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我国农作物秸秆处理设备的现状天津市农业机械局王铁林,胡伟秸秆是农作物的重要副产物,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我国每年约产生5亿多吨农作物秸秆,位居世界首位,它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目前农业开发的一个新的热点。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把农作物秸秆用作肥料、...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500万亩,每年产生秸秆及副产品总量3600万吨.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之一是秸秆气化.目前,已建成农村秸秆气化站43处,户用秸秆气化炉达1254个,年消耗玉米秸秆1.5万吨,产秸秆气0.2亿立方米,节标煤0.55万吨.  相似文献   

3.
发展秸秆综合利用利国利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6亿多t,可利用秸秆约4.8亿t,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倍。陕西年产农作物秸秆2500万t,其中小麦玉米秸秆1700万t。但由于秸秆利用技术发展迟缓,配套机械设备发展慢,不少农民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看不上秸秆利用的经济效益,致使大量的秸秆被堆放于渠边、路边、场边、地边,  相似文献   

4.
2006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相继投人1000万元用于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工作。5年来,共推广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约1万台,使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拥有量达到1.4万台。2009年,西安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522.9万亩,利用率达95.8%,创历史新高。全市首次实现了三夏秸秆完全禁烧。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1100万hm^2,年产可利用农作物鲜秸秆1亿多t,折合干秸秆5400万t,其中小麦和玉米干秸秆分别为1800万t和2200万t。从全省看,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率约60%,且大部分加工利用层次较低,效益不高;约有40%左右的农作物秸秆尚未得到利用,有2500万t各种农作物秸秆被废弃或焚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利辛县地处淮北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现有耕地11.87万hm^2;人口140.2万.主产小麦、玉米、黄豆、水稻等,农作物副产品——秸秆资源丰富,年产量达100余万t,其中小麦秸秆40余万t。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割茬过高,致使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今年夏收期间,这股歪风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处理技术。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是将秸秆加工成颗粒饲料的重要环节之一。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其本质就是要对农作物秸秆的粗纤维进行分解,提高动物饲喂后消化吸收率。  相似文献   

8.
1 工作措施及成效太仓市常年种植小麦12khm^2、水稻13.33khm^2、油菜1.67khm^2,年农作物秸秆总量约20万t。自2010年起,太仓市政府根据省人大《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成立了太仓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采取行政推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等措施,按照“夏季还田为主,秋季回收为主”的方针,大力推广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主的综合利用。目前,该市秸秆还田率为7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相似文献   

9.
1南通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综合利用概况 南通市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1200khm^2左右,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总量大约500万t。其中:小麦和水稻秸秆290万t以上,占秸秆总量的58%,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到目前为此,全市已拥有各类秸秆还田机械3583台套(其中2008年发展1756台套),  相似文献   

10.
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南通市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1800万亩左右,每年生产的农作物秸秆总量大约500万吨。其中小麦和水稻秸秆290万吨以上,占秸秆总量的58%。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拥有各类秸秆还田机3583台(套),完成主要农作物秸秆全量及留茬机械化还田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在实际利用上,11%的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10%过腹还田或作为生产平菇、双孢菇的基质原料,41%作为农用燃料,7%作为秸秆发电用,1%作为制绳、制粒、制板、造纸、包装或其他用途,剩余30%约150万吨未被利用。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其含氮、磷、钾、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3%、10%、45%。据江苏省泰兴市农业部门统计,泰兴市作物秸秆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等三大作物为主,大豆为辅。根据2005~2007年三年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年小麦秸秆约30万吨,水稻秸秆约35万吨,玉米秸秆约5万吨。合计70万吨左右。历史上,我国有着利用秸秆的优良传统——农民用秸秆建房蔽日遮雨.用秸秆烧火做饭取暖。用秸秆养畜积肥还田。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一方面,秸秆利用开辟了新路子,其综合利用成为一项必须做好的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焚烧秸秆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既造成大气污染,增加了安全隐患,又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结构,成为必须认真对待下决心解决的紧迫问题。最近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中30%用作农用燃料。  相似文献   

12.
朱焕英 《农业机械》2012,(32):60-61
1农作物秸秆利用基本情况河南省新郑市位于黄淮流域,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和花生等,每年产生的作物秸秆量达50.96万t。具体农作物种植面积、秸秆产量及综合利用情况见表1。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分析(1)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元素,属于天然的土地"滋补营养品",一亩玉米秸秆还田相当于大约10kg化肥,另外秸秆粉碎还田后减少水分蒸发,少浇1~2遍水,省工、省钱。从夏季农作物小麦看,新郑市拥有小麦收获机944台,90%以上的收获机都安装有小麦秸秆粉碎抛撒机,除部分利用秸秆捡拾打捆机械处理外,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为6亿吨,拥有量居世界各国首位。江苏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约3700万吨,位列全国第四。农作物秸  相似文献   

14.
1.秸秆资源情况陕西省岐山县农作物种类多,产量高,秸秆资源丰富。按照农作物的经济系数测算,全县每年农作物秸秆总量为85万多t。其中小麦秸秆15万多t,占18%;玉米秸秆65万多t,占76%;其它5万多t,占5%。按不同作物收割方式测算,全县每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总量在75万t以上。其中小麦13万多t,占17%;玉米57万多t,占76%;其它5万多t,占7%。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秸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农作物秸秆尤为珍贵。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把各类农作物秸秆“吃干榨尽”和转化增值,是我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山东省农机管理部门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当作农机化重点工作来抓,创新秸秆综合利用农机化服务模式,广开利用渠道,全省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318.7万hm^2,综合利用率达92.5%;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206.7万hm^2,综合利用率达68%,其中完成玉米秸秆机械还田165.3万hm^2,秸秆还田率达到55%,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秸秆机械化粉碎青贮面积达到28万hm^2。加工、制作饲料、燃料等利用秸秆13.3万hm^2,秸秆焚烧现象比往年明显减少,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一、秸秆资源量及利用情况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大面积农作物种植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目前大量的秸秆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据统计,2012年黑龙江省秸秆资源总量(风干重,下同)6585万吨,其中水稻秸秆资源量1954万吨、玉米秸秆资源量3610万吨、大豆秸秆资源量741万吨,三种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6305万吨,占全省秸秆总资源量的95.8%。从地域分布看,秸秆资源广泛  相似文献   

18.
仪征市耕地面积近3.93万hm^2,主要是稻麦两熟的种植模式。稻麦种植面积常年在4.53万hm^2左右,年产秸秆28万t左右。近年来,仪征市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人大《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秸秆禁烧“主疏”渠道和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抓手,以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推动秸秆全面禁烧、全量还田。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加大行政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70%以上,实现秸秆还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秸秆焚烧一直是政府关心,社会关切,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从2003年~2011年,各级财政累计投资2亿多专项资金用于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工作,补贴推广各类秸秆综合利用机械10万多台,使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拥有量达到20万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秸秆生产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为6亿多吨,居世界第一。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8000万吨。农作物秸秆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可用作燃料、肥料、饲料及工业生产的原料等。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率提升缓慢,导致大量秸秆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