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引4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2000年从澳大利亚引进,通过多年的适应性研究、试验筛选而出的中晚熟高产高糖品种,该品种新宿萌芽、分蘖皆好,有效茎多,丰产性突出.经国家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云引4号平均蔗茎产量106.86 t/hm2,比新台糖10号( ck1)增产8.11%,比新台糖16号或闽糖70-611( ck2)增产18.78%;11月至次年2月平均糖分14.98%,峰值可达16.5%以上;含糖量达15.63t/hm2,分别比ck1、ck2增产9.0%和16.04%;适应性较广,在云南、广西、广东等气候类型相近蔗区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地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2.
云蔗89-351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中大茎、中熟高糖、生势强、拔节早、蔗茎均匀粗壮直立、有效茎90000株/hm^2左右。该品种通过各试验阶段表明:平均单产102.9t/hm^2,比对照ROC 10增产17%,比桂糖11号增产13.2%;甘蔗平均含糖分14.45%,比对照ROC 10高0.12个百分点。比桂糖11号高0.15个百分点;平均含糖量15t/hm^2,比对照ROC 10增糖16.3%,比桂糖11号增糖13.6%。该品种适宜于各种类型土壤条件种植,适应性较广。该品种于2005年3月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宋焕忠 《中国种业》2013,(Z1):18-19
调查2012年12月底至2013年1月上旬霜冻和低温天气对地处广西桂西的罗城蔗区甘蔗生产的影响。被调查的3个乡(镇)甘蔗总受灾面积为1267hm2,占总植蔗面积的10.64%。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及台优受害最为严重,蔗叶明显干枯、卷曲、生长点及蔗芽坏死、蔗茎带有酸酒味、蔗糖分下降;而在同一蔗区,桂糖29号、桂糖30号、桂糖32号等甘蔗品种受害程度远低于新台糖22号,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应因地制宜加快耐寒甘蔗品种的推广应用,尽快在桂西蔗区种植耐寒甘蔗品种,取代抗寒性差的新台糖22号和台优。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宜柳州蔗区种植的甘蔗优良新品种,提高蔗区产量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以当地主栽品种桂柳05136 为对照,选择桂糖55 号等4 个甘蔗品种在柳州市柳江区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桂糖47 号蔗茎产量与对照相当,但蔗糖分较低,应进一步观察其蔗糖分表现再评估是否推广;桂糖51 号属大茎品种,株高中等,分蘖力强,有效茎数多,产量高于对照,前期(10 月)蔗糖分高,平均蔗糖分与对照差异不大,属早熟高糖高产品种,可重点关注并扩大推广;桂糖55 号中大茎,植株高大,分蘖力强,有效茎数多,产量高于对照,属早熟高糖高产品种,也应重点关注并扩大推广;云蔗08-1609 的株高、茎径、有效茎数与对照相当,分蘖力一般,产量表现一般,蔗糖分与对照差异不大,属早熟高糖品种,可进一步观察其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5.
