010株等分离株的全基因同源性为98.5% ~99.3%.与最早分离的BYD株等相比,XZ-2012株的基因变异主要分布于E基因、NS1基因、NS2基因和NS5基因,提示该病毒在自然界的流行存在一定的免疫压力.[结论]本试验成功分离鉴定了一株鸭坦布苏病毒,为鸭坦布苏病毒候选疫苗株的筛选及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早在1878年,Perroncito就报道了禽流感在意大利的流行.1901年CentanniSaranuzzi分离和描述了该病的病原,但直到1995年Schafer证明该病属于A型流感病毒.在以后的几年中,不断有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的报道.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任何一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这种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不仅能引起禽类严重的疾病,而且对人类和低等哺乳类动物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离猪瘟病毒(CSFV)SXCDK株,测定其全基因组序列,研究其分子特性及与其他毒株的亲缘关系,为猪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积累材料.[方法]从陕西省西安市采集疑似猪瘟病料进行病毒分离,获得猪瘟病毒SXCDK株.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猪瘟病毒全基因序列及相关参考文献,合成11对引物,应用RT-PCR技术分11...  相似文献   

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包括病源PRRSV病毒(LV)及其基因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介绍了该病的临床诊断、病理学诊断及病毒分离技术和血清诊断方法,同时提出了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病给我国养猪行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的主要病原是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PCV2),患病猪只可能是单独发病,也可能与其他疾病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通过对病毒的分离鉴定能够确诊该病。猪圆环病毒病防控主要是通过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控制等措施。本文主要论述猪圆环病毒病的病原、临床症状、病毒分离鉴定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凤雪 《特产研究》2007,29(2):73-74,78
犬瘟热病毒引起多种动物的烈性瘟热病,遍及全世界,从最初的瘟热病毒的分离,到现在犬瘟热经历了近4个世纪的传播衍化过程。了解该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有利于建立健全的预防免疫体系和方法,防止该病的大型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9.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是近年来农业植物的有害病毒之一,主要危害西瓜、黄瓜、葫芦、甜瓜、丝瓜、苦瓜等葫芦科植物.为有效防治该病,阐述了该病毒的危害症状与发生途径,介绍了该病毒的鉴别方法,并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现阶段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基因组变异情况,采集疑似FPV阳性的猫粪便样品,接种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技术、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克隆决定病毒宿主范围和抗原性的VP2基因,与GenBank中相关的参考毒株序列VP2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成功获...  相似文献   

11.
1997 年5 月以来,天津市部分养鸡场鸡群连续发生一种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新型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排异诊断、病毒分离、病毒生物学特性、回归试验等一系列研究,确诊该病为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分离病毒株定名为 J B9702株。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番茄黄化曲叶病抗病品种培育进程,阻止该病蔓延,以抗病亲本CLN2777A和感病亲本TMXA48-4-0及其F2分离群体为材料,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进行抗TYLCV(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基因连锁标记的筛选.通过对亲本及F2分离群体进行TYLCV接种,发现F2代抗感病分离比率接近3∶1,抗性受单个显性基因控制.用5...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重要病原体,该病毒病是极为复杂、呈多临床类型表现的传染病,给世界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疑似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粪便中分离得到一株病毒能使MDBK细胞产生细胞病变,经RT-PCR检测及扩增产物测序进一步证实,该病毒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TCID50测定该病毒的滴度为107.15TCID50/ml。该病毒株的分离鉴定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一例发生于新疆沙湾某集约化猪场疑似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的病原进行诊断,为进一步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临床剖解、细菌分离、PCR、RT - PCR等方法,同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结果]该病的发生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 -2)、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猪肺炎支原体等病原共感染引起的.[结论]该猪场已经存在PMWS的主要病原,是导致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1996年,我国首次在广东病鹅体内发现H5N1亚型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其后,在有关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我国兽医科学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禽流感主动监测和研究工作.通过系统研究发现,我国H5N1禽流感分离株的抗原性存在相对保守性,为使用疫苗防治该病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重庆市发病地区分离到一株鸡新城疫病毒,经流行病学调查、鸡胚接种、细胞培养、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及动物实验鉴定,证明为一株超强新城疫病毒.病料接种鸡胚2~3天死亡,接种的鸡胚成纤维细胞,48~72h出现细胞病变,分离的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HA效价6~7log2,该凝集特性被标准新城疫血清所抑制,动物实验接种的小鸡2~6天死亡.流行地区鸡注射由分离病毒制备的油乳剂疫苗,不再表现临床症状,可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7.
紫草白霉病是近年来新流行的一种毁灭性药用植物叶斑病,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对该病的相关研究报道。通过对辽宁省多个紫草种植区的病害调查,发现该病发生普遍。紫草白霉病在6月中旬开始出现,8~9月为发生盛期。试验对紫草白霉病进行了病原物分离、纯化及鉴定工作,并对分离得到的菌株按照柯赫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是由紫草柱隔孢菌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8.
从湖北某养殖厂一只死亡鸡只中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血凝实验、血凝抑制实验和PCR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能与1%鸡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并且该病毒液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新城疫病毒的F基因PCR引物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证明分离株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HB1910。分离毒的血凝价为1:512,EID_(50)为10~(7.83)∕0.1 mL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PCR产物进行检测,结果分离毒株在约350 bp处均可见到清晰的目的条带,而禽流感引物扩增无条带,证明分离毒为鸡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19.
从疑似感染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病兔体内分离到1株病毒,病兔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全身实质脏器出血等典型病变。取病兔肝脏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分离毒株可以凝集1.0%人"O"型红细胞,可以被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阳性血清中和,对家兔的LD50为10-6.75/ml,是一株对家兔具有高致病力的强毒株,对分离毒株进行RT-PCR检测为阳性,说明该病兔感染了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本病毒的成功分离和鉴定为发病兔场找到了致病原,为兔瘟疾病的诊断和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福建省某些养殖场的猪、鸭等动物发生一种新的传染病。经过实验室病毒分离及主要特征与形态学等方面的研究已确定该病病原为1型副黏病毒。其病毒呈球形,大小中等,有囊膜,且囊膜上有纤突,具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能够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临床上可以用此方法进行辅助鉴定该病毒。笔者对多年来实验室分离鉴定和保存的番鸭源、半番鸭源、企鹅源、猪源1型副黏病毒和鸡源新城疫病毒强毒参考株进行血凝谱的测定,旨在进一步研究其病原特性及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