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光光度法与肉眼评分法评定猪肉肉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选不同品种猪24头,宰后取其眼肌(背最长肌)。用肉眼评分法给出各个肉样的评分。然后,分别将每个肉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12h、24h和48h的色素含量。分析不同品种猪宰后同一时间的肉色差别和同一品种猪宰后不同时间肉色变化,并比较肉眼评分法与分光光度法的准确程度。结果表明,长白纯公猪的评分和色素总含量最小。约克纯公猪的评分最大。其余各品种猪肉肉色差异不大。在宰后12h和48h各品种猪的肉色差异显著(P<0.05),宰后24h长白纯公猪、约克纯公猪、约克纯母猪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并和其他品种之间的差异也显著(P<0.05),但其余几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杜约杂母猪、长白纯母猪和约克纯公猪在宰后12h和48h的肉色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24h差异显著(P<0.05)。长白纯公猪宰后12h和24h肉色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48h差异显著(P<0.05)。长大杂公猪和约克纯母猪宰后各时间肉色差异都不显著(P>0.05)。大长杂母猪和杜洛克纯母猪宰后各时间肉色差异都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圩猪和大白猪屠宰测定及肉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地方品种圩猪和引进品种大白猪的肉质差异,寻求圩猪的优异肉质特性,选择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90 kg圩猪和大白猪各6头进行屠宰和肉质测定。结果显示,圩猪屠宰率(65.38%)、腿臀比例(29.57%)及眼肌面积(26.58 cm2)均极显著低于大白猪(P0.01),圩猪实测3点平均背膘厚为24.28 mm,极显著大于大白猪(P0.01);L45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而大白猪L24(58.88)极显著高于圩猪(P0.01),圩猪a45(16.82,P0.05)和a24(16.97,P0.01)均高于大白猪,表明圩猪肉色要深于大白猪,表现出鲜红肉色;p H45和p H24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圩猪失水率为21.12%,比大白猪低6.23个百分点(P0.01);肌内脂肪含量为2.32%,极显著高于大白猪(1.38%)。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及营养水平条件下,圩猪表现出脂肪沉积力强、保水力强、肉色鲜红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与肉眼评分评定猪肉肉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挑选不同品种猪24头,宰后取其眼肌(背最长肌)。用肉眼评分法给出各个肉样的评分。然后,分别将每个肉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12h、24 h和48 h的色素含量。分析不同品种猪宰后同一时间的肉色差别和同一品种猪宰后不同时间肉色变化,并比较肉眼评分法与分光光度法的准确程度。试验结果表明:长白纯公猪的评分和色素总含量最小。约克纯公猪的评分最大。其余各品种猪肉肉色差异不大。在宰后12 h和48 h各品种猪的肉色差异显著(P〈0.05),宰后24 h长白纯公猪、约克纯公猪、约克纯母猪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并和其他品种之间的差异也显著(P〈0.05),但其余几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杜约杂母猪、长白纯母猪和约克纯公猪在宰后12 h和48 h的肉色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24 h差异显著(P〈0.05)。长白纯公猪宰后12 h和24 h肉色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48 h差异显著(P〈0.05)。长大杂公猪和约克纯母猪宰后各时间肉色差异都不显著(P〉0.05)。大长杂母猪和杜洛克纯母猪宰后各时间肉色差异都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张春桂 《中国猪业》2022,17(4):39-41
本试验以生长育肥猪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苜蓿黄酮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20头“杜×长×大”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每组30头生长育肥猪。各组生长育肥猪分别饲喂含有0、0.05%、0.10%、0.15%苜蓿黄酮的基础饲料。预饲期7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苜蓿黄酮对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的pH值、大理石纹评分、肉色a*值及肉色b*值未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3.94%、14.19%(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3.79%、23.39%(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的肉色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2.60%、10.68%(P<0.05)。由以上结果可知,在生长育肥猪基础饲料中添加0.10%~0.15%的苜蓿黄酮可以有效降低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滴水损失,显著提高了肉色L*值,改善了肌肉嫩度,维持肉色的稳定性,且苜蓿黄酮的最适添加量为0.10%。  相似文献   

