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异恶唑草酮的环境安全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异恶唑草酮在不同环境介质(空气、水和土壤表面)的挥发特性,在不同质地土壤(潮土、水稻土、黑土和红壤土)的吸附特性,和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异恶唑草酮在潮土、水稻土、黑土和红壤土中的吸附均符合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方程,吸附常数值分别为0.640 6、1.376 2、0.816 9和1.289 5,在土壤中属于难吸附农药。异恶唑草酮在湖泊(杭州西湖)水-沉积物系统和河流(杭州运河)水-沉积物系统中的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3.7 h和75.3 h,厌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2.3 h和43.0 h,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属于易降解农药。在20~25 ℃、气体流速为500 mL·min-1的条件下,异恶唑草酮在空气、水和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均小于1%,属于难挥发性农药。试验结果表明,异恶唑草酮在空气、水和土壤表面难挥发,在土壤中难吸附,在水-沉积物系统中降解快,环境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价吡唑草胺的环境风险,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研究了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光解、挥发、吸附、移动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光解、挥发不是吡唑草胺在土表降解的主要因素;吡唑草胺在土壤中具中等移动或可移动特性,难被土壤吸附;吡唑草胺在土壤中的降解受土壤类型以及环境条件(好氧、积水厌氧)的影响,其降解半衰期为4~96 d。由于吡唑草胺在粘土中移动性较强、降解半衰期较长,因此当在该种土壤上使用吡唑草胺时,可能会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3.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以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和东北黑土为代表性土壤,研究了噻虫啉等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特性,并利用GUS(Ground Ubiquity Score)指数分析了其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3种土壤中均较易降解,降解半衰期在5~31d之间,属于易降解农药,降解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农药本身性质有关。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与东北黑土中的吸附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在0.30~14.70之间,KOC在42.8~1750.9之间,属难吸附农药。吸附性强弱与农药本身溶解性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水溶性越强吸附越弱,有机质含量越高,吸附性越强。3种烟碱类杀虫剂在太湖水稻土中的GUS值均小于1.8,而在江西红壤中,其GUS值均大于1.8,这3种杀虫剂在江西红壤中均有一定的淋溶性,对地下水均有一定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双氟磺草胺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双氟磺草胺在小麦上的残留特性和使用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研究了双氟磺草胺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小麦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5.8 d,药后14 d消解82%以上。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5.5~9.6 d,药后21 d消解80%以上。10%双氟磺草胺可湿性粉剂4.5、6.75 g a.i./hm2,施药1次,收获期采收的小麦籽粒中双氟磺草胺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MRL)。10%双氟磺草胺可湿性粉剂按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收获期采收的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典型土壤中除草剂甲基磺草酮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环境介质中农药的迁移、转化与降解行为已成为环境科学的重要议题。以除草剂甲基磺草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甲基磺草酮在3种典型土壤中的室内模拟降解试验和自然光照降解研究,以灭菌土壤为对照,详细分析了甲基磺草酮在土壤中降解和大自然光照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甲基磺草酮在3种供试土壤中的光照降解速率依次为宜兴水稻土淮南水稻土盐城盐碱土,其不灭菌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16、27.73、34.68 d,灭菌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8.51、86.64、138.63 d,光照半衰期为8.56、18.73、25.67 d,所有降解均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与灭菌对比,非灭菌土壤明显具有较快的降解速率,说明土壤中微生物是甲基磺草酮降解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自然光照对甲基磺草酮的降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理化性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最终影响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  相似文献   

6.
