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推广深化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须要加以解决。比如专变用户和公变用户电压、电流、需量、功率等曲线数据采集失败或者数据采集不完整,造成全量数据采集成功率无法达到实用化指标要求,无法为各专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本文主要分析专变用户、公变用户全量数据采集失败的原因,进而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量数据采集成功率。1全量数据采集情况调查2018年2—3月,对海东供电公司辖区内12024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国网河南夏邑县供电公司在2012年对全县专用变压器(专变)和公用变压器(公变)用户进行了电能计量装置的改造,并实现了公变、专变用户用电信息的全覆盖、全采集。经过两年多的运行维护,采集日成功率实现了99.5%。通过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文简称采集系统),实现了计量故障的早发现、早处理,并为追补电能量提供了依据。通过实  相似文献   

3.
<正>电力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客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采集终端分为专变采集终端、低压集中器及采集器,本文主要谈谈专变采集终端的安装。专变采集终端是对专变客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双向传输。专变采集终端的安装主要有专变采集终端的固定与接线。采集终端的固定安装按照电能表的固定安装即可。终  相似文献   

4.
正1选题理由2015年公司提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抄读成功率,专变达到100%、公变达到99.2%的指标。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日报及1—4月消缺率的统计,看出抄读成功率与消缺率成正比。平安一次消缺率53.72%;乐都一次消缺率45.79%;民和一次消缺率43.15%;互助一次消缺率48.23%;合计一次消缺率47.10%。进一步对一次消缺途径进行统计,发现综合(掌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实现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总体目标。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作为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全省大用户的数据采集、预购电、负荷监控等任务。随着终端数量的不断增加,电力负荷管理系统230 MHz无线专网(本文简称230 M专网)开始出现频点资源紧张、系统容量过载、运行速度慢等问题。通过对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目前所用的230 M专网通信技术进行分析,我们提出了采用自组网、19.2 kbps窄  相似文献   

6.
正1选择课题根据智能电能表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的要求,巴林左旗供电公司前两项指标都已实现100%,唯独专变用户费控率指标还没有完成预定目标,公司共有专变客户3454户,其中75%以上均为农业排灌客户,农排客户量大分散、属于季节性用电、启停随意,管理难度极大,欠费风险始终存在。专变用户费控推广工作无非两个途径,一是供电企业投资对客户计量装置进行更换,初步预算超  相似文献   

7.
《农电管理》2012,(12):6
近日,宁夏电力公司建成了"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省级集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不仅将为248.5万户用电客户提供精确的电量结算依据,还将为宁夏专变客户进行用电实时监控,帮助客户安全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据介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实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海东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已进入运维与应用阶段,由于采集监控运维体系不完善,监控人员技术力量参差不齐,运维工作质量不高,使得用电信息日均采集成功率、数据完整率、数据准确率无法达到实用化要求。为了进一步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抄读成功率,实现用户用电信息共享,公司对采集系统监控运维体系进行再次研究与完善。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垂直化管理组织机构,抽  相似文献   

9.
正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从而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的监测、电能质量的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的发布、分布式能源的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该系统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技术保障之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下发的供电所指标体系中,日均采集成功率是其中一项核心业务指标,各市公司要求逐级  相似文献   

10.
《农电管理》2012,(12):6-6
近日,宁夏电力公司建成了“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省级集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不仅将为248.5万户用电客户提供精确的电量结算依据,还将为宁夏专变客户进行用电实时监控,帮助客户安全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  相似文献   

11.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快速提高电力营销现代化和计量标准化水平,实现计量装置在线监测和用户负荷、电能量、电压等重要信息的实时采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之间用485通信的无线数据采集方式,采用GPRS通信技术,利用基于IP地址的寻址方式,主站具有固定的IP地址,采集设备通过SIM卡绑定的IP地址与主站建  相似文献   

12.
针对提高中低压电能电量智能化采集和管理水平,提出智能用电采集管理新方案。提高系统采集频率,提升系统间信息交互效率,实现对专变用户、公变计量点三相电压、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运行数据的小时级采集,相关台区量测数据通过数据中心,向供电服务指挥平台等提供小时级数据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农村电气化》2016,(12):47-47
1现状调查壶关县域内有供电所9个,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用户以平均每月900户的速度递增,采集成功率的提升不仅与已有用户有关,也与新装用户息息相关,所以采集成功率指标是一个浮动的指标,不能单纯地拿某一天或某一个月的值来进行分析,而应该有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对2015年6—10月壶关低压集抄用户采集成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低压集抄采集成功率的值波动较大,采集成功率最低的九月只有97.97%,而最大的10月达到了98.84%。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南京市溧水区供电公司作为江苏省公司首批试点用电采集全覆盖单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采集器安装进度慢、采集成功率低,故障判断消缺能力差等问题,影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覆盖率、成功率、投运率"。针对以上情况,溧水公司改进措施,调整目标,将境内农村低压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三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试点工作的圆满完成。主要做法为确保用采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公司认真梳理各镇电网的建设特点,稳步推进采集建设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低压电力线载波采集成功率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基础,主要梳理和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过程中影响低压电力线载波采集成功率的因素,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成功率是确保采集到的信息真正"可用、能用"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从明确职责分工、强化业务培训、及时更新数据、加强设备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五项管理措施提高用电信息采集成功率。(1)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常态开展设备监测。公司制定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运维管理办法》,着力构建  相似文献   

17.
正1案例描述用采系统分析数据发现台区"杜六路省检修公司001箱变"(0002857120)在2019年6月前一直线损稳定合格,该台区自2019年6月起台区线损突增至80%以上并持续至2019年底。2台区异损分析2.1采集系统查询台区线损现状并分析采集质量首先,在采集系统台区线损治理分析界面查询台区近期日线损率为高损82.78%,高损台区采集成功率及采集覆盖率均为100%。经营销系统对台区用户档案进行梳理分析发现64户用户中,1户为自用电客户且该自用电有2个一级计量点,台区下用户计量点65个加总表计量点,合计66个计量点采集成功率及覆盖率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18.
<正>1造成台区日线损异常的主要因素分析1.1档案问题线路、台区、用户资料发生异动,正常情况下用户档案信息从SG 186系统中同步到采集系统,建立相应线损考核单元,但往往存在部分用户未建档或档案更改后未及时同步到采集系统而导致线损异常。系统内档案信息与现场不一致,例如电流互感器示数错误、表计用电性质、光伏用户计量点标记错误等。1.2户变关系错误现场户变关系变更而系统未同步变更,档案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普及使用,对客户的用电能量进行远程抄录的同时,也可抄录其他用电信息,这为供电企业进行线损管理和对客户开展降损服务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就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用电采集信息系统开展降低配电电网电能损耗的做法进行分析。1综合线路线损分析综合线路挂接有专用变压器(简称专用变)用户和综合变压器(简称综合变)用户,专用变用户一般采用高供高计计量方式,综合变用户采用  相似文献   

20.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低压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是由集中器、采集器、电能表以及各设备间的数传通信信道组成的数据采集网络实现的.系统中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通常采用RS 485总线数传通信方式,此种通信方式下需在现场大量敷设RS485线路,系统存在安装调试复杂、容易遭人为破坏等缺点,对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带来困难.因此,为保证高标准完成采集系统建设工程,采集器及其附属设施的安装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