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立人 《内陆水产》2004,29(8):21-22
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四大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一旦发病。若不及时防治,就会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中草药治疗草鱼“四大病”,就地取材,不污染水质。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并参考有关资料,将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赤皮病中草药疗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主要危害当年和一龄半的草鱼种。该病流行广、发病时间长(水温25℃以上的夏、秋季)、死亡率高(90%以上)。常与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并发,很难治愈。从全国来说,由草鱼苗养成商品鱼,一般成活率只有20%左右,因此防治草鱼“四病”,是提高其产量的关键所在。 一、1979年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及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草鱼养殖成活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78年确定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后,该所高汉姣同志,于第二年首先试制了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当年草鱼种或春片,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3.
章剑 《水产科学》1987,6(3):1-3
青、草鱼是苏州市郊传统养殖的优良品种,居民特别喜食。但二龄青、草鱼病多,成活率低,在生产上群众称之为“二龄关”。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病与病毒性出血病俗称青、草鱼四病,对其生产威胁比较严重。尤以青、草鱼出血病发病率高(约占70%),又无特效药防治,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草鱼易感染“三病”,即烂鳃、肠炎、出血病。在这三种病中,目前对烂鳃、肠炎病已有较好的防治方法,而出血病因为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鱼病,对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刚开始摸索,研究得不深。尤其是对“三病”并发症,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开展对草鱼烂鳃、肠炎、出血病的综合防治研究,对培育优质的大规格草鱼种、提高其成活率、提高其成鱼养殖产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把我所二年来对草鱼“三病”的防治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株洲市水产研究所和长沙农校等单位协作,对草鱼“四病”(烂鳃、肠炎、赤皮和病毒性出血病)进行了防治研究,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去年11月株洲市科委召开了鉴定会,作了阶段性技术鉴定。当草鱼发生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病的早期,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疗效可达90%以上。方法是:  相似文献   

6.
郭发定 《齐鲁渔业》2007,24(10):45-45
草鱼"四病"是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的合称。因其常见、多发、并发,对草鱼危害很大。用清凉油治疗,可取得奇效。(1)用药  相似文献   

7.
《内陆水产》1990,(3):18-18
草鱼是鱼类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之一,草鱼病则是提高草鱼产量的最大障碍,而草鱼出血病则是草鱼病中危害最大的病,此病流行广、潜伏期长、难治疗、死亡率高。多年来,此病的防治工作一直是生产者的难题和科研单位的课题。近两年。湖南省水产研究所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防治草鱼出血病的新技术——浸泡免疫。为尽快推广普及这项新技术,湖南农业杂志社和湖南省水产研究所联合举办草鱼出血病防治新技术函授班。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草鱼常见病一般指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以下简称草鱼“四病”)。这四种疾病为目前水产养殖生产中危害甚大的几种传染性鱼病。据统计:“全国草鱼产量约占我国淡水鱼总产量的1/5…从鱼苗养到成鱼,成活率不到20%”(倪达书1984)。其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四病”的严重侵染。这四种鱼病,区域分布广、病原繁殖快,疾病传播迅速,既可造成单纯感染,又可形成并发症。草鱼发病率高,病期长,死亡率高。对于“四病”的研究,省内南城县水科所(1976),江西省水产研究所(1979),张业下(1981),王启赣(1984),叶荫云(1984)等曾有大量报告,这些主要立足于草鱼“四病”的防治,而涉及它们的流行学的内容甚少。为摸清我省草鱼“四病”发生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性,作者自1983~1987年,在江西省鱼病病原区系的研究中,对草鱼“四病”流行学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防治草鱼出血病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胍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从鱼种到成鱼都极易感染此病。草鱼出血病发病率高(90%以上),发病死亡率大,(20%-90%),暴发性强,危害大,年年给养殖专业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草鱼出血病的治疗方法是当前草鱼养殖中最关键的一环。 草鱼出血病的治疗难度比较大,截止目前,还没有一种化学药物能非常有效的治疗此病。近几年来,笔者在总结前人治疗草鱼出血病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利用当归、大黄、板兰根、赤芍、虎仗等十几种中草药剂制成方剂“景珠牌止血散”,用于防治草鱼…  相似文献   