应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除草剂胺苯磺隆在6种土壤中的吸附以及pH对胺苯磺隆在土壤上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对胺苯磺隆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不同,胺苯磺隆的吸附量也不同,其大小顺序为红壤>潜山水稻土>宣城水稻土>黄褐土>黄潮土>砂姜黑土;胺苯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很好地满足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常数Kf与土壤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胺苯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自由能为12.12 ̄14.02 kJ.mol-1,属物理吸附。土壤对农药的吸附是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可作为评价该除草剂能否造成对环境和地下水污染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氨唑草酮的环境安全性,参照国家标准GB/T 31270-2014的要求,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氨唑草酮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H值缓冲溶液中的水解特性、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挥发特性,以及在2种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氨唑草酮在25 ℃时,在pH值为4或7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均长于365 d,在pH值为9的缓冲液中水解半衰期为90.0 d,属于难水解至中等水解农药。在20~25 ℃、气体流速500 mL·min-1的条件下,氨唑草酮在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挥发率均小于1%,属于难挥发农药。氨唑草酮在湖泊(杭州西湖)水-沉积物系统和河流(京杭大运河)水-沉积物系统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08 d和630 d,厌氧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48 d和990 d,在水-沉积物系统中属于难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虱螨脲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移动特性.结果表明:25℃下,虱螨脲在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01 d,属于中等降解农药;在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4.5 d和55.5 d,属于较易降解农药.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虱螨脲降解速率的主要因素;3种土壤对虱螨脲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对虱螨脲的吸附性越强;3种土壤对虱螨脲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kJ·mol-1,属于物理吸附;虱螨脲在土壤中不易移动,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建立了土壤中硫氟磺酰胺残留的测定方法,并对广西北流红火蚁防治区不同生境类型土壤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硫氟磺酰胺在土壤中的消解较快,30d后在草坪、荒地和农田土壤中的消解率都超过了75%。其中硫氟磺酰胺在草坪红壤中的消解最快,其次为荒地砂土和农田水稻土,其半衰期分别为7.8d、8.2d和9.6d。根据国内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划分标准,硫氟磺酰胺属于易降解类农药。  相似文献   

10.
灭多威在土壤中的吸附、移动及降解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灭多威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吸附、移动及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灭多威在粉土、壤土和粘土中的土壤吸附常数Kd分别为1.08,5.43和11.56,属土壤较难吸附至难吸附的农药;在粉土、壤土和粘土中移动性分别表现为中等移动、可移动和极易移动;在粉土、壤土和粘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6.9,32.8,15.1 d,属于土壤易降解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1.
2,4-D的水解、光解及在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2,4-D在环境中的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2,4-D在水体中光解、水解及其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特性,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评价。[结果]在常温(25℃)下,2,4-D在pH 5和9时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17.5和79.7 d,较易水解;在pH 7时的水解半衰期为138.6 d,具有中等程度的水解特性。在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其光解半衰期仅为4.63 h,较易光解。常温(25℃)下,2,4-D在江西红壤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6.6和53.3 d,易于土壤降解;而在太湖水稻土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0.2 d,易于土壤快速降解。[结论]2,4-D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水体和土壤环境存在一定的风险,应严格掌握其使用量和使用时期,加强对2,4-D在环境中的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2.
采用HPLC在室内条件下对红黄泥、潮沙泥和紫泥田3种不同类型水稻土中双草醚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双草醚在3种水稻土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0e-kt。未灭菌土壤中双草醚的平均降解半衰期分别为9.02、19.52、26.91d。分析认为,土壤微生物和pH值是影响双草醚降解的主要因素。土壤灭菌处理大大降低了双草醚的降解速率,且灭菌土中双草醚的滞留性还受农药浓度的影响,处理浓度高则半衰期长。  相似文献   

13.
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规定,研究了毒死蜱在土壤中的主要环境行为——吸附性、移动性、挥发性及降解的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具有较强的吸持毒死蜱农药的能力,吸附常数(Kd)为:壤土213.51,粘土182.82和砂土157.01;毒死蜱属于在壤土、砂土中不易移动,在粘土中不移动的农药品种;毒死蜱在壤土和粘土属难挥发,在砂土属中挥发;毒死蜱在壤土、粘土和砂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3.9d、12.6d和9.8d,属于易土壤降解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4.
