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从1988年首次获得玉米转基因完整植株以来,玉米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玉米已率先应用于玉米的商品化生产。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由于具有独特的优点,一直受到育种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重视。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的技术要点及影响转化的主要因素,并对玉米遗传转化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甘蔗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10a来PEG、电击,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应用于甘蔗遗传转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并对影响甘蔗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评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百合遗传转化再生系统的建立、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百合遗传转化技术等方面总结了百合的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在百合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水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水稻转化的受体系统、转化方法以及外源基因水稻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水稻转基因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法在果树育种领域研究进展:(1)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果树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冻、抗盐、改良生长特性、生根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存在的高效离体再生系统的建立、提高转化后再生频率、假转化体和低转化率、过敏性反应、开发基因资源、基因工程的生物安全性、多重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3)农杆菌介导叶绿体遗传转化,非组培遗传转化已成为模式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此简单介绍了其应用情况和技术原理,这些方法在其它植物中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植物遗传转化(genetictransformation)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等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技术〔22〕。植物遗传转化是植物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基因工程改良作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叶绿体遗传转化系统是独立于细胞核遗传转化系统之外的转化系统,为植物导入外源基因提供了新的途径。叶绿体转化具有细胞核转化所没有的优点,随着叶绿体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其优越性也逐渐得到认同。从叶绿体转化系统的原理、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叶绿体转化的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石榴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榴为多年生木本植物,且遗传背景较为复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组织培养与基因遗传转化技术结合的方法将成为石榴育种的新途径。从石榴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两方面分别综述外植体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以及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所用基因类型和抗生素种类、转化植株的鉴定方法等,并对石榴遗传转化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李健  杨昌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209-1211
阐述了柑橘遗传转化的方法,介绍了实现遗传转化的柑橘种类,就遗传转化技术在柑橘抗病、抗虫、抗逆性、改善果实品质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植物遗传转化方法及其在水稻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年来,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日臻完善。作介绍了PEG法、电激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及在水稻抗病虫、抗逆及品质等遗传改良上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植物遗传转化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病毒侵染方法(Agroinfection)在禾本科植物转化研究方面的进展.利用农杆菌的Ti/Ri质粒载体将病毒或类病毒的核酸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近年来在禾本科植物包括水稻、大麦、小麦和玉米等具有经济重要性的粮食作物的转化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它具有直接、高效、灵敏等特点,在导入植物过程中不需制备病毒或类病毒的核酸,也不需通过介体昆虫的介导.因此,农杆菌介导的病毒侵染方法是人们研究农杆菌及其禾本科寄主的相互关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基因功能和核酸序列的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农杆菌及基因枪在禾谷类作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农杆菌法和基因枪法。本文对农杆菌转化禾谷类作物的基本原理及最新动态作了简明扼要的概述,同时对基因枪类型、原理及使用方面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来引诱害虫、保护天敌是一种可持续控制害虫的有效途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除水稻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论文旨在利用稻纵卷叶螟对稻田周围不同杂草的喜好性,开发新型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策略。【方法】选取稻田生态系统常见的7种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和游草Leersia hexandra),于盆钵内人工栽培种植。将盆栽水稻和杂草植株置于纱笼中,接入初羽化的稻纵卷叶螟成虫,分别研究稻纵卷叶螟成虫在杂草与水稻之间的栖息选择性、产卵选择性,以及稻纵卷叶螟在各种杂草上的生物学特性。