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插植密度与插植苗数对超级稻产量和抗倒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早、晚季以常规超级稻桂农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插植密度和栽插苗数对产量、产量构成和植株抗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栽插密度对晚季水稻产量具有极显著的影响,高密度有利于高产,但对早季水稻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插植苗数对早、晚季的产量影响较小,未达显著水平。(2)栽插密度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群体颖花量影响较大,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插植苗数对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影响较大,对群体颖花量、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3)丛、株抗倒力随插植密度的增大和插植苗数的增多而下降。综上所述,对于常规超级稻品种桂农占在高肥力稻田、适宜的施N量和合理的N肥运畴条件下,早季插植密度以24万丛/hm2、每丛插3苗,晚季插植密度以30万丛/hm2、每丛插4苗,能较好兼顾高产、高效和有效防止倒伏。  相似文献   

2.
1989年雨水地区农科所与庆元县农牧特产局、松源镇农技站联合在庆元县松源镇大畈墙、南门墙建立千亩双杂高产栽培示范片,该片实际面积964亩,全年平均亩产943.0公斤,320亩全年平均亩产超吨粮,其中52亩中心方经实打验收,早杂平均亩产588.3公斤,晚杂平均亩产579.6公斤,全年平均亩产达1167.9公斤,增产极为显著。现将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不同产量水平的穗粒结构 根据测产、考种及产量调查:早杂威优35亩产从4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主要靠增穗增产,从500公斤提高到550公斤,则穗、粒都有相应的增加,而亩产550公斤以上的更高产,则主要靠增粒增…  相似文献   

3.
佳禾早占是厦门大学生物系育种组选育的优质早稻品种。据鉴定该品种早米基本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晚米基本达一级标准,是国内目前米质较优质的水稻品种之一。1998年早季我站开始引进试种20亩,平均亩产36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427.5公斤。该品种在本地早季全生育期125~129天,分蘖力中等偏弱,株型较紧凑,后期转色好。根据这些特点该品种适宜小株密植,又据田间观察分析采用手插栽培规格偏疏,一般在22×26厘米左右,亩插基本苗只能在0.9万丛左右,再加上该品种分蘖力偏弱,这就决定了亩有效穗数偏少,因而影…  相似文献   

4.
饶鸣钿 《中国稻米》1994,1(2):18-19
1993年福建省沙县高砂乡柳源村612亩汕优63中稻再生稻高产示范片,经测产验收中稻平均亩产625.2公斤,再生稻平均亩产389.1公斤,两季亩产1014.3公斤,其中184亩再生稻平均亩产472.9公斤,首次实现我县中稻一再生稻大面积亩产超吨粮的再生稻连片百亩以上亩产超《纲要》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5.
头年冬种大、小麦,次年连作双季杂交稻,是我市亩产过吨粮的一种可靠性较大的种植模式。1986年全市小面积试验示范0.56万亩, 1991年发展到38. 48万亩, 6年累计种植面积94.83万亩,其中三熟亩产过吨粮的达89.7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4.6%。据抽样调查,麦类-双杂三熟合计亩产1100公斤以上,各季的亩产指标一般是:无论大麦或小麦,亩产应在200公斤以上,早杂亩产450公斤左右,晚杂亩产450公斤以上。综合各地高产丘块的验收资料,三季的产量结构和全生育期如表1。 麦类-双杂亩产过吨粮的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是: 一、搞好三熟品种搭配,缓解高产与季节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自70年代末推广杂交晚籼及配套栽培技术后,双季晚稻产量有较大增长,晚稻亩产现已达300公斤,双季亩产700~800多公斤。1984年前的主要当家组合是汕优2号。1984年引进新组合汕优63、筛选了D优63,表现抗病、高产、米质好,生育期与汕优2号相近。1986年泸州市合江县化育乡示范双晚汕优63、D优63共1582亩,亩产达416.3公斤;1987年沙县种植双晚汕优63、D优63共32万亩,亩产383公斤。在川南用汕优63、D优63与早杂威优49配套,可充分利用当地温光条件,实现双杂高产。汕优63、D优63作双晚的栽培要点是:适期播种、保证安全齐穗,麦壳育秧,小苗寄插;合理密植与施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7.
“满仓515”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籼稻品种和粳稻材料杂交育成的早籼中迟熟早、晚兼用型优良新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叶态好、成熟期转色佳、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时性广、抗稻瘟病等优良性状,1991年~1993年在南靖县及漳州市各县(区)试种、示范共22万亩,显出较强的增产优势。一、示范产量表现 1991年参加漳州市早稻区试,11个试点平均亩产439.94公斤,比对照“78130”增产8.59%,居第一名。1991年晚季,南靖县良种场繁殖良种90.34亩,平均亩产481.3公斤。 1991年晚季,在南靖、龙海、长泰等地试种示范1200亩,亩产均在500公斤以上。1992年该品种在漳州市的面积迅速扩大,全市早晚两季推广7万亩,仅南靖县早季推广  相似文献   

