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分空间结构会显著影响其林下幼树更新。为明确其影响林下幼树更新的关键因子,以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青冈栎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量幼树株数密度、树高、地径和冠幅,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指数以及聚集指数代表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林下幼树更新情况,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羊湖国有林场13块青冈栎林样地林下更新幼树有6种,分属于4科5属,分别是青冈栎、苦槠、多脉青冈、南酸枣、黄檀、马尾松,青冈栎在更新幼树中占明显优势,是优势树种,幼树重要值为63.09%。青冈栎林各林分空间结构指数与林下更新指数均大于0.5,关联度较高,综合所有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林下更新指数关联度的均值来看,对林下更新的影响由大到小为大小比数>开敞度>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对青冈栎林下更新影响最为显著。在促进青冈栎天然次生林林下更新时,应以调整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为主,综合考虑林木空间分布格局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2.
南洞庭湖湿地龙虎山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化洞庭湖湿地典型森林类型林分空间结构,充分发挥湿地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等多项功能,以南洞庭湖湿地龙虎山林场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依据现代森林生态和森林经理学原理,在现有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的树种隔离程度和林木大小分化程度,并提出应用角尺度和空间密度指数在分布角度和林木分布密度上分析林分空间分布格局的新方法,克服了传统研究中用角尺度不能确切反映树木个体之间距离的不足。结果表明:南洞庭湖龙虎山林场次生林林分1、2、3、4的混交度分别为0.29、0.43、0.46、0.16,属于弱度混交与中度混交的过渡类型,树种隔离程度不高,与多次人为干扰有关;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5、0.43、0.7、0.22,其先锋树种生长优势明显;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65、0.47、0.53、0.40,平均空间密度指数为0.65,其值分布在[0.485,0.806]的区间,总体分布格局呈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演替的趋势,接近于近自然的随机分布状况。龙虎山林场次生林群落林分空间结构是洞庭湖湿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恢复和近自然经营研究的较理想的森林群落。  相似文献   

3.
林分空间结构会显著影响其林下植被多样性,为明确其影响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以八大公山栎类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指数以及聚集指数代表林分空间结构,计算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Auclair Goff指数评价灌木物种多样性,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探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开敞度和林木聚集指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开敞度与Pielou指数、聚集指数与Auclair Goff指数表现出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随着开敞度的增大,Pielou指数增大,即林下灌木物种均匀度不断增加;随着八大公山栎类聚集指数增加,Auclair Goff指数增加,即林下灌木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不断增长。因此,以调整树种结构为主,综合研究调整林木空间的格局和分布,尤其在林木开敞度、聚集度方面能够起到提高八大公山栎类天然次生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演替规律,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大坡林场设立了面积为21.84 hm2(420 m×520 m)的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树种组成进行群落学统计,并用角尺度分析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样地共有活个体数32268株,不包括分枝的活个体数30310株,隶属于18科28属47种,北温带分布属占主体,属长白山植物区系。径级结构分析表明,胡桃楸、水曲柳、大果榆、春榆、色木槭、裂叶榆、白牛槭、红松等8个物种在样地内占有绝对优势,属于该群落的优势种。水曲柳、胡桃楸呈现近似正态分布,其余优势树种呈现倒"J"形或者"L"型分布,表明样地内树种更新良好。样地所有林木个体呈现聚集分布格局,不同树种以及不同树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格局分布有所不同,红松与胡桃楸所有个体为随机分布,其余优势树种为聚集分布;除了DBH10 cm的胡桃楸、色木槭以及DBH≤10 cm的红松为随机分布外,其余树种在各径阶均为聚集分布。从树种组成和分布格局可知,蛟河针阔混交林树种丰富、群落处于演替早期阶段,具有较高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5.
