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钟波兰 《内陆水产》2002,27(6):25-26
春夏季节是鱼类摄食生长的旺季,也是各种鱼类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分析、总结、探讨春夏季节池塘养鱼病害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对养鱼生产大有裨益。笔者多年从事池塘水质监测及鱼病防治工作,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鱼病发生的原因1.1水环境的影响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水不仅直接影响鱼类本身,还影响到鱼类食物的组成、分布和丰歉。水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1)水源水质差,近年来,工业“三废”和农药污染越来越严重,每年发生的鱼类酚中毒事件就是水污染造成的。(2)鱼池淤泥过多,淤泥中含有大量…  相似文献   

2.
香鱼为一年生小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重100~150克,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背脊上有一条充满香脂的腔道,具有浓厚的诱人香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供不应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珍稀品种。现将香鱼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养殖1.场地选择香鱼性喜清新水质,适宜其生长的水温为16~26℃,当水温超过28℃时可能会发生大量死亡。因此,要选择靠近山泉溪流的场地建池,也可在水库附近建池。夏季高温时,抽取水库底层水经增氧后注入养殖池。2.池塘建造香鱼养殖池最好为圆形或椭圆形水泥池,面积80~100…  相似文献   

3.
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鱼类能否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高密度集约化的养鱼池,如果长期不加水、不换水,也未采取其它水质调节措施,池水就很容易老化,致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升高,轻则抑制鱼类生长,使其食欲减退,身体消瘦,重则导致鱼类得病,甚至死亡。要调节好鱼池的水质,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物理方法(1)适当注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充足的池塘可参照透明度指标采取必要的注水和换水措施。当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厘米时,可以考虑抽出老水1/3~1/2,然后注…  相似文献   

4.
六、影响养虾高产的因素影响罗氏沼虾池塘养殖取得高产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从总体上说可分成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两大类。1.自然环境因素(1)池塘面积  养罗氏沼虾的池塘不宜太小,太小的池塘水温不稳定,水质不易控制;太大的池塘饲料投喂困难,池中央的虾不能正常摄食;过深的池塘往往底层缺氧造成罗氏沼虾栖息环境不良。(2)池塘水质  池塘水质不良,溶氧不足,罗氏沼虾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中,会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浮头和泛塘。(3)敌害生物  池塘中敌害生物,如凶猛鱼类、鸟、蛇等会大量捕食罗氏沼虾;又如各种水草…  相似文献   

5.
于忠诚 《内陆水产》2002,27(4):17-17
彩虹鲷是一种杂交全雄性罗非鱼,属热带鱼类。生长适温20℃~38℃,水温低于12℃死亡。其具有食性杂的特点,耐低氧,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3~4个月),抗病力强等特点。彩虹鲷体色鲜艳,肉质细嫩,鲜甜可口,是水产市场上畅销产品。近几年来水产市场上0.3千克/尾以上规格的彩虹鲷成鱼价格均在20元/千克以上,具有很好的养殖效益和较大的养殖潜力。1池塘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鱼池,面积以660~1300米2为宜。放养前池塘应先彻底清塘,即每667米2用生石灰50~75千克,带水(水深1米)…  相似文献   

6.
凌剑  华林 《内陆水产》2001,26(10):18-18
香鱼为一年生小型经济鱼类,一般个体重100~150克,最大达250~300克。成体香鱼呈纺锤形,背部灰黑,体侧银白,各鳍末端淡黄色,胸鳍上方有一黄色斑块。香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背一鳍后有脂鳍,具有浓厚的诱人香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现将香鱼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养殖1.1场地选择香鱼喜清新水质,适宜水温为16~26℃,当水温超过28℃会发生死亡。因此,要选择靠近山泉溪流或水库附近建池,夏季高温时,抽取水库底层水经增氧后注入养殖池。1.2池塘建造香鱼养殖池以圆形或椭圆形水泥池为好,面积8…  相似文献   

7.
王烈华 《内陆水产》2002,27(7):21-21
防署降温黄鳝最适摄食和生长水温为21~28℃,水温高于30℃时,出现不适应现象,如焦躁不安,为寻找低温场所会水平或垂直方向迁移。黄鳝长期生活在高于30℃的水中会出现摄食减少、生长速度减慢、体质衰弱、疾病增多和死亡现象,造成养鳝效益低下甚至亏损失败。人工调控避署措施是:(1)在鳝池或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既能遮挡烈日降温,又能净化水质,支撑鳝体和提供良好的隐蔽栖息环境。(2)搭建荫棚。既可在鳝池边种植南瓜、丝瓜、花草等藤蔓植物搭建“生物荫棚”,也可使用遮阳网等盖成“非生物荫棚”。(3)加注低温的井…  相似文献   

