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花生不同叶位叶片衰老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向东  张高英 《花生学报》2003,32(Z1):331-33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鲁花11号和辐8707两个高产花生品种主茎不同叶位叶片衰老的差异.结果表明,花生主茎展开18片叶(饱果期)时,从上向下主茎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至顶3~6叶达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活性氧(O2-)释放速率随叶位的降低逐渐升高,至顶6叶后开始迅速升高.花生主茎顶1~3叶属叶片快速生长叶组,顶4~6(7)叶属叶片缓慢衰老叶组,顶7(8)~1O叶属迅速衰老叶组.两品种差异不大,辐8707叶片的衰老稍早于鲁花11号.  相似文献   

2.
花生叶片衰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高产花生品种鲁花11号和辐8707叶片衰老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叶片展开至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先升高,至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到衰老后期转为快速下降,呈抛物线变化,可分为叶片缓衰期(叶片展开后25 ̄30d至55 ̄60d,各指标从最大值至降到最大值的50%)和叶片速衰期(叶片展开55 ̄60d以后,各指标从最大值的50%至叶片脱落)两个变化阶段。两品种相比,辐  相似文献   

3.
花生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高产花生品种鲁花11号和辐8707叶片衰老研究表明,花生叶片展开至衰老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均可用Y=A+Bx Cx^2拟合;叶片丙二醛(MCA)含量,活性氧(O^-2)释放速率和质膜透性变化符合Y=Ae^Bx.叶片展开后25-30d至55-60d为叶片缓衰期,叶片展开55-60d以后为叶片速衰期,两品种相比,辐8707叶片的衰老早于鲁花11。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鲁花11 号和辐8707 两个高产花生品种叶片衰老规律的研究表明, 花生叶片展开至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呈先升高、至最大值后缓慢下降,到衰老后期转为快速下降的抛物线变化。其变化趋势均可用函数式Y= A+ Bx+ Cx2(Y 为上述各指标,x 为叶片展开后天数)较好描述,并可分成缓降期(叶片缓衰期)和速降期(叶片速衰期)两个变化阶段。两品种相比,辐8707 叶片的缓衰期和速衰期均早于鲁花11号。  相似文献   

5.
6.
镉胁迫对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镉胁迫对花生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镉胁迫(1.00mg/kg)对豫花15号和XB023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保护酶活性影响不大,叶片未表现明显衰老;中度镉胁迫(2.50mg/kg)降低了豫花15号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增加了SOD、POD、CAT含量,叶片出现衰老迹象,但对XB...  相似文献   

7.
花生不同衰老型品种叶片衰老过程中多胺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个不同衰老型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叶片衰老过程中多胺的变化。结果表明:内源多胺与叶片衰老密切相关,随叶片展开、成长到衰老,叶片多胺总量的变化是先上升后下降,幼嫩叶片多胺含量早衰型高于正常衰老型,但在叶片衰老过程中,早衰型叶片多胺含量下降速度快、幅度大,其含量低于正常衰老型,从多胺组成上,花生叶片中共检测出三种多胺,其中腐胺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8.
 以冀棉616、鲁棉研28和DP99B为材料,测定各品种主茎叶和果枝叶中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衰老相关指标,比较研究了棉花叶片衰老的基因型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与鲁棉研28和DP99B相比,冀棉616主茎叶和果枝叶生理功能期较长,大龄叶片叶绿素含量高、MDA含量低,显示冀棉616的叶片较其它2个品种抗衰老。  相似文献   

9.
杂交棉高产抗逆机理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杂交棉杂29一代、杂29二代及其亲本86-56系(♀)、711-22(♂)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杂29一代、二代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具有超亲优势,气孔导度在杂29一代为超亲优势,在杂29二代为中亲正优势。在杂29一代,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超亲优势,过氧化物酶活性为中亲正优势,丙二醛含量为中亲负优势。  相似文献   