同时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稻田田埂种植各种杂草条带(宽1 m)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栖息、产卵分布的影响,通过赶蛾法调查杂草条带中及距离杂草条带1、5和10 m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蛾量,调查不同杂草条带中稻纵卷叶螟的产卵密度及卵被寄生率。【结果】稻纵卷叶螟成虫喜好趋向栖息于秕谷草和马唐,不喜好趋向双穗雀稗,在游草、牛筋草、稗草、千金子和水稻间,稻纵卷叶螟的栖息选择则没有偏向性。稻纵卷叶螟成虫在稗草、牛筋草、千金子、双穗雀稗、游草和水稻之间,偏向在水稻上产卵;秕谷草和水稻之间,偏向在秕谷草上产卵;马唐和水稻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偏向性。稻纵卷叶螟在7种杂草上都能完成世代,但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在秕谷草上发育历期最短,双穗雀稗次之,游草、千金子、牛筋草、马唐、稗草和水稻上的发育历期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寄主上的稻纵卷叶螟蛹重也存在差异,其中在马唐上的雌蛹、马唐和千金子上的雄蛹蛹重显著轻于在其他寄主植物上的蛹重。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稻纵卷叶螟的羽化率差异较大,秕谷草、游草、牛筋草、稗草和水稻上的羽化率为42.17%—51.31%,在千金子和双穗雀稗上最低,仅为11.76%和13.29%。雌性比以水稻和稗草上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寄主植物。大田试验表明,除了牛筋草和稗草外,其他杂草均能吸引稻纵卷叶螟栖息且在单位面积内的虫量显著高于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的数量。各种杂草上稻纵卷叶螟卵量差异显著,以秕谷草、游草、稗草和千金子上着卵量最多,每分蘖草上的着卵量达2.92—3.92粒,双穗雀稗和马唐分别为2.16和1.72粒,牛筋草最少。不同禾本科杂草上稻纵卷叶螟卵的被寄生率差异显著,介于21.90%—55.61%。其中,秕谷草和游草上的卵寄生蜂数量分别为1.47和1.42头/分蘖,为各种禾本科杂草上最高。【结论】秕谷草最具有成为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功能性植物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开发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调查沈阳浑河滨水地被植物的分布状况,并对其植物种类进行修剪试验。调查样地的优势植物为单子叶的马唐、狗尾草,盖度可达到60%。在试验地2条样带、6个样方共记录高等植物32种,其中禾草8种,占25%;多年生杂类草14种占43.7%;一年生杂类草10种占31.3%,其中一年生高草7种,有3种为较恶性一年生杂草。从水分生态类型上来看,这些植物属于中生的为15种,属于旱生的为10种——其中一年生达到8种,属于湿生的为7种。尤其马唐、狗尾草、金狗尾草、艾菊叶蒿、艾蒿、灰绿藜出现频度达到6次,大量的旱生植物进入群落中,反映出群落产生明显旱化、一年生化趋向。对于已退化的浑河滨水地被植物群落,通过采取适当修剪的方式如在每年的8月修剪一次留茬高度20 cm、10月修剪一次留茬高度30 cm,既能消除一年生恶性杂草又能保证多年生地被的恢复性生长达到较好景观效果,连续2年修剪大大降低了表层土壤库一年生禾草种子存量及萌发数量,增加了滨水多年生地被尤其低矮多年生地被物种的比例,滨水地被植物群落恢复到多年生地被占优势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5.
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生物学特性及保护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7—1980年在福建闽北对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的种类、寄生率、生物学特性、种群数量动态、农药对缨小蜂毒性及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缨小蜂的优势种——稻虱缨小蜂的群体数量大,效能高,年发生20代,5—7月是一年中出现蜂量最大的时期,主要对早稻田发生的灰飞虱、白背飞虱和晚稻田后发的褐飞虱起显著的抑制作用。长管稻虱缨小蜂则年发生15代,7—9月上旬为群体数量的高峰期,主要对早稻后期、晚秧田和晚稻前期发生的白背飞虱起显著的抑制作用。拟稻虱缨小蜂年发生14代,10月间为群体数量高峰期,主要对晚稻田后发的褐飞虱起一定的抑制作用。田边禾本科杂草各种飞虱卵,是缨小蜂的过渡寄主。飞虱卵寄生率:秧田高于本田,早稻田高于晚稻田,上半年卵寄生率高达70%左右,下半年约为20—30%。保护利用途径是:(1) 保护田边杂草飞虱卵中的丰富蜂源。(2) 选用乐果、杀虫双等对飞虱卵内寄生物毒性低的农药。(3) 飞虱卵盛孵始期至盛孵高峰期施药,可与缨小蜂羽化高峰期错开。建议改变过去习惯上制定的飞虱2—3龄若虫期为施药适期的提法。(4) 下午施药可以避过缨小蜂羽化高峰时刻。稻飞虱天敌种类甚多,其中卵期寄生性天敌——缨小蜂对稻飞虱发生数量起显著的自然抑制作用,是一类较有利用价值的天敌类群。本文是四年来构初步研究总结,其中大部分是1979—1980年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除草剂对环境的影响,提高除草剂使用安全性,本文以新剂型40%虎乙悬浮乳剂播后苗前施药,与大豆田常用除草剂进行安全性、除草效果及产量比较。结果表明40%虎乙悬浮乳剂对大豆田安全对单、双子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豆产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北部菲丽蚧亚科的初步研究, 发现了3 个中国新记录属和3 个中国新记录种。文中给出中国北部菲丽蚧5 属7 种检索表, 并详细记述和图示了3 个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8.
龙须草胚和胚乳发育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龙须芥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龙须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与一般的禾本科植物基本一致,但胚的发育较滞后,在胚乳游离核开始形成细胞后,胚才开始发育;在梨形胚到盾片形成期这一发育阶段,靠近胎座处的1 ̄2层细胞呈狭长形或多边形,细胞质浓厚,细胞核小,有些胚乳中有特殊的,有别于其它细胞的大细胞。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在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荒漠草原上,对10种牧草的贮藏养分积累与消耗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3.5一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野外采集的样品进行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禾本科植物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形成双峰或多峰曲线,双子叶植物则一般为扩展的U型曲线。作者对试验结果和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控制条件下,锌营养状况对禾本科植物根系分泌低分子量有机物质及其分泌物对活化难溶性锌和铁的能力的影响。缺锌虽然导致玉米、小麦和大麦根系分泌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增多,但这一变化与它们对难溶性锌和铁的活化作用无关。禾本科植物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率随着苗龄和缺锌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也随生长介质中锌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禾本科植物根分泌物对难溶性锌和铁的活化能力不同于双子叶植物。缺锌小麦的根分泌物不仅可以活化石灰性土壤中的难溶性锌,而且可以活化新沉淀的难溶性铁。与对照植物相比较,其活化能力增加了13~14倍。缺锌导致根系分泌锌和铁的活化物质在植物营养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