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关研究发现,最近10年来,新疆沙漠化扩展速度降低了50%,且沙漠扩展速度呈逐年下降态势。有关专家称:在最近10年里,新疆沙地面积平均每年约增加85km^2,最近二三年增加不足50km^2。  相似文献   

2.
1 沙漠化现状和危害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半以上的国土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全国现有沙化土地面积达 1 68.9万 km2 ,占国土总面积的 1 7.6% ,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仍在不断扩大。目前 ,我国每年土地沙化扩展面积已从 70年代的 1 5 60km2 /年 ,增加到 80年代的 2 1 0 0 km2 /年和 90年代的 2 4 60多 km2 /年 ,相当于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塔里木河下游、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河北坝上等地区 ,沙化土地年均扩展速度达 4%以上。土地沙漠化 ,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1 .1 缩小了原本就不充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建国以来 ,全国已有 1 0 0 0万亩耕地、35 2 5万亩草地和 95 85万亩林地变成流沙地。风沙的步步进逼 ,使成千上万的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 ,成为“生态难民”。1 .2 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沙区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高达5 5 5 90万 t,折合化肥 2 .7亿 t,草场退化面积占到了沙区草场总面积的 5 9.6% ,耕地退化面积占到沙区耕地总面积...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多伦县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内蒙古多伦县2000年TM影像和2008年SPOT5影像及地面调查资料,在ArcGIS和ERDAS等软件支持下,获得多伦县2期景观类型数据,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分析了多伦县2000-2008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多伦县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也为荒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林地面积增长最快,增长了12.09倍,年变化率为1.51%,优势度指数增加明显,破碎度指数和分维数减小;沙地面积减小最为明显,减小了16107 hm2,占2000年沙地总面积的85.1%,年变化率为0.11%,随着斑块数量的增加破碎度指数呈增加趋势,沙地景观类型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21.13 km。草地斑块数呈减少趋势,但是斑块面积增加了36150 hm2,占2000年草地总面积的16.4%。综上所述,表明多伦县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球荒漠化面积有3 618·4万km2,中国有262·2万km2。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对荒漠化的定义中包括植被的荒漠化、草场退化,由此可见,草原沙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部分。沙地和草原沙化的治理不仅是环境生态建设和草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具有全球性的生态保护意义。1杜蒙沙地和草原沙化灾害的情况杜蒙县有耕地9·8万hm2,其中风蚀沙化面积约7·9万hm2,大小风蚀坑300多个,遍布全县,有60个村受风沙严重威胁。沙地和草原沙化多由大风造成灾害,大风搬运尘沙,吞噬农田、草场,刮走土壤耕作层,降低土壤肥力。杜蒙县因风蚀每年每公顷刮走表土99 m3,耕…  相似文献   

5.
我国北方沙漠化概况、沙区地貌与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沙漠及土地沙漠化概况我国北方 1 1省沙区共有沙漠 (包括风蚀沙地 )、戈壁及沙漠化土地 1 33.84万 km2 ,占沙区总面积 30 8.1 3万 km2 的 43.44%。其中沙漠 (沙丘、风蚀沙地 ) 5 9.2 5万 km2 ,占全国沙漠与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44.2 7% ;戈壁 5 6.95万 km2 ,占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的 42 .5 5 % ;已沙漠化土地1 7.64万 km2 ,占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的 1 3.1 8%。根据朱震达先生等研究把我国东、中部沙地列入为历史时期由于人为利用植被不当而形成的沙漠化土地 ,笔者据此原则对有关省区沙漠面积作了调整。解放后由于人畜压力加大 ,对沙区植被利用过度 ,而沙区东、中部水热条件好 ,农牧业发展迅速 ,草地被广泛开垦为农田、牲畜的超载过牧与樵采植被作薪柴等越趋严重 ,故我国东、中部沙区成为全国土地沙漠化发展迅速地区 ,见表 1。表 1 我国沙区沙漠、戈壁及已沙漠化土地面积 省、区名称总面积面积(万 km2 )占总面积( % )沙漠面积(万 km2 )占总面积( % )戈壁面积(万 km2 )占总面积( % )已沙漠化土地面积(万 km2 )占...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草地面积约25.1万km2,其中草地退化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40%~80%.现在草地每年仍以1%~2%的速率退化.草地退化主要原因是草地面积减少与牲畜数量增加的矛盾突出.笔者论述了治理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海晏县草地退化原因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啟良 《青海草业》2003,12(4):56-57
海晏县是以牧为主的牧业县。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117k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24.17×104hm2,占总面积的77.55%。草地类型主要有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等。分别为14.57×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60.4%和5.67×104hm2,占草地总面积23.5%。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全县天然草地退化严重,退化草地面积已达7.92×104hm2,占草地面积的32.75%,而且退化面积正在逐年扩大。1.草地退化现状1.1 草地植物群落发生了演变草地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消失,而被一些毒杂草所取代。例如高寒草甸类中的苔草+针茅草地型逐年退化成以橐吾为主的…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地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以柴达木盆地为中心,覆含天峻、乌兰、都兰两县,格尔木、德令哈两市,柴旦、冷湖、花土沟三镇,总面积32·58×104km2,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45%;天然草地面积602·54×104hm2,可利用面积414·25×104hm2,宜建人工草地1·63×104hm2是青海畜牧业生产和柴达木绒山羊生产的重要基地。但由于草地经营粗放,草畜供求矛盾突出,畜牧经济发展缓慢,探讨草产业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开发草地资源,对于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1自然、经济、社会特点1.1草地面积大,质量低柴达木地区位于东经90°05′~99°45′,北纬3…  相似文献   

