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817的丰产稳产性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多年多点产量联合方差分析、高稳系数法和环境指数法3种方法分析油研817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油研817新品种在长江上游生态区的产量和HSC值高于对照品种和其他同步试验品种;两年的回归系数(b)与对照相当(1年b>1、1年b<1),适应度高于对照.结论:油研817的丰产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在有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增产潜力,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稳产性好,适宜在长江上游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2017年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区域试验、2017—2018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统计汇总的数据,通过分析产量、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适应性参数、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产量影响的通径系数,对小麦品种鲁原118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作用大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鲁原118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值(HSC_i)分析结果表明鲁原118具备良好的稳产性;增产点率和品种离优度值(P_i)分析结果显示鲁原118在不同生态区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见鲁原118是一个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在生产中要协调好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适宜的有效穗数基础上,争粒数、促粒重,最大程度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正确地评价国审大豆新品种商豆1310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6年国家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产量比较、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商豆1310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商豆1310是一个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应在大豆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冠麦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本研究结合2016-2017年度和2017-2018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8-2019年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汇总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适应度等方法对冠麦2号的丰产稳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麦2号在3个年度的审定试验中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适应度分别为86.4%、100.0%和100.0%,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本研究能够为冠麦2号在黄淮南片麦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采用"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RCT2000)"软件对2015年天津市夏播大豆区域试验的试验精确度,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中天大地试点外,各试验点的参试品种(系)产量误差变异系数CV(%)、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0.05和遗传变异系数GCV(%)均符合试验要求。中作J11010丰产性较好,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11.16%;中黄13(CK)稳产性较好;中作J11010、山宁21、中黄312适应性相对较好(适应度60%)。  相似文献   

6.
结合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数据,利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法等对驻麦328的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及品质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中,驻麦328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丰产性;驻麦328产量的高稳系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偃展4110,显示出较好的稳产性;驻麦328在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及2016—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中的适应度分别为100.0%、95.5%、100.0%,显示出较好的适应性;驻麦328对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较强,可作为绿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驻麦328为中筋小麦品种,适用于面条、馒头、包子等传统面制食品的制作。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国审大豆新品种‘周豆23号’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2—2013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分析‘周豆23号’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周豆23号’是一个产量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好,适应范围广的品种,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国审大豆新品种‘周豆23 号’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12—2013 年国家黄淮海大豆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分析‘周豆23 号’大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周豆23 号’是一个产量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均好,适应范围广的品种,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7~2002年对吉林省审(认)定(不包括引种)的9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1.07%,脂肪含量为19.94%。其中,普通高产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9%,脂肪含量为19.96%;高蛋白大豆品种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4.99%;高油大豆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2.37%。全省仍然缺少蛋白质含量达46%以上和脂肪含量达23%以上的优质大豆新品种。含有十胜长叶大豆种质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分别占我省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总数的61.5%和53.3%。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变异系数法和高稳系数法对云南省区试的7个云瑞系列甘蔗新品种(系)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瑞10-476在2种分析方法中表现较好,蔗茎产量达117.76 t·hm~(-2),较新台糖22号(CK)增产16.86%,差异达显著水平;产糖量最高,达13.23 t·hm~(-2),较CK增产47.1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有效茎数、平均产量、适应度、高稳系数均最高,蔗糖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是一个适应性较广的丰产稳产新品种(系)。云瑞11-450的锤度最高,有效茎数适中,产量略低于CK,产糖量为10.26 t·hm~(-2),较CK增产14.12%,高稳系数位居第二,变异系数低于CK,是一个高糖中产适应性良好的甘蔗新品种(系)。云瑞10-237、云瑞10-328、云瑞10-278、云瑞10-187、云瑞10-295蔗茎产量的高稳系数均超过CK,糖产量的高稳系数均大于64%,适合作高产中糖品系利用。  相似文献   