10.
周桂元  罗虹 《花生学报》2012,41(1):26-30
以花生品种粤油7号为材料,以早衰品种粤油5号为对照,对花生叶片衰老过程中N素代谢指标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生长期内叶片衰老过程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硝态氮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随着叶片的展开、成熟和衰老,先上升后下降,最先开始降低的是游离氨基酸含量,其次是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后是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对39份花生品种(其中12份普通型、12份珍珠豆型、13份龙生型和2份多粒型)进行根系性状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花生在主根长、根体积、根干重、侧根根瘤数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侧根数、根基粗、主根根 瘤数、主侧根干重比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而在同一类型间除个别性状有差异外,其他性状在品种间差 异不显著。珍珠豆型花生的根干重小、根基粗小、主根根瘤数和侧根根瘤数少、一次侧根少且主侧根干重比小;普 通型花生主根长、侧根根瘤多、根体积小;龙生型花生根干重大、侧根根瘤数少、主根干重/侧根干重大、侧根数少; 多粒型花生根体积大、主根根瘤数多、侧根数多。利用根系性状对花生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花生根系性状存在丰富 的多样性。虽然基于根系性状的聚类分析未能将39份花生分为两大类密枝亚种和疏枝亚种,也未能对亚种内类 型区分开来,但各亚组内花生品种基本上都是密枝亚种或疏枝亚种。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条件下,利用塑料膜遮挡雨水,从花生营养生长末期开始分别进行短期湿涝(10d)和长期湿涝(88d)以及正常灌溉处理,以测定18个花生基因型的籽仁产量,再计算相对产量、耐湿涝系数和耐湿涝指数,进而分类评价花生基因型对湿涝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花生对湿涝的反应,因湿涝长短和基因型而异.短、长期湿涝导致一些基因型减产(2.5%~48.6%),另一些基因型增产(5.5%~56.7%).其中7个品种均减产,5个均增产,5个只适应长期湿涝,1个只适应短期湿涝.(2)根据长、短期耐湿涝系数差异可将基因型划分为7类;采用聚类分析并结合湿涝产量和耐湿涝系数,则划分为6类.结果认为,以耐湿涝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有失偏颇.(3)已获得多个优异耐性基因型,可用于深入研究目标基因和选育耐湿涝性品种.  相似文献   

13.
花生矮化病毒病抗性SSR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感矮化病毒病的花生品种ICGV86699和远杂910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采用SSR技术和BSA分析方法,结合F6世代各个家系接种病毒后ELISA的鉴定结果,得到1个与花生矮化病毒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XY38。此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7.5cM,具有作为抗性育种辅助选择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郑8903×豫花4号的215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材料,采用2008年原阳种植材料(F8)的品质检测数据,运用WinQTLCart 2.5软件进行与花生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相关的QTLs定位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检测到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82%和9.66%;2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25%和8.24%。与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山嵛酸含量相关的QTL各检测到1个,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13%、8.28%、24.14%和7.88%;2个与花生酸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12%和18.32%。  相似文献   

15.
高通量花生转录组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机为硬件平台,基于Linux操作系统,以Perl语言作为主要的程序编辑语言,整合SeqClean、TGICL、RepeatMasker,Blast,Bioperl等软件或模块,构建自动化、高通量的转录组分析系统。整个分析系统以三个自编的Perl脚本为主程序,其中以assemble.pl为主程序的序列组装,以annotFun.pl为主程序的功能注释和以annotGO.pl为主程序的功能分类。通过分析粤油20在叶斑病诱导下获得的8 328个叶片EST,进一步验证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构建的花生转录组分析系统通过三个主程序能够自动、简洁、高通量地完成花生转录组数据的组装、注释与分类,为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生物信息,也为其他生物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花生晚斑病抗性AFLP标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抗感晚斑病组合“中花5号×ICGV 86699”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经田间抗性鉴定明确抗性亲本ICGV 86699的抗性受隐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AFLP分析结合BSA法筛选到与晚斑病抗性连锁较紧密的AFLP标记3个,即E35/M51、E37/M48和E41/M47,它们与抗性间的图距分别为7.40cM、7.40cM和8.67cM;所获得的3个标记间连锁紧密,位于同一连锁群上。这3个标记在具有野生种亲缘的7个抗病花生品种或材料中均能检测到,而在栽培种以多粒型为代表的抗病材料中均未检测到,表明ICGV 86699的抗性基因与栽培种花生中的抗性基因不同。这是国内外有关花生晚斑病抗性分子标记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17.
以栽培种花生为材料,开展花生单倍体培养的前沿性探索,包括离体花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幼芽、再生苗培养、再生植株倍性鉴定和嫁接移植等研究。通过比较外植体灭菌时间、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再生培养基和再生植株创制培养条件等试验,筛选出适合花生花药培养的方法:1%NaClO消毒灭菌9 min,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采用B5N1、B3N1培养基,再分化培养采用B5N1-2培养基,再生苗培养采用SG培养基。本研究获得1株花药培养的再生植株,编号为15B8-8。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鉴定结果表明,该植株具有20条染色体,其中9条为A染色体、11条为B染色体,是第一例来自栽培种花生花药培养的单倍体植株;研究还表明,汕油52花生品种具有较强的花药培养力,有潜力作为花生花药培养的“桥梁品种”。  相似文献   

18.
花生白藜芦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花生体内,白藜芦醇合成酶是白藜芦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限速酶。将花生或葡萄中的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转化到其它植物中,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本文简要介绍了白藜芦醇一般特性,对花生中白藜芦醇的分布、诱导因素作了相关介绍,并阐述了白藜芦醇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及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诱导表达及转化。  相似文献   

19.
种衣剂拌种和地膜覆盖对花生成苗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种衣剂拌种和出苗期盖膜均能明显提高花生成苗率、百果重和荚果产量等,二者具有一定的正向互作效应。在酸性红壤条件下,出苗期盖膜与全生育期盖膜处理比较.单株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等性状值均较高,花生增产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