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南京市锁石村的调研,运用对比分析法、极大化法、极小化法、熵值法,通过对暂无与存在工商资本下乡地区的对比,探究工商资本下乡对农地流转及利用(包含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农地加速流转,而农地的大面积流转会吸引工商资本;工商资本下乡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工商资本在考虑经济收益同时应约束农药、化肥的用量,以促进农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工商资本下乡看起来很美的背后是其窘迫的发展状况,目前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着三大困境,分别是:"非农化"、"非粮化"的非议与种粮不赚钱的矛盾,损害农民利益的指责与实际利益受损的矛盾,圈地、套取财政补贴的嫌疑与陷入"补贴陷阱"的矛盾。基于经济学的视角,文章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不清。在对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构建长效机制;明确政策要求,走出"认识误区"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在看到工商资本下乡对现代农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潜在的隐患。立足我国工商资本下乡现状,分析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并着重探讨资本下乡潜在的隐患土地流转问题引发的潜在社会风险、盲目性跟风引发的风险、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发挥不力带来的纠纷风险,提出应对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左孝涛 《现代农业》2012,(10):90-92
农村社会的变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是围绕土地来进行的,当前各地正在进行的以土地流转作为媒介的资本下乡运动,是对农业、农村变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养老保障有何困境?资本下乡后对农村养老保障产生的变化折射出今后农村社会与养老保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工商资本下乡种粮的增收机制——基于案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于工商资本务农的效益存在许多争议,尤其是在种粮领域。以安徽、山东和河北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从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生产的技术、资本、管理、加工、销售以及效益等方面探讨了其下乡种粮的增收机制。结果表明:1)先进的技术与精细的规模化管理模式是保证种粮增收的重要前提。与一般的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相比,工商资本通过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和精细的规模化管理获得了规模经济,保障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了收入。2)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品牌化营销是保证种粮增收的关键。工商资本主导的粮食规模经营主体通过开展粮食加工和创建品牌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从而使其在种粮领域取得较高的收益。基于此,提出要通过考察涉农工商资本的农业背景、监督工商资本的生产行为和土地流转过程、完善农村金融和农产品市场,以及引进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等措施促进资本务农实现增收。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兴起新一波的工商资本下乡热潮。乡村振兴战略既为资本下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也对资本下乡提出了新要求。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主要包括中坚农民、基层组织和工商资本,这3方主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何在资本下乡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利益主体的作用,是当前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对工商资本下乡中的利益主体身份及功能进行解构,分析各利益主体间的协同关系,提出多主体利益结合的最优解,以期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了农地流转吗?——来自CLDS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异质性的视角,从租赁农地和提供机耕服务两个方面梳理工商资本下乡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4.46%和25.01%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机耕服务;21.17%和72.06%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不止一次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多元化惠农服务。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对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影响不显著;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机耕服务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户主年龄、性别、家庭实际耕地面积和村居劳动力年龄结构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农地流转。随着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强度的增加,将降低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概率;若工商资本下乡提供多元化惠农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因此,需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警惕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大量"圈地"导致的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加快建立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优质非农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十分困难。而随着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大力扶持,资本下乡成为一股热潮,资本下乡的现象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资本下乡为乡村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乡村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对关于“资本下乡”的国内研究概况进行介绍。随后从资本下乡的阶段划分以及目前学术界对资本下乡所研究的不同聚焦点两方面对“资本下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对济南市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发展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现状、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引导企业合理定位,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完善金融服务,搭建融资平台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方法]结合工商资本在租赁农地时出现的合同签订风险、合同履约监管风险、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复垦风险进行分析.[结果]各种风险的存在,或将给工商企业带来损失,导致工商企业不能及时支付土地租金,从而引发矛盾纠纷,造成农村不稳定因素.[结论]根据存在的风险提...  相似文献   

11.
