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李志伟 《乡村科技》2023,(1):146-14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建设进入稳定发展的新时期,乡村公共建筑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出现了图书馆、活动中心、产业工坊、乡村博物馆等各种公共建筑形态。这不仅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乡村公共建筑设计无法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存在建筑材料使用不当、建筑风格同质化现象严重、建筑工艺单一等问题。对此,设计者在乡村公共建筑设计中应就地取材、优先使用乡土材料,挖掘文化内涵、体现乡土文化特色,发扬传统乡村技艺、吸收现代建筑技术等,以提升乡村公共建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浪中,欠发达地区乡村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的问题。以江西省吉水县江家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为实例,探索通过分析乡村格局、文化特色、建筑风貌、发展价值及潜力等要素,从经济、文化、建筑三大内容着手,区域联动,城乡统筹,规划先行,保护传统建筑,突出乡土地域特色,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浪中,欠发达地区乡村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的问题.以江西省吉水县江家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为实例,探索通过分析乡村格局、文化特色、建筑风貌、发展价值及潜力等要素,从经济、文化、建筑三大内容着手,区域联动,城乡统筹,规划先行,保护传统建筑,突出乡土地域特色,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4.
乡村聚落建筑景观因其独特的物质和精神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对其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乡村聚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千百年来,乡村聚落建筑景观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地得到演化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乡村聚落的乡土民俗之中得以传承和弘扬。村落是农村自然景观美的点缀,是乡村聚落建筑景观的重要组成。文章从对乡村聚落建筑景观的研究现状入手,深入阐释了对其进行更新和改造的必要性,并对改造和设计思路进行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乡村景观存在诸如规划、建筑缺乏地方特色、乡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村落邻里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应根据当地地形分布合理布局,传承乡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乡村资源,保护乡村的聚落空间,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人才价值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人才当前正处于一个挑战与机遇共存的时代,但是乡土人才价值的再认识就成为了我国进入新历史阶段的要求。空间维度、整体视野、内部关照等内容都是乡土人才价值再认识的基本渠道,所以乡土人才可以说是乡村振兴的实现基础,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文化资本,同时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基因。保护乡土人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一定要维护好乡土人才,因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乡土人才来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体系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乡土文化传承与乡村教育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具体分析乡土文化在乡村教育中缺失的原因,并从乡村经济结构、乡土文化认同、乡土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乡土文化传承及乡土文化回归乡村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原有生境和乡村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现有研究对乡村植被保护的定量评价方法涉及较少。本研究从植被群落的稳定性、典型性、稀有性和乡土文化性等4个方面构建了乡村植被群落保护评价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平原水网地区植被群落进行评价,给出保护建议。主要结论:(1)该区域乡村植被群落质量分异明显,值得原位保护的植物群落占比为21.60%,集中在绿林地、水边生境中自然驳岸周围和建筑背面;需要优化改造的植物群落占比为71.64%,集中在路边、水边生境中硬质驳岸周围和建筑正面。(2)该区域乡村植被群落基本保持着较高的典型性,但是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干扰,稀有性和乡土文化性缺失较严重。(3)乡村发展和人工干预对乡村植被群落质量破坏明显。保护及优化的建议:乡村植被保育修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敏感、脆弱的生境类型,如路边、水边和建筑周边;在维持乡村植被群落典型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重点保护和修复植被群落的稀有性和乡土文化性;在乡村城市化过程中,注重乡村植被群落生境类型的保护和植被模式构建的适宜性和科学性考究。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中保留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承载了厚重的乡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是河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但在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伴随一个个新村庄的合并、新建,古村落正在大规模消失,传统村落文化也在快速衰败。本文阐述了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邢台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过去的20年间,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中国乡村经济飞速发展。艺术突破城市界限,对乡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产生强烈冲击,演变出艺术村、画家村、油画村。山地乡村在传统单一发展模式下,出现了空心化、生态环境退化、乡土文化受损、同质化等问题。以重庆綦江县古剑山艺术村为例,通过对艺术村发展沿革、人文背景等方面的梳理,研究了现状风貌与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和对比山地艺术村与传统乡村的表现差异。最后在山地乡村景观的活态保护、山地资源整合、景观受众等方面提出策略,为传统山地乡村的发展与振兴,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伴随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村庄的特色也在逐步丧失。