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报采用的“直筒式”诱蛾器(测粘虫和土蚕),使用不方便,每次观测虫、添加或更换诱液很麻烦,安装后不固定不安全,固定又不便于起动。改为“侧门式”诱蛾器,将诱蛾器固定在铁架内,安装轻便,锁得住,观测时使用方便又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害虫测报工具——昆虫自动诱集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报灯是观测农作物害虫发生动态的最主要工具之一。长期以来,我国测报灯具十分简陋,安装极不规范,尤其是测报人员天天早出晚归给测报灯开灯关灯,劳动强度大,极不利于测报事业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病虫观测现代化水平,最近,全国农技中心与华东电子集团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害虫测报工具——昆虫自动诱集器(图1)。  昆虫自动诱集器是国内首创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其性能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诱集器可在规定时间(如早、晚)自动开启、关闭诱虫光源,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动完成杀虫—收集—分装—干燥等系统…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不同测报工具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诱集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9年,在河南省开展了不同测报工具对草地贪夜蛾成虫诱集效果的研究。通过对市售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捕器和自动虫情测报灯、高空测报灯的诱蛾情况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捕器和两种测报灯在7—9月的诱蛾量变化基本一致,以9月的诱蛾量较大,均可指示田间害虫的盛发期。不同性诱剂诱捕器产品的诱蛾量总体不高,其中以有效成分(含量≥3 mg)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顺-9-十二碳烯乙酸酯的PE胶管诱芯Ⅰ和有效成分(含量1.45 mg)为顺-7-十二碳烯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的PVC胶管诱芯Ⅱ诱蛾量相对较大,7—9月平均累计诱蛾量分别为31.27头/诱捕器和28.49头/诱捕器。灯诱监测草地贪夜蛾的始见期晚于性诱监测结果,7—9月自动虫情测报灯和高空测报灯的平均累计诱蛾量分别为17.11和166.80头/灯,在害虫具一定种群数量时监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粘虫是莱西县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多年来已成为小麦的常发性害虫,在水浇丰产田发生尤为严重,影响产量很大。二代粘虫主要为害麦田套种玉米,如防治不好玉米苗则会全部被吃光。为了摸清麦田二代粘虫发生规律,搞好测报,笔者在一代粘虫成虫大发生的年份里对一代蛾嗉囊液的含糖量每年都进行测定,如发现含糖量高,一代蛾则留在当地产卵;如含糖量达6%以下,则一代蛾就会飞走,蛾量再大也不会造成二代幼虫的大发生。笔者从1966年起历年都于一代成虫发蛾盛期在麦田进行观察,发现一代蛾量虽大,二代幼虫密度也不一定准大的规律。 方法是,在黑光灯和杨树枝把中一代粘虫蛾量“激增”(大田小麦灌浆乳熟时期),黄昏时分麦田中有大量粘虫蛾取食时目测1平方米小麦穗部蛾数;再于翌晨取杨树枝把上的粘虫蛾10头取其嗉囊液用日本产补正糖度计,逐头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5.
2007-2009年连续3年应用探照灯诱虫器和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并结合雌蛾卵巢解剖对稻纵卷叶螟种群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探照灯诱虫器能有效监测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其数量变化规律与佳多测报灯灯下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监测峰次多于佳多灯.探照灯诱虫器对稻纵卷叶螟的诱蛾量显著高于佳多灯,且对起飞迁出、过境、迁入降落虫群均具有较强诱捕作用.据此提出了以探照灯诱虫器、佳多测报灯诱虫突增情况和雌蛾卵巢解剖情况为标准的探照灯诱虫器诱蛾虫源性质判断方法,并以此方法,对探照灯诱虫器诱捕迁入、过境和迁出稻纵卷叶螟进行了个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据河北省廊坊地区农科所张德民等报道(《昆虫知识》1986年第9期),近年白星花金龟甲在天津地区为害玉米较严重。笔者近年搞粘虫诱蛾观察时,发现该虫成虫对糖醋液有明显的趋性,特别是晴天表现极突出。在白天诱蛾器加盖的情况下,有时每器日诱集量也高达40—50头以上。据此,在白星花金龟成灾的地区,可以试用糖醋液对其进行诱杀和测报。  相似文献   

7.