工商资本下乡的演化历程及其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婷  费罗成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7):181-186+191
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中国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演化及发展现状,结合文献研究,揭示中国工商资本下乡产生的多元主体效应。研究表明,工商资本下乡的政策演化经历了限制、放宽、引导与规范3个阶段,现已形成多主体、多模式的基本特征;工商资本下乡会对农户、基层政府、村集体、工商资本等主体产生多元效应,同时会显露出资本下乡的“双刃剑”属性;具体来说,可增加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也会损害农户利益、制约农户自身长效发展;可激活退化的村集体组织机构功能,也对基层治理带来了一定冲击;可提升基层官员政策执行绩效,也易造成职能缺位引发执政风险;有益于企业发展,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在资本下乡的背景下,应针对不同主体特点采取不同的优化路径来规范和引导,以实现多元主体共享收益、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各县域出现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大量向非粮化方面发展的势头,且越演越烈,影响颇深。为了更好地探寻土地流转的合理方向.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找到了造成当前土地流转非粮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影响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实践证明,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流转能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但同时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分析目前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以及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与"非农化"、侵害农民利益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构建粮食安全的土地经营监管机制,同时给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华北地区N村为例,在三农框架下分析企业下乡后对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从组织依托、人际关系嵌入、社会生活融入和因地制宜发展等方面总结了下乡企业扎根乡村社会的路径选择,为企业下乡实现本土化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后的经济环境变化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状况,总结得出,产业转移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体现在5个方面:转移剩余劳动力、提升交通便捷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西省博白县的实地调查获得了土地流转农户户数、农户年龄结构、农户劳动力构成和农户土地拥有数量的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探究其经济发展情况、农户年龄结构、农户劳动力结构和农户土地拥有数量与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土地流转更为显著;流转土地农户年龄结构年轻化;农村土地流转和具有流转意愿的农户跟农户外出劳动力数量、农户在家劳动力数量、农户土地拥有数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非农就业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影响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芳  鲍宏礼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337-338,346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土地租入、租出以及自给自足的条件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农户的土地禀赋和监督效率函数会对土地租赁市场产生影响;土地的边际收益越高,则租出土地减少,租入土地越多;租入土地的价格越低,农户越有可能租入土地;租出土地的价格越高,农户越有可能租出土地;交易成本越高,则土地自给自足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准确识别耕地“非粮化”空间特征,并提出优化管控措施,对耕地“非粮化”精确管控具有积极意义。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为例,从地类构成、坡度、景观格局、空间邻接、居民点耕作距离和交通便利度等方面对右江区耕地“非粮化”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引导耕地趋粮化为目的,针对不同耕地“非粮化”类型提出优化调控措施。结果表明,右江区“非粮化”耕地总量达到308.38 km2,以旱地为主,其次为园地和林地。“非粮化”耕地坡度以大于6°为主,地形坡度低于25°时,“非粮化”面积随着坡度增加而增加。“非粮化”耕地破碎,与园地和林地的空间邻近度较高,相互作用强度较大。距农村居民点(低于800 m)和道路(低于1 200 m)越近,“非粮化”耕地面积占比越大,“非粮化”耕地空间分布受耕作距离和交通便利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技服务》2016,(7):15-17
当前中国农业与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此同时,非农产业发展较快,收益较高,吸引了大量农业青壮年劳动力流入第二、三产业,导致了弃耕、撂荒等农地问题,且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越来越分散,我国农村土地面临着严峻形势。互联网的发展则推动了土地流转电商化,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阿里巴巴聚土地项目为例,深入探究土地流转电商化的作用及其内在机理,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江“十年禁捕”政策是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渔民作为禁捕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和最重要利益主体,退捕后的收入保障直接关系着禁捕政策的顺利推进。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利用湖南省11个县区市渔民实地调研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生计资本差异对家庭收入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影响效应在渔民间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渔民生计资本原始积累方面,社会、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处于较好水平,均值分别为1.57、1.54、1.51和1.50,自然资本水平相对较低,均值仅为1.06;退捕后渔户收入明显下降,年均收入由退捕前的10.31万元跌至6.43万元,而且渔户间收入差距加大,渔民家庭年均收入最高与最低分位区间的比值由退捕前的4上升至8。人力、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均对收入质量影响显著,其中人力资本影响最大。人力、社会和物质资本存量增强渔民转产就业的积极性,金融资本虽然正向决定收入质量,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渔民的再就业努力。另外,公共事务参与度、土地生产资料分别对收入充足性、结构性的促进作用最强;政府补贴支持对收入持续性和知识性的正向作用最大;信息资源获取便捷性对收入成本的负向作用最显著,而且生计资本对家庭收入质量的影响存在年龄异质性。由此,提出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禁捕资金重点投放、加大乡村“能人”扶持和基于渔民年龄分类施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