沈阳天柱山油松栎林群落结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虹  闫红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07-112
油松栎林群落是具有沈阳地域特色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城市园林在构建植物配置时,要遵循地带性植物群落结构的规律。因此,研究油松栎林群落的结构对城市园林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油松栎林群落的结构进行研究,得出对其产生影响的相关指标。沈阳天柱山油松栎林群落有种子植物122种,分属38科74属,通过对重要值大小的分析比较,得出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为油松、蒙古栎、辽东栎和花曲柳,灌木层的主要优势种为胡枝子、榛子、花木兰和接骨木;对油松栎林群落生活型进行分析,可知地面芽植物所占比例最多(38.12%),其余依次为高位芽植物(27.64%)、隐芽植物(22.87%)、1年生植物(8.1%)和地上芽植物(3.27%);油松栎林群落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3个基本层,其中灌木层的优势较差;油松栎林群落水平结构的特点是同类植物成片状均匀分布,各物种间混交性差,其中乔木层的平均郁闭度为0.75,灌木层的平均盖度为0.27,草本层的平均盖度为0.46。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的膏桐混交模式对病虫害的防控效果,通过对云南临沧地区膏桐林纯林及4种不同混交方式营造的混交林(膏桐-虾子花-坡柳-澳洲坚果-咖啡-牛肋巴-芒果-羊蹄夹星状混交;膏桐-澳洲坚果带状混交;膏桐-盾叶黄檀带状混交;膏桐-玉米带状混交)的比较研究,对病虫害的组成和结构进行野外系统调查。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种混交方式对膏桐林病虫特征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混交方式膏桐林有害生物的发生格局和生物群落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膏桐混交林共发现47种昆虫,病原种类33种,与单一种植膏桐林相比,混交种植膏桐林昆虫群落和病害病原菌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而优势度指数较低。不同混交方式膏桐林中昆虫群落和病害病原菌多样性指数值大小依次为:Ⅰ膏桐-虾子花-坡柳-澳洲坚果-咖啡-牛肋巴-芒果-羊蹄夹星状混交>Ⅱ膏桐-澳洲坚果带状混交>Ⅲ膏桐-盾叶黄檀带状混交>Ⅳ膏桐-玉米带状混交>Ⅴ纯林。Ⅰ系统中昆虫群落和病害病原菌的稳定性较好,为寻求建立持久有效的混交膏桐林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柴松(Pinus tabulaeformis f. shekannesis)群落优势种群的更新特点及其不同林型对优势种群更新机制的影响,笔者采用样方法调查了黄土高原柴松群落(柴松纯林及柴松-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混交林)内柴松及辽东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和幼苗数量,分析了种群及幼苗的更新动态、幼苗的死亡率和原因。结果表明:纯林和混交林内柴松以及纯林内辽东栎种群及幼苗大小结构整体上都呈反“J”字型,表明种群为增长型种群。而混交林内辽东栎为成熟性种群;混交林内的环境条件更适于柴松幼苗的初期生长,而柴松幼苗后期生长在纯林内较好。柴松幼苗密度在各群落类型中均低于辽东栎,且数量较少。根据幼苗的数量及生长趋势来看,柴松林下更适宜于辽东栎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小陇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群落的稳定性与动态,以及不同自然条件与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下小陇山锐齿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测度结果为:丰富度指数R为10.6,多样性指数H′为1.422,均匀度指数Jsw为0.545,优势度指数C为0.413;(2)群落内不同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森林群落中大小顺序多样性指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区域内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丰富度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反;(4)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长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的变化亦与之相反。本次调查为划定小陇山锐齿栎的保护区和进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与早期研究相比,以锐齿栎为建群种的群落处于稳定状态,验证了研究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成效性。关键词:锐齿栎林;物种多样性;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秦岭  相似文献   

9.
覃勇荣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79-184
植被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正常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植被凋落物的水分涵养能力,作者对桂西北典型石漠化地区宜州、环江、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通过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调查样地凋落物现存量、持水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等相关项目的分析测试及数据整理,得到不同植被凋落物的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最大持水率、土壤含水量的大小排序。凋落物现存量的排序为:青冈栎>杂木林>湿地松>单性木兰>枫香>湿地松+桉树混交林>桉树>青檀>吊丝竹> 檵木>杉木林>任豆>黄荆;最大持水量的排序为:青冈栎>杂木林>单性木兰>枫香>青檀>湿地松+桉树混交林>吊丝竹>湿地松>桉树> 檵木>杉木林>任豆> 黄荆;最大持水率的排序为:黄荆>杉木、任豆>青檀>枫香、单性木兰、吊丝竹>檵木>青冈栎>杂木林>湿地松+桉树混交林>桉树> 湿地松;土壤含水量的排序:任豆>吊丝竹>黄荆>青冈栎>青檀>杂木林>湿地松>湿地松+桉树混交林>檵木>单性木兰>枫香>桉树>杉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气候地理等因素,作者提出了一些提高土壤水分涵养的优化植被恢复模式, 为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3种共同危害沙棘的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棘是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林中的重要树种,陕西省吴起县人工种植的沙棘受到钻蛀害虫沙棘木蠹蛾、红缘天牛和食叶害虫栎黄枯叶蛾的共同危害。为研究3种害虫的危害特性,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受害程度沙棘纯林内沙棘木蠹蛾幼虫、红缘天牛幼虫及羽化孔、栎黄枯叶蛾茧的空间分布特性。通过全方向的变异函数曲线图分析得知,不同受害沙棘纯林中沙棘木蠹蛾幼虫、红缘天牛幼虫及羽化孔、栎黄枯叶蛾茧均呈聚集分布。其中,沙棘木蠹蛾幼虫、红缘天牛羽化孔的空间依赖范围在重度受害林分中为5.900和7.800 m,低于轻度受害林分的10.460和12.290 m,而局部空间连续性在重度受害林分中为63.7%和73.3%,高于轻度受害林分的51.0%和69.1%,其余虫态的空间依赖性和局部空间连续性在不同受害林分中近似。