采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湖南省3县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诱测报试验,比较了性诱监测、田间赶蛾、测报灯诱测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性诱监测的诱虫量、峰期均好于灯诱,且性诱虫量动态与田间赶蛾高度吻合。因此,在稻纵卷叶螟的测报中,性诱可一定程度上取代灯诱和田间赶蛾。但是,性诱电子测报系统的自动计数准确性不到50%,急需改进。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粘胶)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对小菜蛾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其中以干式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为理想,显著高于水盆型诱捕器,极显著高于黄板+性诱芯,而单纯使用黄板诱杀小菜蛾几乎无效。在小菜蛾综合治理工作中可推广使用干式诱捕器和水盆型诱捕器诱杀雄蛾,并可用于小菜蛾的测报。  相似文献   

9.
凉山州粘虫大发生世代(二代)虫源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凉山州立体气候的特点和粘虫发生为害情况,结合多年的实地调查、诱蛾观察和标记回收试验,初步明确了粘虫大发生世代有本地和外地两种虫源。本地一些低山地区终年都有粘虫存生。海拔1400公尺以下偏东南的部分地区有少量粘虫越冬,海拔2000公尺以下地区的小春作物上有零星的一代粘虫发生。二代粘虫大发生时,低山的一代粘虫可垂直飞往高山繁殖为害,成为大发生时部分虫源;高山二代粘虫发生为害后,又垂直飞往低山繁殖为害,在州内及其附近地区形成互为虫源,辗转为害的小循环。二代成虫大发生时有两个蛾峰,雌蛾卵巢发育级别和交尾情况很不一致。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粘虫大发生时蛾量的大小、时间的早迟,直接与我国东部地区江淮一带一代发生区粘虫的发生为害有密切关系。外来虫源主要来自江淮一带,这是决定大发生世代发生为害程度的主要成分。通过标记回收试验,使这两种虫源都得到了初步证实,从而为提高预测预报水平与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3省同期试验结果表明,装有1个二点委夜蛾性诱剂诱芯的水盆诱捕器诱蛾量略多于装有2个诱芯的诱捕器,统计差异不显著,可见增加1个诱芯并不能增加诱蛾量,表明该种性诱芯的剂量是比较合适的。同时在山西省临汾市试验,1个性诱剂水盆诱捕器的诱蛾量比1支黑光灯高出2.78%,统计差异不显著,表明该种性诱剂在测报上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1.
麦类粘虫开展预测预报历史比较悠久,方法多样,是害虫测报方法中比较完善的一种。回顾粘虫测报的历史,大致经历3个阶段:即50年代的糖醋诱蛾法,包括杨柳把、糖醋草把等观测法;然后是70年代起的糖醋诱蛾和草把诱卵结合观测法;最后是80年代起利用成虫趋枯产卵习性的小草把诱卵法。最近曾有人利用晒干麦株直接诱卵预测,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4-2006年连续3年应用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和传统普通黑光灯对草地螟种群监测和诱杀结果表明,两种诱虫灯均可有效监测草地螟种群动态,自动虫情测报灯对高密度草地螟种群诱杀效果显著,诱蛾量明显高于普通黑光灯的,而普通黑光灯对低密度种群诱杀较为有效。两种灯光诱捕器监测的草地螟种群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每天诱蛾数呈极显著相关(r2004=0.973、r2005=0.990和r2006=0.981,p<0.01),但黑光灯下草地螟种群始见期较早而终见期较晚。两种灯下诱捕的草地螟雌蛾数均大于雄蛾数,但灯光诱捕器之间诱捕的草地螟雌雄性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3.
