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4年台州市科技局下达的“青蛤生产性育苗及中间培育技术研究”课题,由温岭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现将项目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秀云  何振平  刘志强 《水产科学》2007,26(12):682-683
利用冬季闲置的虾池,将滩涂上养殖的青蛤集中到池内进行暂养,由于冬季水温较低,青蛤代谢作用缓慢,可实现高密度养殖。在春节前后青蛤售价较高时,破冰捞取青蛤,可获得较高的利润。  相似文献   

3.
青蛤土池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获得低价的青蛤苗种进行滩涂增殖,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利用新建土池进行了青蛤人工育苗试验,在0.47hm~2土池中进行了亲贝暂养,诱导产卵、受精孵化、浮游幼虫培育、稚贝附着及洗苗移养试验。越冬前获得2—8mm稚贝454万粒/0.067hm~2。越冬后稚贝成活81.4万粒/0.067km~2,实验证明,在北方地区用土地进行青蛤育苗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青蛤苗种中间培育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蛤俗称蛤蜊 ,生活于近海泥砂或砂泥质潮间带 ,营埋栖生活 ,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及日本、东南亚一带。它可以作为虾塘中的混养贝类 ,因此 ,苗种的供应比较紧张。近年来 ,由于海区污染、采捕过度等原因 ,青蛤苗种的自然资源急剧下降 ,许多地方已绝产。然而人工养殖的面积却在不断扩大 ,解决苗种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 ,青蛤的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已成熟 ,但对苗种的中间培育研究较薄弱 ,成活率不高 ,严重制约了青蛤养殖生产的发展。笔者于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参与了玉环县万丰水产养殖开发公司的青蛤苗中间培育养殖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顾水江 《科学养鱼》2007,(11):27-27
一、培育池条件与设施1.培育场地的选择选择风浪较小,地势平坦,潮流畅通,大潮汛有4~5天能够进水的高潮区滩涂,盐度在15~25之间,底质以含泥45%~50%的泥沙质为宜。周围交通便捷,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入。  相似文献   

6.
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青蛤工厂化育苗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后续的苗种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还进行得较少,将人工繁育而成的青蛤幼苗培养至1cm以上的大规格苗种仍是苗种生产的难点。可直接用于滩涂养殖的大规格苗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青蛤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本文报道了在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方面进行的相关试验,研究了培育过程中的放养密度、底质、饵料等与青蛤生长的关系,取得了理想的培育结果,经68天培育,苗种平均规格由  相似文献   

7.
青蛤中间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蛤的中间培育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工厂化育苗和土池育苗相结合的方法,培育效果好,中间培育的关键是控制好水质。  相似文献   

8.
青蛤人工育苗及增养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室内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幼虫培养密度、幼虫饵料及青蛤增养殖进行了研究。采用阴干、遮光和充气的方法对青蛤进行催产,成功率达95%;平均孵化率为88.6%;室内育苗中,幼虫培养密度控制在11 ̄16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幼虫的饵料以叉鞭金藻为主,混合投喂较单一投喂效果更好。在105.61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内,培育出  相似文献   

9.
缢蛏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对虾育苗设施进行缢蛏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稚贝培育和室外中间暂养。1997年出池稚贝平均密度76.26×104颗/m2(壳长501~920μm),最高密度111.15×104颗/m2(壳长501-811μm)。土塘中间暂养成活率91.25%(至亮长0.25cm左右),滩涂中间暂养成活率85.62%(至壳长0.2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青蛤Cyclina sinensis(Gmelin),俗称蛤蜊、圆蛤,属帘蛤科、暖水种,是我国沿海习见的经济贝类,尤其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优势品种。然而,近些年由于滥采酷捕,其自然资源不断下降,而市场价格和需求量在不断上涨,这就使青蛤人工养殖悄然兴起,青蛤苗种  相似文献   

11.
青蛤俗称蛤蜊、圆蛤、黑蛤、牛眼蛤等,为亚热带种类,属帘蛤科,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生活于高中潮区的沿海泥沙滩中,并多在有淡水注入的河口附近.  相似文献   

12.
利用底面积为1 650 m2的塑料大棚进行早育海湾扇贝苗的中间暂养,2007年4月1日入棚稚贝苗2.5亿粒,规格为400~500μm,放苗密度为1.0亿/667 m2。通过采取控制水质,接种、自然繁殖生物饵料,控制饵料优势种群和密度等技术措施,经过20余天的暂养培育,共出棚2.0 mm以上苗种0.54亿粒,成活率为21.6%,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海湾扇贝苗中间暂养是海湾扇贝育(养)成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这项工作一般在虾池或海区进行。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原因和养殖所需,多数育苗场在4月5日前即大批出苗,此时扇贝苗的中间暂养若直接在虾池或海区,则风险较大,贝苗的成活率较低,有时不足5%,甚至出现全军覆没的现象。为解决这一生产难题,近年来,我们利用塑料大棚的增温作用,进行早苗的中间暂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7年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利用海阳海域冬季水温偏高的优势,对海湾扇贝苗种冬季跨海区暂养技术进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暂养场地、暂养器材、苗种运输以及暂养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南沼虾后期苗种的冬季暂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沼虾(Macrobrachium hainanense)又称瓯江大虾,是海淡水洄游性虾类。在瓯江中下游,虾苗的溯江洄游汛期是7月下旬至10月初。9月初以前的虾苗可以当年养成商品虾,而9月初以后的后期虾苗则当年养不到商品规格。我们于1991~1994年研究了后期苗种的冬季暂养技术,现介绍如下。1 暂养池的准备 暂养池应选在交通方便、有电力供应、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地方,最好具有  相似文献   

16.
对黄姑鱼苗种网箱暂养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这阶段黄姑鱼苗暂养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将平均全长5cm的黄姑鱼苗网箱暂养至平均全长14.6cm,成活率达56.7%;水温低于14.0℃时,黄姑鱼苗摄食减少,生长减缓,水温高于16.5℃以上,生长加快;黄姑鱼苗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强烈,对饵料的全面营养要求高,这是影响苗种暂养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8.
周朝生 《齐鲁渔业》2008,25(2):10-12
近年来,青蛤养殖模式逐步由过去的自然苗种粗放式养殖过渡为移苗增养殖,苗种需求量日趋增加,大规模苗种短缺问题已成为广大养殖户普遍关注的热点。虽然有关青蛤人工育苗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有关青蛤中间培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培育大规格苗种在青蛤产业发展中恰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作者深入青蛤规格苗种的生产一线,吸纳总结养民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19.
青蛤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永凯 《水产养殖》2007,28(4):26-26
青蛤为亚热带种,属帘哈科,肉味鲜美,蛋白含量高,还有药用价值,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品种。新世纪以来随着青蛤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成熟,青蛤的人工养殖得到迅猛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江苏、浙江沿海池塘的主要贝类养殖品种之一。但随着养殖面积的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20.
对黄姑鱼苗种网箱暂养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了这阶段黄姑鱼苗暂养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结果:将平均全长5 cm的黄姑鱼苗网箱暂养至平均全长14.6 cm,成活率达56.7%;水温低于14.0℃时,黄姑鱼苗摄食减少,生长减缓,水温高于16.5℃以上,生长加快;黄姑鱼苗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强烈.对饵料的全面营养要求高,这是影响苗种暂养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