9.
<正>1草原防火现状1.1基本概况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东径101°38'~102°27',北纬35°01'~35°47',东西宽75km,南北长85km,全县土地面积3 275km2,全县草地总面积31.8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30万hm2。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97%。近几年来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的全面实施,草原植被迅速恢复。从1993年至今,年平均发生草原火灾3.8次,受害草原面积14.33hm2,火灾受害率0.03%。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阜康市草地生态赤字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法研究了新疆阜康市总体生态安全以及草地生态安全状况,剖析了阜康市草地生态赤字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981年到2004年,阜康市总的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降低了13%,而总的人均生态足迹升高了180%,生态赤字逐年加大,总体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其中,草地生态赤字问题特别突出,草地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81年的0.2486 hm2减少到2004年的0.1374 hm2,减少44.8%,而草地人均生态足迹则从1981年的0.2456 hm2增加到2004年的1.2186 hm2,增加500%,草地生态严重赤字,已成为最主要的生态不安全因素.造成草地生态严重赤字的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必须通过提高草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草地生产用地的面积、提高草地的质量、控制人口数量等措施最终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蒙古高原草地退化程度时空分布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大面积遥感定量评估蒙古高原草地退化状况,利用NDVI数据反演1982-2013年草地植被覆盖度,并以1982-1985年覆盖度作为基准数据,计算1986-1999年和2000-2013年草地退化指数。结果表明,1986-1999年和2000-2013年,蒙古高原草地覆盖度分别达到14.60%和18.43%,呈上升趋势;1986-1999年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增加的面积分别为298.86和189.67 km2,2000-2013年增加面积分别为443.32和92.46 km2;相对1986年,2007年的草地覆盖度最差,2001和1995年也较差,而2013年草地覆盖度最好,表现为初期一般、中期变差、后期变好且好于初期;草地退化程度方面,1986-1999年重度退化草地面积所占百分比最大,达50.35%;2000-2013年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面积百分比分别是39.42%和30.34%,总和接近70%,草地退化状况有由极重度、重度向中度和轻度转变的趋势,草地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元上都遗址周边1990、2000和2010年TM影像解译及实地调查获得其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利用单一土地动态度指数、综合土地动态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对1990―2010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始终以草地、耕地为主,沙地与其他土地类型镶嵌分布。草地总体呈减少趋势,所占比例减少6.28%;耕地与沙地总体呈增加趋势,所占比例分别增加1.92%和3.33%。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度较快,具有明显波动性。1990―2000年的综合动态度为0.92%,2000―2010年为0.42%。其中,沙地变化速度最为迅速,年均递增速度达3.23%。土地利用程度逐渐增大,由农牧业转变为非农牧业。气候暖干化、北缘沙地扩展、退耕还林还草、城镇化建设、农牧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滥砍乱伐、过度放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驱动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协调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研究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至关重要,是保护元上都遗址的必要途径,是传承草原文化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9月1日,对和静县实施《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保护条例》情况总结如下:1基本情况和静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巴州西北部。县境东西长435km,南北宽150km,现有天然草地面积246.01万hm2,承包到户草场187.78万hm2,落实草畜平衡区面积178.11万hm2,禁牧区面积9.67万hm2,牧业户5 605户23 206人。县辖7镇、5乡、8个国营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西部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改进CASA模型估算得到的草地NPP,分析了2000~2009年松嫩平原西部草地NPP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09年松嫩平原西部草地NPP总量在8.46~11.22Tg C之间,平均值为9.92Tg C,呈波动上升趋势;受气温、降水及太阳辐射季节变化的影响,NPP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积累期主要集中在水热条件搭配较好的4~10月,占年度NPP总量的99.60%;2000~2009年,春、夏、秋、冬四季草地NPP平均值分别为6.82gC· m-2·a-1、79.68gC· m-2·a-1、13.57gC·m-2·a-1、0.09gC·m-2·a-1,即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间上,松嫩平原西部草地NPP由南向北呈明显增加趋势,最低值分布在吉林省境内的中部地区;2000~2009年,黑龙江省各年草地NPP均高于吉林省,说明在松嫩平原西部黑龙江省草地长势优于吉林省;基于像元的NPP年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占研究区总面积3/4的草地NPP表现为增加趋势,NPP显著增加的草地面积是显著降低面积的7.6倍,说明2000~2009年间松嫩平原西部草地长势呈明显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共和盆地干草原柠条饲料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和盆地干草原营造柠条饲料林,开辟了干草原地区牲畜饲料的新来源。同时对防止草场沙化,阻止流动沙地面积的扩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柠条饲料林在半固定沙地状态下,生长、成林最快。饲料林的建立增加了该地区草地的生物量和产草量,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肥力,缓解了草畜矛盾。  相似文献   

