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州市地处鲁南,是山东暴雨的多发地之一。使用1952~2006年滕州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暴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滕州暴雨年际变化大,年暴雨出现日数服从泊松分布。暴雨、大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集中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下旬,大暴雨集中期为6月下旬到8月中旬,均以7月份最多。其中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暴雨初日的关键期,7月下旬到9月中旬是暴雨终日的关键期。近55年来年暴雨强度、年暴雨日数及年暴雨量先后发生气候突变:年暴雨强度于1962年发生突变变小,暴雨日数及年暴雨量于1981年发生突变变少,于1990年发生突变变多。  相似文献   

2.
利用宝鸡地区1960—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宝鸡地区暴雨、大暴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均呈波浪型,20世纪60和90年代为谷值,20世纪70—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为峰值,特别是21世纪以来暴雨日数明显增多。宝鸡地区的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夏季暴雨最多,尤以7月为最;多局部暴雨,少大范围暴雨。暴雨南北山区多,东部塬区少;而大暴雨东北部塬区多,川道和南部山区少。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6—2016年三穗县地面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的降水资料,分析暴雨和大暴雨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分布特征,结合运用小波分析三穗县暴雨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三穗县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近31年三穗县暴雨总日数为67 d,年平均暴雨总日数为2.23 d;三穗县共出现暴雨日数64 d、大暴雨3 d。近31年三穗县暴雨日数出现了低→高→低→低的波动变化,20世纪90年代暴雨日数出现最多,20世纪80年代和2010年后暴雨日数持平。三穗县暴雨多出现在4—9月,约占总暴雨日数的92.5%,集中出现在5—8月,7月份出现次数最多,暴雨出现最少的为11月;三穗县出现大暴雨次数偏少,其中夏季出现频率较高。三穗县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有利于暴雨天气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暴雨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高空槽、低涡、急流、中低空切变、地面冷锋等。  相似文献   

4.
杨春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47-1649
利用马鞍山1956~2009年日雨量50.0~99.9 mm和日雨量≥100.0 mm的强降水资料,从时空分布和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马鞍山历年共发生区域性暴雨83日次,区域性大暴雨及特大暴雨17日次;共出现暴雨295站次,当涂最多,为158站次,马鞍山市次之,为137站次;共出现大暴雨及特大暴雨63站次,马鞍山市32站次,当涂31站次;1991年出现暴雨次数最多(19站次),出现的大暴雨及特大暴雨次数也是最多(8站次);4月上旬~11月下旬为暴雨出现时段,6月上旬~8月下旬为大暴雨及特大暴雨出现时段,暴雨峰值出现在7月上旬(56站次),6月上旬~7月下旬是马鞍山降水频发期,夜间出现暴雨的概率与白天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浦北县气象站1967—2015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浦北县近49年来的暴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浦北县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均呈增加趋势,但趋势变化不明显,1993—1995年和2000—2002年是暴雨出现最频繁的时期。浦北县暴雨主要出现在4—10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6—8月,7月的暴雨和大暴雨发生次数最多;11月的暴雨强度最强;连续暴雨过程主要在6—8月发生。浦北县暴雨日数变化和暴雨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特征,都存在着4年、6年、8年、14年周期振荡信号,各周期信号分布的时间区域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滑动平均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安庆地区1986-2015年降水量和强降水(日降水量≥50.0mm)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安庆地区降水量趋于略减少,倾向率-27.195mm/10a,以太湖最多,桐城最少;汛期5-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1.9%,6、7月降水稳定性最差。②年暴雨次数呈略减少趋势,倾向率-0.404次/10a;年均暴雨次数5.5次/年,6月暴雨次数最多;年暴雨次数和年降水量呈显著线性关系,年降水量每增加10mm,年暴雨次数约增加0.07次。  相似文献   

7.
2013年7月大连地区有7次较大降水过程,其中2次大雨、5次暴雨或大暴雨,通过对2013年7月影响本区的系统背景、环流特征、水汽条件、动力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加强对强降水特征的认识.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变动是引起大连地区7月强降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中纬度冷空气的侵入和垂直上升运动大小是强降水产生的关键;副热带高压附近的暴雨能造成持续性的大暴雨过程;气旋暴雨和冷涡暴雨造成短时突发性暴雨,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71-2010年40年的降水资料,对呼伦贝尔市16个测站暴雨日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东侧暴雨日明显多于西侧,且大暴雨日仅出现在岭东的测站(不包括区域自动站),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暴雨集中出现在6-8月,7月份为峰值,大兴安岭东侧在5月和9月也有暴雨出现;年代际变化呈波浪形特点,基本上是呈少-多-多-更少的变化规律;年暴雨日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呼伦贝尔市产生暴雨主要有三种天气类型。  相似文献   