8.
1990年9月3~5日,由云南省丽江地区农牧局、地区科委主持,在永胜县涛源乡召开一季中稻亩产超吨粮的现场验收会。红星西村农户罗玉屏种植的1.29亩“D优10号”共收湿谷1508公斤,经涛源粮管所用油蒸法测定:其水分含量为19%,标准含水量为5.5%,折干谷1425.06公斤,亩产高达1104.69公斤,其群体结构是每亩穗数312812个,每穗实粒数113.69,千粒重30克。与此同时,安坪村农户骆芳美种植的2.04亩D优10号亩产也高达1058.93公斤。这些纪录在我国乃至世界上是罕见的。 这个亩产超吨纪录是经过了严格验收程序的。测产、实收称产、水分化验及资料整理,均有领…  相似文献   

9.
一、杂交晚粳的增产优势 1989~1990年,湖南省参加了南方稻区杂交粳稻科研推广协作组,并成立了湖南杂交晚粳试验示范协作组。在洞庭湖区进行了双季杂交晚粳的栽培试种示范,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两年来,经多点示范试验,杂交晚粳比当地主栽品种表现增产显著。 1989年在宁乡、望城。沅江、安乡、华容等5个县试种双季杂交晚粳515.8亩,亩产477.9公斤,比同单位的常规晚粳品种亩增79.8公斤,由于杂交晚粳耐迟插,比同单位的杂交晚籼也增34.5公斤。1990年,在湖区5个县示范2526.3亩,平均亩产5ll.1公斤。其中宁乡县809亩杂交晚粳,亩产529.l公斤,望城县1285…  相似文献   

10.
“籼128”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以“78130”作母本与“矮梅早3号”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籼迟熟新品种,属早晚兼用型。本场经过三年的区试、多点示范试种,表现稳产高产、耐肥抗倒、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一、产量表现及示范试种情况 1989年早季在本场中等肥力田示范1.35亩,亩产525.9公斤;同年晚季扩大示范18.1亩,平均亩产473.5公斤,其中干部示  相似文献   

11.
47-104(原代号756)是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卷2×IR58)×(窄叶青8号×龙菲313)”杂交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水稻新品种。1989年早季试种亩产504.3公斤;晚季在金谷乡金东村示范6.5亩,平均亩产473.4公斤,比晚稻当家品种钢白矮4号亩增58.4公斤,增产14.1%,最高亩产511.1公斤。1990年早季全县扩大示范824亩,一般亩产450~550公斤,最高亩产699.5公斤。经品种对比试验田三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1990年宁乡县示范种植杂交晚粳76优312和台杂2号,面积为809亩,平均亩产529.1公斤,高产丘亩产达624.7公斤。平均产量比同季种植的常规晚籼湘晚籼1号,常规晚粳盐粳2号、H808及杂交晚籼成优64亩增86~48.8公斤,纯收入亩增68,33~40.4元。发展杂交晚粳除选用高产抗病组合外,还必须注意育带蘖壮秧、合理密植及科学运筹肥水。  相似文献   

13.
宁乡县1983年冬开始推广大麦、双季(双杂)稻这一耕作制度,经过连续三年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83—1985年度,沙坪乡黄合村123.86亩大麦,两年平均亩产208.5公斤,双季稻(部份早、晚杂交)平均亩产869.4公斤,三熟两年平均亩产1077.9公斤;1985—1986年度沙坪村示范基点50.24亩大麦,平均亩产251.8公斤,早晚稻全部采用杂交稻,早稻亩产542公斤,晚稻亩产538.5公斤,三季全年亩产1332.3  相似文献   

14.
福清海口农场威优64春季制种112亩,1989年7月16日,经市、县两级现场验收,平均亩产达166.7公斤,较全市平均亩产93.53公斤增产近九成。其中林忠平户为主的(Ⅱ)、(Ⅲ)片共24亩,平均亩产达216.63公斤,最高亩产250.63公斤(2.5亩)。一、高产群体与产量结构分析 (一)高产群体 1.亩产200-250公斤以上的田块,有效穗最高达25万以上,最低在22万左右,穗均离颈粒数71.5-82.4粒,异交率在50%左右,最高达51.6%,最低为44.02%。其中  相似文献   

