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几种乔木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3种模拟光环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一地区的典型阳性行道树种复羽叶栾树(Koelreupena bipinnata)进行了对比。阳生树种复羽叶栾树在各光环境中总萌发率均超过90%,萌发格局表现为前期快,后期平缓;罗浮柿和白毛新木姜子萌发率随着光照水平减弱而升高,白毛新木姜子仅在黑暗中萌发率可达59%,萌发格局表现为整个萌发过程平缓。香樟种子萌发率低,可能与未解除休眠有关。以上结果表明,3种常绿阔叶林乔禾和阳性树种复羽叶栾树的种子萌发时光照环境的响应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物种的耐阴性、物种原有生境的稳定性和种子的大小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2.
地温是森林气候的重要指标,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呼吸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哀牢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ASSFE)林外和林内的长期地温观测资料,对研究较少的地温多年平均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具有较强的生态气候功能,林内外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差异为2.4℃(林内年平均最高地表...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奈件下,对3种模拟光环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树种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白毛新木姜子(Neolitsea aurata)的种子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一地区的典型阳性行道树种复羽叶栾树(Koelreupena bipinata)进行了对比.阳生树种复羽叶栾树在各光环境中总萌发率均超过90%,萌发格局表现为前期快,后期平缓;罗浮柿和白毛新木姜子萌发率随着光照水平减弱而升高,白毛新木姜子仅在黑暗中萌发率可达59%,萌发格局表现为整个萌发过程平缓.香樟种子萌发率低,可能与未解除休眠有关.以上结果表明,3种常绿阔叶林乔木和阳性树种复羽叶栾树的种子萌发对光照环境的响应有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物种的耐阴性、物种原有生境的稳定性和种子的大小有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4.
郭帅  赵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80-19382
植被演替理论是指导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基础理论。对植被演替理论的发展、在生态恢复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践应用、植被演替的研究方法及趋势进行了综述,旨在启发恢复生态学领域植被演替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是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发展,对大明山区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乾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和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明山中山区和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发展速度存在很大差异,中山区采伐森林后炼山种植杉木,经过20年的自然恢复,在600m^2的调查面积里出现了178个物种,其中乔木层就有58个物种,并且20年左右能就形成以阳性阔叶先锋树种与中生性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涵养水源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省会同县一块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对其林地土壤水分的物理特征、枯枝落叶层的持水特征、土壤水分的下渗特征、降雨雨滴的大小分布及降雨动能特征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涵养水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物种多度分布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对数模型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物种多度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的乔木和灌木物种多度都遵从对散级数分布.  相似文献   

8.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1,他引:44  
本文应用物种多样性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富度指数等指标测定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万木林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高,种类组成复杂;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生境有密切关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将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的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用等距离布点法采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0-30 cm)、凋落物和腐殖质层的磷素(P)含量,研究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壤全P和有效P与海拔、凹凸度、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和腐殖质层全P含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全P和有效P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土壤(0-30 cm)全P含量范围为0.200-0.402 g/kg,有效P含量为2.2-6.7 mg/kg。林地土壤全P含量呈条带状的梯度变化,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沟谷洼地,低值出现在山脊地带;有效P含量则呈斑块状分布,无明显分布规律。林地土壤全P含量与海拔和凹凸度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及腐殖质层全P含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效P含量受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其与凋落物生物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全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祝彬  高素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33-353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正在不自觉地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城市建立"森林岛屿"能缓解由于城市化所导致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城市森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成都市城市森林岛屿营建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应用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浙江省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序列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台山次生森林从针叶林到针阔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的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呈先变大后变小的趋势。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次生演替序列3种群落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均为灌木层(包括幼苗及幼树)>乔木层>草本层。在3种群落类型中,木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均大于草本植物。表4参9。  相似文献   

