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皂苷(Ginsenoside,GS)是一种固醇类化合物,也称三萜皂苷,主要存在于人参属药材中。人参皂苷被视为是人参中的活性成分,因而成为研究的对象。由于人参皂苷影响人体多重代谢通路,所以其效能较复杂,而且各种人参皂苷的效能较难分离。现已明确知道的GS单体有40余种,其中研究最多且与肿瘤细胞凋亡最为相关的为Rg3与Rh2。人参中的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尤其是Rg3与Rh2对肝癌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抑制凋亡的作用,同时也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具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对人参发酵酒的发酵过程和陈酿过程中皂苷含量变化的检测,进一步确定人参发酵酒的最佳发酵时间和陈酿时间,从而优化人参发酵酒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PCR分子鉴定转化成功的黄瓜发状根为试材,采用悬浮培养的方法分析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培养基组分和不同激素对黄瓜发状根生长的影响。分析显示:MS培养基中黄瓜发状根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1/2 MS培养基,N6培养基中发状根生长的速度最慢;以MS为基础培养基,30 g/L的蔗糖为氮源,C_(NH4+):C_(NO3)-=1:2为碳源和204 mg/L KH_2PO_4为磷源时,培养基中黄瓜发状根生长量最大;以MS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激素IAA(Indole acetic acid)、GA3(Gibberellin)、NAA(Naphthalene acetic acid)、KT(Kinetin),其中1 mg/L IAA作用下的黄瓜发状根的增长量最大(51.0 mg),1 mg/L的NAA(Naphthalene acetic acid)处理下黄瓜发状根的增长量最少(37.8 mg/L)。以上为发状根进一步扩大培养和后期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参二醇组皂苷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阅了大量文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参二醇皂苷的药理学研究进行了系统概述: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失血性休克保护机理的研究、对脂代谢的作用对生殖功能的作用、对蛋白质表达和核酸合成的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肾功能的作用等,从中可以看出人参二醇皂苷有极强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4.
除虫菊愈伤组织和发状根中除虫菊酯杀虫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除虫菊作为材料探讨除虫菊愈伤组织和发状根中除虫菊酯的杀虫活性,为利用细胞工程生产除虫菊酯提供理论依据。以除虫菊的茎和叶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和发状根,用丙酮浸提愈伤组织和发状根中的除虫菊酯,然后以粘虫作为测试对象采用浸虫和浸叶2 种方式测定除虫菊酯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除虫菊愈伤组织和发状根中的除虫菊酯有杀虫活性,其对粘虫的拒食作用强于触杀作用,且发状根中除虫菊酯的杀虫活性优于愈伤组织,以浸虫方式处理的除虫菊酯杀虫活性更高。本文为未来利用细胞工程方式工业化生产除虫菊酯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参功能成分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除了人参皂苷为主要功能成分外,人参多糖因具有多种药理功效(如抗肿瘤、免疫调节、降多糖、抗疲劳等)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对人参多糖的系统报道仍然较少,综述了人参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方法,以及生物活性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开辟更为广阔的新型功能型食品市场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金铁锁毛状根的药用价值,对毛状根中主要活性成分皂苷进行分析,以及对毛状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检测。采用硅胶色谱法对毛状根中主要活性成分皂苷进行分析;采用牛津杯法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八叠球菌作为指示菌对毛状根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检测。发现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的展开系统分离的皂苷谱带效果好;与野生金铁锁药材相比,毛状根组织中也含有7种相同皂苷,另外7种皂苷未检出,但毛状根中出现2种新皂苷,而且毛状根组织中有3种低极性皂苷含量明显高于金铁锁药材。金铁锁毛状根的乙醇提取物对三种指示菌都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优于金铁锁野生药材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金铁锁毛状根组织新合成的低极性皂苷可能是毛状根抑菌性强于野生药材的原因之一,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新皂苷的生物合成机理、生理学意义和药物活性等。本研究结果为现如今在金铁锁毛状根方面的研究填补了空白,也为其后续的深入研究做了铺垫,对金铁锁毛状根未来的进一步开发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漆酶对人参中木质素成分的降解作用,以提高人参皂苷Re提取率为目的,采用正交试验对漆酶酶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e最佳提取工艺为:1 g人参粉加入1.5 g漆酶(25 000 DLU/g),在60℃,pH值5.0下,酶解1.5 h,用甲醇加热回流提取人参皂苷Re。经漆酶酶解处理后人参皂苷Re提取率达到0.511%,比传统加热回流法提高了90.0%。  相似文献   

