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鳝的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鳝种的来源与选择鳝种的来源有二个,一是在每年的4~10月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二是从市场上采购。无论是自捕还是购买,都以笼捕为好,钩捕或电捕的鳝种因体内有伤,成活率极低,即使不死,生长也极其缓慢,故一定要挑选无病无伤的鳝种放养。黄鳝依其体色一般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体色黄色并夹杂有大斑点,增肉倍数为1∶5~6,生长较快,以此作养殖品种较佳。第二种为体表青黄色,第三种体灰色且斑点细密,后二种生长速度缓慢,增肉倍数为1∶1~3,故不宜人工养殖。2 网箱设置网箱面积以20m2左右为佳,网宽4m…  相似文献   

2.
<正> 1 人工驯饲。黄鳝对饵料选择性强,一经长期摄食某种饲料,就很难改变其食性。因此,饲养初期必须用当地来源广、价格低、有保障的饲料不断进行驯饲。因野生黄鳝入池后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期间不但拒食,还会将入池前摄入的饵料呕吐出来。因此,一般在鳝种入池一周后才开始驯饲,不可操之过急。先将池水放干,再注入新水,即可开始人工驯饲。刚  相似文献   

3.
黄鳝养殖的投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东升 《淡水渔业》2001,31(6):30-30
1 饵料种类黄鳝是一种底栖肉食性鱼类。在自然野生环境下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小鱼、小虾、蝌蚪等。人工养殖投喂的饵料可分为三大类 ,即活饵、鲜饵和配合饵料。活饵种类主要包括蚯蚓、蝇蛆、小鱼、小虾、水陆生昆虫及幼虫 ;鲜饵种类主要有 :小鱼、小虾、螺肉、蚌肉、鱼肉、畜禽肝肠肺及其它动物性下脚料 ;配合饵料分为 :专用全价料、替代料和自行配制加工的混合料。从养殖效果看 :活饵中 ,以喂食蚯蚓、蝇蛆生长速度最快 ;鲜饵中以喂食动物肝脏生长速度最快 ;配合饵料中 ,因配制成分和加工技术不同 ,生长速度不一。活饵与鲜饵比 ,总…  相似文献   

4.
养黄鳝要得到较好的效益,必须自己养殖种黄鳝,黄鳝繁殖技术难度较高,在实践中,总结出提高黄鳝产卵量的6条办法: 1.选好场地:在黄鳝池里种植水草,如:水浮莲、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块、砖头,模拟自然生态形式利于亲黄鳝产卵。 2.调好水质水位:亲黄鳝养殖池水,必须是无毒的河水、湖水或地下水,水的酸碱度pH值应在6.2~7.8,水深20~30cm,  相似文献   

5.
加快黄鳝生长速度之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商品鳝具有通畅的销售市场和较高的销售价格,丰厚的利润促使黄鳝养殖在各地兴起。然而,技术缺乏、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造成了许多养殖户效益低下甚至亏损。现将本人在多年从事黄鳝养殖和技术指导中掌握的技术,结合日均增重1克以上操作实践经验模式,浅谈如何加快黄鳝生长速度要点如下,供参考: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隐蔽栖息介质。介质,均要为黄鳝提供以下条件:①便于黄鳝自由活动、“立柱”出水呼吸和自由摄食;②营造和保持适宜温度条件;③阴暗避光和隐蔽避外界干扰;④可以分散群体密度。就以上原则,有土养殖采用…  相似文献   

6.
7.
明晶 《科学养鱼》2007,(2):76-76
黄鳝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野生状态下的黄鳝极少生病,即使生病也会不治而愈,而人工高密度养殖过程,则极易出现疾病,主要原因为:①受伤。鳝种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常会受伤,从而导致病菌侵袭而发病。②条件不适宜。水泥池、砖池、网箱定标水位太深或太浅,引起水温骤变而发病。③寄生虫。水体、饵料和鳝种均可能带有致病菌、寄生虫、病毒等,一旦条件适宜,便大量繁殖而引起发病。④投饲管理不当。投饵过多、不足或突然改变饵料品种,均会导致鳝病发生。劣质饵料、新鲜动物饵料投放过量,易使水质恶化,促使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投饵不足,导致互相残食,引起外伤,降低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伟 《科学养鱼》2005,(11):27-27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多采用黄鳝的暂养方式,利用季节差价和增重倍数来增加收入。但往往因其饲养环境、饲养技术、日常管理和蜡病防治不科学等原因,致使规模小、成功少。现将本人的养殖经验介绍给广大养殖户,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志周 《齐鲁渔业》2007,24(1):30-31
黄鳝又称鳝,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由于种种原因,野生黄鳝资源已大大减少。网箱养殖黄鳝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养殖技术,近年利用鱼池网箱养殖黄鳝也获得了成功,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鱼池网箱养殖黄鳝,具有占用水面少,病害少,成活率高,生长快,易养易捕等优点。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一、黄鳝繁殖池的准备土池作繁殖池较好,农户房前屋后的土塘、土坑稍加改造,即可作为繁殖池,面积几十至几百平方米均可。繁殖池池埂高50~60厘米,夯实,不渗水;视繁殖池面积大小,在池子中设4米×4米×1米或4米×5米×1米网箱若干个,网箱底部铺在池底25~30厘米厚的泥  相似文献   

