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索EMS对离体培养的甘蔗茎尖进行化学诱变的合适浓度和时间组合,以‘新台糖22’和‘粤糖93-159’甘蔗茎尖分生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24、48、72μmol/L)、不同时间(2、4 h)诱变处理对茎尖分生组织的成活率、鲜重增重量、分化率及分化成苗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变处理后2个基因型的甘蔗茎尖分生组织成活率、每克鲜重增重量、分化率以及成苗的数量和质量都随着EMS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个基因型甘蔗茎尖经诱变处理后半分化EMS浓度均小于半致死浓度。综合成活和分化情况,适合‘新台糖22’茎尖分生组织的EMS诱变处理为48μmol/L处理2 h或24μmol/L处理4 h;适合‘粤糖93-159’茎尖分生组织的EMS诱变处理为72μmol/L处理2 h或48μmol/L处理4 h。  相似文献   

2.
适于基因枪转化的棉花茎尖培养及筛选体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将棉花种仁无菌培养40~60h,制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在无激素MSB培养基上,直接再生完整植株。植株再生率与品种基因型差异较小,与再生培养基的成分相关。棉花茎尖分生组织制备的优劣与基因枪转化率密切相关。筛选培养过程中,卡那霉素的起始时间和浓度梯度等因素对转化率有直接影响。还描述了非转化植株的表现,探讨了抗生素最高筛选压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缕草属草坪草为禾本科画眉草亚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区域性分布的物种。中国结缕草属草坪草结缕草有六个草种,即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高丽结缕草(Zoysia koreana)、长穗结缕草(Zoysia macrostachya)、沟叶结缕草(Zoysia mtrella)和细叶结缕草(Zoysiatenuifolia),通常人们说的结缕草指日本结缕草和中华结缕草。 结缕草作为草坪用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的地方至今仍保存有100年前建植的结缕草草坪。结缕草用途较广可用作牧草,草坪草、固土护坡草以及防沙治沙的生态复垦等用草。作为牧草,结  相似文献   

4.
以农大KB18的茎尖分生组织为受体材料,利用基因枪轰击法将植酸酶基因(PhyA)导入棉花茎尖分生组织,经过再生、筛选、分子检测等过程获得若干转基因植株。通过研究碳源、外源激素、活性炭、轰击距离和轰击次数以及茎尖的恢复培养与抗性筛选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棉花基因枪茎尖转化体系。结果表明,植株再生率与再生培养基的成分,如激素的有无、活性炭的含量和碳源等有关,轰击距离以及筛选程序中卡那霉素的起始筛选时间、筛选浓度和浓度梯度等因素对转化周期和转化率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结缕草草坪的建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为暖地型草坪革,目前有日本结缕草、高丽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即马尼拉草)、细叶结缕草(即天鹅绒草)、中华结缕草和长穗结缕草。结缕草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野牛草和草地早熟禾,居第三位。建植结缕草草坪既可用种子直播,也可采用营养体繁殖。一.种子建植法从5~9月均可播种,但早春播种时要覆膜保温,播种太晚不利于幼苗发育。一般采用条  相似文献   

6.
超低温保存法去除马铃薯X病毒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毒病严重危害马铃薯生产,是造成马铃薯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PVX和PSTVd属于危害马铃薯最主要的病毒。本文尝试用超低温保存法和常规方法(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温热疗法以及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来去除马铃薯试管苗中的PSTVd和PVX。结果显示马铃薯茎尖经过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3.64%和72.04%,高于茎尖分生组织培养(46.67%和31.49%)、温热疗法(72.22%和44.44%)以及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50.54%和30.38%)。4种方法都可以去除PVX,其中超低温保存法的脱毒率最高,为59.13%,温热疗法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为56.02%,温热疗法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较低,为42.61%和35.83%。但是4种方法都未能有效地去除PSTVd类病毒,只能通过严格检疫来控制。  相似文献   

7.
曹士亮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130-135
玉米再生体系的优化及对筛选物敏感性的研究是玉米遗传转化的基础,为了明确玉米茎尖再生条件及其对筛选物的敏感性,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郑58和K10为试材,对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茎尖分生组织对4种筛选抗生素、一种抑菌抗生素和一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玉米茎尖丛生芽诱导需要细胞分裂素的参与,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1.0mg/L2,4-D+2.0mg/L6-BA时具有相对较高的丛生芽诱导率,自交系K10的分化速度要快于郑58。茎尖分生组织对筛选物的敏感性顺序依次是遗传霉素G418>巴龙霉素Par>卡那霉素(Kan)>新霉素(Neo)。在4种筛选抗生素中,遗传霉素和巴龙霉素比较适合茎尖转化体系的筛选,遗传霉素的适宜浓度为15~30mg/L,巴龙霉素Par的浓度为30~50mg/L,抑菌抗生素头孢霉素(Cef)的适宜浓度为400~600mg/L,除草剂PPT筛选的适宜浓度为1~3mg/L。  相似文献   