8.
加强越冬鱼类安全越冬管理的技术措施,对提高越冬鱼类的成活率,确保养鱼生产经济效益十分重要。 一、越冬池塘要求 1、池塘深度和底质: (1)越冬池塘深3m,冰下不冻水层在1.5m以上。 (2)池底平坦,淤泥不应超过15cm。无水草,不漏水。 (3)无工业污水或生活污水流入。 2、水源:越冬期间可及时对越冬池补水,河水、水库水和泉水皆可。 3、溶解氧:越冬池水溶氧量 4-6mg/升较为适宜,低于 3mg/升时就应该采取措施。 二、越冬鱼类要求 1、在越冬前对鱼要精养细喂,增加脂肪积累,提高肥满度。从“立秋”到…  相似文献   

9.
锦鲤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较大型鱼类,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锦鲤的养殖户逐年增多,现就锦鲤的饲养、管理等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以供参考。1水质要求水温锦鲤生活的水温范围为2~30℃,最适生活水温为20~25℃。在这种温度的水中,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但水温不能骤变,换水时温差不能超过3℃,硬度锦鲤喜欢在硬度低的水质环境中生活。软、硬水都可以养锦鲤(一般情况下,自来水是软水,泉水、井水是硬水),但应避免把锦鲤突然由软水移入硬度较大的水中,以免鱼体产生过敏反应。酸碱度(pH值)锦鲤要求…  相似文献   

10.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四):育珠蚌的养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2):26-27
1育珠水域环境条件要求育珠蚌生活在水中,水环境不仅决定育珠蚌能否生存和生长,而且直接影响到养殖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对水域环境的选择十分重要。1.1水面大小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米2以上。尤其是封闭式静水体的水面,如果水面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1.2水深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水过浅,水温变化大,影响水质的稳定性。水过深,则下层水温低,影响营养物质循环,饵料生物难于满足育珠蚌的要求,对育珠蚌生长不利。1.3水源水源…  相似文献   

11.
一、水质特征陕西黄河滩水质属于高碱度的水质,盐度达2.5‰左右,碱度达750毫克/升。硫化物、氨氮含量过高,在水温25℃、pH值7.5的条件下,氨的总含量可达6.5毫克/升。二、重视“防重于治”的观点,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注意天气变化,如发现浮头,应及时开增氧机并冲水。有些养殖户,则因晚上管理不细心而造成泛塘。三、药物防治1.预防:鱼种下塘前应进行鱼体消毒。鱼类生长季节,用消毒剂外泼消毒(如富氯0.2克/米3);发病季节,应先用杀虫剂杀虫,再用消毒剂外泼和内服(如鱼服康5克/千克饲料)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2.
攀鲈池塘高产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鲈(地方名甘毛),攀鲈属,鲈科。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多栖息于江河、池塘、水沟等淡水水域。具有适应性强,耐低氧,食性杂,肉嫩味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适宜pH6~9,生长水温18~35℃,最适生长水温25~30℃,低于15℃停止摄食,属热带、亚热带淡水野生经济鱼类。笔者在人工催产取得突破的基础上,进行池塘高产养殖试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池塘条件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为沙质土壤,不渗漏,淤泥深20厘米左右,水深1.3~1.5米,水源为南渡江渠道灌溉用水,四周通风透阳。2.池塘的消毒与施肥…  相似文献   