5.
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研究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的影响。选择12对初始体重为(61.16±4.13)kg的高坡猪和"杜×长×太"三元杂交猪(DLT),随机分成4个处理,饲喂不同营养水平[NRC(2012)、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的全价饲粮,试验猪平均体重达90 kg时屠宰。结果表明:DLT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高坡猪(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平均背膘厚、肉色的亮度(L*)24 h和黄度(b*)24 h显著低于高坡猪(P0.05);饲喂高营养水平的饲粮可以显著降低猪的料重比(P0.05);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高坡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胴体长和肉色的红度(a*)24 h(P0.05),显著降低了肉色的L*24 h、滴水损失以及背最长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和激素敏感性脂肪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显著降低了DLT肉色的a*45 m in和a*24 h(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有显著影响;DLT胴体性状优于高坡猪,肉质反之。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显著提高了DLT胴体性状和高坡猪的肉质,对生长性能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杜长大生长育肥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对其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100头体重相近、健康、胎次相近的育肥猪按照单因素随机分组原则分为4组,每组25头猪,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育肥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3组依次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1.5%的中草药添加剂,试验期4周。结果显示: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一定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对育肥猪屠宰24h后p H值、剪切力、肉色亮度、肉色黄度、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等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但试验2组育肥猪的大理石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育肥猪的猪肉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的肉色红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综上所述,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可以显著改善育肥猪的肉品质,且最适添加剂量为1.0%。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取育肥猪180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头,对照组饲喂育肥猪基础日粮,试验组在育肥猪基础日粮中添加复方菠菜提取物、VB_(12)合剂(500g/t),试验选用90kg左右的育肥猪。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育肥猪血红蛋白浓度相对提高了11.13%(P0.05);两组pH 40min与pH 24h差异不显著(P0.05),都在正常范围内;肉色评分两组在同一等级且属于正常范围内,试验组相对提高10.90%(P0.05);试验组肉色红度a*相对提高18.40%(P0.05);肉色亮度L*与黄度b*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48h滴水损失试验组相对降低了13.17%(P0.05)。说明育肥后期饲料中添加复方菠菜提取物、VB_(12)合剂可以提高其血红蛋白浓度、肉色评分及红度,降低滴水损失。  相似文献   

8.
1981年对民猪23头和哈白猪8头的肉质进行了测定。1982年对体重75和90公斤的民猪、哈白猪及其正、反交F_1的肉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民猪在肌肉颜色和大理石纹评分、熟肉率、贮存损失、肌肉中干物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上均优于哈白猪。例如,背最长肌颜色评分,民猪没有被评为1分(异常肉色)者,而哈白猪却有16.7%;光密度值,民猪为0.937±0.064,而哈白猪为0.657±0.09,与肉色评分结果相符。大理石纹评分:民猪半膜肌得4分者为25%,哈白猪为零,但哈白猪被评为二分者占50%,相当于民猪的二  相似文献   

9.
一、影响猪肉品质下降的因素 (一)猪的品种(1)外来猪种:引进猪种虽然具有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等优点,但肉质普遍不及我国地方猪种,特别是皮特兰,其PSE肉(生理异常肉)的发生率较高,杜洛克、大白猪等品种虽然PSE肉的发生率较低,但其肉色、肌间脂肪含量均不及我国地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1)
研究测定了黑盖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黑盖猪胴体瘦肉率较高为48.51%,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57和3.52,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较高,分别为79.49%和56.57%。  相似文献   

11.
为比较沙子岭猪与巴沙猪的肉质特性,选择体重34 kg左右的沙子岭猪、巴沙猪24头,按品种(组合)分成2组,每组2个重复,每重复6头猪,公母比例一致,2个处理饲喂相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104天。肥育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3头(1公2母)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表明:巴沙猪的肉色黄度(b_(1*))、肉色亮度(L_(24*))分别较沙子岭猪降低了17.48%(P0.01)和8.64%(P0.05);巴沙猪背最长肌中油酸含量较沙子岭猪提高4.82%(P0.05),而微量元素K含量提高7.89%(P0.01)、Zn含量降低17.65%(P0.05)。巴沙猪与沙子岭猪在肌肉pH值、L_(1*)、a_(1*)、a_(24*)、b_(24*)、熟肉率、贮存损失、失水率及肌肉中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含量等多项指标上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湘沙猪配套系父母代巴沙猪与沙子岭猪的肌肉品质相似,不仅保留了亲本沙子岭猪肌肉中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等特点,而且提高了油酸和微量元素K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正>猪应激综合征是指猪在受到各种因子强烈刺激时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的综合性症状。患病猪屠宰后肉色苍白、柔软、多汁,此种肉被称为"白肌肉"或"水猪肉"(PSE肉),其食用价值低,仅是肉色苍白的可供食用,如有其他变化,则须高温处理或销毁。该病是影响规模猪场的常见病之一。1病因一是遗传因素,某些品种的猪具有应激易感性,如长白等;二是环境因素,如恐吓、噪音、温湿度骤变、长途运输、饲养密  相似文献   