由空间分布图和相关性分析得出,栎黄枯叶蛾茧的分布具有边缘效应,与其余2种钻蛀性害虫的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红缘天牛幼虫的分布与红缘天牛羽化孔及沙棘木蠹蛾幼虫的分布无显著的相关性;沙棘木蠹蛾幼虫的分布与红缘天牛羽化孔的分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基于变异函数和相关性分析,笔者探讨了沙棘上栎黄枯叶蛾、红缘天牛及沙棘木蠹蛾三者之间的危害关系,明确了沙棘木蠹蛾与红缘天牛是偏利共存的关系,为实现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青海互助北山林场内典型纯林表层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差异,选取林区内山杨、云杉、青扦和白桦四种林分为研究对象,用铝盒与环刀在28 m×28 m树样方内沿对角线每隔10 m分别取林下土壤样本,采用PacBio平台的16S三代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16S rRNA的V1~V9区域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间除有机质外其他化学性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四种林分聚类后共得到2 531个OTU;细菌α多样性结果表明云杉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低于白桦、青扦、山杨;β多样性分析表明四种林分表层土壤细菌在结构组成上相对稳定且存在差异;四种林分表层土壤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属为不明酸杆菌(unidentified_Acidobacteria)。通过对本地区典型纯林表层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进行初步研究,可对青海互助森林土壤的组成以及树种改造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沈水湾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水湾公园内的20个样地为对象进行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样地内植物的组成、群落的层次结构特征和季相特征。结果表明,沈水湾公园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过于集中,相同物种规格相近;水平结构为片状组合,混交性较差;垂直结构为乔灌草3个层次,其中乔木层的优势最明显,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较差;季相上虽在栽植时考虑到了四季有景,但常绿树种的数量仍十分有限。通过沈阳地区最常见的自然植物群落--油松栎林的结构特征对沈水湾公园植物群落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林窗对子午岭天然辽东栎群落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给人工干扰天然林的更新提供科学依据,以子午岭地区天然辽东栎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林窗和林地样方各26块,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比分析辽东栎群落林窗和林地植物多样性特征差异,并研究林窗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天然辽东栎群落中,自然干扰形成的林窗平均面积为86.3 m2,以面积小于100 m2的中小林窗为主(占76.9%)。林窗形成方式多为干基折断。(2)林窗和非林窗植物多样性总体差异显著(P<0.05),林窗内植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略高。(3)不同大小的林窗表现为:乔灌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在75~100 m2面积的林窗内最大;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最大值出现在0~50 m2的林窗内,丰富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75~100 m2的林窗内。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关帝山文峪河上游支流河岸华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和落叶松云杉混交林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观测、样品采集、定点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类型河岸林各类凋落物现存量进行研究,了解华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和落叶松云杉混交林3种不同类型河岸林森林凋落量及组成成分,并对整个群落的凋落物分解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凋落物现存量以及森林凋落物现存量的不同组分数量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落叶松纯林的各类凋落物现存量以及凋落物总量最多,其次是落叶松云杉混交林,云杉纯林凋落物现存量最少,而落叶组分的量在3种不同林分类型中都占绝对优势;落叶松纯林的碎屑层平均厚度为5.7,云杉纯林为5.1,落叶松云杉混交林为6.3,混交林>落叶松纯林>云杉纯林。不同类型森林的凋落物现存量、不同季节凋落物现存量、不同树种组成凋落物现存量、不同生境下凋落物现存量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小五台森林群落特征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小五台森林群落的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分析比较了各个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表明:小五台山11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林下物种共有67种。其中,灌木19种,草本48种。灌木物种丰富度在各个群落中均小于草本层,尤其是落叶松林群落的差异更为显著;草本层以落叶松林、冷杉林为最大。物种多样性两种指数变化趋势相似,栎林、山杨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多样性指数较高,其他相对小些。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均匀度变化无规律。相似性上灌木层山杨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之间共有种最少,相似性最小;草本层相似性系数最大的是云杉桦木针阔混交林与白桦林、白桦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的内部特征问题,以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林管局下属6个林区的兴安落叶松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结构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群落群落结构简单,兴安落叶松单优种,伴生有较少白桦、山杨和樟子松;林分密度差异较大,最大达到了2040株/hm2,最小为340株/hm2。群落林分直径主要分布6~32 cm范围之内,绝大多数林木直径均处于小径级范围内,说明各林场林分均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时期。兴安落叶松群落种群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呈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而聚集分布型居多。  相似文献   

17.