9.
近52年湘西自治州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9—2010年湘西自治州8县(市)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对近52年该州暴雨的年代际、月际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揭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暴雨期长,暴雨的平均初日是4月11日,平均终日是9月27日;暴雨年际变化明显,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分别出现3次峰值,80年代及2000年后变化较为平缓;暴雨最多的是1996年的62站次,最少的是1961年的7站次;2—11月均有暴雨发生,4月暴雨开始明显增多,主要集中于5—8月,其中以6月最多,7月次之,其他月份依次下降;暴雨具有明显的双峰态特点,按旬统计也大致可分5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2个峰值,2个时段分别占全年暴雨和区域暴雨总数的39.9%和44.3%。暴雨中心和大暴雨中心基本保持一致,出现频次由东部向西南部递减,永顺、古丈、泸溪县是暴雨中心,凤凰暴雨出现频次是州内最少的。影响湘西自治州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高空槽、冷锋和西南涡。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宣汉县建站以来的降水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和趋势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宣汉县降水特征。结果表明:自1959年开始,宣汉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趋势倾向率为12.678 mm/10 a,各年代际上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空间分布总体呈东北多、西南少的趋势,年降水量中位数谷值集中在西北部、峰值集中在东北部和中部;暴雨出现频次年均4.7次,分布均匀,气候倾向率为0.1次/10 a,缓慢上升,出现在春季至秋季,7月最多,占近30%;大暴雨平均频次为5.0次/10 a,分布不均匀,近年来有增加趋势,7月最多,占比50%;暴雨中心位于宣汉县东北部的罗盘,其次是宣汉县西北部;伴有短时强降水的暴雨天气集中出现在凌晨至上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13~2017年共五年乡镇自动站雨量,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逐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就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黔西南州近五年特大暴雨点数累积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8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10月,6月最多;暴雨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7月、9月;(2)暴雨及以上量级的雨日呈现明显的单峰结构,6月最多,达到88日,7、8月相当,11月至来年的3月暴雨日很少,大暴雨分布在4-12月,集中分布在6-9月,其中6月最多,达到27个大暴雨日,平均每年4.5日;特大暴雨分布在5-9月,其中8月最多,有4个特大暴雨日,平均每年0.8日;(3)暴雨以上量级日数夏季出现最多,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最少。暴雨、大暴雨季节变化特征相同,均为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再次为春季,冬季最少;特大暴雨夏季最多,春秋季相同,均为2日;(4)近五年黔西南州暴雨及以上量级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兴义市大部、中西部,册亨县大部,望谟县西南部,晴隆县大部,普安县北部暴雨及以上量级日数近五年合计超过20d,兴义市敬南镇、册亨县秧坝镇最多达37d,望谟县昂武乡、兴仁市新龙场镇、贞丰县沙坪镇最少,五年合计仅有6d。大暴雨日数空间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兴义市东南部、册亨县大部、望谟县中西部、晴隆县东部近五年合计超过5d,其中兴义市敬南镇、册亨县城、晴隆县光照镇、大田乡最多,达到8d,贞丰县、望谟县交界处近五年未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兴义市的东南部、兴义、兴仁交界以及兴仁的中部以北。  相似文献   

12.
利用桓仁国家基本气象站1953~2000年降水观测资料,运用原始资料整编方法,经过逐步分级统计,对桓仁站暴雨随各年代、各年份、月、旬和逐日的时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找出桓仁暴雨洪水灾害时段及其集中高峰日期。结果表明,桓仁县一般性暴雨增多,暴雨到大暴雨在减少,大暴雨呈对称减少;桓仁县暴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1953~1980年为暴雨日数变化相对平稳时期,1981~2000年为暴雨日数变化不规律时期;7、8月出现暴雨日数最多,8月是暴雨成灾的高发关键期;7月15日~8月26日是桓仁县3种暴雨集中时期,同时又是汛期一次连续最大降水过程暴发之时,更是暴雨洪水成灾泛滥之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宣汉建站以来的降水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和趋势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宣汉的降水特征,得出:(1)1959年开始宣汉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趋势倾向率为12.678mm/10a,各年代际上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空间分布上总体呈东北多,西南少的趋势。年降水量中位数谷值集中在西北部,峰值集中在东北部和中部;(2)暴雨出现的频次年均4.7次,分布均匀,气候倾向率为0.1次/10a,缓慢上升,出现在春季到秋季,7月最多,占近3成。大暴雨平均频次为5.0次/10a,分布不均匀,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7月最多,为5成。暴雨中心位于宣汉东北部的罗盘,其次是宣汉的西北部。(3)伴有短时强降水的暴雨天气在各个降水时段中,集中在凌晨到上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13—2017年黔西南州乡镇自动站雨量数据,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逐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就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13—2017年黔西南州特大暴雨点数累积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8月;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10月,6月最多;暴雨集中出现在5—9月,其中6月最多,其次为7月、9月。暴雨及以上量级的雨日呈现明显的单峰结构,6月最多,达到88 d。大暴雨分布在4—12月,集中分布在6-9月,其中6月最多,达到27个大暴雨日,平均每年4.5 d;特大暴雨分布在5-9月,其中8月最多,有4个特大暴雨日,平均每年0.8 d。暴雨以上量级日数夏季出现最多,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最少。暴雨、大暴雨季节变化特征相同,均为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再次为春季,冬季最少;特大暴雨夏季最多,春秋季相同,均为2日。2013—2017年黔西南州暴雨及以上量级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特征,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兴义市东南部、兴义与兴仁交界以及兴仁中部以北。  相似文献   

