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每穴种植株数对紫苏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穴多株栽植可降低紫苏主茎高度,基部和中部的主茎节位上移,分枝上移。2)1穴多株栽植扩大了穴距,有利于中下部分枝成花、成穗,可提高群体中下部子粒产量和品质。3)3个处理间紫苏子粒产量差异极显著。PX3处理的子粒产量最高,达2 366.8 kg/hm2;其次是PX5处理,子粒产量为1 475.85 kg/hm2,分别比PX1处理增产43.35%和10.07%。 相似文献
2.
紫苏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随着近年来其营养保健功能的重视和开发,紫苏已成为很有发展潜力的食药两用型作物。该研究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选育的2个紫苏材料奇苏1号(油用型),奇苏3号(叶籽两用型)为研究材料,研究一般肥力水平下,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紫苏的经济产量及相关农艺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农艺学性状随栽培密度变化表现一致。其中,株高、茎节数、一次有效分枝长度、分枝位、单株穗数、单株产量与栽培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主穗长度与主穗粒数与栽培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栽培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2个品种的单产均表现为随栽培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栽培密度与紫苏单产建立回归方程,2个紫苏品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54.046 5+96.777 1x-45.719 8x2(r=0.999 4)及y=38.717 6+42.111 3x-16.757 7x2(r=0.999 8)。根据回归方程,奇苏1号最适栽培密度为158 745株/hm2,籽粒产量可达1 578.90 kg/hm2。奇苏3号最适栽培密度为188 745株/hm2,可产籽粒977.55 kg/hm2,每公顷同时还可收获约3 000 kg紫苏干叶及2 400 kg紫苏梗。该研究结果将为紫苏品种推广、高产栽培及综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紫苏生长与产量对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紫苏产量、确定栽培方案,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探讨了种植密度、施肥及种植方式对紫苏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紫苏株高、地径、根长、有效穗数及分支数均无显著影响,对紫苏籽粒千粒质量、理论产量和实测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行株距20 cm×20 cm的紫苏生物学产量为13 462 kg/hm~2,依次比行株距30 cm×20 cm、25 cm×20 cm高42.5%和13.3%;有机肥与复合肥混施的紫苏平均产量为12 312 kg/hm~2,分别比单施有机肥、复合肥高16.3%和3.6%;直播紫苏平均产量为12 486 kg/hm~2,比移栽高16.6%。紫苏收获指数只在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籽粒产量仅在种植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移栽紫苏籽粒产量为1 050 kg/hm~2,高于直播的998 kg/hm~2。综合考虑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以收获地上部为目标的紫苏栽培以行株距20 cm×20 cm、混合施肥的直播组合最佳,生物学产量为13 398 kg/hm~2,茎叶产量9 877 kg/hm~2,籽粒产量1 279 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种植方式得到玉米的产量是不同的,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大幅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实验证明合理密植是最好的种植方式,对此进行讨论和验证。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为材料,采用3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其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品种、种植密度对公顷穗数、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品种对千粒重的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泰山28、中育9398和新麦26的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00万、300万、225万苗/hm2,因品种特性的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主攻方向也不相同,泰山28和新麦26应侧重提高穗粒数,中育9398应侧重提高公顷穗数。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确定冬小麦不同品种(系)的最佳种植密度,以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为材料,采用5个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偃22、普冰176和32-62-6-2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315、420、420万/hm2.3个冬小麦品种(系)的产量之间差异明显,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随密度的变化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千粒质量在相邻密度间差异较小.3个冬小麦品种(系)的三值产价随密度的增加,穗值产价呈下降的趋势,而粒值产价呈增加的趋势,重值产价总体上也呈增加趋势.因此,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因品种特性的差异,对密度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侧重穗、粒、质量范围,使穗、粒、质量得到协调发展,从而获得最佳产量.此外,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对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胡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3个试验组:在各试验组胡麻的种植方式分别为覆膜与露地种植、地膜穴播与膜侧种植和连茬与轮茬种植,小区面积均为222.3 m2,每组试验设3个重复。[结果]从长势上看,覆膜种植优于露地种植;地膜穴播优于膜侧种植;轮茬优于连茬种植。其中地膜穴播轮茬胡麻长势最佳。从产量和出油率上看,覆膜胡麻较露地产量、出油量分别增加29.2%(P〈0.01)、16.0%(P〈0.01),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穴播较膜侧胡麻产量、出油量分别增加0.7%(P〉0.05)、0.1%(P〉0.05),穴播种植略高于膜侧种植增产不显著;轮茬较连茬增产产量、平均出油量分别增加15.3%(P〈0.01)、3.6%(P〈0.01),增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9.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10.