天然次生林科学经营已成为我国森林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而群落结构特征是次生林科学经营与保护的重要依据。笔者以庐山常绿阔叶林中的典型石栎次生林为对象,按照网格法建立100 m×100 m的大样地,对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石栎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指数及其尺度效应。结果表明:样地中共有木本植物162种,其中乔木层(胸径≥1 cm)104种,共5101棵;群落按重要值排序前3种植物依次为石栎、山苍子和檵木,按照相对优势度排序前3种分别为石栎、檵木和甜槠,依次占36.1%、14.3%和9.2%;庐山石栎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尺度依赖性,随样方尺度面积的增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先明显增加后趋于稳定值,Evenness均匀性指数则呈先减少后趋于稳定,Simpson’s-Dominance则出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少;当样地面积达4900 m2时,石栎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而灌木层出现稳定值的尺度面积约2500 m2。研究结果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调查、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光皮桦天然次生林分抚育经营管理技术薄弱、林分生产力低的问题,开展光皮桦天然次生林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试验,旨在掌握抚育间伐对其生长的影响。在光皮桦天然次生林内,设置0%(CK)、10%、20%和30% 4个间伐强度,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等林分生长及直径分布特征、空间优势度等林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间伐强度≤30%时,光皮桦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与蓄积的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其中30%强度间伐对林分生长最显著,分别高于CK林分133.0%、67.6%、67.3%、89.5%。(2)间伐有利于林木向大径级发展,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胸径在4~10 cm的林木所占比例低于CK林分2.46、8.19、13.69个百分点;间伐显著改善林分空间优势度,其中,30%间伐强度最高为0.366。在光皮桦次生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基于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生长,对平均年龄为13年、林木密度为2500~2900株/hm2的光皮桦次生林林分建议采用30%间伐强度。  相似文献   

19.
樟树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用材树种和绿化树种,目前营造的樟树人工林普遍存在林分生长参差不齐、生长较慢、出材率不高等问题。改善樟树人工林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培育樟树大径材已经成为目前樟树人工林培育和改造的主要任务。以16年生的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建立9个20 m×30 m的固定样地,按照样地内立木总株数开展强度间伐(间伐40%)、轻度间伐(间伐20%)和对照组(不间伐)3组间伐试验,伐取解析木分析樟树人工林生长过程,探讨间伐前后樟树林分径级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轻度间伐与强度间伐的试验样地,间伐生长2年后年,平均单株胸径年增长量分别为1.18 cm、1.42 cm,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间伐前;间伐后各试验样地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年增量均为0.5 m左右,但冠幅生长则显示出显著差异,强度间伐样地的单株平均冠幅达3.8 m,高出对照组31%。(2)分析3组样地的林分径级结构发现,样地内的被压木生长势明显不足,大约有25%的下层林分(胸径小于12 cm)胸径基本没有增长;而强度间伐样地胸径20 cm以上的林木数量大幅度增加,达到了420株/hm2,样地内占比4...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为地域林业发展树种规划提供技术依据,该研究以中亚高山区五台山林区内五种不同类型林分为试材,调查分析了不同林分的枯落物及其持水量,比较了不同林分类型的涵养水源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地表枯枝落叶层厚度不同,每公顷累积量为20~50t;同时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功能也不一样,混交林持水量最高,达559t/hm2,落叶松林次之,为359t/hm2,最低的是灌木林,为339t/hm2。总体来说,各林分的平均持水量是荒草坡的280倍。林地土壤的涵养水源效益比荒草坡高277.28%~173.67%,其中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最高,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林次之,灌木林最低。因此,在五台山林区适度发展针阔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涵养水源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