哒螨灵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移动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哒螨灵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吸附和移动特性.结果表明,25℃下,哒螨灵在汀两红壤、河南二合土和东北黑土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1.0、55.9和72.2 d,属于易降解农药,其降解速率依次为江西红壤>河南二合土>东北黑土.酸性条件有利于哒螨灵的降解,土壤pH值对哒螨灵降解的影响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大.3种土壤对哒螨灵农药的吸附均较好地符合Freundich方程,吸附系数kd值分别为3.35×103、6.17×103和8.48×103,具有极强的吸附性,且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对哒螨灵的吸附性越强.土壤对哒螨灵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均小于40 kJ·mol-1,属于物理吸附.哒螨灵在土壤中不易移动,3种土壤薄层移动试验的Rf,值均仪为0.05,正常条件下不会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酰胺类除草剂异丙草胺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C0e-kt。异丙草胺在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37~2.33d,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19.00~21.20d。该药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在大豆生长期喷施一次,按推荐剂量2100mL·hm-2和二倍剂量4200mL·hm-2施用72%异丙草胺乳油。在收获期植株和籽粒中均未检出,在土壤中降解大于90%,表明异丙草胺在植株体内的降解速度较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快。在大豆田使用72%异丙草胺乳油除草剂时,建议按推荐剂量2100mL·hm-2施药一次,大豆上最大残留限量值MRL暂定为0.1mg·kg-1。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烯效唑在在环境中的降解特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测定了烯效唑在水体中光解、水解及其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常温(25℃)下,烯效唑在pH值分别为5.0、7.0和9.0 3种缓冲溶液中的210d内未发生显著的水解作用,其水解半衰期均大于1 a,属难水解性化合物;在人工光源氙灯条件下,该农药的光解半衰期仅为2.07 h,这说明烯效唑较易光解;烯效唑在江西红壤、河南二合土与东北黑土中的降解较慢,降解半衰期均大于3个月.烯效唑在土壤中较难降解.综上所述,烯效唑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尤其在避光条件难以降解.因此应严格掌握其使用量和使用时期:同时建议加强对烯效唑残留的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三唑磷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与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三唑磷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吸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该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性。结果表明,三唑磷在江西红壤、河南二合土和东北黑土等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8.3、3.75和3.28d,降解速率依次为东北黑土>河南二合土>江西红壤,均具易降解性。3种土壤对三唑磷的吸附常数Kf分别为10.0、2.17、6.70,河南二合土对三唑磷的吸附性最弱。对于三唑磷农药,影响土壤吸附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质地,其次为土壤有机质,此外,水溶解度也是重要因素。综合考虑农药水溶解度、土壤降解与土壤吸附特性,正常施用,三唑磷母体进入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8.
黄安太  车军  赵科华  石峰  赖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69-10770
采用HPLC法研究了咪草烟在不同土壤和不同自然水体中光化学降解动态。研究表明,在高压汞灯照射下,不同土壤中咪草烟的光解半衰期是砂姜黑土<黄潮土<黄褐土<砖红壤<红壤,半衰期分别为45.015、5.01、61.349、9.01和106.63 min;不同水体中咪草烟光解半衰期是湖水<井水<水库水<三蒸水<稻田水,半衰期分别为35.73、43.054、6.521、21.60和150.67 min。说明pH值、有机质及环境中的其他物质等环境条件对咪草烟降解速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动态以及不同因子对其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解动态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八氯二丙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光解速率为红壤>潮土>水稻土,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1.44、14.00h和20.63h。八氯二丙醚在中性土壤中光解速率最快,在偏酸或偏碱性土壤中光解半衰期均明显延长。土壤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干燥土壤(含水量为2%)中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半衰期是潮湿土壤的1.3~2.6倍。当土壤中八氯二丙醚添加浓度为0.2~10mg·kg-1时,其光解速率与添加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添加剂量的催化剂TiO2对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均表现出明显的光敏化作用,光解速率常数提高1.6~2.4倍。研究结果将为明确八氯二丙醚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相色谱仪建立了土壤中乙羧氟草醚残留量的分析检测方法,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其在河南潮土、吉林黑土、江西红壤中的降解动态,为其环境和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土壤中的乙羧氟草醚残留物用丙酮-乙酸乙酯(1∶2,V/V)混合液提取,经弗罗里硅土SPE柱净化,浓缩后用气相色谱仪(带63Ni-ECD)进行检测;当添加浓度为0.01、0.05、0.5mg.kg-1时,添加回收率为86.9%~98.3%,标准偏差为1.50%~9.99%,最低检出量为1×10-12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kg-1。②乙羧氟草醚在3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降解速率大小依次为河南潮土>吉林黑土>江西红壤,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9.92×10-2、6.42×10-2和2.89×10-2,降解半衰期分别为7.0、10.8和24.0h,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土壤pH值对乙羧氟草醚的降解有显著影响,乙羧氟草醚在碱性土壤中降解较快,在酸性土壤中降解较慢。根据国内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性划分标准,乙羧氟草醚为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