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的育苗场家在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往往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者培育的时间太短,而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进行采卵(如流水、干露、药物等),结果给后期幼体的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导致出苗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育苗生产及养殖生产。对此,我们于2001年春天对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报告如下。1基本情况1.1亲贝室外暂养2001年1月5日由莱州购进亲贝50kg,放入大棚中暂养,水温6.1℃,水质新鲜,pH8.2,盐度30‰,饵料充足,其中有金藻、硅藻、少量的扁藻等;定期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太平洋牡蛎因其具有广温性,广盐性,以及抗病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但由于水体的限制以及考虑到生产成本,一般的育苗场家在太平洋牡蛎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往往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者培育的时间太短,而采用反复刺激(如流水、干露、药物等)的方法进行采卵,结果给后期幼体的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从而导致出苗数量不多,出苗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育苗及养殖生产。为此,我们于2001年春天对其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试验的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牡蛎具有广温、广盐及抗病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深受养殖业户的青睐。在其苗种生产中,由于水体的限制以及从生产成本考虑,多数育苗场家不进行亲贝的强化培育,或培育时间很短,而多采用反复刺激的方法(如流水、干露、药物等)强制进行采卵,结果给后期的幼体培育、附着、变态埋下隐患,导致出苗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影响了育苗及养殖生产。2001年春天笔者对其育苗及养殖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现将试验的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亲贝室外暂养2001年1月5日由莱州购进亲贝50kg,放入我所大棚中暂养,水温6 1℃,p…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牡蛎亲贝人工促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豪  魏若飞 《水产科学》1992,11(11):1-3
本文报道了1991年4月25日~6月15日,利用对虾育苗室,采用人工升温和自然升温(当地水温回升较早),对太平洋牡蛎(Crossostrea gigas)亲见人工促熟的结果,使产卵期提前15~30天。产卵积温平均为668℃。同时对不同海域的亲贝外部形态及性腺发育、产卵情况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青蛤工厂化育苗技术有较大进步,但亲贝主要依靠采捕自然成熟个体,或在室外土池培育,这两种方式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幼体培育必然在高温季节进行,此时不但水质较差,且饵料培养非常困难,因此育苗难度较大,容易造成培育失败。为此,我站开展了青蛤亲贝室内人工催熟培育技术研究,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通过1998扑3月 12月对太平洋牡蛎2龄贝生长进行测定得出:壳高在4~6月初生长最快;7月、12月为出肉率最高时期;7月末8月初为2龄贝产卵期。  相似文献   

7.
海湾扇贝亲贝以37.5个/m^3的密度在室内池越冬60天,存活率98%,平均性腺指数开始为14.3%,最终为13.9%。与自然海区越冬相比,亲贝存活率提高25 ̄75%,平均性腺指数提高5.6 ̄8.1%。  相似文献   

8.
海湾扇贝育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亲贝的选购和培育。据不完全统计,山东、河北、辽宁海湾扇贝育苗的场家,每年大约有50%左右的场失败或出苗量较低,其中多数失败于室内育苗的前期,即附着以前(10天以前),D形幼虫成活率低或附着前下沉,多数属于面盘解体病。实践证明,此病与亲贝生殖腺成熟度、卵的质量优劣有关。一、亲贝的选择好的亲贝应具备下面的条件:1.肥满:鲜出肉率>40%,生殖腺指数≥7%;2.健壮:外套膜边缘紧贴壳口,个体死亡率<10%;3.壳高:≥5厘米,附着物少。要选择生活在水清、流量大、水温较高…  相似文献   