11.
早熟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2区域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早熟高油大豆品种合丰42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积温区内该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及产量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适宜积温区内具有较高的产量,在本积温区内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变异系数分析表明,在本积温区内高油品种合丰42的脂肪含量及产量最稳定,其次为适宜积温区,而不同积温区内稳定性最差.通过稳定性分析表明,蛋白质的稳定性最好,其次为脂肪,产量的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2.
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13个大豆品种在甘肃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产量鉴定并分析其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不同生态区产量及适应性表现各异。其中陇中黄601平均单株荚数60.7个、单株粒数126.9个、单株粒重30.55 g、百粒重24.07 g,中作071平均单株荚数67.1个,单株粒数162.3个、单株粒重30.16 g、百粒重18.59 g,2个品种具有协调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陇中黄601产量达到3 261.1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16.70%,互作效应值0.864 4,互作方差0.271,互作变异系数8.86%;中作071产量为3 033.33 kg/hm2,增产8.55%,互作效应值0.450 3,互作方差0.009,互作变异系数1.77%。2个品种均表现出较高的丰产和稳产能力,在不同生态区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可在甘肃省中东部旱地和河西灌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高油大豆是指脂肪含量在21%以上,干基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主要用于榨油的大豆,吉林省是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东北大豆产区,同时也是我国高油大豆的生态适宜区,且全部为非转基因大豆,绿色无污染。吉林省种植大豆历史悠久,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其中中部平原是高油大豆的最适宜生态区。  相似文献   

14.
正齐农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于2005年以合03-149为母本,丰豆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油抗线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广,稳产丰产性好,2年区域试验11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 622.6kg·hm-2,较对照品种嫩丰18增产13.4%,一年生产试验,6点次试验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 627.6kg·hm-2,较对照品种嫩丰18增产13.4%;蛋白质含量为39.02%,脂肪含量为21.61%,中抗SCN3,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9d左右,需≥10℃活动积温  相似文献   

15.
沧豆13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2006年以沧豆4号为母本、中作00-484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豆20180003。2015~2016年河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为3 198.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号增产3.5%。2017年河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201.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4.2%。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倒伏、抗病、高产、稳产等特性,蛋白质含量41.19%,脂肪含量20.92%,生育期107 d,最佳播种密度19.5万~24.0万株/hm~2。沧豆13生育期适中,丰产稳产性好,落叶性好,抗倒伏,抗病,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述大豆新品种蒙01-38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要点。[方法]蒙01-38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以合豆3号为母本,阜902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描述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2010~2011年蒙01-38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 668.8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3.32%,表现丰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99 d,株高66 cm,单株有效荚数30.9个,单株粒数65.7粒,百粒重20.1 g,子粒蛋白质含量43.86%,脂肪含量21.17%,蛋脂合计65.03%。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30.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蒙01-38是丰产、稳产、优质、抗病、抗倒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作早中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52-53
郑59×中黄13杂交选育的濉科12,2010—2011年参加省区试,产量2 743.6 kg/hm2,比中黄13(CK)增产6.67%;2012年参加省生产试验,产量2 935.2 kg/hm2,比中黄13(CK)增产8.30%。籽粒蛋白质含量42.32%,粗脂肪20.52%,属高油大豆。中抗SC3,生育期103 d。通过省审(皖豆2013004),适宜沿淮淮北地区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8.
1 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情况 1.1 品质分析 疆丰21-1778是北安华疆种业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03年化验,脂肪含量22.15%,蛋白质含量39.47%;2004年化验脂肪含量23.69%,蛋白质含量35.7%,属高油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9.
结荚期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荚期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为大豆主产区高油和高蛋白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34"和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2"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荚期不同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结荚期光照时间对高油和高蛋白大豆的产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结荚期光照时间的缩短,高油和高蛋白大豆产量明显降低,且高蛋白品种"东农42"的产量降低幅度大于高油品种"东农434"。适当缩短光照时间可提高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结论】缩短结荚期光照时间对2个大豆品种产量的影响较明显,但对大豆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是利用淮89-15为母本,菏84-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单籽传法育成的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丰产性、稳产性好,产量水平2700 ̄3000kg/hm2。株型紧凑,叶片上部披针形,有利于通风透光。品质优良,突出表现在脂肪含量高,超过22%。抗倒伏,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应性较广,适宜在山东西南部、河南南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