在崇左蔗区对引进的甘蔗新品种桂糖 52 号、桂糖 55 号和桂糖 58 号进行 1 年新植 1 年宿根引种试验,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这 3 个品种在崇左蔗区的农艺性状和生态适应性情况,结果表明,桂糖 52 号、桂糖 55 号和桂糖 58 号具有蔗产量高、蔗糖分高、宿根性强、黑穗病抗性好等优点;桂糖 52 号蔗产量、蔗糖分和模糊综合评价值均排在所有参试品种的第 1 位,其次分别是桂糖 58 号和桂糖 55 号,3 个品种均优于对照新台糖 22 号;桂糖 55 号和桂糖 58 号抗倒伏性中等。这 3 个甘蔗 新品种适合在崇左蔗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黔引07-01甘蔗新品种引试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7年引种品比试验中,黔引07-01表现出苗率高、分蘖力强、植株均匀一致,生长势优良,抗倒伏,高产早熟高糖。平均产量为8998.4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增产661.7 kg/667 m2,增幅达8%;较F134(ck2)增产2649.1 kg/667m2,增幅达42%。成熟期平均含糖分为16.62%,比桂引9号高1.37个百分点,比F134高2.02个百分点。蔗茎含糖量1495.5 kg/667 m2,分别较桂引9号(ck1)224.2 kg/667 m2,增幅为17.64%;较F134(ck2)高568.3 kg/667 m2,增幅达61.29%,是一个具有增产增糖双增优势的甘蔗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甘蔗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加快甘蔗新品种推广和品种审定。本研究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于2016—2017年在广西防城港国有昌菱农场对9个甘蔗新品种(系)进行一新一宿的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系)有7个品种(系)的产量和产糖量均比对照增加,蔗茎产量增幅为5.78%~41.38%,理论产糖量增幅为10.07%~47.54%;桂糖42号在蔗糖分、田间锤度、株高等方面表现优异,但其蔗茎产量和理论产糖量均低于对照;桂热2号、桂柳05-136和桂糖46号的蔗茎产量和产糖量优于对照,蔗糖分优于或与对照相当,综合性状优良;凉蔗03-83、凉蔗03-81、凉蔗03-23虽然在蔗茎产量方面表现优异,但其蔗糖分过低,综合性状表现一般。综合考虑各品种(系)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初步认为桂热2号、桂柳05-136和桂糖46号在防城港蔗区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推荐审定及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不同甘蔗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CK),对参试的9个甘蔗品种(系)进行田间一年新植和一年宿根的品比试验,调查参试品种(系)的农艺性状、抗逆性状及产量构成性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参试品种(系)比CK增产增糖的品种(系)有6个,其中桂热2号和凉蔗02-186的分蘖率、宿根发株率、蔗茎产量、含糖量和有效茎数等较CK有明显的优势,福农41号的枯心苗率和梢腐病率最高,凉蔗07-53、凉蔗03-23和凉蔗03-81蔗糖分偏低,其他材料与CK差异不大。通过产量和总含糖量综合分析,桂热2号、凉蔗02-186、桂糖42号表现优异,适宜在广西南宁地区及气候相似蔗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广西和贵州省热作所引种10个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到贞丰和望谟蔗区进行试种扩繁和种源基地建设,以桂糖11号和F134为对照,经2000~2003年在坝地和旱坡地的新植蔗和宿根蔗试种鉴定:10个品种平均含糖量超过双对照,比桂糖11号增长0.88~2.29个百分点,比F134增长1.34~2.75个百分点;10个品种蔗茎产量和理论产糖量均超过F134,增产8.8%~80.3%,增糖19.26%~103.48%;综合性状表现好的品种依次是:桂糖17号、RB 72-454、新台糖22号、桂糖16号、新台糖23号、黔糖4号、新台糖25号和粤糖93/159,比桂糖11号增产8.6%~25.7%,比F134增产55.7%~80.3%;其余2个品种新台糖21号和农林8号比桂糖11号减产;10个甘蔗新品种均表现高产高糖性状,在贵州蔗区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到2004年,高产高糖甘蔗新良种种源基地建设已达1998 hm2,可提供种源15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0.
广西蔗区引进甘蔗品种(系)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筛选适应广西蔗区地理环境、稳产高糖的甘蔗品种,实现品种多样化,提高应对病虫害、气候环境变化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在前期引进栽培试验的基础上,将筛选出的3个甘蔗品种(系)进行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的观测分析。通过一年新植一年宿根的比较试验,发现凉蔗02-6、凉蔗03-81的农艺性状与当前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CK)综合比较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凉蔗02-6的分蘖率、株高、茎径、有效茎、甘蔗产量等性状都优于CK,蔗糖分与CK相当,新植、宿根凉蔗02-6产糖量分别比CK高约2.08t/hm 2、2.86t/hm 2且差异显著;凉蔗03-81甘蔗产量和产糖量等性状显著优于CK,但是蔗糖分显著低于CK,制糖成本较高,影响制糖企业效益。此外,对不同甘蔗品种(系)生长的跟踪观测发现,凉蔗02-6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11.