13.
吴易雄 《猪业科学》2002,19(2):48-49
以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PIC猪四个品种的三个杂交组合长大、杜长大、杜PIC为研究对象,测定并比较了三个杂交组合的肥育效果.结果表明,长大组合在胴体直长、肉色、熟肉率等性状上优于杜长大和杜PIC组合,因此,可考虑长大杂交组合在外向型猪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6,(5)
研究测定了巴克夏与鲁莱黑猪杂种猪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巴克夏与鲁莱黑猪杂种猪的胴体瘦肉率较高为56.88%,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46和2.60,背最长肌中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比例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都较高,分别为79.25%和58.64%。  相似文献   

15.
苏淮猪是2011年刚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在原生态饲养条件下,通过一年时间的饲喂,从85头试验猪中随机选取4头进行屠宰,测定胴体品质和猪肉品质。生猪屠宰率为65.28%,背膘厚29.28 mm,胴体瘦肉率为39.7%,眼肌面积为41.58 cm~2。肉色红度平均值为:L值=37.68,a值=7.33,b值=10.28,其中a值和b值偏高,说明其肉色较红。肉质性状指标平均值为:pH_1=6.22,pH_(24)=4.93,失水率=6.86%,嫩度=78.34N,肌内脂肪=2.12%。肌肉氨基酸含量明显优于一般饲养情况下的苏淮猪。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子设计,选择宁乡猪、大约克夏猪和汉普夏猪为亲本,设置宁乡猪×宁乡猪(宁宁)、大约克夏猪×宁乡猪(大宁)、汉普夏猪×宁乡猪(汉宁)3个品种组合,探讨宁乡猪杂交组合效应.结果表明:汉宁、大宁、宁宁生长肥育全期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734.21、721.02、692.36 g和3.40、3.50、3.67;背膘厚、眼肌面积分别为24.36、27.77、32.55 mm和25.20、24.11、19.25 cm2;后腿比率、瘦肉率分别为29.95%、30.18%、25.54%和55.97%、52.73%、37.98%;肉色、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06、2.92、3.32和3.03、3.13、3.33;pH分别为6.19、6.27、6.13;商业分割左半胴体产值分别为681.63、653.63、651.58元.表明,宁乡猪杂交组合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胴体品质,有望在未来利用地方猪种资源培育和开发适应市场与生产变化的品牌猪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与低聚果糖对育肥猪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猪肉品质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同时,由于外来猪品种的引入和选育,猪的瘦肉率不断提高,但肉品质量有所下降,主要表现在肉色偏白,失水率高,肌内脂肪下降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超微粉碎铁观音对育肥猪的影响,本试验选择品种、胎次和日龄相近的36头体重为(67.76±1.77)kg的杜×长×大(Duroc×Landrace×large white)三元生长育肥猪,按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3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饲喂61 d后屠宰。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A组饲喂基础日粮+0.15%超微粉碎铁观音,试验B组饲喂基础日粮+0.30%超微粉碎铁观音。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背膘厚度、滴水损失有所降低(P0.05),屠宰率、肉色、大理石纹、抗氧化性能有所提高(P0.05)。因此,育肥猪饲料中添加0.15%和0.30%的超微粉碎铁观音会降低育肥猪的生长性能,但可提高育肥猪的肉品品质和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养猪》2016,(1)
试验以杜洛克猪、大白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桃源黑猪、五指山猪和杜长大商品猪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对G蛋白偶联受体40基因(GPR40)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该基因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PR40基因外显子606位点存在A-G突变,该位点除了大围子猪和杜洛克猪外,其余5个猪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肉质性状上,GPR40基因606A-G位点贮存损失AA型和GG型差异不显著,而AG型显著低于AA型和GG型;肉色等级与肉质色度,AA型和AG型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GG型。推测GPR40基因可能是一个影响猪肉色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养猪》2015,(5)
研究测定了杜长蒲和大长蒲三元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大长蒲的眼肌面积较大,瘦肉率较高,分别比杜长蒲猪高21.80%(P0.05)、8.13%(P0.05),平均背膘厚大长蒲比杜长蒲低10.89%(P0.05);肉色、大理石纹评分、a值和a24值都以杜长蒲较高,分别比大长蒲猪高10.34%(P0.05)、14.40%(P0.05)、12.08%(P0.05)和7.39%(P0.05);滴水损失以大长蒲较低,比杜长蒲低15.87%(P0.05);肌内脂肪含量杜长蒲比大长蒲高10.08%(P0.05)。背最长肌甘氨酸含量以杜长蒲猪较高,比大长蒲猪高8.11%(P0.01)。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