12.
杭州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用样地法和无样地法, 结合树干解析, 调查分析了杭州灵隐30 年生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结果表明, 该群落的层次发育较完整, 木荷等部分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存在着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性, 但由于影响群落演替趋势的诸多因素之综合作用, 使得该群落的种类组成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乔木层株数随胸径分布呈现截尾正态分布。不同径级的木荷具有大致相同的树高, 表现出同龄林的特征, 说明群落的结构还将继续变化。优势树种的高生长峰值年龄出现在8~12 a , 胸径平均生长和材积平均生长高峰尚未出现, 群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图1 表3 参3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邻格子的取样方法”,在武夷山黄岗地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了调查.以主要优势种群木荷(Schimasuperba)、甜槠(Castanopsiseyrei)和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在不同年龄阶段群落中的相对优势度作为生态位重叠的计量,以优势植物种群在正常成熟林中优势度作为其容纳量,并用Lotka-Voltera竞争方程讨论了群落中优势种群木荷、甜槠和青冈的竞争,结果表明:平衡时,它们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33.24%、38.37%、28.39%.即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将由木荷、甜槠和青冈三种植物共优组成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肖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林龄阶段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凋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蓄水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在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林分生长,林地凋落物层逐渐发育,土壤性质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水文功能逐渐提高。依据林地总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的大小,不同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近熟林(2152和244 t.hm-2)>中龄林(2010和227 t.hm-2)>幼龄林(1883和186 t.hm-2)。近熟林土壤的水源效应显著高于幼龄林。  相似文献   

15.
闽北常绿阔叶林乔木种群间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2联列表以多种指标分析测定了建阳山区常绿阔叶林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100m^2的种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中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研究中,以X^2为基础,结合联结中系数AC和点相关系烤PCC来测定植物种 的联结性。  相似文献   

16.
闽北常绿阔叶林乔木种群种间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2 联列表以多种指标分别测定了建阳山区常绿阔叶林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100m 2时的种间相关性.结果表明, 在中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研究中, 以X2 为基础, 结合联结系数AC和点相关系数PC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 效果较好, 测定结果为建阳山区人工阔叶林混交的树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明溪县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的初查、复查资料为基础 ,对间隔1 1 a的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变化和转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 985年的天然常绿阔叶林 ,在 1 1 a中转型率达到 37.4% ,年均转型率为 4.2 % ;其它林型 (人工林、针叶林等 )和地类 (采伐迹地和宜林地等 )转型和新增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占现有 (1 996年 )阔叶林的 2 7.8% .由于马尾松成为首选的择伐木 ,天然阔叶林中的针叶树大量减少 ,天然阔叶林趋于纯林化 ,1 985年留存下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近、成过熟林人为干扰为轻度、中度和严重的各占 1 /3左右 ,至少要禁伐 1 1~ 1 3a才可以恢复到 1 985年的森林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植物生长不同物候时期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与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和柳杉,次生林树种香樟和麻栎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4种凋落物分解袋共获得土壤动物8047只,其中,柳杉(2341只)>香樟(2105只)>马尾松(2046只)>麻栎(1555只)。其中,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马尾松凋落物袋中主要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优势类群,而后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香樟凋落物袋中除秋末落叶期和叶衰期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外,其他各时期均以捕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柳杉凋落物分解各时期均以菌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麻栎凋落物分解在前3个时期以菌食性为主,而后以植食性土壤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相关分析表明,在秋末落叶期和萌动期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主要和氮、磷含量及其格局密切相关,叶衰期主要和难分解组分木质素显著相关。除在秋末落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贡献率与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显著相关外,其余主要物候关键时期均与土壤动物的类群密度及其食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对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常绿阔叶林太阳辐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冈林反射辐射、透射辐射和吸收辐射的季节动态与太阳总辐射的季节动态相似,各辐射分量均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四季中群落的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分别为16%~22%、9%~12%和67%~74%.林冠层对光强的衰减率达80%~90%,且衰减率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大.群落中部以下光强的衰减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