湛江农垦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为害较重。为了明确湛江农垦蔗区甘蔗RSD的发生情况,为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斑点杂交酶链免疫法(Dot Blot Enzyme linked Immuno Assay,DB-EIA),对随机采于湛江农垦丰收、华海及广前三个主要蔗区的1935个蔗茎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935个样品中,RSD检出率为62.84%;广前公司蔗区、华海公司蔗区及丰收公司蔗区RSD发生率分别为95.3%、80.9%及41.0%;主要栽培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粤糖89-113、粤糖79-177的RSD检出率分别为55.0%、54.2%、84.3%及94.8%;新植蔗发生率64.2%,宿根蔗发生率61.3%;调查的12个品种和84个甘蔗生产队均可检测出RSD。RSD在湛江农垦蔗区已普遍发生且发生率较高,主要栽培品种感病严重。  相似文献   

12.
中糖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粤糖99-66×内江03-218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甘蔗品种。该品种表现为出芽整齐均匀、分蘖力强、宿根发株多、有效茎数多、丰产、宿根性强,耐旱、耐寒。海南临高试验结果,一新两宿3年平均蔗产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2.13%,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蔗茎产量分别为8.626 t·(667 m^2)-1和8.576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产33.23%和30.45%。一新两宿3年平均产糖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糖21.1%;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产糖量均为1.08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糖25%和28.6%。该品种于2018年5月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相似文献   

13.
气象因子对广西新植蔗和宿根蔗茎伸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2011年广西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的甘蔗旬茎伸长量和气象资料, 分析宿根蔗和新植蔗在气象因子影响下茎伸长的差异。结果表明, 新植蔗和宿根蔗茎生长具有明显差异, 新植蔗茎伸长期茎高明显大于宿根蔗, 进入茎生长期时的茎高本底值较小, 茎总伸长量较大但其伸长期较短。多数气象因子与新植蔗、宿根蔗旬茎伸长量极显著相关(P<0.05), 且对新植蔗的影响大于宿根蔗。对新植蔗、宿根蔗茎伸长起直接正作用的主要因子均为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最高气温, 起直接负作用的主要因子为平均气温、气压, 积温、降雨量则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明显的间接作用。旬茎伸长量对降雨量存在较明显的滞后性, 新植蔗滞后期多为2旬, 宿根蔗多为1旬, 新植蔗对日照时数的响应也存在滞后现象, 两者对温度类气象因子及相对湿度均无滞后。  相似文献   

14.
种在旱地的二个耐旱性不同的甘蔗品种在生长后期分别进行灌溉和不灌溉(对照)处理。灌溉处理的茎长、有效茎数、蔗茎产量和公顷产糖量显著高于对照;在整个工艺成熟期叶片中蛋白质和光合色素含量明显提高,而还原糖和水分含量则明显下降;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蔗汁重力纯度提高,蔗汁还原糖分下降。但二个品种不同处理的蔗糖分、叶片中ATP酶、NADP一苹果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呼吸强度表现不同,耐旱性较差的桂糖11号灌溉处理的显著高于对照;而耐旱性较强的台糖172除蔗糖分差异不大外,其它各项均表现为对照明显高于灌溉处理的。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苦荞新品种"黔苦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苦荞新品种"黔苦2号"(原名威93-8),于2004年3月通过全国小宗粮豆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黔苦2号",编号为国品鉴杂2004015,适宜在贵州、四川、陕西、云南、湖南等地区种植.该品种由老鸦苦荞变异单株混合群体选育而成.1995~1996年进行品比试验,平均单产130 kg/667 m2,比对照细白苦荞增产30.7%.1997~1999年参加第五轮全国苦荞区试,参试品种8个,包括统一对照九江苦荞(ck)和当地对照(ck0),3年汇总结果平均单产98.8 kg/667 m2,比ck平均增产1.7%,比ck0平均增产0.76%.2005年在威宁县草海、雪山、么站、盐仓、观风海等5个乡(镇)进行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38kg/667m2,比对照细白苦荞增产26.8%.该品种籽粒芦丁含量为2.6%,麸皮含量为6.31%,比全国统一对照九江苦荞的88%,是一般苦荞品种的两倍以上,为目前国内已审定苦荞品种中芦丁含量较高的一个新品种,有望成为优质药用苦荞的原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和掌握2013年广西蔗区甘蔗中期生长情况,于2013年9月9日至9月11日对百色、崇左、来宾3个主要蔗区进行调查。采用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表明:2013年广西甘蔗中期长势总体情况与2012年相当,综合3个蔗区数据,新植蔗有效茎数增加了2955株/hm2,宿根蔗有效茎数与2012年基本持平;新植蔗平均株高降低了7cm,宿根蔗平均株高增加了24cm;新植蔗茎径平均增加0.06cm,宿根蔗茎径平均减少0.0lcm;螟害枯心率和黑穗病自然发病率均略少于往年。2013/2014年榨季全区甘蔗产量预计与上榨季基本持平。针对调查结果,建议应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加强现代甘蔗种植技术培训,加强糖业相关管理部门对恶劣天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积极调整甘蔗品种种植结构,扩大桂糖系列优良甘蔗品种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7.