8.
内源CTK和IAA平衡对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稻抽穗期分蘖休眠与萌发转换过程中CTK和IAA含量及CTK/IAA值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平衡对水稻分蘖的调控作用。采用外施6-BA打破分蘖芽休眠和去穗后外施IAA抑制分蘖芽萌发两种处理,创建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材料,测定伸长节和伸长节分蘖芽中CTK和IAA的含量。6-BA处理打破了分蘖芽的休眠,显著提高了倒二节和倒二芽中CTK含量,降低了倒二节中IAA含量,对倒二芽中IAA含量影响不大,显著提高了节、芽中CTK/IAA值。去穗后外施IAA逆转了去穗对节、芽CTK含量提高效果,CTK含量维持在较低值,显著提高了倒二节中IAA含量,对倒二芽中IAA含量无显著影响,显著降低了节、芽中CTK/IAA值。CTK和IAA共同调控分蘖发生,较高的CTK/IAA值利于分蘖芽萌发,较低的CTK/IAA值使其休眠,节中CTK/IAA值在2.6~2.8,芽中CTK/IAA值在4.8~5.0,可作为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临界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嘌呤(6 BA)和不同种类的生长素(NAA、IAA、GA3)作为仁怀引进甘薯品种的茎尖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茎尖先培养在MS 6-BA0.5 IAA 0.1上10~15 d,再转入MS IBA 0.5 GA30.5上进行二次诱导培养,茎尖诱导成苗的效果最佳,成苗率为52.8%左右;而茎尖先在MS 6-BA 1 IAA 0.1 GA30.5上培养相同时间,再转入MS IBA 0.5 GA30.5培养,可显著缩短成苗时间。  相似文献   

10.
根据转录组数据库,通过同源克隆获得结缕草ZjSPL4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该基因具有SBP基因家族保守域。ZjSPL4编码的蛋白分子量为36.381 63 k D,理论等电点(pI)为8.79,总平均亲水性为-0.707,属于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ZjSPL4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Cc)、α螺旋(Hh)构成。ZjSPL4蛋白与其他植物的SBP蛋白总体相似度为53.71%,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ZjSPL4与谷子和二穗短柄草中的SPL基因亲缘关系较近。ZjSPL4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同时日本结缕草ZjSPL4基因受到GA、ABA、蔗糖、低温的诱导,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结缕草花芽分化以及抗逆反应等过程。因此,克隆分析结缕草ZjSPL4基因可为结缕草花芽分化与抗性机制研究以及分子育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打顶对棉花赘芽生长的影响及其激素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赘芽生长势强的冀151和269系及赘芽生长势弱的冀棉169和182系作为材料,观察打顶(D)、打顶+顶施IAA(D+T)和打顶+果枝顶芽施用IAA(D+F)处理下赘芽的生长势以及内源Z+ZR与IA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棉花上部赘芽在打顶20 d后显著伸长,内源Z+ZR水平在打顶6 h后也明显提高,IAA水平显著下降;而D+T和D+F处理的棉花上部赘芽的伸长及内源Z+ZR水平的提高幅度均明显低于D处理,IAA含量则无显著变化。表明棉花茎节处合成的CTK促进赘芽生长,其水平受茎中由上而下IAA流的控制。棉花赘芽的生长既受主茎中IAA流调控,也受果枝中IAA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摘 要:以大穗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和日本结缕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盐浓度处理40天时对三种结缕草K+、N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增加,三种结缕草叶片中的K+ 含量相对变化较小,含量均较高;而Na+含量的相对变化较大,当盐浓度为0.8%时,大穗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和日本结缕草的Na+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26%、336%和462%,三者差异显著;随盐浓度增加,三种结缕草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逐渐增加,但大穗结缕草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值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内K+/Na+与质膜透性之间存在负相关,与丙二醛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质膜透性与丙二醛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温度与光照对昆明常见的草坪草种子发芽的影响,以细叶结缕草、沟叶结缕草、匍匐翦股颖、细弱翦股颖、草地早熟禾、结缕草、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狗牙根等10种草坪草种子为材料,采用恒温(25℃),快速变温(光照2h20℃,8h30℃;黑暗12h20℃,2h30℃),缓慢变温(光照10h30℃,黑暗14h20℃)3种控温方式对草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叶结缕草、沟叶结缕草、黑麦草和高羊茅在3种控温条件下发芽势和发芽率都高于92%,种子活力高、出苗迅速、发芽能力强,发芽过程中温度变化对该4种草种不构成直接影响;匍匐翦股颖、细弱翦股颖、狗牙根和结缕草适合在缓慢变温条件下发芽;草地早熟禾适宜在快速变温条件下发芽;紫羊茅适宜在恒温条件和缓慢变温条件下发芽,在2种温度条件下,草种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适合草种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日本结缕草抗逆机制,本研究以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转录组的数据为基础,克隆得到ZjLEA3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555 bp,编码184个氨基酸。ZjLEA3基因包含LEA基因族保守区域,与其他植物LEA基因相似度在65.79%以上。软件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小分子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ZjLEA3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是受到了高温、高盐、PEG的诱导,由此推断ZjLEA3可能参与非生物胁迫的防御。本试验克隆并分析ZjLEA3基因是为日本结缕草抗逆机理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植物进化出复杂而精准的信号网络以调控寄主细胞响应病原菌侵染。为探究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基于立枯丝核菌侵染结缕草的Zoysia·Unigene库与差异表达基因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主要生物代谢过程并筛选出结缕草与立枯丝核菌互作的分子过程,发现Ca2+调节与磷酸化两条路径与结缕草响应立枯丝核菌密切相关,且侵染24 h是互作的重要时间节点。本研究揭示结缕草与立枯丝核菌互作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草坪草在抗褐斑病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世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1):144-148
为研究油棕抗寒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人工设置温度梯度,模拟Logistic方程,求取低温半致死温度,鉴定抗寒性,采用ELISA技术测定自然降温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1℃(T1)、-0.92℃(T2)、-2.89℃(T3)、2.18℃(M1),抗寒能力为T1>T3>T2>M1。自然降温过程中,从26℃降到18℃,IAA、GA、CTK、ABA含量基本不变,低于18℃后,IAA、ABA含量显著增加,GA含量稍有增加,CTK含量降低,ETH含量则变化不规律;ABA/CTK比值升高,ABA/IAA、GA/IAA、CTK/IAA、ETH/IAA比值先升高后降低。抗寒性高的品种,IAA、ABA含量高,IAA/ABA、IAA/ETH、GA/ETH、CTK/ETH、ABA/ETH比值高,表明油棕叶片IAA和ABA含量的增加利于提高抗寒力。  相似文献   