在这喷井式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村庄的特色景观及周围的环境受到的巨大的冲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应对村庄进行合理规划的同时,抓住乡村景观的本质即乡土特色等,从乡村性、传统魂、自然衣、人文情等方面加以利用和保护,以福建永泰古村落古庄寨振兴为例,营造具有乡土特色景观的村庄规划,使之与乡村振兴建设相融合递进,建设生态环境优美、乡土特色浓郁且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现代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乡土景观资源是乡村的文化载体,是本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融合体,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是发扬优秀乡土文化、“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从保护和利用视角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乡土景观构成与类型,采用田野调研、层次分析(AHP)等研究方法,从项目层、因素层及指标层3个层次构建了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对福建省龙海市松岭村进行乡土景观资源评价。结果表明:1)项目层总评分排序为物质空间(1.621)>自然生态(0.864)>社会文化(0.827),说明松岭村乡土景观中物质空间所占权重远高于其他项目层,具有一定优越性;2)从指标层来看,总评分最高为传统文化传承性,其余依次为生活景观参与性、山水景观奇特性、古树名木独特性、建筑年代久远性和生活设施丰富度,说明与乡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在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3)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乡土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为松岭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闽南地区乡土景观资源研究提供较为合理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DEIS模式方法,通过文化挖掘、图像衍生、符号引入和景观表达四位一体的设计思路,从自然地理环境、农业形态、传统聚落特征和地域文化意象4个方面对成都乡村地域系统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建构了成都乡土文化符号体系,进而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2个层面探讨对成都乡村民宿的景观表达方法,为乡村民宿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治理主体多元化是当今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特征之一。传统治理主体在功能定位、职责权限、治理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宗族组织、民营组织以及乡村草根组织等社会力量、组织的兴起与参与,又因价值取向、文化水平、自身利益等催化了乡村治理失衡。乡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核心,以其显著的乡土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多元主体提供了主体认同;以其文化意识形态功用,内化民众的思想,促进乡村社会有序发展和自治调控;以其独特的秩序意义助推乡村社会矛盾整合、多元主体价值观趋同以及各阶层利益归一,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以乡土文化提升乡民的文化自信和公德意识,通过“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经济、文化双赢,实现乡土社会的良性共治。  相似文献   

15.
千篇一律的乡村复制品反映的不仅是疏离感和审美疲劳,更是乡土文化的忽视和遗忘。为了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江苏省常州市牛马塘田园乡村为例,实证调研基于乡土文化的美丽乡村建设。调查显示,牛马塘田园乡村建设存在风格不协调、景观风貌不一致的设计问题以及乡土文化保护意识薄弱、文化认同感不高的人文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坚持传承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要融合创新的建设理念,三是要通过挖掘产业实现乡村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双赢,最终在尊重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徽州农耕文化是古山越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徽州的语言、戏曲、民谣、风俗仪式等方面,具有相对封闭、和谐共生、礼制为先、宗族为重、内容多样等特点,具有教化、规范、维系、宣泄等社会功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保护传承徽州农耕文化具有践行文化自信、回归乡土中国、繁荣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等方面的价值。对徽州农耕文化的活态保护要坚持适度性、整体性、创新性等原则,具体的路径包括构建文化保护机制、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建设文化展览场所、利用网络传播文化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传承是弘扬、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采用调查法对六盘水的乡村传统文化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乡村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乡村文化旅游开发中传承和保护的认同问题、保护的主导者、主要内容和传承保护路径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文化建设相关理念为基础,结合管理学理论,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土文化资源具备的价值,并根 据乡土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问题,从维护乡土资源的纯洁性、重视对乡土资源的评价、加大对相关资源的保护力度 三方面对发展乡土文化资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乡土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村落的乡土建筑反映了乡土文化的特征。笔者以湖州荻港村的乡土建筑为研究对象,从村落历史文化、空间布局、建筑形态、构筑体系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对古旧乡土建筑与新乡土建筑的建造方式与处理手法等进行解析,归纳、抽取其地域乡土建筑特征,以期为地域传统村落的乡土建筑系统研究以及保护与更新太湖流域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之"魂",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当今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一大难题。地域上乡村传统文化缺失传承者,以致出现千村一面等问题。通过对鲤鱼山村的特色田园乡村设计规划与营建,发掘、归纳整理进而凝练村庄地域文化,在特色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提出鲤鱼文化、乡土历史文化、特色田园文化等。总结出地域文化在乡村风貌重塑中的转化与应用途径,对当下苏北经济欠发达区域类似的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