<正>水果型甘蔗是指人们可以作水果直接消费的甘蔗。黔糖3号是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以华南56/12×CO419为亲本,通过实生苗培育、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品种审定等新品种选育程序育成的优良水果型甘蔗品种。属中大茎种,平均株高242.7cm,茎径2.89cm;蔗茎露光部分深紫色,遮光部分黄绿色;茎圆,基部节无须根,实心,直立;节间微弯,节长10cm以  相似文献   

18.
粤糖系列甘蔗品种产量因子间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粤糖系列10个甘蔗品种的历年选育试验数据为材料,利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等方法,分析蔗茎产量与其构成因子的密切程度,以及各因子对产量的相对贡献大小。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有效茎数和茎长呈极显著正相关(0.643**和0.650**),与茎径相关不显著(0.025),有效茎数和茎长呈极显著正相关(0.234**),茎径与有效茎数和茎长呈极显著负相关(-0.416**和-0.257**);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其构成因子都呈极显著正相关(0.854**、0.836**和0.741**);多元回归方程为y=0.235x1+0.370x2+48.795x3-202.674 (ry.123=0.924**),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效应和直接决定系数都最大(0.696和0.485)。以上分析都表明,相对于茎长和茎径,有效茎数与蔗茎产量关系最密切,对蔗茎产量的贡献最大,增加有效茎数可显著提高蔗茎产量。有效茎数是影响蔗茎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品种高产选育和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甘蔗高产育种中,应首先考虑对有效茎数的选择,其次考虑对茎径和茎长等影响蔗茎产量重要因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间的分蘖性状差异及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在3个蔗区的5个试验点对4个不同甘蔗品种(系)的分蘖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显著性、相关性、变异系数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间的分蘖性状差异显著,分蘖率和分蘖苗数对有效茎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分蘖农艺性状的差异将甘蔗分为低分蘖甘蔗品种(系)(新台糖22号、桂糖42号)和高分蘖甘蔗品种(系)(桂热2号、凉蔗03-81),与高分蘖甘蔗品种(系)产量相关性最高的产量构成因子是有效茎数(0.76**),低分蘖甘蔗品种(系)则是单茎重(0.83**),高分蘖(0.64*)和低分蘖品种(系)的分蘖率(0.68*)与有效茎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茎数对2种类型甘蔗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子;分蘖苗数和分蘖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具有较高的改良潜力。综上所述,分蘖可以显著提高有效茎数,从而影响甘蔗产量,且影响甘蔗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引进甘蔗新品种工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近年来经过初步试种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较好的14个引进甘蔗品种为材料,在工艺成熟期不同时间对蔗茎进行主要工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赣蔗18号、福农15号、园林6号、台糖88/99、新台糖22号、CP84/1198属早熟高糖品种,C1-2003、粤糖96/86、园林8号、云蔗99/601、台糖98/0432为中熟中糖品种,综合工艺性状较好的品种有福农15号、新台糖22号、园林6号、台糖88/99。同时还就甘蔗品种的成熟期、砍运榨安排以及蔗区品种种植区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