10.
当前正是草鱼疫苗注射免疫的季节,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烂鳃病、赤皮病、肠炎、出血病)和防止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免疫效果,养殖户在进行草鱼疫苗注射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茂名池塘养殖的草鱼因“四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频发,不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究其主因是草鱼适宜于清新、偏低温的水体环境生长,而池塘的水质容易恶化,特别在高温季节,草鱼经常发病而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2.
草鱼四大病,即为病毒性的出血病,细菌性的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四病”一股很少单发,常混合感染,故治疗应先解剖即将死亡的草鱼,查清并发症的主辅关系,对症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疗效。一、防治方法草鱼感染细菌性病为主,并发病毒性鱼病,则采用下法综合施治: 敌百虫50克、乐果100克、小苏打片150克、三黄粉125克、漂白粉250克、大蒜瓣500克、食盐500克。草鱼感染以病毒性为主,并发细菌性鱼病,则改用下方治疗: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和养殖环境的恶化,草鱼养殖病害由传统的"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等)发展为草鱼"新三病"即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草鱼"新三病"给养殖生产带来更大危害,发病后造成草鱼大量死亡,因此了解其发病症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保护养殖生产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草鱼出血病及烂鳃、赤皮、肠炎四病是草鱼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也是危害一龄草鱼种最严重而普遍的疾病,其发病率有时高达90%以上。一旦发病往往是两种以上同时并发,甚至四病一体,而且发病季节长、死亡率高、流行广。草鱼是我市池塘养殖最主要的品种之一,由于草鱼“四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二、治疗在池塘中发现病鱼或死鱼时,要仔细检查,正确诊断,及时对症施药治疗。现将主要鱼病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出血病:病鱼口腔、鳃盖、体侧肌肉及鳍基部出血,患处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鲜红色;鳃部却因缺血而呈“白鳃”;肠道出血发红,但无腐烂状。常呈“红肌肉”、“红鳍红鳃盖”和“肠炎”型三种症状。病原是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当年草鱼,其次是一足龄草鱼和青鱼,流行适温为25—30℃。治疗主要是预防1.注射灭活疫苗(10~(-2)的浓度)0.1—0.2毫升(见人工免疫预防)。2.适当稀养、混养或养双季鱼种的办法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6.
草鱼是我地养殖的主要鱼类品种,但草鱼多病,尤以近年流行的草鱼出血病危害更为严重,致使成活率很低,养鱼户损失大。为了更好地防治草鱼出血病,笔者近年在生产实践中用生石灰、食盐、甲胺磷和中草药综合治疗草鱼出血病,效果较好,现将此药方介绍如下。一、配方及用法 1、生石灰全池泼洒:用块状生石灰或加适量水溶解成石灰乳,按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生石灰20公斤全塘泼洒。 2、内服药草:按每50公斤草鱼用大黄150—200克,板兰根150—200克,仙鹤草250克,鲜大青叶5000克研成粉末,用温水将食盐500克溶解,然后搅拌均匀,用  相似文献   

17.
草鱼出血病冻干细胞疫苗与细菌性三联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地提高草鱼对"四病"的抵抗能力,对照试验发现,接种"四联"疫苗后,草鱼"四病"的发病率试验组比对照组低21.55%,试验组平均亩产比对照组高181.1千克/亩。试验结果证明;接种"四联"疫苗是防治草鱼"四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草鱼出血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出血病严重困扰草鱼养殖业的发展.根据对该病的研究进展,调查了草鱼出血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环境,总结了草鱼出血病防治的一些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对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以提高草鱼养殖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第二,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的治疗: 这三种病单独发生或并发,甚至与病毒性出血病并发。近几年发现二龄草鱼肠炎病多数是细菌寄生引起,容易治愈:而当年草鱼种与春片鱼种,多数是病毒寄生引起,用磺胺、抗菌素等类药物治疗无效;如  相似文献   

20.
草鱼细菌性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与病毒性的出血病,俗称草鱼“四病”,严重威骖着芋鱼鱼种及成鱼生产,挫伤群众的养鱼积极性。为此,我们调查了草鱼病的关口,针对性地选择了中科院水生所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免疫技术,自一九七八年开始生产性试验,经多点试验成功之后,积极应用推广,逐步建立相应的疫苗生产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