11.
选用直立穗型粳稻品种,对不同种植方式下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立穗型粳稻品种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行株距为23.1 cm×9.9 cm的产量最高;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成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966 9,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次为分蘖数,相关系数为0.685 0,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紫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新品种高效栽培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奇苏2号和奇苏3号紫苏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紫苏农艺性状、产量及生物量均有较大影响;施氮量20kg/667m~2时,紫苏的主要农艺性状随施氮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其中,奇苏2号施氮量为18.74kg/667m~2时的产量最高,为79.92kg/667m~2;奇苏3号施氮量为15.66kg/667m~2时的产量最高,为63.69kg/667m~2。施氮肥对紫苏的含油率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①品种试验选新陆早13号和新陆早23号。②基本情况试验设置在125团农技推广中心25~#-2条田,土壤质地为粘土,有机质含量2.24%,全氮0.15%,速效氮36毫克/千克,速效磷25毫克/千克,总盐0.04%。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4个密度水平,Ⅰ:1.3万株/667米~2;Ⅱ:1.5万株/667米~2;Ⅲ:1.6万株/667米~2;Ⅳ:1.7万株/667米~2,各设3次重复。试验田面积为1.2公顷。 相似文献
14.
《西南农业学报》2019,(12)
【目的】为紫苏高产栽培及紫苏新品种推广提供最优施肥指导。【方法】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肥对2个紫苏新品种(奇苏2号和奇苏3号)产量的影响,通过构建回归方程及模型解析,优选高产条件的施肥模式。【结果】氮肥是影响紫苏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不同品种对磷钾肥响应不一致;奇苏2号和奇苏3号产量(y)对氮(x_1)、磷(x_2)、钾(x_3)的回归模型分别为y=2219.384+405.410x_1+304.926x_2-156.723x_1~2-78.676x_2~2-214.479x_1x_2和y=2048.806+319.535x_1+54.722x_3-63.102x_1~2-113.664x_2~2+76.017x_3~2-69.069 x_1x_2。奇苏2号和奇苏3号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86.022±25.288)、(139.059±20.819)、(180.000±35.860)kg/hm~2和(338.180±16.617)、(80.923±21.314)、(203.529±24.278)kg/hm~2时,紫苏籽粒产量可达2250 kg/hm~2以上。【结论】采用氮磷钾配方施肥对紫苏增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本文主要为秦艽大田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通过对2年生无病虫感染的种苗进行试验。在试验中要设置株距、行距各四个水平,共12个密度组合。移栽2—3年后的秋季10月分进行采挖,并称其重量,再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得出移栽秦艽种苗时,株距保持在20cm,行距保持在15—20cm时,效果最明显,经济效益最高。这一结论希望为今后的秦艽种植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谷子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谷子的合理种植密度,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河北省主栽品种冀谷19与冀谷31按春播与夏播两种方式进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冀谷19春播最适种植密度为60.00万株/hm2,增产幅度为5.05%~5.87%;夏播最适种植密度为52.50万株/hm2,增产幅度为7.35%~8.58%。冀谷31最适种植密度为67.50万株/hm2,增产幅度为6.45%~7.18%;夏播最适种植密度为67.50万株/hm2,增产幅度为9.30%~10.29%。本研究明确了冀谷19与冀谷31春播和夏播的适宜密度,将为谷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