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河蟹抖脚病、中华绒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是当前河蟹养殖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蟹病。自 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后,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西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拦养蟹,从 3月至 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体重 3克的蟹种至 300多克的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 90%以上,死亡率在 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损失惨重。因此引…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水产》2001,26(6):28-29
中华绒螯蟹(河蟹)是我国淡水名产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河蟹的病害问题日显突出,其中“颤抖病”最为常见,是河蟹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1 症状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摄食量减少以至不摄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心脏、腹神经节肿大,心跳乏力,肝胰腺呈淡黄色、严重时呈灰白色,背甲内有大量腹水,步足的肌肉萎缩水肿;有时头胸甲的内膜也坏死脱落。该病的典型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所…  相似文献   

3.
一、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1.流行: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栏养蟹,从3月到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蟹种到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水环境差的地方,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上获得新突破。该中心承担的江苏省应用基础计划项目“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目前通过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随着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迅猛发展,仅江苏省中华绒螯蟹养殖面积已超过200万亩,产量59万吨,但中华绒螯蟹的病害一直困扰着广大养蟹户。特别是死亡率高、危害大的暴发流行“颤抖病”。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技人员在苏州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和无锡轻工大学等有关单位协作下,经过三年努力,研究了危害成蟹养殖阶段的主要细菌性疾病———黑鳃和甲壳溃疡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明晶 《科学养鱼》2006,(8):76-76
一、颤抖病河蟹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1.流行:自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以来,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苏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  相似文献   

6.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1999,(11):30-30
河蟹"抖科病"(又名"颤抖病"、"环爪病"等)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成蟹养殖,1995年后迅速蔓延,至1998年已大面积流行。我市该病发生最严重的是宝应县,养蟹池塘SO%以上发病,网围养蟹、稻田养蟹的发病率已分别达30%、10%;江都、邢江和高邮的养蟹水面也有不同程度发病。全市1998年因该病死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今年该病在我市发病时间提前,市病防中』乙、宝应县病防站的门诊部于4月中旬就曾接诊过该病。现将国内对该病研究的现状及相关的防治信息综述如下,供大家参考。l河蟹"抖抖病"的病因1.l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推上海水大及无…  相似文献   

7.
河蟹颤抖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蟹颤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中华绒螫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主要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引起临宏达等,1999)。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螫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少数甚至呈黑色,血淋巴液稀薄、凝固缓慢或不凝固,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图1)。这是由于神经受病毒侵袭,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发生变性、坏死以至解体的结果。在疾病后期常继发嗜水气单胞菌及拟态弧菌等感染临宏达等,待发表),使病情更加恶化,肝胰腺变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陈辉在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上获得新突破。他们所承担的江苏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目前通过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随着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迅速发展,仅江苏省中华绒螯蟹养殖面积已...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的主要因素,病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长,损失也越来越严重。1996年以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相继发生养殖中华绒螯蟹患颤抖病成批死亡的病例,养殖单位采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病蟹...  相似文献   

10.
中华绒螯蟹擅抖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 ,在有些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支柱产业。1995年开始 ,皖、江、浙、沪地区发现了不明病因的中华绒螯蟹擅抖病。1998年据不完全统计已蔓延到上海、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市 ,几乎覆盖了我国的河蟹主要养殖区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尽管总体上国外对蟹类病害的研究比国内要领先得多 ,但河蟹的养殖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国内进行 ,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病害研究国外没有涉及。因此由于国内大规模养殖而产生的河蟹病害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河蟹病害包括“颤抖病”(又称抖抖病、抖脚病等)在内的研…  相似文献   

11.
对江苏和安徽地区患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各器官和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类立克次体(Richettsia-like Organisms,RLOs)广泛寄生于病蟹各器官和组织中。它们特异性地寄生于病蟹各器官的肌肉和结缔组织以及血细胞中,血淋巴中的小颗粒细胞是类立克次体的主要繁殖场所和传播载体。类立克次体对病蟹机体的结缔组织的广泛侵入,以及对胸神经节及神经与肌肉的接头-运动终板的侵染正是颤抖病症状(不食、肌无力、肢体阵发性颤抖)的病理结构基础。本研究旨在探讨RLOs与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关系,从而为建立有效的防治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作者将发生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内脏匀浆,30000r.p.m离心30分,将沉淀重悬,细菌过滤器过滤后,注射病蟹内脏接种健康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人工感染试验,感染蟹表现出与野外发病中华绒螯蟹同样的症状。超薄切片后,电子显微镜下在细胞质中可观察到病毒样颗粒及略小于细胞核大小的病毒包埋体样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一、颤抖病 河蟹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为我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近年来蓬勃发展,产生了很高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的主要因素。1994年在江苏养殖成蟹池塘首次发现了河蟹“颤抖病”,1995年后迅速蔓延,至1998年已扩大到上海、福建、江西、浙江以及辽宁等地,几乎覆  相似文献   

15.
河蟹又名毛蟹,因原产于我国,两只大螯上有绒毛,故学名中华绒毛蟹。它以丰富的营养,独特的风味成为我国著名的水产品,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河蟹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倍增,以高昂的价格畅销海内外。近年来池塘养蟹、河沟养蟹、水库养蟹、稻田养蟹以及大水面网围养蟹业的发展使我国的养蟹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县池塘养蟹发展很快,但在养殖过程中,一些养蟹新户蟹的死亡较严重,养蟹效益低下。笔者走访了一些死蟹较多的养殖户,发现死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因“种”、“水”、“病”等原因死亡外,在一些无水草或严重缺少水草的蟹池中,死蟹情况很突出。从已死的蟹看,有些是蜕壳不遂致死,但大多数死蟹断脚缺足严重,不少死蟹损肢都在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宏  杨万喜 《水产科学》2000,19(4):27-29
综述了近年来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进展,提出该病可能是由多病原引起,并展望了“颤抖病”的研究及防治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河蟹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原产地。境内湖泊河道纵横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水域资源丰富,有着发展河蟹养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突破河蟹工厂化育苗、90年代全面推广养殖以来,江苏的河蟹养殖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池塘养蟹、湖泊养蟹、稻田养蟹、网围养蟹模式多样,蟹苗繁殖、扣蟹培育、商品蟹养殖配套成龙,河蟹生产、销售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正>苏州市吴中区水产养殖业发达,是河蟹养殖老区,蟹农养殖经验丰富、技术水平较高,但是令广大养殖户担心的是河蟹颤抖病似有卷土重来之势。2018年8月至11月,吴中区临湖镇现代渔业示范园、东山镇俞家厍、车坊镇澄湖养殖场共16个蟹塘先后发生程度不一的河蟹颤抖病病例。我们对疑似颤抖病的病蟹进行细菌学检测,同时送样到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中华绒螯蟹螺原体PCR检测方法(SC/T 7220-2015)检测是否存在螺原体。本文报道2018年吴中区河蟹颤抖病发病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病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步足溃疡病的发现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养蟹业正在蓬勃发展。在池塘养蟹中经常出现河蟹(中华绒螯蟹)因患病死亡的现象,且投放一龄幼蟹的回捕率不足50%,有的甚至只有10%左右。为了探明河蟹疾病及蜕壳次数等问题,笔者在池塘养蟹的同时,于1988年进行了室内养蟹试验。现将试验中发现的河蟹步足溃疡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