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岩生植物种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沙河自然保护区岩生植物种类组成情况,采用解剖观察并结合查阅工具书鉴定的方法对保护区植物标本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岩生植物96种,隶属52科76属,以苔藓植物种类最丰富。其中,苔藓植物优势科有提灯藓科(Mniaceae)、青藓科(Brchytheciaceae)和金发藓科(Pdytrichaceae),以提灯藓科3属5种最为丰富;种子植物优势科有菊科(Compositae)和蔷薇科(Rosaceae),以菊科3属4种最为丰富;蕨类植物优势科是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共2属2种。说明:大沙河保护区岩生植物资源较丰富,对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整治有较好的利用前景,可为当地岩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青海省都兰县基本情况出发,介绍了都兰县盐生植物的分布和盐生植物资源种类,并阐述了其盐生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河套灌区盐碱地植物种类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类型盐碱地上植物种类的实地调查,统计出该地区盐碱地上分布的植物种共11科37属48种,其中禾本科、豆科、藜科和菊科植物的种类较多,约占整个盐碱地植物种类的65%。同时对轻中重3类盐碱地的植物进行了归类统计,并通过测定全盐含量将一些主要植物按耐盐程度的高低作了简单的排序。 相似文献
6.
张秀 《新农村(黑龙江)》2012,(1):18-19
我国传统农业是主谷式农业,农田一向以种粮为主,随着种植业的改变,种植业将由传统的“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间混套种的发展也以粮食作物间作为主体,但在发展粮食间套作同时也创建了多种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之间的种植方式,如粮田插种饲料作物、麦田中复种饲料作物、稻田复播饲料作物;粮田间套种饲料作物,主要有林(果)间混作、菜田间混饲料作物;饲料作物轮作,如青饲轮作、粮饲轮作。 相似文献
7.
8.
城市绿地中的优势植物、有害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各类植物对城市居民的安全健康、景观效果乃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城市植物种类构成分析的研究较少.基于深圳市建成区城市植物600个1 hm2样地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各类型城市植物的种类构成特征,并对其管控措施提出建议.本次调查共记录深圳市建成区城市植物963种,根据重要值选出优势种30种,有害植物包括有毒植物97种、入侵植物48种、花粉致敏植物186种,此外珍稀濒危植物45种.主要优势植物中相对多度最高的是乔木榕树(Ficus microcarpa)、灌木鹅掌藤(Heptapleurum arboricola)和草本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入侵植物中87.50%是草本植物,70.83%来源于美洲,重要值较高的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已经成为深圳市建成区草本群落的优势入侵物种.有毒植物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天南星科(Araceae)为主,毒性大、中、小的植物各有33, 38和26种,在道路绿地分布数量最多.珍稀濒危植物中有极危(CR)物种6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植物间作体系根际修复土壤多氯联苯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大豆、黑麦草和南瓜为材料,运用盆栽实验,通过3种植物的单作和间作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根际修复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不同种植方式均对根际土壤中PCB浓度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其中植物单作的去除率比CK提高了10.4%~17.0%,植物间作的去除率比CK提高18.4%~23.9%。南瓜-大豆体系中的大豆根的蓄积浓度显著差异高于其他处理,而与大豆南瓜间作方式下黑麦草根蓄积浓度均比其单作显著提高,大豆-南瓜和南瓜-黑麦草间作系统中的大豆和黑麦草根中PCB蓄积浓度也显著提高(P0.05)。各处理间根际土壤的pH、Eh、电导率的差异性规律性不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际土壤PCB去除率与植物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Eh和电导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诱集植物对设施栽培草莓上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利用Y型嗅觉测定仪测定了茉莉、栀子花、马鞭草、星空牵牛花、油豆角、红月季和茄子7种植物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并在田间研究了诱集植物的不同种植方位(东、西、南、北、中)、种植方式(点状种植和片状种植)和种植密度(与草莓苗的种植比例分别为1∶4、1∶7和1∶11)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对7种诱集植物的偏好性表现为茉莉>栀子花>马鞭草>星空牵牛花>油豆角>红月季>茄子。西花蓟马对不同诱集植物和草莓之间的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茉莉为诱集西花蓟马效果最好的植物,最适宜开展后续的与草莓间作的西花蓟马田间诱集效果试验。田间试验中,方位南种植的茉莉最早诱集到西花蓟马,且在整个调查期内诱集到的数量最多;东、西、南、北4个方位种植的茉莉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先增加后略有下降;而方位中种植的茉莉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则表现持续升高,但没有方位南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多。在整个调查时段,点状种植区茉莉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均显著高于片状种植区;4月15日,点状种植区茉莉先诱集到西花蓟马;5月15日,点状种植区和片状种...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的202号藓类植物标本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有藓类植物23科60 属124 种(含亚种、变种),经分析,灰藓科Hypnaceae、丛藓科Pottiace、曲尾藓科Dicranaceae、青藓科Brchythec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珠藓科Bartrami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灰藓属Hypnum、泽藓属Philonotis、真藓属Bryum、曲柄藓属Campylopus、绢藓属Entodon、对齿藓属Didymodon和石灰藓属Hydogonium 为该区域的优势属。 相似文献
15.
杀虫植物种类及其杀虫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合成杀虫剂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生态问题,人们才开始寻找和发掘新的杀虫资源.植物性杀虫剂的开发研究作为农药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引起有关科学家的高度重视.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被取食昆虫的生存斗争结果,诱导了许多植物本身产生某种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次生物质,能抵御虫害的侵袭,其中有许多次生物质对昆虫表现为毒杀、忌避、拒食、抗产卵及昆虫生长调节作用等.很久以前,人们就已将许多植物应用于防治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这对当今世界植物杀虫剂的研究和创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地球上至少有25万种不同的植物中,在化学性质上进行过调查研究的仅占10%,作为农药而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胎生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初步研究表明:中国胎生植物有15科24属51种(含亚种、变种、变型)。种子胎生类型的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热带海岸的潮间带上;营养体胎生类型的种类较多,散布于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草间作处理对柑橘园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柑橘园内间作不同草种,对比分析不同生草间作处理对柑橘园温度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柑橘园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定点定时平行对比观测法,研究柑橘园各间作试验区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生草间作处理在春、冬季气温高于裸地对照,在夏季和秋季气温低于裸地对照,春季黑麦草升温效果最好(0.9~3.6℃),夏季菊苣降温效果最好(0.3~3.0℃),秋季香矢车菊降温最好(1.4~2.6℃),冬季黑麦草升温效果最佳(0.7~3.1℃);5种生草间作处理在春、夏、秋3个季节土温低于裸地,在冬季土温高于裸地,其中春季以香矢车菊降温最大(0.3~3.8℃),夏季为黑麦草(1.2~4.7℃),秋季为柠檬罗勒(0.4~4.2℃),冬季黑麦草增温最大(1~2.2℃)。各处理各季节气温土温呈极显著相关,大多数生草处理区气温土温与产量呈正相关,对比分析各处理间的产量,以柠檬罗勒处理区产量最佳。初步认为,生草间作以柠檬罗勒处理区最优。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幼龄树行间空置撂荒现象,将杂粮作物与其有效整合,"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林粮业的稳定发展;还就与幼林间作的几种杂粮的产量、效益、间作年限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幼龄树林与杂粮间作提供高效模式。 相似文献
20.
植物源农药是指有效成分来源于植物体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对环境友好、毒性普遍较低、不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应优先选用的农药品种。为了让广大农民和农技推广工作者能对植物源农药品种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现把我国开发的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及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