8.
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皂苷(Ginsenoside)是一类固醇类化合物,又称三萜皂苷,主要存在于人参属药材中。人参皂苷被视为是人参中的活性成分,因而成为研究的目标,其中Rg1是非常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Rg1可快速缓解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延缓衰老,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本研究试图采用人参皂苷介入中医治疗,探讨人参中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的生物医学功能,明确人参皂甙在缓解疲损、修复细胞组织方面的效应。研究表明,人参皂苷治疗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交互作用良好(P<0.05或P<0.01)。对双膝关节屈曲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交互作用极好(P<0.01)。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且交互作用极其显著(P<0.01)。总之,人参皂苷对高强度运动所致膝关节受损有着非常良好的缓解和修复等疗效。  相似文献   

9.
研究血人参中的类黄酮成分,为提升血人参药材品质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UPLC/Q-TOF-MS技术及类黄酮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血人参根中的类黄酮成分,比较两种技术在类黄酮成分分析和鉴定中的差异。通过UPLC/Q-TOF-MS技术从血人参根中鉴定出14中类黄酮成分,通过类黄酮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分析鉴定出61种类黄酮成分。原花青素B2、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4种成分是血人参根中的主要类黄酮物质。研究结果不仅可帮助揭示血人参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还可为开发改良调控类黄酮物质积累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期光合叶面积对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茎叶数人参在不同生育期人参皂苷含量变化规律,以三年生、四年生三茎、二茎和单茎人参为研究对象,以人参皂苷为检测指标,采集集安不同茎叶数和不同生育期的人参,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皂苷含量,并用HPLC法测定7种单体皂苷的含量,比较其变化规律。①人参皂苷的含量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的生育期内,三年生、四年生人参在红果期人参总皂苷含量最高,其含量分别为4.46%、4.94%、4.97%、6.69%、5.00%。②不同茎数人参、双茎叶人参总皂苷含量高于单茎叶人参和三茎叶人参的总皂苷含量。③不同时期参根中单体皂苷含量不同。总体而言,其不同生育期单体皂苷红果期Rb1含量最高,其四年双茎Rb1含量最高为1.035 mg/g;而枯萎期时Rd含量最低,三年单茎Rd含量最低为0.105 mg/g。且不同茎叶数人参,双茎叶人参的单体皂苷高于三茎叶和单茎叶的人参的单体皂苷。人参皂苷的含量与生育期和茎数有密切的关系,建议栽培时做双茎化处理,并在红果期末期采收。  相似文献   

11.
以穿龙薯蓣的丛生芽为材料,对根的诱导及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不添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是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率最高达76.7%;MS 0.2 mg/L NAA 0.5 mg/L IBA 0.2~0.5 mg/L PP333为根增殖的最佳培养基,60 d时增殖倍数超过93;快繁过程中根的生长形态发生变化,不同类型的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不显著,平均为0.21%  相似文献   

12.
以穿龙薯蓣的丛生芽为材料,对根的诱导及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不添加任何激素的1/2MS培养基是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生根率最高达76.7%;MS+0.2 mg/L NAA+0.5 mg/L IBA+0.2-0.5 mg/L PP333为根增殖的最佳培养基,60 d时增殖倍数超过93;快繁过程中根的生长形态发生变化,不同类型的根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差异不显著,平均为0.2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抗病毒中药有效成分能否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IMMVECs)表达IFN-γ,本实验采用双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了穿心莲内酯、人参皂苷Rb1、苦参碱、绿原酸和甘草次酸等5种中药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的大鼠IMMVECs表达IFN-γ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穿心莲内酯、人参皂苷Rb1、苦参碱、绿原酸和甘草次酸均可以诱导大鼠IMMVECs表达IFN-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都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在同一个时间段内, 5.0 mg/L穿心莲内酯组IFN-γ的表达量高于10.0 mg/L穿心莲内酯组,20.0 mg/L人参皂苷Rb1组IFN-γ的表达量高于40.0 mg/L人参皂苷Rb1组,20.0 mg/L苦参碱组IFN-γ表达量高于40.0 mg/L 苦参碱组,5.0 mg/L 绿原酸组IFN-γ的表达量高于10.0 mg/L绿原酸组,5.0 mg/L甘草次酸组IFN-γ的表达量均高于10.0 mg/L甘草次酸。本结果提示:穿心莲内酯、人参皂苷Rb1、苦参碱、绿原酸和甘草次酸均可以激活MVECs诱生IFN-γ,而IFN-γ的表达可能与中药的抗病毒作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CLE(CLAVATA3/Embryo surrounding region-related)多肽对植物根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参CLE基因进行鉴定,对其基序进行了比对、偏好性分析,并采用全长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对人参CLE基序在根的生长发育功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人参基因组及转录组对应的蛋白库中鉴定出15种人参CLE多肽序列,对应21个基因,命名为PgCLE+数字,其中11种多肽序列为首次报道;多序列比对及偏好性分析表明,人参PgCLE与拟南芥CLE的同源多肽较为一致,但是部分人参CLE在第3位氨基酸上表现出了对A氨基酸的偏好性;系统进化树表明,PgCLE1、PgCLE3、PgCLE5、PgCLE6、PgCLE25a/b、PgCLE26、PgCLE27、PgCLE45a/b/c/d聚类在一起,PgCLE9、PgCLE12、PgCLE14a/b、PgCLE16、PgCLE20、PgCLE41、PgCLE44a/b聚类在一起,均同拟南芥对应的CLE亲缘关系较近;采用人参不定根系统研究发现,PgCLE9、PgCLE14、PgCLE16、PgCLE20...  相似文献   

