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野生稻是现代栽培稻的始祖。人类通过漫长的生产活动,逐步将野生稻培育成现代栽培稻。水稻生产要满足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要求,野生稻可开发的潜力最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我们未来的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对野生稻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我国野生稻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开发利用野生稻资源最早、最成功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3.
4.
对6省(区)的3733份普通野生稻种质资源若干性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从生长习性分有直立、半直立、倾斜、匍匐型等四种,匍匐型占52.59%;茎基部叶鞘色有淡紫、紫、紫条和绿色,淡紫的占58%;花药较长,4~6mm的占77.24%;柱头全外露而紫色的占91.25%。抽穗期一般在9~10月间,并与分布纬度高低有关。3021份材料抗稻瘟病鉴定,抗的占4.24%,中抗的35.5%。1745份材料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抗的2.18%,中抗的19.71%。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的形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用中国7省571份,国外27份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简称普野)的10个形态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并结合普野栖生地的生态考察。将中国普通野生稻划分为多年生与一年生两个普野群,七个普野型,作者根据普野植株在北京温室越冬与翌春植株再生情况及其繁殖方式并联系其生长习性与同工酶分析论证了,中国除多年生普野外还存在一年生普野,但期生自然群体尚待考察与研究确认。本文还对中国栽培稻的原始 相似文献
7.
8.
采用营养液水培法对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宁夏栽培水稻宁粳16号中获得的12份后代材料进行苗期的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在120 mmol/L NaCl处理下,材料D44、D43、D5-24、DJ 13、DJ 24和D 5-45的平均死叶率相对较低,地上和地下部能够保持较高的含水量,说明其受盐胁迫的伤害较小;所有材料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积累量都较0 mmol/L NaCl的高,其中材料D43、D44、D5-24、DJ 24、DJ 25和DJ13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的量较其他材料高,而脯氨酸的相对积累量较其他材料低,说明这几个材料的渗透调节能力较强,相对于其他材料较耐盐. 相似文献
9.
柑桔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柑桔属(Citrus L.)植物的分类和进化问题是迄今没有解决的科学难题。回顾了现有的主要柑桔分类系统和柑桔分类与进化研究的方法,总结了过去10余年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普通野生稻是水稻育种的宝贵资源,但柱头外露,异交结实率高,因此普通野生稻多数是杂合体,对研究与利用比较困难。通过花药培养植株,可以获得纯合体,这样就可以从中筛选出具有某一特性的对育种科研 相似文献
11.
茶陵普通野生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或高产栽培稻两优培九、汕优63、威优46和93-11为对照,测定了湖南茶陵普通野生稻抽穗开花期1 d中不同时间点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Pn对不同光强、不同CO2浓度与不同温度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茶陵普通野生稻的Pn在下午极显著高于对照,在高温(40℃,45℃)胁迫下也是如此;光补偿点为22.3 µmol photons m-2 s-1,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0.1~23.7 µmol photons m-2 s-1),光饱和点为1 810 µmol photons m-2 s-1,与对照93-11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其他对照材料(1 530~1 628 µmol photons m-2 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与对照无显著差异;CO2补偿点(52.7 μmol mol-1)稍高于对照(42.7~50.1 μmol mol-1),而饱和点(644.5 μmol mol-1)则明显高于对照(521.1~581.3 μmol mol-1),羧化效率(0.1511 mol m-2 s-1)显著高于对照(0.1277~0.1384 mol m-2 s-1);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说明茶陵普通野生稻的光合性能强于超高产或高产对照栽培稻,且在高温下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稻属种间杂交转移药用野生稻抗褐飞虱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产优质的栽培稻(O.Sativa)中86—44为母本,高抗褐飞虱的广西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为父本,远缘杂交结合胚拯救,获得高抗褐飞虱的杂种植株F1。通过和栽培稻中86—44回交,获得高抗褐飞虱的回交一代(BC1F1)及回交二代(BC2F1),经自效获得BC2F2,部分株系农艺性状优良,结实正常,高抗褐飞虱。研究表明,远缘杂交结合胚拯救,通过两次回交并结合胚拯救转移药用野生稻的抗褐飞虱基因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普通野生稻南宁晚季平均始穗期在9月29日或30日,在不同年度间较稳定。在早季,普通野生稻的抽穗率和始穗期在不同年度间差异较大,抽穗率变化在24.4%至68.7%之间,始穗期差异4至15天,一般早季较迟抽穗的类型晚季平均始穗期略早;遗传纯合性较高的群体早季抽穗率较低或不抽穗,其晚季始穗期也较趋于一致。植株形态为匍匐的类型晚季始穗期比倾斜、半直立和直立类型迟,来源于纬度较高地区的群体,其平均始穗期较早。 相似文献
14.
普通野生稻优异种质资源主要特点与利用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普通野生稻(O.rufPogonGriff)(下称晋歼)存有丰富的多种多样的有益遗传基因。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组与栽培稻同是AA型,与栽培稻亲缘关系较近,具有对各种病虫害抗性强,耐各种不良环境,适应性广,米质优,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中育性的恢复等特性。是水稻育种理想种质。随着科学发展对研究和利用普野的有益遗传基因,导入栽培稻中,对水稻育种事业的发展将有大的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为了摸清海南岛现存普通野生稻原生境植被物种的数量和种类,探究其植被群落物种特征,分析普通野生稻原生境伴生物种的特征特性,对海南岛境内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原生境群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记录样地生境信息、野生稻居群大小,统计不同样点普通野生稻伴生物种种数。结果表明: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生境共记录植物119种,属28科。普通野生稻原生境的植被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进行分类,乔木共计5种,分属5科;灌木层共计13种,分属9科;草本层共计101种,分属14科。原生境中物种数总体表现为:乔木层极少、灌木层较少,草本层为主的特征,其中草本层又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为主。生境中外来入侵种成功入侵和人类的经济活动,共同构成了影响海南岛普通野生稻原位保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用覆盖抗褐飞虱基因Bph15的两个BAC克隆,即20M14 (27 kb)和64O9 (36 kb)作为探针,对非洲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宽叶野生稻体细胞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两个BAC克隆均被定位于非洲栽培稻和药用野生稻第4染色体的短臂上,杂交信号的百分距离分别为37.03±4.11和81.22±3.62,相应的信号检出率为41.18%和38.22%。在宽叶野生稻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同时检出信号,分别定位于染色体的短臂和着丝粒区,信号距着丝粒平均百分距离分别为87.78±5.23和0,信号检出率为52.58%。由此推知,这两个BAC克隆在非洲栽培稻和药用野生稻的第4染色体分布同线且同区,并且在宽叶野生稻的DD基因组也存在Bph15基因的同源序列。在未封阻的情况下,BAC克隆在非洲栽培稻的多条染色体上有杂交信号,表明它和栽培稻C0t-1 DNA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上述结果初步显示Bph15在3个稻种染色体中的相对位置。文章讨论了Bph15在3个种间的关系,为有效分离和利用Bph15基因提供了有益的依据,对不同基因组及二倍体和四倍体中功能基因可能进化机制的分析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