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同工酶分析法鉴定百合杂种F1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育种的选择效率,及时、准确鉴别杂种F1代的真伪,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百合11个杂交组合40个后代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如下:(1)鉴定的40个后代中,共有30个后代可以确定为真杂种。(2)11个杂交组合的酯酶、莽草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分析中,父本相较于母本存在特征性条带的杂交组合数分别为8、2、0、0。(3)组合2、3为正反交关系,并未发现父本或母本的特异性遗传。(4)同一品种不同时期,酯酶的酶谱上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其基带及特异性条带相对稳定,并未影响到杂种后代的最终判定结果。可见,同工酶技术是鉴定百合杂种的有效手段,酯酶及莽草酸脱氢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子植物育种》2015,(12)
以中国沙棘(H.rhamnoides subsp.sinensis)为父本,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H.rhamnoides subsp.mongolica)为母本,于1995年开展了杂交选育研究,共选育出45个优良单株。播种定植后,再经嫩枝扦插,定植,2014年测定4年生优良杂交种嫩枝扦插苗生长指标,对其生态适应性和经济效益进行探讨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更加优良杂交新品种及对大果沙棘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30个单株的株高、地径、冠幅及10 cm枝叶片数均生长良好。杂交种1年生、2年生枝10 cm段棘刺数分别为0~3个和0~4个,优于中国沙棘。株高与地径关系最为密切。综合评价结果反映出所选30个单株适应性良好,适合推广,可提高沙棘在沙区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5.
百合杂交育种工作中,只有确定杂种的真实性,才能确定杂交工作是否成功。利用ISSR-PCR分子标记方法对5个亚洲百合系内杂种进行鉴定,建立了百合ISSR最佳扩增反应体系,从15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了2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29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4条,占总条带数的82.76%。结果表明,5个杂种多数条带和亲本共有,出现双亲相加性带型,或双亲各自特有条带,部分杂种出现双亲均没有的条带从这些特异的带型,我们可初步鉴定杂种的真实性。实践证明,ISSR分子标记,是百合杂交育种中杂种检测的快速简便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们用小麦与天兰偃麦草远缘杂交的主要目的是选育抗病、丰产、适应性强的小麦新品种及创造稳定的中间类型(新种质资源),同时摸索总结关于远缘杂交的遗传规律。通过多次杂交和经过多年的仔细观察,发现并证实了普通小麦和天兰偃麦草的杂种F_1的许多性状存在 相似文献
7.
通过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加拿大披碱草×老芒麦的杂种F_1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F_1是真杂种,而且F_1的遗传物质偏向母本加拿大披碱草;双亲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RAPD可快速灵活检测杂种的纯度. 相似文献
8.
9.
冬小麦杂种F_1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 10个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杂交组合的子一代 (F1)及其亲本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 ,在这 10个杂交组合中 ,虽然只各有 4个杂交组合的 F1的 PS 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额 (Yield)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q P)有超亲现象 ,但绝大多数组合的 F1光合功能都与母本十分相近 ,正反交组合的结果进一步证明这种相关性。可见 ,母系遗传对于 F1光合功能的优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得的实验结果 ,认为在配置冬小麦杂交组合时 ,选择具有优良光合功能的品种作母本 ,可为进一步筛选光合功能好的稳定品种创造条件 ,是加速小麦育种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ISSR技术对老芒麦(El ymus sibiricus L.)和紫芒披碱草(Elymus purpuraristatus C.P)及其杂种F1代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9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71个ISSR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为36.6%.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30 8~0.659 1,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的遗传距离较大(0.712 2),以GD值0.50为基准,分为两类,母本老芒麦、正交F1代、L-BC1、Z-BC1为一类.父本紫芒披碱草、反交F1代为一类,BC1代偏向轮回亲本老芒麦遗传.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利用谷子杂种F_(1:2)代单株,以低直链淀粉含量×糯质杂交组合亲本及其F_(1:2)代植株为材料,利用形态学和SSR分子标记鉴定F_(1:2)代植株的真实性。结果表明,2015(07)组合的母本为圆锥形紧穗,父本为猫爪形松穗;2015(07)-1至2015(07)-4等4个F_(1:2)代单株仅2015(07)-4为猫爪形、紧穗,SSR标记呈现父母本的互补型条带,为真杂种,其余3个单株株形、穗型上与母本相同,SSR带型与母本相同为假杂种。2015(13)组合双亲均为圆锥形穗,茎、叶深绿,F_(1:2)代植株形态上不易识别;2015(13)组合从40对SSR引物中筛选到双亲间多态性较好的引物17对,采用这17对引物对2015(13)-1至2015(13)-13等13个F_(1:2)代单株基因组DNA扩增检测表明,仅2015(13)-6和2015(13)-9的SSR带型与母本相同为假杂种,其余11个单株均为互补型条带,为真杂种。组合2015(07)和2015(13)杂种F_(1:2)代当选单株的真实性频率分别为25.0%和84.6%。本研究通过田间观测结合SSR分子标记,对谷子F_1代当选单株的真实性进行鉴定,为F2:3代群体种植及其单株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来自南京林业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农学院的一些专家教授,对启东杂交柏F_1进行鉴定,一致认为启东杂交柏F_1具有生长迅速,材质坚实,树形优美,容易繁殖,适应性强等优点。启东杂交柏F_1,是由启东人民公园胡振鹏经过反复试验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用RAPD和SSR分子标记鉴定小金海棠F1代
