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合川地区油橄榄树体的营养状况和果实膨大规律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油橄榄的平衡有效施肥提供依据,实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以不同生长时期内3株树势相同,无病虫害的7年生‘豆果’油橄榄树为研究材料,基于硝酸—盐酸—高氯酸消煮—ICP法测定叶片和果实中大量和微量元素P、K、Ca、Mg、Fe、Mn、Cu、Zn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元素N含量,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纵横径。结果表明:“豆果”生长期内,大量元素在叶片和果实中随果实膨大存在不同变化趋势。总体上,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趋势为K>Ca>N>P>Mg;果实中大量元素含量趋势为K>N>Ca>P>Mg。对微量元素Fe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元素Mn、Zn、Cu,且叶片中元素Fe远高于果实中的。叶片内部-果实内部-叶片-果实间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果实膨大-叶片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普遍的显著相关性。从矿质元素在“豆果”叶片、果实中的含量动态变化趋势来看,营养元素N、K、Ca在发育期中一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肥料施用上应充分满足;考虑到元素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建议生产上施用N肥时还应搭配P肥、K肥、微量元素肥(含Cu和Zn)施用,以达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近年来溶剂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研究进展,分析有机溶剂萃取法中各因素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有机溶剂萃取法常见的具体方法有加热回流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所涉及的优化因素为有机提取剂、料液比、提取剂浸泡时间、提取的时间和加热温度。通过针对有机溶剂萃取法的工艺条件优化进行总结介绍,旨在为今后挥发油的提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油樟叶挥发油的皮肤和眼睛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油樟叶挥发油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及其光毒性。方法 通过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试验、一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眼睛刺激试验和皮肤光毒性试验,观察皮肤反应和眼睛反应,评价其皮肤刺激性、眼睛刺激性和光毒性。 结果 一次和多次用药高、中剂量油樟叶挥发油对破损皮肤有可逆性刺激,低剂量无刺激;三个剂量对完整皮肤均无刺激。一次用药对眼睛有轻微可逆刺激,多次用药刺激个别个体不可逆。油樟叶挥发油无光毒性。结论 中剂量以下油樟叶挥发油皮肤用药较为安全,眼睛用药要慎重。 相似文献
7.
分析近2年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研究进展,探讨水蒸气蒸馏法中各因素对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水蒸气蒸馏法常见的具体方法有挥发油测定法、水蒸气蒸馏法,所涉及的优化因素有料液比、浸泡时间、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通过对水蒸气蒸馏法的工艺条件优化进行总结介绍,为今后挥发油的提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南白花含笑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海南产白花含笑叶中的挥发油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白花含笑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方法对所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离测试。结果显示:从白花含笑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49种物质,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6.43%,其主要成分为(+)-1(10)-马兜铃烯(13.06%),桉叶醇(12.01%),榄香醇(9.76%),5,7-二乙基-5,6-癸二烯-3-炔(9.11%),以及2-苄基-4,5-二氢-1H-咪唑(7.57%)。研究结果明确了海南产白花含笑叶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白花含笑在医药、林业和化工等各领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油橄榄种间杂交可拓宽现有油橄榄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其杂种真实性鉴定可为种间杂交技术改良和种质利用提供技术条件。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以佛奥(Olea europaea cv. Frantoio)作母本、尖叶木樨榄(O.cuspidata)作父本,成功杂交育得子代。本研究利用14个在亲本间存在差异的油橄榄SSR标记,对3个种间杂交子代和1个疑似杂交种"欧莱雅"的杂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个SSR标记(EMO90)仅在佛奥和杂交子代中有SSR-PCR扩增产物,而在尖叶木樨榄中无产物,表现为显性标记;其余13个SSR标记(Oli23,Oli26, GAPU01, GAPU59, GAPU71, DCA05, DCA07, DCA08, DCA15, DCA18, EMO2, EMO3, UDO09)为共显性标记,其中3个SSR标记(GAPU71, EMO2和EMO3)能够将子代杂合而亲本纯合的基因型直观进行呈现,明确证实了杂交种的真实性。本研究为今后油橄榄远缘杂交育种时杂种的早期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我国大豆需求量不断攀升、进口额持续扩大,成为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农产品之一.叶片形态作为大豆重要外观特征和农艺性状,既影响日光捕获效率,又影响氮库的吸收效率,可调节产量.因此,对叶发育过程和激素、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有助于解析大豆叶片调控网络,对加速基于理想株型的育种选择进程、提高大豆单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植物育种》2017,(9)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是一种灾难性的病害,可使番茄产量损失达100%,严重地影响了番茄产业的发展。其病原为单链环状DNA的双生病毒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或TY),目前尚无可靠药物能防治,对其进行防治就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该病毒的特点。因此开展本研究作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相关文章,从病原病毒的类型,发病特征,病毒寄主,传播途径及其防治方法等方面总结出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研究动态。本研究内容既可以为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生产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毁灭性的病毒病,已成为世界番茄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近年来TYLCV在中国呈现逐年加重,自南向北迅速蔓延的趋势,已对中国番茄种植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本文对TYLCV的特点、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油橄榄是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经济价值高,在甘肃白龙江流域栽培前景广阔。介绍了油橄榄的植物学特征,以及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条件,从品种选择、育苗、栽植、土壤管理、肥料管理、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白龙江流域油橄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甘薯曲叶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曲叶病是限制世界甘薯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已在美国、西班牙、巴西、中国、日本、韩国和南非等国甘薯产区广泛发生。甘薯曲叶病毒(sweet potato leaf curl virus,SP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之一,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的单组分病毒,其基因组仅含有DNA-A组分,由昆虫介体烟粉虱持久性传播,也可通过嫁接传播。在中国,自2006年首次在辽宁大连的甘薯上分离鉴定到SPLCV以来,目前已在福建、浙江、江苏和云南等多个地区发现SPLCV引起的病害,受侵染寄主植物包括甘薯、裂叶牵牛和圆叶牵牛。基于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对SPLCV的发生、分布、分子特征和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同时指出存在问题并加以讨论。鉴于SPLCV对全球甘薯生产的威胁日益加剧,本研究可为监控甘薯曲叶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超临界CO_2萃取箬竹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箬竹叶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了51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7种,占箬竹叶挥发油总峰面积的88.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