15.
姚延锋  朱恩超  刘扬  李悦  谢蕊 《农学学报》2014,4(12):99-103
利用1951~2010年天水市7个测站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分析了近60a来该地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地区暴雨时间分布特征是: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为暴雨的高发期,7月和8月是暴雨发生频次较高的月份,分别占总次数的52.6%和29.8%;空间分布特征较为明显,东部多于西部,清水、张家川等关山地区暴雨发生频次高,暴雨发生的次数与地形地貌有密切关系;影响天水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为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型和高原低涡切变型。  相似文献   

16.
襄阳地区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襄阳地区7个观测站1960—2012年共53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襄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6 mm,最大值为1 247.5 mm,最小值为553.9 mm。降水随时间具有阶段性的增加、减少变化,但持续变化不超过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各月平均降水量图呈两边少中间多分布,最大降水出现在7月,最小降水出现在12月;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春、秋2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夏2季降水总体呈增多趋势。3汛期降水波动较大,出现3个较明显峰值、2个较明显谷值。年际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4年平均暴雨日数2 d左右,每年的暴雨日数较少,最大每年8场暴雨,80%以上的年份都有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不足1d,最大的大暴雨日数每年只有3场,且大暴雨出现的年份大部分都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17.
咸阳近50年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胡国玲  李春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60-7261,7361
[目的]分析咸阳近50年暴雨的气候特征。[方法]采用咸阳市1960~2009年11个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咸阳暴雨的气候分布特点。[结果]咸阳各县(市、区)暴雨年发生频次均不足1次,其中,西南部的武功暴雨日数居全市之冠,秦都站则最少;暴雨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呈少-多-少-多的趋势;暴雨出现在4~10月,其中,7~8月最多,大暴雨出现在5~9月;暴雨多历时短、强度大,以夜间型居多;咸阳暴雨以局地性最多,占总数的77%;暴雨多为单日出现,连续发生暴雨的几率很低。[结论]该研究为做好此类天气预报及趋利避害、防灾减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统计漳平市1958—2017年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文件中逐日降雨资料,分析该市暴雨的时间分布、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漳平市暴雨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雨季和台风季是暴雨的多发期,暴雨发生次数占全年的74.1%。暴雨日数存在明显的年代变化,20世纪暴雨日数最多,无论是暴雨次数、强度都明显增加,尤其是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进入21世纪后,年暴雨日数时多时少,干旱和洪涝交替呈现,极端气候事件明显。不同等级的暴雨出现频率差异大,暴雨占91.1%,大暴雨占8.9%。研究暴雨的变化特征可为漳平市城市防洪排涝及城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当地暴雨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黎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245-246,280
利用1953~2014年安康市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年降水量、暴雨日数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近62年来安康市暴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3~2014年安康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波动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年内变化差异较大;安康市年降水量与暴雨日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62年间共发生暴雨97 d,其中以夏季为主,其次为秋季、春季,冬季没有暴雨发生;大暴雨均发生在夏季;安康市发生暴雨日数最多的是7月,其次为8、9、6、10、5月;降水对汉江流域安康段有明显的影响,该段汛期发生在5~10月,主汛期为7~9月。  相似文献   

20.
以1958—2017年怀化站日降水大于50 mm的地面观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小波分析、M-K检验、线性趋势分析,探究了暴雨气候特征,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交叉小波和小波相干分析了暴雨与西太副高的关系。结果表明:暴雨日存在以20年为主的周期、最大暴雨量存在以22~23年为主的周期。暴雨日、最大暴雨量分别在2014年、1988年存在突变,最大暴雨量呈增加趋势。暴雨可发生于2月中旬—11月下旬(除3月上旬、11月中旬外),4月下旬—7月中旬为暴雨集中发生时域。年暴雨日数、年平均暴雨量、年最大暴雨量、年暴雨总量、年暴雨总量占总降水百分比均呈增加趋势。年暴雨日数的振荡幅度最大,年平均暴雨量振荡幅度最小。西太副高标准化典型相关变量byr与暴雨日数呈滞后负相关关系,西太副高标准化典型相关变量bfb与暴雨总量占总降水百分比呈滞后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