杂种实生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具有多种抗逆特性,是苹果属植物中一种珍贵的野生种质资源。由于小金海棠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早期准确、快速、有效地鉴定其F1代杂种实生苗对于研究利用其众多抗逆基因具有重要意义。RAPD技术是现有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最为简单、快速和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但RAPD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笔者对小金海棠和山荆子(M. baccata)F1代杂交实生苗79个单株进行了RAPD分析,并用SSR标记对RAPD标记的初步鉴定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结果显示,RAPD标记鉴定出的杂种实生苗有72.2%得到SSR标记的证实。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叠加”和“新带”两种RAPD带型,结合RAPD标记特异位点数可以为小金海棠F1代杂种实生苗提供可靠的鉴定依据。研究为利用RAPD技术早期快速鉴定果树杂种实生苗提供了新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百合杂交后代重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以亚洲百合品种Nello、Benfica和野生种大花卷丹杂交获得的210株F_1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_1植株株高、叶部性状和花部性状等共13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的株高、叶长和内、外花被片长表现出减小趋势;杂种F_1平均花朵数量、花朵直径、叶宽、叶片数和内、外花被片宽分别占中亲值的116.2%,118.6%,115.2%,106.4%,113.9%,122.3%,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但2个杂交组合杂种优势不同;株高、叶长、叶宽、叶片数量和花朵数量变异系数较大,均达15%以上,具有丰富的变异性。杂交F_1花色分布比较集中,多呈现不同深浅的橙色,也有少量黄色个体;2个杂交后代群体在斑点性状上发生了分离,斑点分离比(无斑∶有斑)分别为47∶78和24∶61,且有斑个体之间斑点数量不同;F_1花型多为碗型,表现出偏母性遗传的特点;各性状之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Nello、Benfica和大花卷丹杂交F_1表型性状发生广泛分离,并且出现大量超亲和低亲个体,有利于选择大花、多花、矮生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5.
16.
1989年,进行了谷子(Setaria italica)Ch4n×法氏狗尾草位(S.fabeiii)的远缘杂交和杂种胚培养。共接种已授粉子房264个,得到22株苗,仅11株成活。试管苗经继代培养和繁殖,得到了大量的小植株,移栽成活并发育到成熟。经形态学和细胞学鉴定,其中有两个株系是杂种,杂种F_1的染色体数为2n=4x=36,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不正常,染色体构型为(18-2)Ⅰ+(13-0)Ⅱ+(0-9)Ⅲ+(0-3)Ⅳ,后期染色体分离不正常,形成不正常的四分体和微型小孢子,花粉败育。F_1高度不育,其形态特征介于双亲之间,植株在许多性状上都与父本法氏狗尾草相似,而与母本相差较远。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分子植物育种》2017,(6)
滇蔗茅是甘蔗重要的近缘植物资源,在甘蔗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为了鉴定甘蔗与滇蔗茅远缘杂交F_1、BC_1真实性后代种质并探明其遗传物质组成,本研究对远缘杂交组合亲本和后代材料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染色体计数、核型分析和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分析。结果:(1)表型鉴定结果显示,F1叶片具父本滇蔗茅特征,BC1后代叶片则趋于甘蔗品种。BC1的节间长度和株高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茎径和锤度则逐渐趋于甘蔗品种(ROC10);(2)细胞学鉴定结果显示:父本云南95-20 2n=30,核型属2B类型。F1云野03-316 2n=54,属2B类型;3个BC1后代材料2n均为110,其中云野06-278属2B类型,云野06-277和云野06-279属2C类型。(3)GISH结果:在F1和3个BC1材料中均检测到15条滇蔗茅野生种外源染色体,但没有检测到重组染色体。以上结果表明F1和BC1是真实的杂交后代种质,杂交过程染色体遗传方式分别为n+n和2n+n。本研究可为滇蔗茅有利基因向甘蔗转移提供细胞学证据,为滇蔗茅在甘蔗杂交创新中利用方式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我们以6个花生品种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田间调查发现亲本间形态表型差异大的杂交F1容易鉴别真伪,而形态表型差异小的则难于鉴别,甚至无法鉴别。为此,我们通过改良Thomson一步法制备DNA模板,建立了一套花生SSR-PCR快速检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SR鉴别花生杂交F1真伪。结果表明,采用Thomson一步法和改良后的一步法提取的DNA模版均能扩展出清晰条带,但改良后制备的DNA模板在4℃下可保存约1个月,未改良的仅能保存一天。利用SSR检测上述群体表明,F1真杂种率为38%~56%,不同亲本间杂交成功率存在差异,同一亲本正反交成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可见,SSR标记用于杂种真伪鉴定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