13.
北方地区淡水白鲳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白鲳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属热带与亚热带鱼类。生活适宜水温范围12~35℃,生长水温21~32℃,低温临界水温10℃,7℃时死亡。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和易养殖垂钓,能忍受0.5毫克/升的低氧等特点。适宜在有一定肥度的池水中养殖。该品种1990年引入黑龙江,1994年开始在常规池塘试养,为进一步研究淡水白鲳在北方高寒地区常温下利用普通池塘养殖的可行性。我们于1997~2000年之间进行了养殖试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方法1.池塘水质试验池塘选择面积为6~16亩的4…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池塘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对水质的影响,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福建省南部某日本鳗鲡养殖场的6口池塘主要水质因子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在20.73~31.97℃,季节性变化小,适宜日本鳗鲡生长的时间长;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30cm,浮游植物数量及抑藻剂的使用对透明度影响较大;溶解氧、pH值等全年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氨氮是主要的无机氮形式,全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其含量变化与水温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氮含量大部分季节较低(<0.06mg/L);硝酸盐含量全年最高不超过0.2mg/L,其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活性磷浓度仅冬季较低,其他季节均较高,可能是池塘中藻类常年旺盛生长的原因;高锰酸钾指数较高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控制养殖密度及合理使用水质处理剂对于池塘水质保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日本鳗鲡养殖池塘主要水质因子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池塘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对水质的影响,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福建省南部某日本鳗鲡养殖场的6口池塘主要水质因子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在20.73~31.97℃,季节性变化小,适宜日本鳗鲡生长的时间长;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30 cm,浮游植物数量及抑藻剂的使用对透明度影响较大;溶解氧、pH值等全年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氨氮是主要的无机氮形式,全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其含量变化与水温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氮含量大部分季节较低(<0.06 mg/L);硝酸盐含量全年最高不超过0.2 mg/L,其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活性磷浓度仅冬季较低,其他季节均较高,可能是池塘中藻类常年旺盛生长的原因;高锰酸钾指数较高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控制养殖密度及合理使用水质处理剂对于池塘水质保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1海区的选择 养殖鲍的海区要求水深流畅,水质清新,无污染,附近无河流,海藻资源丰富,海水盐度比较稳定。且较高。具体要求是:1.1 水深 养鲍海区海水不易过浅冰深最好能达到 15~20 m。1.2 水 温鲍生存的水温范围在 1~28℃ ,生长最适水温为14~22℃,所以,养鲍海区冬季水温不低于1℃,高温季节水温不超过28℃ 。1.3盐度 鲍属于能适应较高盐度的海洋生物,要求海水盐度能稳定于29~31,最低不低于27,最高不超过36。1.4 水流 因为鲍喜欢水流畅通,所以应选择正规的往返流的海区,流速应以 50~…  相似文献   

17.
正无公害养殖池塘水质就是要创造条件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使养殖用水始终保持"肥、活、嫩、爽",从而确保产品的健康和安全性。现将无公害养殖池塘水质控制点及调控技术介绍如下。一、水温1.水温对养殖动物的影响鱼是一种变温动物,鱼的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因而水温直接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强度,从而影响鱼类的摄食和生长,水温还影响鱼类性腺的发育和决定产卵  相似文献   

18.
《内陆水产》2009,(7):38-41
8月仍处于高温期,养殖池塘水质往往变化很快,极易引起恶化。其原因主要是养殖密度较高,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池塘水质恶化后,溶氧量降低,对鱼类正常生长的不利因素增加,轻者影响鱼类生长,重者造成泛池泛塘和死亡。因此,高温期间养鱼,及时科学调控池塘溶氧、合理投喂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2,27(12):25-25
鱼种的越冬工作常易被养鱼户所忽视,造成鱼类大批死亡,现就鱼种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1.1水中缺氧这是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缺氧的原因有:(1)水质清瘦,水中的浮游植物太少,以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不够消耗;(2)放养鱼种密度过大、池水过浅或水中有机物过多,消耗大量氧气,引起缺氧;(3)污水或有毒物质流入,耗氧和产生有害气体。1.2鱼种规格体质瘦弱鱼种越冬期间,体质消耗大,长时间越冬体重减轻10%~15%,体质瘦弱的鱼种,体内养分不够越冬消耗。1.3管理不善并塘…  相似文献   

20.
南方大口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主要分布江河水系,常见个体3-5kg,最大个体50kg,为广温性凶猛鱼类,生活水温0-38℃,适宜生长水温18-32℃,PH值范围6-9,最适7-84,耐低氧能力较强,水中溶氧3mg/L能正常生长,低于2mg/L出现浮头,1mg/L造成大批死亡。南方大口鲶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嫩、味道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大型优质经济鱼类,深受消费者亲睐,因而被在面积推广养殖。现将其商品鱼殖方法简介如下,供参考。1 池塘养殖1.1 池塘条件主养南方大口鲶的池塘,面积500-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