15.
选择我国大面积种植的4个水稻品种,比较分析了区试产量与亩产千公斤产量(吨粮田)的产量结构及品种增产潜力。结果表明,与水稻品种区试产量相比,吨粮田水稻产量提高主要是实粒数和有效穗数的提高,而千粒重相对稳定。水稻品种吨粮田与区试比较的增产因子分析表明,4个品种平均增穗增产贡献30%,增穗粒重增产贡献70%。增穗粒重是实现亩产吨粮的主要途径,穗型较大的品种更具有超高产的潜力。籼型杂交稻亩产吨粮需要每m~2颖花数在58 000~72 000个之间,单穗粒质量在4.1~7.0 g之间;籼粳杂交稻亩产吨粮需要每m2颖花数在78 000~80 000个之间,单穗粒质量在6.0~7.8 g之间。水稻亩产吨粮田在充足的库容量的基础上,颖花结实率及籽粒充实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5,(1):39-41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540以及常规晚粳稻宁81为材料,比较分析二段育秧手插栽培与机插栽培的生育期、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探讨水稻与经济作物2季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从播种到齐穗生育期分别延长5和10 d,全生育期分别延长4和7 d;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高峰苗降低1/3,成穗率提高25.5~30.0个百分点,有效穗增加10%~15%,每穗总粒数减少3%~5%;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平均增产4.82%;籼粳杂交稻比常规晚粳稻增产20.79%~26.22%,主要原因是因为籼粳杂交稻大穗多粒;籼粳杂交稻二段育秧手插栽培比常规晚粳稻湿润育秧手插栽培每公顷增收6 250~7 000元。  相似文献   

17.
我们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育成了偏籼型,综合性状好,抗稻瘟强,亲和性理想的亲本“麻85”和“白85”。“麻85”谷壳褐色,具有茎秆粗壮,叶片挺直,根粗根群发达,分蘖力强.单株有效穗12-13穗,穗大粒多等特征特性。穗长可达29-32公分,主穗粒数可达280粒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结实率90-92%。全生育期早季128-132天,晚季125天左右。在高肥条件下栽培,单产可达550公斤-600公斤。但难脱粒,故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麻85”综合性状好,抗稻瘟病强。经多年多地多次人工接种鉴定,对稻瘟病具有强的抗性。1987年和1988年反复进行了人工诱  相似文献   

18.
衡东县霞流吨粮田开发示范基点,1987 年以推广双季杂交稻作为开发吨粮田的突破口,在李花、添技两村的13个组,首次连片示范种植双季杂交稻520.4亩,占水田面积48.8%,获得成功。早季平均亩产550.5公斤,比同等条件下的常规早稻亩增74公斤,增长15.2%;晚稻虽然遇到了特大干旱,但仍获得482公斤的好收成。两季杂交稻平均亩产达到1032.5公斤,实现了亩产过吨粮。其主要栽培技术经验如下:  一、运用优良组合,科学精配 ”n8沪宁波基点引进18个不同熟知的杂交稻组合。示范种植,早晚两季实行了科学配组。考察结果表明:杂交早稻成优48一互,全生育期110天,…  相似文献   

19.
特优63是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用龙特浦 A ×明 育成的杂交新组合.全生育期在闽东南沿海早季种植135~140天;晚季种植125~130天.在福建省晋江市示范种植3年,普获增产.表现出穗大粒重,米质优、后期转色好等优良特性.是继汕优63后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组合,为了摸索其栽培技术和增产潜力.1992年晋江市农技站在安海镇芹柄村黄金榜户种植1.5亩,亩产678kg,创该市晚稻高产纪录. 对该因考种,特优63平均株高92.3cm,穗长21.8cm.每株平均穗数9.8穗,亩有效穗20,56万穗,每穗平均粒数113-2粒,千粒重29.5g,结实率92.3%.冠层的倒1,倒2,倒3叶的平均叶面积为34. …  相似文献   

20.
我县杂交稻制种以县原种场为主,该场属滨湖地区,地势开阔,风力大,高温时段集中在7月中至8月上旬,一季复制(早秋制种),正遇酷暑尾期,父母本花时常严重不遇。1988年我们在总结前段制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秋制技术的小面积新的探索。在遇到严重自然灾害情况下,2亩试验田秋制汕优64,亩产仍达266.5公斤,创我县制种单产最高纪录。 一、亩产260.5公斤的穗粒结构 考种结果:母本每亩3.77万蔸,24.4万有效穗,每亩颖花数过2000万朵,每穗总粒数85.7粒,实粒数48.3粒,结实率56.4%,千粒重26.5克,理论亩产312公斤。父本每亩0.468万蔸,有效穗6.5万,每亩颖花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