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分析我国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认为遏制水土流失关键是有效地提升公众水土保持意识、改变与强化公众的水土保持行为。水土保持社会营销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会水土保持意识的改变及提升;促进水土保持积极行为的达成;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水土保持应引入并运用相关的营销理念及方法以保证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快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具有现实需要、政策指向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修订和实施,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亟待出台和完善。加快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建设,需要厘清政策定义、合理界定政策对象、充分考虑政策标准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应加强地方政府政策出台能力的建设、推进科学方法在政策制定中的运用以及增强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3.
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造成水土保持设施损毁、功能丧失或降低的必须给予补偿,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是持续有效发挥的,在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费标准上应该考虑时间因素,加以区别对待。收费方法和标准制定是水土保持补偿收费政策的核心部分,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该政策具体实施的可行性。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方法和标准的初步探讨,提出水土保持补偿费的征收对象、收费方式和补偿标准,为我国水土保持补偿分类试点及逐步推广、尽快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来宾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来宾市水土流失现状和"十五"、"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成效,分析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编制地区水土保持规划、制定配套政策、加强宣传、建设水土保持科技队伍、搞好效益监测与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辽宁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辽宁省城市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城市水土保持技术体系课题研究,探索出城市水土保持的思路,通过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试点实践,总结经验,着重分析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的成效,提出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针对"5.12"特大地震对德阳市水土保持设施造成的影响,分析了水土保持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在政策支持、资金缺口、技术力量和治理难度等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德阳市水土保持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提出5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恢复重建规划;二是要加大水土保持设施灾后恢复重建投入力度;三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四是要加强山区水土流失监测与治理力度;五是要狠抓水土保持行业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土保持政策现状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土保持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近几十年来的水土保持工作实践,初步形成了我国水土保持政策思路清晰化、制度化、综合化、实施措施多样化的特征。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国家“三农”等政策的调整,水土保持政策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在现有的政策体系基础上,笔者认为新时期水土保持政策研究和制定应注重政策取向、管理机制的规范化、投入与激励机制建立等,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邢台市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迅速提高,参与形式主要有农民大户、公司+农户、农村合作社、股份合作等。对邢台市的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邢台市推进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主要做法是:制定利好政策,规范治理模式;规划引路,强化服务;科学管理,注重效益。  相似文献   

9.
贵州喀斯特山区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却极其有限,迫于生计压力对坡地的盲目开发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现象。针对上述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归纳、分析和讨论,对坡地治理、梯田建设与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等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水土保持措施实施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植被保持水土的基本规律和总结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全面阐述了植被保持水土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 ,为客观分析和评价植被的作用和效果 ,以及正确制定和实施水土保持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山西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下简称水保重点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水土保持特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分析及防治指标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6项防治指标,是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定的最终目标,也是体现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优略的重要指标。对水土保持方案中6项防治指标的计算进行了总结分析,同时详细的介绍了计算6项防治指标及所涉及的11项参数和计算方法以及在计算过程中注意的问题等,希望在此与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计算,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和水平,合理制定6项防治指标,使水土保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改善是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的重要体现。研究表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后,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物种数量及丰富度显著增加,种群间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关系。建议:进一步开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制度,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效果和水土保持有效性评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科技期刊是记载、报道和传播水土保持科技信息的知识载体,是传播、推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与新技术的重要平台。水土保持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是水土保持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水土保持科技期刊作为传播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和展示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责任。水土保持科技期刊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参与成果转化来实现与技术市场的深度融合。面对科技成果的不断产生,水土保持期刊应精准定位,增设科技成果转化栏目,同时发挥平台的传播作用,促进水土保持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保持政策是指导和促进水土保持开展的主要社会驱动力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经过探索治理、重点治理、全民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等5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水土保持目标和任务、治理主体、政策的针对性和治理主导措施侧重等均有变化。在分析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新时期水土保持特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瑞典的水土保持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瑞典不仅是先进的工业国家,而且是欧洲最先倡导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的国家。瑞典在水土保持、森林资源保护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适合国情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国家政策在促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尊重自然的近自然治理,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建议:制定灵活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建设;将重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纳入经济发展计划,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入;尽快适时修改和完善现有的水土保持法规;加大水土保持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生态意识和水土保持意识;进一步加强城市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规费分类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地制定的对开发建设项目征收规费的规定中 ,普遍存在的规费名称不统一等问题 ,给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对收费目的进行综合分析认为 ,水土保持规费应分为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保持设施赔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和罚款等 4种  相似文献   

18.
<正> 日本是以险峻的地形和脆弱的地质构成的列岛。每年都要遭受因台风或梅雨等带来的风灾、水灾、沙尘暴等危害,针对这些频发的自然灾害,日本国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了解日本发生的水土流失灾害与教训及日本所采取的水土保持相关政策,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中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时将起到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退化草地、低质林地和老少边穷地区,取消农村两工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包括农耕地水土保持激励政策、退化草地水土保持激励政策、水土流失区生态公益林补贴政策、施工企业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和老少边穷地区水土保持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为我国建立一套完整的水土保持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加快我国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再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阳春三月,龙南县水保局围绕"普及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知识,提高水土保持意识"的宣传主题,抓好宣传计划的制定、宣传经费的保障、宣传形式的多样性、宣传结果的有效性4个主要环节,大力推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制定宣传计划。以强化全县各界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发展观念,促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为目的;基本实现"三提高""三增强"的宣传效果,即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法制观念,提高水保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