15.
基于马铃薯熟性基因StCDF1的序列,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CRISPR/Cas9-StCDF1载体,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二倍体马铃薯遗传转化快速验证基因编辑载体的实验体系。结果表明,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过程中,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2mg·L^-1的抗生素特美汀,能有效抑制发根农杆菌且不影响发状根的生长。利用荧光检测可实现对转化再生的阳性发状根进行快速筛选。结合对阳性根中拟编辑靶标序列的测序分析,发现所筛选出的阳性发状根中出现多种缺失类型,证明所构建的基因编辑载体和荧光筛选方法的可靠性。进一步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马铃薯茎段,通过稳定的遗传转化最终获得1株StCDF1缺失5bp的杂合突变体。本研究在二倍体马铃薯中建立了快速验证基因编辑载体的方法,并获得了1株基因编辑植株,为后续研究StCDF1基因的调控网络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6.
人参根腐病是人参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菌的抑菌机理,本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和人参根腐病菌为材料,采用硫代巴比妥酸、考马斯亮蓝G-250等方法测定了抑菌机理数据。结果表明,经15μg/mL浓度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处理后,与对照相比,人参根腐病菌菌丝出现畸形、菌丝表面长出突起,菌丝顶端膨大;菌悬液中电导率和菌体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分别是对照组的4.24和42.0倍,且菌悬液的OD260值也从3.48增加到3.83。而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菌体可溶性蛋白含量、还原性糖含量、NAD-MDH活力和SDH活力与对照相比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97.7%、56.6%、97.5%和48.4%。本研究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SX-45提取物对人参根腐病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为人参病害新型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人参须为原料,通过浸提、调配等工艺制得人参饮料。结果表明,人参须浸提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60 min,料液比1∶20;人参饮料调配的最佳配方为浸提液20%,白砂糖10%,柠檬酸0.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饮料加工过程中人参单体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人参皂苷Rd变化较大,降低34.69%;人参皂苷Rb2和Rb3次之;Re和Rb1的含量变化较小,分别为6.21%和1.36%。  相似文献   

18.
有机溶剂盐溶液分离二醇型人参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分离二醇型人参皂苷最佳的有机溶剂及其用量。采用二醇型人参皂苷单体在有机溶剂CaCl2盐溶液中的不同溶解度进行萃取,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得出最优的有机溶剂及其用量。结果显示丙酮CaCl2盐溶液分离二醇型人参皂苷效果最佳。分离萃取二醇型人参皂苷最佳条件为皂苷(g):5% CaCl2(mL):丙酮(mL)=4:5:35。  相似文献   

19.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是满族重要的常用药物。400多年前,清太祖发明了红参炮制方法。红参保肝、抗氧化以及抗肿瘤作用均比人参要好。现代研究表明,人参炮制后其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产生了很多稀有的人参皂苷。随后,人参皂苷Rg3被成功地工业化生产,并研制成一类抗癌新药。人参开发利用的经验表明,通过对满族药物的不断挖掘,会有更多有价值的潜在药源化合物被发现,这对于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分子生药学作为一门新生交叉学科已在诸如药材基源鉴定、组织细胞培养、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等研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参等贵细药材研究当中作用突出。随着人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拓展,从分子水平阐述物质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在未来的人参研究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组培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人参代谢产物是如何产生的,其中的关键技术是什么,哪种诱导子可以使其化学成分积累升高,这些都为大规模获得活性物质积累了数据。此外,建立分子水平指纹图谱以判断人参参龄、辨别药材真伪;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态因子与人参的互作关系都是分子生药学在人参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本综述总结以上研究基础,并对未来分子生药学在人参的研究中的作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