9.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人工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通过几年的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对亲贝催产、浮游幼虫与稚贝培育、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技术要点进行初步的探索,总结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于2001年3-4月在浙江乐清进行了泥蚶亲体工厂化人工促熟培育,前期饵料以小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为主,后期待温度升至25℃以上时,投喂微绿球藻,金藻,扁藻,室内培育时间30-45d即能达到生产标准,比自然成熟提前20-30d。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稳产高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水的处理,单胞藻选择,亲贝选择与蓄养,洗卵和及时选幼.幼虫培育期间的筛选.附着基处理及投附着基后的管理,脱苗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牡蛎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探讨,以提高牡蛎育苗的成功率和单位水体的出苗量.使太平洋牡蛎育苗能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杂色蛤仔(Venerupisvariegata),俗称花蛤(北方称沙蚬仔),隶属帘蛤科(Veneridae),因其具有生长快、适应力强、肉味鲜美等特点,故为传统的贝类养殖重要品种之一,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大面积养殖。杂色蛤仔为分期分批排卵放精,进行亲贝的促熟培育以延长产卵期、提高催产率、增加产卵量与产卵批数,这是获得大量成熟精卵的前提。笔者总结了1998~2002年福清市在花蛤育苗生产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介绍亲贝促熟培育与催产方法的具体应用。一、环境条件垦区大滩面积从数百亩至数千亩不等,大小潮均能进水。砂质底或砂泥底质。水深1.5~2.0米,海水比…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具有体型大、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优点,是全球牡蛎养殖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种类。国外一些学者曾对其生物学及生态学进行过许多研究。国内也先后对其室内人工育苗及相关技术进行过研究与探讨。隋锡林等报道了影响太平洋牡蛎人工苗种培育的主要因子;刘洪军、吕豪等报道了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技术及亲贝促熟的研究。笔者总结了多年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生产实践的经验与体会,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欧俊新 《齐鲁渔业》2002,19(12):31-32
对分别取自海区和虾塘的亲贝,用多种方法催产并在盐度为25.5-27.5的砂滤海水培育浮游幼虫。结果表明:用虾塘的亲贝,进行常温阴干+循环水刺激,能达到产卵的目的。每公斤亲贝获受精卵0.48亿粒,孵化率88.82%,浮游期幼虫日增长11.6-19.2μm,整个变态率达58.0%。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冰箱,泡沫箱保鲜公式分0-2℃,3-5℃,6-8℃三个温度组保鲜的牡蛎肉为对象,着重研究保鲜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搂,三甲近,细菌总数的变化及其与鲜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胡庆明  陈远 《水产科学》1990,9(3):12-14
1987年利用10头已产过卵的亲参,经室内越冬后,进行常温促熟培育,于第二年产卵期全部达性成熟,其体重达404.86克/头。产卵时可集中获取大量的卵,孵化出900.5万小耳状幼体,孵化率达90%以上。其孵化幼体量为历年升温促熟培育百余头亲参第一次孵化幼体量的52~81%。  相似文献   

17.
缢蛏室内育苗亲贝的选择和催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基本情况1.1 催产、培育池 催产池为内贴白瓷砖的室内水泥池,规格长×宽×高=12×1.0×0.7(m)。培育池长×宽×高=6×4×1.5(m)。1.2 水质处理 海区海水经24小时沉淀。二道砂滤的处理。1.3 环境条件 水温21-24℃,盐度25.5‰-27.5‰,pH值8.0-8.2,光线 1000Lux以下。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日本真牡蛎浅海吊养、滩涂播养、虾池混养大量用苗问题,1990年进行了日本真牡蛎室内人工育苗试验。探索到亲蛎肥育、采卵孵化、幼虫培育、附着变态、稚贝培养、下海过渡等重要技术,在118m^3水体中育出稚贝5196.1万粒,平均1m^3水体出稚贝44万粒,平均壳长7mm。1991年1月,国内著名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居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牡蛎苗种工厂化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松 《水产科技情报》2004,31(6):279-281
牡蛎是世界性的贝类,种类多,分布广,适应能力强,全世界约有100多种,其产量居各种养殖贝类首位。太平洋牡蛎是牡蛎中个体较大的品种,肉细、味美、营养价值高,软体部的蛋白质含量为45%~57%,脂肪7%~11%,肝糖19%~38%,碘含量高于牛奶和鸡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铁、铜、锰等微量元素。在我国,牡蛎作食品、药品和建筑材料的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四倍体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形成三倍体牡蛎受精卵。幼虫在22~23℃的水温条件下经过常规方法培育,眼点幼虫达到40%以上时.投放贝壳串、聚乙烯波纹板、塑料薄膜、废旧筛绢网作为附着基,附着变态,至壳高2~3 mm后,即可脱固着基,以单体牡蛎方式培养,这是利用了幼虫先固着后脱离固着基成为单体牡蛎的培育方法。也可中间育成至壳高10~20 mm脱离贝壳固着基进行养殖。此法生产单体牡蛎简便易行,成本低,脱基致残率低,适合应用于工厂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