16.
首先,利用新型的3种生物气候谱分析法,对22年来在新疆天山北坡观测的草地与生态资料进行了系统的产量成因、周期性变异规律和生态效应分析和讨论,经研究天山草地产量形成的发生年季周期性变化规律主要是受生态气候要素波动所致,两者呈4年周期性变化趋势,且具有明显的滞后生态效应,通常滞后1/4个周期,其中影响产量形成和高低的主导生态因子是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因子;其次,在大量"天地"资料实际观测基础上,利用3S(RS、GIS和GPS)技术和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对新疆天山草地农业资源进行了系统地动态监测和大面积估产研究,结果表明阜康县草地和森林面积1998年比1988年分别下降了17.5%和51.0%,而农业用地面积和沙漠危害面积却分别增加了57.8%和21.2%,实现了利用3S技术准确监测新疆阜康县草地农业资源动态变化结果,其大面积草地遥感估产精度达到75.8%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五大沙地之一,地处锡林郭勒高原中部.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地资源的过度开垦、超载过牧、滥采滥挖,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草地生态环境明显恶化,为遏制沙地生态系统的进一步退化,2000年国家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期通过人工林与人工草地建植、围栏封育、飞播改良等措施恢复草地植被,遏制草地退化、沙化的扩展趋势. 笔者旨在应用多学科、多种技术集成的手段,以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主,比较工程实施前后草地植被群落变化,评价浑善达克沙地工程实施后草地植被恢复效益,为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土地面积 16 6 4 9万km2 ,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1/6。全区草地面积 5 1 36万km2 ,占全区土地面积的 30 84 %。 1999年底全区草食家畜存栏 4 2 0 8 2万头 ,其中有绵羊 30 37 1万只 ,山羊 5 5 5 2万只 ,羊只存栏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位。辽阔的土地和富饶的天然草场使新疆成为我国的一个畜牧业大省 ,养羊业大省。1 新疆养羊业的过去1 1 悠久的养羊业历史和丰富的羊品种资源由于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有史以来当地的少数民族就有从事畜牧业的传统习惯 ,养羊业是新疆哈萨克、塔吉克、维吾尔和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产业之一。解放初期 ,新疆年存栏羊数已达到一千多万只 ,随着经济发展养羊业发展得更快 ,成为我国著名的五大牧区之一。图 1列出了 1984年到 1990年五个主要养羊大省区羊只存栏数 ,新疆仅次于内蒙古 ,名列全国第二。图 1  1984年至 1990年五省区羊只数量 (万只 )  新疆不仅有悠久的养羊历史 ,羊只数量大 ,而且有丰富的品种资源 ,在当地特有的生态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生产类型的优良地方品种。如 :生产羔皮的库车羔皮羊 ,肉脂兼用的...  相似文献   

19.
草地资源是畜牧业生产中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新疆草地面积大,分布广,多数属于上等草场。新疆草地面积为5725.88万hm~2,可利用面积4800.68hm~2,草地在新疆土地资源中占86.9%,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广泛深刻,以草地为资源经营的畜牧业是新疆农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全国18个草地类中新疆有11个类。草地植物种类多,草质好,因此,如何对待新疆草地资源,如何去合理经营,提高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摆在我们广大草原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必须深入研究和着力解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宁夏进一步制定草地生态恢复的综合决策提供参考,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气象、遥感等数据,利用修正风蚀方程模型(RWEQ)对宁夏禁牧前后31年草地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及趋势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禁牧前(1988-2003年)土壤风蚀模数平均值为5.59 kg·m-2;禁牧后(2003-2018年)平均值为1.45 kg·m-2。土壤风蚀强度(共6级)为轻度侵蚀和微度侵蚀的区域面积在禁牧后增加了14 281 km比例增至73.52%,土壤风蚀强度降低。2)禁牧前防风固沙量平均值为25.49 kg·m-2;禁牧后平均值为14.3 kg·m-2。禁牧后草地防风固沙量级别以“中”为主,面积增大了7 382 km2,比例增至23.65%。3) 1998-2018年宁夏草地防风固沙保有率呈增加态势,在73.2%~96.7%变化。禁牧前防风固沙功能保有率平均值为81.24%;禁牧后平均值为91.9%。禁牧后宁夏草地防风固沙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