17.
结缕草种子打破休眠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赵昕  李玉霖 《种子》2002,(1):22-24,27
针对结缕草萌发困难限制该草种广泛利用的问题,研究了磨擦处理,不同浓度的硫酸,强碱以及双氧水,激素处理两种结缕草--半引Ⅲ号结缕草和青岛结缕草。结果表明供试种子经磨擦处理,一定浓度的硫酸,强碱,双氧水浸种都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生活力,特别是采用7%-10%的NaOH和KOH溶液浸种15min ,或处理之后再加入0.04g/L-0.16g/L的赤霉素或1.0g/L乙烯利浸种24h的综合处理,可使两种结缕草种子的发芽率接近他们潜在的发芽能力,并且使发芽天数缩短5-6天。  相似文献   

18.
甘薯离体培养配方中不同激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两种嘌呤型细胞分裂素:激动素(呋喃氨基嘌呤KT)、苄氨基嘌呤(BAP)与不同种类的生长素(NAA、IAA、GA3)协同,对甘薯茎尖离体培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 KT2mg/L IAA0.5mg/L能使58%的甘薯品种茎尖培养成苗;而MS BA1-2mg/L可使品种成苗率达80%以上。同时还表明,KT附加低浓度的IAA有利于甘薯茎尖培养时芽的形成;而BAP与低浓度的NAA互作对甘薯茎尖培养芽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当降低基本培养基中的NH4 浓度并附加GA3和不同的有机物质时,可能对甘薯茎尖离体培养时的器官分化顺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LBD基因家族在高等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BD基因是最近在高等植物中发现的为植物所特有的一类新的基因,含有保守的LOB(lateralor-ganboundaries)结构域。研究发现拟南芥和水稻中的LBD基因均为一大的基因家族,LBD基因参与了侧生器官原基的启动、侧生器官的形态建成以及侧生器官与茎尖分生组织(SAM,shootapicalmeristem)之间边界的建立,并与茎尖分生组织中特异表达的部分基因或基因家族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对高等植物地上部、地下部的特定器官的形成与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LBD基因的结构域特征、在单/双子叶模式植物中的分类、表达特点、已克隆LBD基因的功能及与其它基因或基因家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对LBD基因在高等植物中的功能冗余特性、LOB结构域可能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和LBD基因与其它基因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结缕草种子发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缕草(Zoysiajaponicasteud)是禾本科结缕草属多年生暖季型草坪植物,分布于日本、朝鲜、我国东北和山东草地。由于其抗旱、耐寒、抗病和耐践踏性已成为优良草坪未草,是足球场地的最佳草种之一.并正普遍利用于高尔夫球场的球道、发球台、球洞表面及其连结地区,它提供了高质量的游乐场草地[’]。南朝鲜正用于采摘种子经加工处理出口美国与日本。我国产的结缕草种子因发芽率低、质量差限制了出D创汇。近年我们对青岛产的结缕草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以求探明结缕草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和发芽的最适条件.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1991与1993年收的青岛结缕草商品种子。1.2浸种处理种子在室温(25℃左右)浸泡24h吸水基本他和,吸水率约40%,透水性良好。1.3药剂处理1.3.10.ZXKNO浸种24h,或发芽床(双层滤纸)用02%**0。一次性浸湿,以后滴加清水。1.3.2不同浓度Na0H溶液浸种24h,洗净入血.1.3.330%H:0。处理2分与4分洗净人血。1.4发芽试验根据1976与1985国际科于检验规程要求进行,试验在*F一巨型精密种子发芽箱变温条件下进行,白天为8h35℃(或30C)高温时段,带光照,夜间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