11.
试验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黄鳝属中产自缅甸的山黄鳝、印度尼西亚的穴黄鳝及中国的黄鳝的混合DNA进行引物筛选。40条引物有35条引物扩增出多态性片段。35条引物共获得334个扩增片段,长度为250~5417bp。  相似文献   

12.
黄鳝的食性,饵料来源及投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长太 《内陆水产》1998,23(5):24-24
目前,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上黄鳝的价格不断看涨,预测养鳝将成为新的热点。据调查,近几年黄鳝养殖发展一直不快,其原因主要是受饲料、苗种和病害的制约。本文就黄鳝的食性特点,开发饲料资源的途径和科学投饵的方法谈一些看法,供养殖者参考。1黄鳝的食性及特点1.1食  相似文献   

13.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l),俗称青蟹,隶属于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蟹亚科(Portuninae),青蟹属(Scylla)。锯缘青蟹得名于其头胸甲前侧缘具9个呈锯齿状的侧缘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黄鳝在不同温度、不同体重下的摄食速度,得到在17~20℃范围内,3组不同体重的黄鳝关于摄食速度与温度关系的回归方程:V=e^aT^b。由此可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摄食速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而相对摄食速度随体重的增大而减小。根据回归方程还可推测不同温度、不同体重下黄鳝的摄食量。  相似文献   

15.
侯海涛 《齐鲁渔业》2004,21(10):37-37
秋季水温适宜,是鱼种快速生长的大好季节,抓好秋季鱼种培育十分关键。秋季培育鱼种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鳝池的准备1.建造鳝池冬闲时节把准备好的田块规划成东西方向长30米、南北宽3.5米的长方形,相邻池之间相隔0.8米,将池内土挖出至30厘米深,土留以备用,然后池底用4千克/米2的熟石灰撒匀,再用犁深耕、耙平、夯实。池四周用25厘米厚的空心砖砌墙,使池深80厘米。内壁用水泥抹平滑,用6米宽的塑料薄膜自池壁一端向另一端沿池底铺平、压实、固定,以防黄鳝钻地逃跑。再将备用土填入池内,整平,中间挖出一纵向小沟与排水口相通,以便排水。2.营造生态环境在池内纵向栽植两行水草(俗称水抓秧)以供鳝鱼栖息、乘凉…  相似文献   

17.
一、黄鳝养殖技术 (一)池塘养鳝 1.环境条件 (1)池塘:养鳝池塘分土地、砖池或水泥池等三种。土地:面积30~60cm~2,池深0.7~1.2m(防逃池四周高出池地面40~50cm),东西向长方形,铺设一层无结节编网,网口高出池口30~40cm,并向内倾斜,用木桩固定,以防黄鳝逃逸,池底网上铺约40cm厚泥土,并适量  相似文献   

18.
模仿自然繁殖条件下的黄鳝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邴旭文 《水产学报》2005,29(2):285-288
黄鳝(Monopterus albus)属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受环境污染及滥捕的影响,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而人工养殖因受苗种繁殖的制约,尚难以形成规模。我国鱼类学家伍献文和刘建康等曾对黄鳝的生殖习性和幼体变态作过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黄鳝性逆转等方面亦作过许多报道,但有关黄鳝人工繁殖的报道却不多。由于黄鳝属吐泡营巢繁殖的鱼类,且怀卵量低,一般黄鳝在繁殖期间,黄鳝先在水表面吐泡沫,做成泡沫巢,然后雌鳝在水中产卵,与此同时,雄鳝即排精,精液将卵子托于泡沫巢中,受精卵在泡沫巢中  相似文献   

19.
黄鳝又名鳝鱼、长鱼、无鳞公子,与泥鳅、鳗鲡合称为“淡水三参”。近年来,天然黄鳝的资源已受到极大的破坏,而人工养殖技术尚未成熟,加上黄鳝的囤养、暂养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较大,获利颇丰,因此,囤养黄鳝已成为沿湖沿河地区渔农(民)致富途径之一。但由于农户对黄鳝病害缺乏预防知识,加上人工  相似文献   

20.
我场所处的太原以北地区,特别是朔州、大同一带有很多的小型水库和淤地塘坝,这些面积几十亩到几百亩不等的水面由于面小水浅,一般宜于水草的生长,近几年由于鲤鱼价格的下降和成本的攀升,草鱼鱼种又成了热销的品种之一,历年来由于该品种销量少,一直未能重视该品种的养殖技术和产量的提高,亩产一直徘徊在 200~ 250公斤之间。市场的热销,产量的低下,草鱼种一度攀升到每公斤 12元以上的价格。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进而提高其整体效益,我场于 2000年专门安排技术人员进行主养草鱼种高产试验。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一、技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