小麦吸浆虫预测预报的几个问题粘虫测报专家系统(AwFES)郭予元丁红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程登发李光博倪汉祥孙金如郭予元 孙京瑞(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回归诊断法在玉米螟一代卵块分布资料代换 中的应用研究初探关于我国现阶级发展计算机(器)辅助植保 测报技术的建议苹果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新技术研究北京市二代粘虫发生情况及测报依据初探麦长管蚜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天津地区麦蚜发生规律与预测预报技术研究陈薇金瑞华张家娴(北京农业大学)沈佐锐韩金声岳家庄吴仁杰陈晓文高粱蚜发生条件研究简而易行一一调查粘虫幼虫器二代粘虫在介休地区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春、夏、秋三季玉米种植区的劳氏粘虫性引诱剂诱捕试验,推断劳氏粘虫在松滋市一年发生四代,诱蛾高峰期分别是5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上中旬、9月中上旬,可根据诱蛾高峰期推算防治适期并及时杀灭低龄幼虫。在诱捕劳氏粘虫的过程中,还诱集到了一定数量的草地贪夜蛾、金龟子和其它昆虫,劳氏粘虫诱捕量占总诱虫量的72.84%,草地贪夜蛾占总诱虫量的20.29%。  相似文献   

15.
合成性诱剂对粘虫雄蛾的引诱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合成性诱剂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雄蛾的引诱活性。在北京第二代粘虫发生期间的试验表明,顺—11—十六烯醛对粘虫雄蛾有很强的引诱活性。在顺—11—十六烯醛中加入少量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1—10%),能显著地提高诱蛾活性。同时表明在日本活性很高的粘虫诱芯(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及顺—11—十六烯醇比例为8:1或9:1)在中国北方诱到的粘虫雄蛾数量极少。在中国北方第三代粘虫发生期,以顺—11—十六烯醛和顺—11—十六烯醇乙酸酯(9:1或9.5:0.5)为组分的诱芯对粘虫雄蛾也显示了较弱的引诱活性。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性诱监测工具是一种无毒、无残留、绿色高效的测报工具,2009年进行棉铃虫性诱监测工具的试验,通过对新洲区第2~5代棉铃虫诱蛾量及大田实际卵量调查比较,水盆式诱捕器明显优于干式蛾类诱捕器,与大田实发情况十分吻合,适合棉铃虫监测工具,但作为大田防治工具,须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雷闯 《湖北植保》2023,(1):67-69
本文通过纽康测报系统对辽宁省锦州北镇市2022年水稻二化螟雄蛾每月数量进行试验统计,分析得出北镇市水稻二化螟的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两代,一代羽化盛期6月中下旬,二代羽化盛期7月末;针对实际测报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纽康性诱捕器的改进建议,结合试验测报数据提出了水稻二化螟的科学防治建议,以期为今后害虫测报及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诱集监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嫩绿粘虫板和灯光诱集2种方法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进行同地对比诱集监测。结果表明, 嫩绿粘虫板对3种飞虱总体、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诱集量与测报灯之间无显著差异, 其诱虫趋势与测报灯诱虫趋势基本同步或趋于一致。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生长前中期白背飞虱迁入峰的监测优于测报灯, 表现为迁入高峰期诱虫量多和峰形明显。嫩绿粘虫板对灰飞虱诱虫量与测报灯诱虫量有明显差异, 诱虫峰次少于测报灯, 监测效果次于测报灯。气象因子、非靶标昆虫等对嫩绿粘虫板诱测无不利影响。运用嫩绿粘虫板可在非灯诱区监测点监测迁飞性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嫩绿粘虫板和灯光诱集2种方法对水稻稻飞虱成虫进行同地对比诱集监测。结果表明,嫩绿粘虫板对3种飞虱总体、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诱集量与测报灯之间无显著差异,其诱虫趋势与测报灯诱虫趋势基本同步或趋于一致。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生长前中期白背飞虱迁入峰的监测优于测报灯,表现为迁入高峰期诱虫量多和峰形明显。嫩绿粘虫板对灰飞虱诱虫量与测报灯诱虫量有明显差异,诱虫峰次少于测报灯,监测效果次于测报灯。气象因子、非靶标昆虫等对嫩绿粘虫板诱测无不利影响。运用嫩绿粘虫板可在非灯诱区监测点监测迁飞性白背飞虱。  相似文献   

20.
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斜纹夜蛾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在上海进行了斜纹夜蛾诱测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诱蛾量高、虫峰明显,自动计数准确,满足了害虫测报的技术要求;供电设备太阳能充电蓄电池经过改良后能保证一定时间的用电量,达到了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总体性能要求。该系统为夜蛾类害虫的准确测报和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